从伊豆的舞女到雪国到睡美人看川端康成笔下女性形象的嬗变
摘 要日本作家川端康成是日本著名的文学家,在他的一些列作品中塑造了很多女性形象,他的创作有明显的分期,早期中期晚期,他的作品早期中期晚期塑造的女性形象是不同的,以早期的《伊豆的舞女》中期的《雪国》晚期的《睡美人》为例,分别摘取三个女性人物形象,通过对比分析得出三个女性形象的深刻转变,加以分析转变的原因。本文主要分为三章,第一章分析三个时期的作品中的女性形象,《伊豆女舞女》中的薰子,《雪国》中的驹子,《睡美人》中的睡美人,第二章分析人物变化历程一系列人物形象与人物形象的对比变化,第三章分析嬗变的原因。
目 录
引言 1
1 《伊豆的舞女》《雪国》《睡美人》中的女性形象 2
1.1 《伊豆的舞女》中天真烂漫的薰子 2
1.2 《雪国》中坚毅执着的驹子 3
1.3 《睡美人》中麻木的睡美人 5
2 《伊豆的舞女》《雪国》《睡美人》中三个女性形象的变化 7
2.1 天真烂漫的薰子到坚毅执着的驹子 7
2.2 坚毅执着的驹子到麻木的睡美人 8
3 嬗变的原因 11
3.1 社会原因 11
3.2 个人原因 11
结语 14
参考文献 15
致 谢 16
引言
日本作家川端康成是日本著名的小说家,他凭借自己独特的写作风格,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幼年父母双亡,其后姐姐和祖父母陆续病故,他被称为“参加葬礼的名人。”他的作品大篇幅描写女性,作品大多都以女性为主人公展开创作,以爱情故事为作品的题材。
成名之作《伊豆的舞女》讲述少男少女之间纯真的感情,洋溢着青春的气息,格调明朗清新,故事青涩美好。名作《雪国》描写了雪国社会底层女性,身体美,心灵美,深深的感伤的情怀,生活底层的人在情感上的纠葛和无奈,作者对她们的痛苦深深的同情又无能为力。后期作品《睡美人》中的女性,是老年男性的想象物,作为工具而存在。
中期作品《雪国》较早期《伊豆的舞女》中的女性,同为战前作品,描写女性生活的感受,表现底层女性独特的美。薰子天真无邪,这种朦朦胧胧的感觉是微妙的,注重感觉的刻画,到驹子的时候,已经是被现实所迫,虽然勇敢追求爱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情但无果,虽然精神进取但生活无奈,在驹子身上已然是看不到薰子那般的青涩朦胧的感情了,晚期《睡美人》较前两部作品,女性已经是完全沦为玩偶。
1 《伊豆的舞女》《雪国》《睡美人》中的女性形象
川端康成的作品明显的分期,早期《伊豆的舞女》故事格调清新明朗,舞女薰子纯情善良,描写的初恋的朦胧情感,中期《雪国》艺伎驹子与纨绔子弟岛村的感情纠葛,表现驹子的坚毅执着,晚期《睡美人》,女性已经沦为玩偶,麻木的无知的。
1.1 《伊豆的舞女》中天真烂漫的薰子
《伊豆的舞女》描述一位青年学生独自在伊豆旅游为排遣内心苦闷,途中偶遇艺人一行,并邂逅舞女产生爱慕之情,最后与舞女离别的故事。表现的是少男少女初恋的朦胧纯真的感情。
主人公带着抑郁苦闷的心情踏上了去伊豆的一次短暂旅行,期间邂逅美丽的舞女,舞女梳着高高的发髻,优雅的身姿。“舞女看上去约莫十七岁的光景,她梳着一个我叫不上名字的大发髻,发型古典而又奇特,这种法式,把她那严肃的鹅蛋形脸庞衬托的更加小巧玲珑,十分匀称,真是美极了。”[1]p3薰子出身卑微,是随从一家人巡回演出的,老太婆的描述,那种人哪儿有固定的住处,哪儿有客人就住在哪儿,这是一种居无定所的生活,四处奔波为了艰难的生活,因为她们身份的低下卑微,而不被欢迎,无力决定自己的命运,无法改变眼下的环境,无助和脆弱,薰子的出生经历已然被注定这种流浪的生活。但是薰子没有变的意志消沉,也没有因此而堕落生活,反而是善良,天真的姑娘,积极的生活,认真学习,求知很强的,积极向上的。
薰子让那个鸟商读着故事,自己听的很入迷,鸟商走后,请求主人公来读给她听,亮晶晶的眼睛是她全身最美的地方,笑起来像一朵花儿一样,美的无以复加。薰子从昏暗的浴场里跑出来,伸开双臂喊着什么,薰子还是一个孩子,这是天真烂漫,清新无邪的画面,她是纯情至性的。他们的日子也并非是想象中的那么辛苦,是无忧无虑的,一路上是悠然自在的,因为是一家人,亲情连接在一起的。
薰子是出身卑微的艺人,有着艺人无奈的生活和情感,但是人人都配拥有爱的权利,身份不同,经历不同,地位不同,爱情又是无奈的。爱情是美好的,爱情本身就是一种珍贵美好的感情,因为有了别的附加,就变成了伤感的别离。薰子对于爱情的态度,想爱而不能爱的纠结,一路上的生活小事儿透漏着爱的迹象,初恋般的朦朦胧胧,青涩的羞于表达,纯洁的美好背后透漏着淡淡的忧伤。
薰子让出自己的坐垫,把随行女子跟前的烟灰碟推到我的面前,不与表达,礼貌客气的举动,薰子害羞的端上茶来,紧张的茶碗险些掉下来,茶水洒了一地,羞涩柔媚的表情,透漏着爱恋的气息。薰子绯红的脸颊,用手捂住了脸,这富有情趣的睡相使人魂牵梦绕,她越发的害羞了。薰子下棋的时候,那种忘我,一心扑在棋盘上,对于喜欢的事情十分的认真,距离很近,却不是刻意为之,是无心之举,回过神儿来惊慌的表情,那种亲近的远离,透着初恋般的情愫。在山间的小径上,薰子匆匆的跟了上来,既亲近又远离,若即若离的感觉,薰子对这种情谊不敢有半点儿逾越,小心翼翼的守候,宁愿像这样的距离也不能越距而失去,更是一种无奈的举动,而维持这细腻的情感,她清楚自己的身份,是无法改变的事实。“薰子冷不防地蹲在我跟前,替我抖了抖自己脚上的灰尘,我连忙后退,她索性弯着身子给我弹去尘土,说着请坐。”[1]p33旅途中飘荡着一种令人爱恋的气氛,薰子找着竹子给“我”当手杖,有些惊慌一路小跑着,她是细心的,是温暖的,是给人一种舒服的感觉,这些温暖驱散了一个人旅行的孤独和伤感。
“一看见我,她就央求阿妈让她去看电影结果脸上掠过一抹失望的阴影,怅然若失的回到了我的身边,替我摆好木屐。”[1]p41他即将也要离开了,不得不要像他们告别的时候,薰子是极为伤感的,面对喜欢的人,既无力挽留,也无法追随的无奈和痛苦,互相喜欢也不会有未来。
分别时,无法挽留的无奈,无力无助的感伤,轮船已经很远很远了,最后的时刻,大胆的挥着手中白色的东西,望着“我”的离开,依依不舍,却已是注定的结果,是温暖的伤感,是悠悠的惆怅,沉默来替代不舍。
无法言说的情感,只用沉默来守候着感情,勇敢的面对这突如其来的爱情,虽然无法改变什么,但是有着快乐的时光就已足够,这是朦胧的爱情,薰子的含蓄,美丽,善良和纯真,是让人眼前一亮的。
1.2 《雪国》中坚毅执着的驹子
《雪国》主要描写舞蹈研究者岛村曾先后三次前往雪国,与当地艺伎驹子之间发生的爱情纠葛,主要塑造了坚毅执着,积极乐观的的驹子这一女性形象。
目 录
引言 1
1 《伊豆的舞女》《雪国》《睡美人》中的女性形象 2
1.1 《伊豆的舞女》中天真烂漫的薰子 2
1.2 《雪国》中坚毅执着的驹子 3
1.3 《睡美人》中麻木的睡美人 5
2 《伊豆的舞女》《雪国》《睡美人》中三个女性形象的变化 7
2.1 天真烂漫的薰子到坚毅执着的驹子 7
2.2 坚毅执着的驹子到麻木的睡美人 8
3 嬗变的原因 11
3.1 社会原因 11
3.2 个人原因 11
结语 14
参考文献 15
致 谢 16
引言
日本作家川端康成是日本著名的小说家,他凭借自己独特的写作风格,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幼年父母双亡,其后姐姐和祖父母陆续病故,他被称为“参加葬礼的名人。”他的作品大篇幅描写女性,作品大多都以女性为主人公展开创作,以爱情故事为作品的题材。
成名之作《伊豆的舞女》讲述少男少女之间纯真的感情,洋溢着青春的气息,格调明朗清新,故事青涩美好。名作《雪国》描写了雪国社会底层女性,身体美,心灵美,深深的感伤的情怀,生活底层的人在情感上的纠葛和无奈,作者对她们的痛苦深深的同情又无能为力。后期作品《睡美人》中的女性,是老年男性的想象物,作为工具而存在。
中期作品《雪国》较早期《伊豆的舞女》中的女性,同为战前作品,描写女性生活的感受,表现底层女性独特的美。薰子天真无邪,这种朦朦胧胧的感觉是微妙的,注重感觉的刻画,到驹子的时候,已经是被现实所迫,虽然勇敢追求爱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情但无果,虽然精神进取但生活无奈,在驹子身上已然是看不到薰子那般的青涩朦胧的感情了,晚期《睡美人》较前两部作品,女性已经是完全沦为玩偶。
1 《伊豆的舞女》《雪国》《睡美人》中的女性形象
川端康成的作品明显的分期,早期《伊豆的舞女》故事格调清新明朗,舞女薰子纯情善良,描写的初恋的朦胧情感,中期《雪国》艺伎驹子与纨绔子弟岛村的感情纠葛,表现驹子的坚毅执着,晚期《睡美人》,女性已经沦为玩偶,麻木的无知的。
1.1 《伊豆的舞女》中天真烂漫的薰子
《伊豆的舞女》描述一位青年学生独自在伊豆旅游为排遣内心苦闷,途中偶遇艺人一行,并邂逅舞女产生爱慕之情,最后与舞女离别的故事。表现的是少男少女初恋的朦胧纯真的感情。
主人公带着抑郁苦闷的心情踏上了去伊豆的一次短暂旅行,期间邂逅美丽的舞女,舞女梳着高高的发髻,优雅的身姿。“舞女看上去约莫十七岁的光景,她梳着一个我叫不上名字的大发髻,发型古典而又奇特,这种法式,把她那严肃的鹅蛋形脸庞衬托的更加小巧玲珑,十分匀称,真是美极了。”[1]p3薰子出身卑微,是随从一家人巡回演出的,老太婆的描述,那种人哪儿有固定的住处,哪儿有客人就住在哪儿,这是一种居无定所的生活,四处奔波为了艰难的生活,因为她们身份的低下卑微,而不被欢迎,无力决定自己的命运,无法改变眼下的环境,无助和脆弱,薰子的出生经历已然被注定这种流浪的生活。但是薰子没有变的意志消沉,也没有因此而堕落生活,反而是善良,天真的姑娘,积极的生活,认真学习,求知很强的,积极向上的。
薰子让那个鸟商读着故事,自己听的很入迷,鸟商走后,请求主人公来读给她听,亮晶晶的眼睛是她全身最美的地方,笑起来像一朵花儿一样,美的无以复加。薰子从昏暗的浴场里跑出来,伸开双臂喊着什么,薰子还是一个孩子,这是天真烂漫,清新无邪的画面,她是纯情至性的。他们的日子也并非是想象中的那么辛苦,是无忧无虑的,一路上是悠然自在的,因为是一家人,亲情连接在一起的。
薰子是出身卑微的艺人,有着艺人无奈的生活和情感,但是人人都配拥有爱的权利,身份不同,经历不同,地位不同,爱情又是无奈的。爱情是美好的,爱情本身就是一种珍贵美好的感情,因为有了别的附加,就变成了伤感的别离。薰子对于爱情的态度,想爱而不能爱的纠结,一路上的生活小事儿透漏着爱的迹象,初恋般的朦朦胧胧,青涩的羞于表达,纯洁的美好背后透漏着淡淡的忧伤。
薰子让出自己的坐垫,把随行女子跟前的烟灰碟推到我的面前,不与表达,礼貌客气的举动,薰子害羞的端上茶来,紧张的茶碗险些掉下来,茶水洒了一地,羞涩柔媚的表情,透漏着爱恋的气息。薰子绯红的脸颊,用手捂住了脸,这富有情趣的睡相使人魂牵梦绕,她越发的害羞了。薰子下棋的时候,那种忘我,一心扑在棋盘上,对于喜欢的事情十分的认真,距离很近,却不是刻意为之,是无心之举,回过神儿来惊慌的表情,那种亲近的远离,透着初恋般的情愫。在山间的小径上,薰子匆匆的跟了上来,既亲近又远离,若即若离的感觉,薰子对这种情谊不敢有半点儿逾越,小心翼翼的守候,宁愿像这样的距离也不能越距而失去,更是一种无奈的举动,而维持这细腻的情感,她清楚自己的身份,是无法改变的事实。“薰子冷不防地蹲在我跟前,替我抖了抖自己脚上的灰尘,我连忙后退,她索性弯着身子给我弹去尘土,说着请坐。”[1]p33旅途中飘荡着一种令人爱恋的气氛,薰子找着竹子给“我”当手杖,有些惊慌一路小跑着,她是细心的,是温暖的,是给人一种舒服的感觉,这些温暖驱散了一个人旅行的孤独和伤感。
“一看见我,她就央求阿妈让她去看电影结果脸上掠过一抹失望的阴影,怅然若失的回到了我的身边,替我摆好木屐。”[1]p41他即将也要离开了,不得不要像他们告别的时候,薰子是极为伤感的,面对喜欢的人,既无力挽留,也无法追随的无奈和痛苦,互相喜欢也不会有未来。
分别时,无法挽留的无奈,无力无助的感伤,轮船已经很远很远了,最后的时刻,大胆的挥着手中白色的东西,望着“我”的离开,依依不舍,却已是注定的结果,是温暖的伤感,是悠悠的惆怅,沉默来替代不舍。
无法言说的情感,只用沉默来守候着感情,勇敢的面对这突如其来的爱情,虽然无法改变什么,但是有着快乐的时光就已足够,这是朦胧的爱情,薰子的含蓄,美丽,善良和纯真,是让人眼前一亮的。
1.2 《雪国》中坚毅执着的驹子
《雪国》主要描写舞蹈研究者岛村曾先后三次前往雪国,与当地艺伎驹子之间发生的爱情纠葛,主要塑造了坚毅执着,积极乐观的的驹子这一女性形象。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rwxy/hyywx/7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