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充闾散文创作艺术研究
摘 要 王充闾的散文类型大致分为三类:历史文化散文、追忆往事散文和域外游记散文。其散文有着强烈的现实意识,有着“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先见之明,在政治上始终充满着强烈的忧患意识、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他用充满着自由的生命体验来剖析现实、审视历史、观照未来,让人们看到了不一样的生命价值,在这个过程中又将焦点转向了人性、人生态度和人的命运。 摘 要 2
目 录
ABSTRACT 3
引 言 5
一、历史文化散文创作艺术 6
二、追忆往事散文的创作艺术 8
三、域外游记散文的创作艺术 10
结 语 13
致 谢 15
参考文献 16
引 言
王充闾是当代著名的散文家、思想家和政治家。他涉及多重领域并在多个领域都有所成就。然而就在这样耀眼的光环的笼罩之下,他却一直保持着一颗谦逊和淡泊名利的心。这是现代学者的榜样与骄傲。
王充闾先生在文学方面的建树着实令人钦佩,尤其在散文方面。王充闾的散文类型大致分为三类:历史文化散文、追忆往事散文和域外游记散文。而令大家较为熟悉的则是他的历史文化散文。历史文化散文风靡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当时一系列历史文化散文如雨后春笋般一一冒出头,被称为文化大散文时期。王充闾就是文化大散文的代表作家之一,他的个性化散文为当时的文学界注射了新鲜的血液。他独树一帜的风格也吸引了大批学者对其散文进行研究,真正开启了属于自己的散文时代。当时曾有过这样的说法“南有余秋雨,北有王充闾”。南方著名的散文家余秋雨飘逸创新的风格和北方散文家王充闾充满诗意的风格形成鲜明的对比,两人经常被放在一起比较,可以说是各有千秋,各有各的独特之处。也许大部分人比较熟悉余秋雨的散文作品,但其实王充闾的作品集也有不少。《柳荫絮语》、《春宽梦窄》、《土囊吟》等散文作品都被大家所熟知。但由于王充闾本人为人较为谦逊低调,所以名气不及余秋雨。王充闾先生曾经参加过一个报告会,主办方在会堂的上方挂上横幅“著名散文家王充闾学术报告会”,王充闾先生看到以后主动要求撤去前面的“著名散文家”五个大字,可见其为人的谦逊和随和。而现在学者身上所缺少的正是这样的气质。现如今社会发展突飞猛进,物欲横流的世界早已模糊了部分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人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名利和地位逐步取代了人们内心原本最纯粹的东西。然而曾获得鲁迅文学奖、冰心文学奖、辽宁文学奖等多种重要奖项,为文学领域做出巨大贡献的学者、作家王充闾,在经历过大风大浪后依旧保持着一颗赤子之心,这种气概着实令人佩服。同时王充闾也将这种气节体现在了他的文学作品里。他的散文作品《三道茶》、《村居酒趣》、《家住陵西》都体现出了简单、宁静、淡泊的生活态度。王充闾先生曾经说过:“当人在说话的时候,话也在说人”。一个什么样的人就会说出什么样的话,而你说出什么样的话正体现出你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作家亦是如此。一位作家的文学作品正体现出这位作家的思想情感和人生态度,给读者传递的是作家所体验到的人生经历和境界。王充闾正是做到了这一点。他这一生所经历过的风风雨雨时时刻刻都渗透在他的作品中。
一、历史文化散文创作艺术
历史文化散文是王充闾先生的得意之作。一提到历史文化散文,大家便会不由自主地想到王充闾先生。不是因为他的历史文化散文作品居多,而是因为他站在历史的角度与美学进行对话,对历史进行深刻的研究与剖析,其哲理性和哲学思想颇具研究价值。
王充闾六岁那年便开始接受传统的私塾教育,时间长达八年,这八年来,他虽缺少了些许童年的乐趣与欢乐,但也因为这充实的八年让他饱读诗书,阅读了大量的文史典籍,其中包括《四书五经》、《战国策》、《庄子》、《史记》等等,从而奠定了他身上的古典气质与深厚的文学功底。对于传统的文学经典的活学活用与信手拈来正要归功于他儿时所受的传统教育和八年的寒窗苦读。
历史文化散文以审美的眼光回顾历史,挖掘出深层含义,以审美创作再次展现历史,回归现实。王充闾便是那努力将历史与人们的距离缩短的文人。王充闾用个性化的审美观照与心灵进行对话。如《终古凝眉》中阐述了李清照丰富跌宕的生平际遇,与她凝血泣泪的词作心意相通。《情在不能醒》描绘了纳兰性德对于妻子的痴情与不舍,生死不渝的爱情令人动容。《青天一缕霞》中以“云”作为意象,书写了女作家萧红云一般漂浮不定的人生,令人唏嘘不已。《春梦留痕》也展示出了李白的两个“人格”——诗人和政治家,却是两个极端。被誉为“诗仙”的李白在官场上总是失意,但也正因此才有了“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因抱负不得施展而立下的豪言壮语。
王充闾利用散文的创作在读者与历史人物之间建起了一座心灵沟通的桥梁,让读者直接感受到历史人物的内心,并以哲人的眼光去解读历史,解开历史人物内心的枷锁。结合史实以审美的眼光去揭示历史,并加入自己独到的见解,将历史再次呈现在读者眼前。美学是世界上最美的艺术,万物皆有美感。而王充闾先生正是拥有了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将美学贯穿在散文作品中,使其散发出一种独特美。在学者颜翔林的《历史与美学的对话》一书中,作者站在美学的角度去感受王充闾的散文中所传递的历史故事和塑造的美感,以审美心理分析其历史散文作品中的独特之处。认为王充闾的散文将诗意、语言、审美和谐地统一于散文之中,以自我的散文“话语”表现了诗意的审美情怀。“《清风白水》的话语,无疑深受古典文学语言系统的影响,是诗化的语言和审美化的语言,而这一语言系统转化为王充闾散文的个人话语,一方面是由于作者多年的文化积淀和心理皈依,另一方面是他有意识的审美选择和艺术偏爱”。
王充闾的语言艺术是独特的,站在审美的角度看,它不仅具有古典美和艺术美,还体现出了一种诗性精神,形成了独特的语言风格。著名的哲学家柏拉图曾经说过,语言乐调的美以及节奏的美,都表现一种好性情,所谓‘好性情’并不是人们平时用来恭维愚笨的人的那个意思,而是心灵真正尽善尽美。我想王充闾先生便是这样一个人,拥有好性情,同时也是一个内心非常纯净和美好的人。他将心灵美、语言美、诗性美灌输到了散文中,酝酿出与众不同的韵味。如米酒般的香甜软糯,令人口齿留香,回味无穷。王充闾先生的散文集《春宽梦窄》曾在1998年荣获首届鲁迅文学奖,它标志着王充闾的散文进入了一个相对成熟的阶段,也达到了一个新的美学境界。
王充闾的散文蕴含着许多丰富的文学知识。读他的散文总是让我们重温传统的经典诗句,领略文学的精彩和韵味。在散文《春宽梦窄》的题记中他曾经提到“春宽梦窄”是来源于一句宋词。而用它作为书名则表达了神奇的大自然是如此广大无垠,无限生机。而人的能力是有限的,人的存在在大自然面前是如此的渺小。这不禁让我想到了西方的古希腊神话,古希腊人对神灵的崇敬,认为神是无所不能的。而人类弱小,生命有限,要经常求助于神明。正如大自然所赋予人类的一切。这兴许就是所谓的“春宽梦窄”吧。王充闾利用宋词中的诗句进一步阐释自己的观点使其具有了更深的生命意味,让读者对它有了全新的认知。同时,王充闾通过诗意来描绘和再现历史往事,不仅为读者传播了历史文化和知识,还让读者产生了诗性的认识。王充闾对于诗性的把握让他的散文大放异彩,使其历史文化散文一直在文学界独树一帜。
目 录
ABSTRACT 3
引 言 5
一、历史文化散文创作艺术 6
二、追忆往事散文的创作艺术 8
三、域外游记散文的创作艺术 10
结 语 13
致 谢 15
参考文献 16
引 言
王充闾是当代著名的散文家、思想家和政治家。他涉及多重领域并在多个领域都有所成就。然而就在这样耀眼的光环的笼罩之下,他却一直保持着一颗谦逊和淡泊名利的心。这是现代学者的榜样与骄傲。
王充闾先生在文学方面的建树着实令人钦佩,尤其在散文方面。王充闾的散文类型大致分为三类:历史文化散文、追忆往事散文和域外游记散文。而令大家较为熟悉的则是他的历史文化散文。历史文化散文风靡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当时一系列历史文化散文如雨后春笋般一一冒出头,被称为文化大散文时期。王充闾就是文化大散文的代表作家之一,他的个性化散文为当时的文学界注射了新鲜的血液。他独树一帜的风格也吸引了大批学者对其散文进行研究,真正开启了属于自己的散文时代。当时曾有过这样的说法“南有余秋雨,北有王充闾”。南方著名的散文家余秋雨飘逸创新的风格和北方散文家王充闾充满诗意的风格形成鲜明的对比,两人经常被放在一起比较,可以说是各有千秋,各有各的独特之处。也许大部分人比较熟悉余秋雨的散文作品,但其实王充闾的作品集也有不少。《柳荫絮语》、《春宽梦窄》、《土囊吟》等散文作品都被大家所熟知。但由于王充闾本人为人较为谦逊低调,所以名气不及余秋雨。王充闾先生曾经参加过一个报告会,主办方在会堂的上方挂上横幅“著名散文家王充闾学术报告会”,王充闾先生看到以后主动要求撤去前面的“著名散文家”五个大字,可见其为人的谦逊和随和。而现在学者身上所缺少的正是这样的气质。现如今社会发展突飞猛进,物欲横流的世界早已模糊了部分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人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名利和地位逐步取代了人们内心原本最纯粹的东西。然而曾获得鲁迅文学奖、冰心文学奖、辽宁文学奖等多种重要奖项,为文学领域做出巨大贡献的学者、作家王充闾,在经历过大风大浪后依旧保持着一颗赤子之心,这种气概着实令人佩服。同时王充闾也将这种气节体现在了他的文学作品里。他的散文作品《三道茶》、《村居酒趣》、《家住陵西》都体现出了简单、宁静、淡泊的生活态度。王充闾先生曾经说过:“当人在说话的时候,话也在说人”。一个什么样的人就会说出什么样的话,而你说出什么样的话正体现出你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作家亦是如此。一位作家的文学作品正体现出这位作家的思想情感和人生态度,给读者传递的是作家所体验到的人生经历和境界。王充闾正是做到了这一点。他这一生所经历过的风风雨雨时时刻刻都渗透在他的作品中。
一、历史文化散文创作艺术
历史文化散文是王充闾先生的得意之作。一提到历史文化散文,大家便会不由自主地想到王充闾先生。不是因为他的历史文化散文作品居多,而是因为他站在历史的角度与美学进行对话,对历史进行深刻的研究与剖析,其哲理性和哲学思想颇具研究价值。
王充闾六岁那年便开始接受传统的私塾教育,时间长达八年,这八年来,他虽缺少了些许童年的乐趣与欢乐,但也因为这充实的八年让他饱读诗书,阅读了大量的文史典籍,其中包括《四书五经》、《战国策》、《庄子》、《史记》等等,从而奠定了他身上的古典气质与深厚的文学功底。对于传统的文学经典的活学活用与信手拈来正要归功于他儿时所受的传统教育和八年的寒窗苦读。
历史文化散文以审美的眼光回顾历史,挖掘出深层含义,以审美创作再次展现历史,回归现实。王充闾便是那努力将历史与人们的距离缩短的文人。王充闾用个性化的审美观照与心灵进行对话。如《终古凝眉》中阐述了李清照丰富跌宕的生平际遇,与她凝血泣泪的词作心意相通。《情在不能醒》描绘了纳兰性德对于妻子的痴情与不舍,生死不渝的爱情令人动容。《青天一缕霞》中以“云”作为意象,书写了女作家萧红云一般漂浮不定的人生,令人唏嘘不已。《春梦留痕》也展示出了李白的两个“人格”——诗人和政治家,却是两个极端。被誉为“诗仙”的李白在官场上总是失意,但也正因此才有了“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因抱负不得施展而立下的豪言壮语。
王充闾利用散文的创作在读者与历史人物之间建起了一座心灵沟通的桥梁,让读者直接感受到历史人物的内心,并以哲人的眼光去解读历史,解开历史人物内心的枷锁。结合史实以审美的眼光去揭示历史,并加入自己独到的见解,将历史再次呈现在读者眼前。美学是世界上最美的艺术,万物皆有美感。而王充闾先生正是拥有了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将美学贯穿在散文作品中,使其散发出一种独特美。在学者颜翔林的《历史与美学的对话》一书中,作者站在美学的角度去感受王充闾的散文中所传递的历史故事和塑造的美感,以审美心理分析其历史散文作品中的独特之处。认为王充闾的散文将诗意、语言、审美和谐地统一于散文之中,以自我的散文“话语”表现了诗意的审美情怀。“《清风白水》的话语,无疑深受古典文学语言系统的影响,是诗化的语言和审美化的语言,而这一语言系统转化为王充闾散文的个人话语,一方面是由于作者多年的文化积淀和心理皈依,另一方面是他有意识的审美选择和艺术偏爱”。
王充闾的语言艺术是独特的,站在审美的角度看,它不仅具有古典美和艺术美,还体现出了一种诗性精神,形成了独特的语言风格。著名的哲学家柏拉图曾经说过,语言乐调的美以及节奏的美,都表现一种好性情,所谓‘好性情’并不是人们平时用来恭维愚笨的人的那个意思,而是心灵真正尽善尽美。我想王充闾先生便是这样一个人,拥有好性情,同时也是一个内心非常纯净和美好的人。他将心灵美、语言美、诗性美灌输到了散文中,酝酿出与众不同的韵味。如米酒般的香甜软糯,令人口齿留香,回味无穷。王充闾先生的散文集《春宽梦窄》曾在1998年荣获首届鲁迅文学奖,它标志着王充闾的散文进入了一个相对成熟的阶段,也达到了一个新的美学境界。
王充闾的散文蕴含着许多丰富的文学知识。读他的散文总是让我们重温传统的经典诗句,领略文学的精彩和韵味。在散文《春宽梦窄》的题记中他曾经提到“春宽梦窄”是来源于一句宋词。而用它作为书名则表达了神奇的大自然是如此广大无垠,无限生机。而人的能力是有限的,人的存在在大自然面前是如此的渺小。这不禁让我想到了西方的古希腊神话,古希腊人对神灵的崇敬,认为神是无所不能的。而人类弱小,生命有限,要经常求助于神明。正如大自然所赋予人类的一切。这兴许就是所谓的“春宽梦窄”吧。王充闾利用宋词中的诗句进一步阐释自己的观点使其具有了更深的生命意味,让读者对它有了全新的认知。同时,王充闾通过诗意来描绘和再现历史往事,不仅为读者传播了历史文化和知识,还让读者产生了诗性的认识。王充闾对于诗性的把握让他的散文大放异彩,使其历史文化散文一直在文学界独树一帜。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rwxy/hyywx/10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