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围城中修辞手法的多样化与作用

摘 要《围城》是当代著名作家钱钟书所著,它是“五四”以后新文学运动中的批判现实主义杰作,在具有鲜明的艺术特色的同时,也有是十分突出的文学艺术成就。在文坛上享有新《儒林外史》的美誉,它不仅继承了《儒林外史》的讽刺艺术,同时又有属于自己独特而崭新的文学魅力。作品中,作家以幽默、辛辣的笔法讽刺时态弊端。在语言上风趣幽默,妙趣横生。在人物形象的刻画上,采用丰富、生动的精辟比喻,应用机智的反语、双关、谐音、对仗、警句格言,例举古今中外典故等各种修辞手法, 对“芸芸众生”进行调侃讽刺,生动形象地描绘出不同的人物在不同的场合下的心灵世界,传达出人物瞬间所萌发的微妙的心理情绪。本文通过对小说《围城》中多种修辞艺术的一一研读例举,以及对相关文献资料的参考和语言描写的分析,探索其修辞手法的多样化和意义,特别是比喻修辞的在文中的多样化及运用。进一步的了解作者如何通过巧妙运用各种修辞艺术,对该著作中人物的形象刻画和环境渲染等进行生动形象的描写,为以后人们对《围城》语言的研究和修辞的运用提供新的研究视角。
目录
引言 1
1比喻辞格的多样化及作用 2
1.1比喻辞格的多样化 2
1.2比喻辞格的作用 3
1.2.1用比喻描写世态 3
1.2.2运用比喻刻画人物 4
1.2.3运用比喻进行讽刺 5
1.2.4利用比喻展现幽默 6
2夸张手法的运用及作用 8
2.1新颖独特的夸张手法 8
2.2从夸张中获得幽默体验 8
3矛盾辞格的运用及作用 9
3.1文中对矛盾修辞的运用 9
4象征手法的运用及作用 10
4.1《围城》中的象征艺术 10
4.2象征中的自我反思 10
结语 11
参考文献 12
致 谢 13
引言
《围城》是新文学作品的一部批判现实主义杰作,在当今文坛上享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作品中男主人公方鸿渐有着归国留学生看似体面的身份,但在爱情和事业上他却是一个彻头彻尾的失败者,主人公与五个女性角色的感情经历穿插全文,结局无一不是悲剧,他屡战屡败的经历正是当时社会的缩影,充分的映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射出了在抗战初期的文化和时代背景下,“围城”中的一群人从这一坐“围城”到另一坐“围城”的生活现状和社会事实。《围城》一书中的修辞艺术更是独树一帜,构建整部作品的语言中使用了各色各样的修辞技巧,作者通过引用比喻、夸张、矛盾、象征等各种修辞手法来描写人物特征,渲染环境特色,让一个个活泼鲜明的形象跃然于纸上,抓住读者的眼球。各色各样的人物形象给人带来诙谐幽默体验的同时又引人深思。本文主要通过研究比喻、夸张、矛盾、象征四种修辞来研究《围城》中修辞的多样化与作用。
作品通过将平凡的语言与修辞艺术完美的结合在一起,不仅彰显了作品创作的鲜明特色,其幽默讽刺风格又让它具备了自己独特而新颖的创造。这些饱含修辞又不失幽默讽刺的语言风格在吸引了大量读者的同时又受到众多中外文学批评者的关注[1]p82。诙谐、幽默、讽刺风格被作者用修辞手法表达的淋漓尽致,形象的反映出了在当时的大时代背景之下:以故事主人公方鸿渐为代表的部分知识分子的碌碌无为以及他们为了虚名、为了私利而虚度的灰暗无聊的生活,揭示了他们卑鄙、虚伪、阴暗的内心世界。修辞艺术的运用在给作品语言赋予活泼生命力的同时又使其内涵更加丰富、寓意更加深刻,让作品有了很高的研究和审美价值,而本文正是通过语言中的修辞艺术去研读修辞带给作品的意义和价值。 1比喻辞格的多样化及作用
在《围城》一书中各种修辞艺术让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而在各色的修辞艺术中比喻的作用独树一帜,对人物形象的刻画和环境的描写居功甚伟。整部作品堪称比喻修辞大全,各种比喻手段信手拈来,随处可见。这足以证明钱钟书先生对引类取譬的强烈推崇,用他自己的话来说:“比喻是文学语言的根本”。
1.1比喻辞格的多样化
《围城》被称为比喻辞格的“百科全书”无可厚非,明喻、暗喻、曲喻、借喻等各种比喻修辞在文中层出不穷,比比皆是。例如方鸿渐认为他和苏小姐虽然十分亲密,但是他自信对她的情谊也就到此为止了:“好比两条平行的直线,无论彼此距离怎么近,拉得怎么长,终合拢不来成为一体”[1]P32,公方鸿渐对苏小姐的感情态度就像两条永不相交的平行线,生动形象的描写了方鸿渐不愿接受又难以拒绝的复杂心态。作者在这里把明喻运用的得心应手,恰到好处;主人公路过上海第一次见到上海的中学女孩时心里想到:“上海不愧是文明先进之区,中学女孩子已经把门面油漆粉刷,招徕男人了,这是外国也少有的”[1]P57,用油漆粉刷的光亮门面来隐喻女孩子脸上的的浓妆艳抹,字里行间中隐藏的隐喻修辞生动形象的描写出方鸿渐龌龊的心理活动和对“文明先进之地”的黑色嘲讽;作品中在描写鲍小姐时写到:“有人叫她‘熟食铺子’ (Charcuterie),因为只有熟食店会把许多颜色暖热的肉公开陈列”,先用熟食铺子来形容鲍小姐的穿著打扮,从而间接的用熟食铺子的特征来突出鲍小姐的露肉之嫌,暗含讽刺,曲喻在这里运用的游刃有余;“鸿渐没法推避,同脸吻她。这吻的分量很轻,范围很小,只仿佛清朝官场端茶送客时的把嘴唇抹一抹茶碗边,或者从前西洋法庭见证人宣誓时的把嘴唇碰一碰《圣经》,至多像那些信女们吻西藏活佛或罗马教皇的大脚指,一种敬而远之的亲近。”[1]P85三个比喻辞格被毫不吝啬的连续抛出,像重磅炸弹一样把读者炸的目眩眼晕,使你完全可以想象到这个吻的轻和范围之小,这是作品中博喻的一大特色。类似的例子在文中还有好多,新颖而不失幽默、含义深邃而不失风趣的比喻充斥在作品的每个角落。
1.2比喻辞格的作用
比喻不仅仅是用一种东西来描写刻画另一种东西,而是在赋予语言生命力的同时去表达出作者隐藏在字里行间中的感情态度。《围城》中比喻辞格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反方面:
1.2.1用比喻描写世态
在作品中,主人公“游”学生方鸿用四年时间游走了三个国家并用“四十美金”一个绝对物美价廉的价格买到了一张假文凭,然而公道的价格不但没有让我们的主人公满意,他反而给制造假文凭的爱尔兰人回信并且“义正言辞”的教育了他。作者在这里写到:“这事也许是中国自有外交或订商约以来的唯一的胜利。”[1]P23幽默风趣的比喻把方鸿渐的虚伪和作者对其的讽刺刻画的淋漓尽致,同时体现了作者隐藏在语言中的忧世伤国之情;“只有国文是国货土产,还需要外国招牌,方可维持地位,正好像中国官史商人在本国剥削来的钱要换外汇,方可保持国币的原来价值”,通过对国内和国外的对比,生动形象的描写出了国外的月亮在某些人心里更圆更美的崇洋媚外心理。不仅是对留洋镀金的“游”学生方鸿渐的讽刺,还是对一些商人和贪官的丑陋面孔表示了深深的厌恶和不屑,同时也揭示了当时世态下人民币的价值开始下滑、人们争先恐后的用人民币兑换存储外币用来保护自己财富的社会现实;主人公方鸿渐每次见到孙柔嘉的姑母时,自卑的心理就像战时的物价一样:“像断线的风筝,又像得道成仙,平地飞升”[1]P112,在这里作者用战时的物价将两个比喻修辞完美结合在了一起。起到了一箭双雕的作用,即生动形象的刻画出了方鸿渐的自卑心里,又陈述了抗战时期物价病态上涨的事实:像断线的风筝、像平地飞升的仙人;作者用了很长的一段话描写一辆破旧的汽车:“这辆车久历风尘,该庆古稀高寿,可是抗战时期,未便退休。机器是没有脾气癖性的,而这辆车倚老卖老,修炼成桀骜不驯、乖僻难测的性格,有时标劲像大官僚,有时别扭像小女郎,汽车夫那些粗人休想驾驶了解。它开动之际,前头咳嗽,后面泄气,于是掀身一跳,跳的乘客东倒西撞,齐声叫唤。”[7]P92这里用破旧汽车的各种不堪来形容摆足了架子不可一世的官僚、耍性子闹脾气的女郎,他们把当时的社会折腾的乌烟瘴气、面目全非。用破旧汽车的各种缺点来刻画突出女郎和官僚的丑态。把抗战时期国民党上层官僚“高喊抗战,实际不战”的伪装外衣狠狠撕下,把他们倚老卖老,口是心非的丑态赤裸裸的呈现在人们面前。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rwxy/hyywx/443.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