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中居住后新型村落共同体的关系结构研究以王嘴村为例
实行农民集中居住,可以大大提高城镇化的水平,节省宅基地和农村道路用地,加快土地集中化经营管理。在推进农民集中居住的过程中,往往会出现规划滞后、资金不足和破坏民俗等问题。村落社会关系结构大致可以分为地缘关系、血缘关系、业缘关系和趣缘关系,本文则从这四个方面来考察王嘴村村落社会关系的现状。在面临家里有事需要人帮忙、急需借钱以及找人合伙做生意等情境时,大多数农民想到最多的是和自己有血缘关系和地缘关系的人,尤其是地缘关系在集中居住后变得更加亲密,其次业缘关系与趣缘关系也有所增进。关键词 共同体,新型村落共同体,关系结构,维系,运作
目 录
1 引言1
2 共同体与新型村落共同体1
2.1 基本概念1
2.2 关于村落共同体的理论研究2
2.3 关于村落共同体关系结构的理论研究3
3 考察对象的选择和分析维度4
3.1 考察对象的选择4
3.2 调查方法5
3.3 个案概况5
3.4 分析维度6
4 村落共同体的地缘关系结构7
4.1 村落共同体的地缘关系现状7
4.2 村落共同体的地缘关系的维系与运作9
5 村落共同体的血缘关系结构10
5.1 村落共同体的血缘关系现状10
5.2 村落共同体的血缘关系的维系与运作12
6 村落共同体的业缘关系结构13
6.1 村落共同体的业缘关系现状13
6.2 村落共同体的业缘关系的维系与运作14
7 村落共同体的趣缘关系结构16
7.1 村落共同体的趣缘关系现状16
7.2 村落共同体的趣缘关系的维系与运作17
结论19
致谢20
注释21
参考文献22
附录:王嘴村村民生活状况调查问卷24
附录:访谈提纲26
1 引言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快速推进,不少地区掀起了建设新型农村社区,促进农民集中居住的热潮。从社会变迁的角度来看,农民集中居住主要是由外力推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动的一场社会改革,是强制性的制度变迁,是当代的“大转型”,其对社会的影响是深远的、全方位的。它带来了农村社会结构的重组、农民身份和职业的转变、农民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的改变,从而对乡村社会、农民自身都产生了不可估量的影响。
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民在中国众多的人口中占了绝大多数;中国文明
是建立在农业文明基础上的,我国民族的文化传统、价值观念、生活态度和社会行为模式都是由小农生活方式决定的。因此,要认识和理解中国,就要重视对中国乡村社会的研究。乡村社会关系结构变化趋势就成为社会学界关注的重要领域,而社会关系作为社会结构的重要层面,必然将成为乡村研究的焦点。
三十几年的改革开放,使得中国乡村社会的经济结构、政治体制、文化传统都发生了深刻的变革,现代化和市场经济对村民的影响从物质层面延伸到精神层面,人们的思想观念开始更加理性化。在这种情况下,农村的人际关系已呈现出有别于传统的新特点[1]。
本课题的难点在与关于新型村落共同体的文献比较少,要想从王嘴村的个别案例上升到一般意义上的高度比较困难。其次就是,现有的文献著作中很少有关于集中居住后新型村落共同体所做的社会关系结构的研究,尚未有所研究,研究较有价值。
淮安市涟水县王嘴村以中心村建设的成就而著称,是苏北地区农民集中居住的成功典型。本文首次运用问卷调查和访谈调查对王嘴村集中居住后的社会关系变化进行调查研究,尤其是地缘关系、业缘关系和趣缘关系在集中居住后的变化。
2 共同体与新型村落共同体
2.1 基本概念
2.1.1 共同体
共同体的概念来源于德国社会学家滕尼斯(1887),他在出版的《共同体与社会》一书中提出这一概念。共同体是自然形成的,具有共同体习俗和价值观念,具有同质性人口,是一种关系密切且富有人情味的社会,是一种依存关系。共同体是由一批背景一致、目标集中,又相互了解的成员组成的群体。群体成员的共性对每个成员都具有吸引力,会让成员即使经历时间或空间的分离也会在共同体的召唤下迅速集合。
2.1.2 村落共同体
村落,为众多居住房屋构成的集合或人口集中分布的区域,又指大的聚落或多个聚落形成的群体,常用作现代意义上的人口集中分布的区域,包括自然村落(自然村)、村庄区域[2]。村落是人们依据自然环境,靠种植、养殖、采摘、狩猎等一种或多种谋生手段为主要生活方式,以血缘、族缘或其他关系而建设起来的聚居场所。从产业结构上可以分为渔村、牧村、农业村、综合村等;从地理形态上可以分为山村、平原乡村、圩村(临近滨、河、湖、海)、库伦(草原乡村)等;从聚居规模和血缘等关系的强弱上可以分为散村、核心村等;从历史成因上又可以分为自然村落、自然移民村落及为戍边、垦荒而按军队编制的村落等[3]。
村落共同体作为一种实体存在,具有明确的边界和高度的内聚性。村落共同体是基于基于“守土”的“乡、土、人”三者之间紧密互动关系而形成的。村落共同体是以村落为居住形态的共同体,有清晰的自然边界,是农村社会的基本构成单位,向上组成行政村、乡镇,向下联系家族、家庭和个人,主要指聚居规模较大,血缘或族缘关系较强的一个或多个村庄及其居民。
2.1.3 新型村落共同体
新型村落共同体即为新型农村社区。新型农村社区,既有别于传统的行政村,又不同于城市社区,它是由若干行政村合并在一起,统一规划,统一建设,或者是由一个行政村建设而成,形成的新型社区。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既不能等同于村庄翻新,也不是简单的人口聚居,而是要加快缩小城乡差距,在农村营造一种新的社会生活形态,让农民享受到跟城里人一样的公共服务,过上像城里人那样的生活。它由节约土地,提高土地生产效率,实现集约化经营为主导,农民自愿为原则,提高农民生活水平为目标,让农民主动到社区购房建房,交出原来的旧宅用于复耕。实现社区化之后,农民又不远离土地,又能集中享受城市化的生活环境[4]。
目 录
1 引言1
2 共同体与新型村落共同体1
2.1 基本概念1
2.2 关于村落共同体的理论研究2
2.3 关于村落共同体关系结构的理论研究3
3 考察对象的选择和分析维度4
3.1 考察对象的选择4
3.2 调查方法5
3.3 个案概况5
3.4 分析维度6
4 村落共同体的地缘关系结构7
4.1 村落共同体的地缘关系现状7
4.2 村落共同体的地缘关系的维系与运作9
5 村落共同体的血缘关系结构10
5.1 村落共同体的血缘关系现状10
5.2 村落共同体的血缘关系的维系与运作12
6 村落共同体的业缘关系结构13
6.1 村落共同体的业缘关系现状13
6.2 村落共同体的业缘关系的维系与运作14
7 村落共同体的趣缘关系结构16
7.1 村落共同体的趣缘关系现状16
7.2 村落共同体的趣缘关系的维系与运作17
结论19
致谢20
注释21
参考文献22
附录:王嘴村村民生活状况调查问卷24
附录:访谈提纲26
1 引言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快速推进,不少地区掀起了建设新型农村社区,促进农民集中居住的热潮。从社会变迁的角度来看,农民集中居住主要是由外力推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动的一场社会改革,是强制性的制度变迁,是当代的“大转型”,其对社会的影响是深远的、全方位的。它带来了农村社会结构的重组、农民身份和职业的转变、农民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的改变,从而对乡村社会、农民自身都产生了不可估量的影响。
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民在中国众多的人口中占了绝大多数;中国文明
是建立在农业文明基础上的,我国民族的文化传统、价值观念、生活态度和社会行为模式都是由小农生活方式决定的。因此,要认识和理解中国,就要重视对中国乡村社会的研究。乡村社会关系结构变化趋势就成为社会学界关注的重要领域,而社会关系作为社会结构的重要层面,必然将成为乡村研究的焦点。
三十几年的改革开放,使得中国乡村社会的经济结构、政治体制、文化传统都发生了深刻的变革,现代化和市场经济对村民的影响从物质层面延伸到精神层面,人们的思想观念开始更加理性化。在这种情况下,农村的人际关系已呈现出有别于传统的新特点[1]。
本课题的难点在与关于新型村落共同体的文献比较少,要想从王嘴村的个别案例上升到一般意义上的高度比较困难。其次就是,现有的文献著作中很少有关于集中居住后新型村落共同体所做的社会关系结构的研究,尚未有所研究,研究较有价值。
淮安市涟水县王嘴村以中心村建设的成就而著称,是苏北地区农民集中居住的成功典型。本文首次运用问卷调查和访谈调查对王嘴村集中居住后的社会关系变化进行调查研究,尤其是地缘关系、业缘关系和趣缘关系在集中居住后的变化。
2 共同体与新型村落共同体
2.1 基本概念
2.1.1 共同体
共同体的概念来源于德国社会学家滕尼斯(1887),他在出版的《共同体与社会》一书中提出这一概念。共同体是自然形成的,具有共同体习俗和价值观念,具有同质性人口,是一种关系密切且富有人情味的社会,是一种依存关系。共同体是由一批背景一致、目标集中,又相互了解的成员组成的群体。群体成员的共性对每个成员都具有吸引力,会让成员即使经历时间或空间的分离也会在共同体的召唤下迅速集合。
2.1.2 村落共同体
村落,为众多居住房屋构成的集合或人口集中分布的区域,又指大的聚落或多个聚落形成的群体,常用作现代意义上的人口集中分布的区域,包括自然村落(自然村)、村庄区域[2]。村落是人们依据自然环境,靠种植、养殖、采摘、狩猎等一种或多种谋生手段为主要生活方式,以血缘、族缘或其他关系而建设起来的聚居场所。从产业结构上可以分为渔村、牧村、农业村、综合村等;从地理形态上可以分为山村、平原乡村、圩村(临近滨、河、湖、海)、库伦(草原乡村)等;从聚居规模和血缘等关系的强弱上可以分为散村、核心村等;从历史成因上又可以分为自然村落、自然移民村落及为戍边、垦荒而按军队编制的村落等[3]。
村落共同体作为一种实体存在,具有明确的边界和高度的内聚性。村落共同体是基于基于“守土”的“乡、土、人”三者之间紧密互动关系而形成的。村落共同体是以村落为居住形态的共同体,有清晰的自然边界,是农村社会的基本构成单位,向上组成行政村、乡镇,向下联系家族、家庭和个人,主要指聚居规模较大,血缘或族缘关系较强的一个或多个村庄及其居民。
2.1.3 新型村落共同体
新型村落共同体即为新型农村社区。新型农村社区,既有别于传统的行政村,又不同于城市社区,它是由若干行政村合并在一起,统一规划,统一建设,或者是由一个行政村建设而成,形成的新型社区。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既不能等同于村庄翻新,也不是简单的人口聚居,而是要加快缩小城乡差距,在农村营造一种新的社会生活形态,让农民享受到跟城里人一样的公共服务,过上像城里人那样的生活。它由节约土地,提高土地生产效率,实现集约化经营为主导,农民自愿为原则,提高农民生活水平为目标,让农民主动到社区购房建房,交出原来的旧宅用于复耕。实现社区化之后,农民又不远离土地,又能集中享受城市化的生活环境[4]。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rwxy/hyywx/3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