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秘书角色认知偏差及其对策
摘 要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秘书职业逐步凸显出其独立性,近年来,在秘书职业日益成熟的背景下,关于秘书开始出现了各种带有歧义的角色认知偏差,不约而同的都与权钱名利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本文通过目前对秘书认知偏差的发展现状进行梳理,发现仍有不少突出问题,对其原因进行剖析,提出可行的对策方法以此希望有助于扭转现有认知偏差的局面。努力改变对秘书的认知偏差现状,将有利于推动秘书行业的科学化、规范化发展,增强秘书人员的职业归属感、职业形象和职业意识,巩固我国秘书的社会地位,打造出一个具备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的庞大秘书队伍,让我国秘书行业取得长远发展。
目 录
引 言 1
1 对秘书角色的认知偏差 2
1.1 领导对秘书角色的认知偏差 2
1.2 社会公众对秘书角色的认知偏差 2
1.3 秘书自我对秘书角色的认知偏差 3
2 对秘书角色认知偏差的负面影响 5
2.1 对秘书队伍建设的影响 5
2.2 对秘书工作时效的影响 5
2.3 对秘书工作的规范化影响 6
3 秘书角色认知偏差产生的原因 7
3.1 从事秘书工作的人员素质参差不齐 7
3.2 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们的价值取向发生了变化 7
3.3 对秘书的认识缺乏全面具体的了解 8
3.4 媒体对秘书的负面宣传过于泛滥 8
4 纠正对秘书角色认知偏差的对策 10
4.1 提高秘书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素质 10
4.2 大力推行秘书职业资格制度,规范秘书上岗制度 10
4.3 引导社会正确理解秘书角色 11
4.4 引导媒体对秘书角色做好正面舆论宣传 11
结 语 13
参考文献 14
致 谢 15
引 言
秘书是综合辅助领导,为主事者出谋划策及服务的人员。保持清醒的“净心”意识,找准自身角色定位,是秘书打开工作大门的“关键钥匙”。秘书是随着领导工作需要而产生的,领导运筹帷幄,决策千里,秘书则是尽职辅佐服务领导。而今天秘书人员的角色及其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工作性质已处于被各领域人士异化状态,出现了角色定位不清、职责混淆、道德素质低下、向权钱看齐的现象。面对这一发展趋势,我们要有所行动,对外提高全社会对秘书职业的正确认识,加大对秘书工作的正面宣传,对内严格推行秘书职业资格制度,提高秘书人员的专业能力与职业道德素质,强化秘书人员的职业归属感与责任感。里应外合转变对秘书角色的认知偏差,以期推动我国秘书职业化、规范化发展。
在以往国内学者对秘书角色的认知偏差研究探索中,对秘书的研究成果有很多,但是把对秘书角色的认知偏差作为专题研究的还是较少的,在探索进程中产生较多争议的是在秘书扮演的具体角色上,多数学者对秘书角色的探究,主要集中在了典型传统的办公室秘书“花瓶”形象上,对秘书角色认知偏差进行群体分类探索的成果还是较稀少的。
本文将采用文献研究法、个案研究法、经验总结法从四大部分来论述分析秘书角色的认知偏差及其对策。第一部分主要重点探讨领导、社会公众及秘书自我对秘书角色的认知偏差;第二部分是归纳秘书角色认知偏差产生的负面影响;第三部分是分析并总结秘书角色认知偏差产生的原因;第四部分重点提出对秘书角色认知偏差的解决对策。
1 对秘书角色的认知偏差
随着社会职业的多元化和管理方式的复杂化,公众的价值取向随之发生了变化,从事秘书职业人员的道德素质普遍性参差不齐,媒体对秘书的各种负面形象宣传铺天盖地,秘书人员对自身职责认知也出现了混淆不清的现象。一些领导把秘书当作“公关利器”陪酒应酬,“花瓶情人”端茶递水来调用;社会公众把秘书当作“准领导”看待;一些秘书人员则把自己摆在“二领导”不当的位置上,接受权钱名利的诱惑。秘书这一职业角色在部分领导、社会公众、秘书自我心目中的形象已犹如云雾迷蒙的庐山,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外界刻画出的大量负面形象,都于无形中贬低了秘书的社会地位和存在的价值意义,认知偏差使得从业者在选择职业时,把秘书视为迫不得已而选择的职业。公众皆表明“秘书圈水太深”,不知该如何看待秘书人员,如何安放秘书人员的角色。
1.1 领导对秘书角色的认知偏差
在我国古代,唯官场存在“秘书人员”的身影,主要为领导、主事者出谋划策及文书事务处理,他们能够明确岗位职责,做到“参而不决策”具体以领导指示为准则。今天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政府、企事业单位的诸多领导者们在为获取经济利益之时,逐步将辅助领导处理工作事务的秘书人员异化为各式各样的负面人物。我国部分地区曾发布过“男领导不能配秘书”这样的规定,更有甚者一些地方领导者只因个别秘书不良行为取消了专职秘书这一岗位,直接抹去秘书岗位的存在。这些行为说明了什么问题?说明我国部分领导们还未认识到秘书存在的真正作用与价值意义。“然而在国外,秘书早已是走俏的职业,早已实现了社会化与职业化,公众评价也较高,如美国前总统里根在任期间就曾专门向全美秘书协会发信祝贺“秘书节”,称赞秘书们在美国生活中做出了“无法估计的贡献”[1]P12。
1.2 社会公众对秘书角色的认知偏差
在公众印象里,领导干部的秘书应该是安守本分的职员。而现在的领导们基本凡事都交于秘书代劳决定,这间接性使得秘书成为了实际的领导者。秘书人员长期性处理各种事务甚至决断一切让公众捉摸不透:这究竟是领导的意思?还是秘书的意思?在我国历史上,有不少领导是“秘书”出身,如秦朝的李斯,西汉成帝时的孔光,唐朝的冯涓等等。在当下社会,大家难免会受封建社会的“官本位文化”思想,产生一种“折射心理”,秘书就是“二领导”。有句针对秘书的顺口溜:“辛辛苦苦做三年,升官发财在眼前”,在公众潜意识里就赋予了秘书一种特殊的地位,认为现实中秘书和影视作品中的秘书如出一辙,“近水楼台先得月”,以追逐权利金钱为目标,不惜一切借领导上位,升官发财。于本次互联网调查相对具有知名度的单位:辽宁小行家互联网金融服务有限公司、陕西金莎国际商业管理有限公司人力资源部,很诧异的发现在用人单位要求中,对于招聘秘书要求排在第一的是形象魅力,其次是酒力,排最后的才是专业能力。用人单位的理由是当今社会是“刷脸”的时代,秘书形象代表的可是公司的形象和领导的面子。酒一直是我们中国人的经典必备饮品,更是工作应酬上不可或缺的点缀。身为领导的秘书,默认规则是酒量一定要好,在应酬中秘书要为领导挡酒,让客户喝的心情愉悦了,领导与客户之间的合作自然是水到渠成,这就是秘书该有的能力。
1.3 秘书自我对秘书角色的认知偏差
目 录
引 言 1
1 对秘书角色的认知偏差 2
1.1 领导对秘书角色的认知偏差 2
1.2 社会公众对秘书角色的认知偏差 2
1.3 秘书自我对秘书角色的认知偏差 3
2 对秘书角色认知偏差的负面影响 5
2.1 对秘书队伍建设的影响 5
2.2 对秘书工作时效的影响 5
2.3 对秘书工作的规范化影响 6
3 秘书角色认知偏差产生的原因 7
3.1 从事秘书工作的人员素质参差不齐 7
3.2 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们的价值取向发生了变化 7
3.3 对秘书的认识缺乏全面具体的了解 8
3.4 媒体对秘书的负面宣传过于泛滥 8
4 纠正对秘书角色认知偏差的对策 10
4.1 提高秘书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素质 10
4.2 大力推行秘书职业资格制度,规范秘书上岗制度 10
4.3 引导社会正确理解秘书角色 11
4.4 引导媒体对秘书角色做好正面舆论宣传 11
结 语 13
参考文献 14
致 谢 15
引 言
秘书是综合辅助领导,为主事者出谋划策及服务的人员。保持清醒的“净心”意识,找准自身角色定位,是秘书打开工作大门的“关键钥匙”。秘书是随着领导工作需要而产生的,领导运筹帷幄,决策千里,秘书则是尽职辅佐服务领导。而今天秘书人员的角色及其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工作性质已处于被各领域人士异化状态,出现了角色定位不清、职责混淆、道德素质低下、向权钱看齐的现象。面对这一发展趋势,我们要有所行动,对外提高全社会对秘书职业的正确认识,加大对秘书工作的正面宣传,对内严格推行秘书职业资格制度,提高秘书人员的专业能力与职业道德素质,强化秘书人员的职业归属感与责任感。里应外合转变对秘书角色的认知偏差,以期推动我国秘书职业化、规范化发展。
在以往国内学者对秘书角色的认知偏差研究探索中,对秘书的研究成果有很多,但是把对秘书角色的认知偏差作为专题研究的还是较少的,在探索进程中产生较多争议的是在秘书扮演的具体角色上,多数学者对秘书角色的探究,主要集中在了典型传统的办公室秘书“花瓶”形象上,对秘书角色认知偏差进行群体分类探索的成果还是较稀少的。
本文将采用文献研究法、个案研究法、经验总结法从四大部分来论述分析秘书角色的认知偏差及其对策。第一部分主要重点探讨领导、社会公众及秘书自我对秘书角色的认知偏差;第二部分是归纳秘书角色认知偏差产生的负面影响;第三部分是分析并总结秘书角色认知偏差产生的原因;第四部分重点提出对秘书角色认知偏差的解决对策。
1 对秘书角色的认知偏差
随着社会职业的多元化和管理方式的复杂化,公众的价值取向随之发生了变化,从事秘书职业人员的道德素质普遍性参差不齐,媒体对秘书的各种负面形象宣传铺天盖地,秘书人员对自身职责认知也出现了混淆不清的现象。一些领导把秘书当作“公关利器”陪酒应酬,“花瓶情人”端茶递水来调用;社会公众把秘书当作“准领导”看待;一些秘书人员则把自己摆在“二领导”不当的位置上,接受权钱名利的诱惑。秘书这一职业角色在部分领导、社会公众、秘书自我心目中的形象已犹如云雾迷蒙的庐山,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外界刻画出的大量负面形象,都于无形中贬低了秘书的社会地位和存在的价值意义,认知偏差使得从业者在选择职业时,把秘书视为迫不得已而选择的职业。公众皆表明“秘书圈水太深”,不知该如何看待秘书人员,如何安放秘书人员的角色。
1.1 领导对秘书角色的认知偏差
在我国古代,唯官场存在“秘书人员”的身影,主要为领导、主事者出谋划策及文书事务处理,他们能够明确岗位职责,做到“参而不决策”具体以领导指示为准则。今天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政府、企事业单位的诸多领导者们在为获取经济利益之时,逐步将辅助领导处理工作事务的秘书人员异化为各式各样的负面人物。我国部分地区曾发布过“男领导不能配秘书”这样的规定,更有甚者一些地方领导者只因个别秘书不良行为取消了专职秘书这一岗位,直接抹去秘书岗位的存在。这些行为说明了什么问题?说明我国部分领导们还未认识到秘书存在的真正作用与价值意义。“然而在国外,秘书早已是走俏的职业,早已实现了社会化与职业化,公众评价也较高,如美国前总统里根在任期间就曾专门向全美秘书协会发信祝贺“秘书节”,称赞秘书们在美国生活中做出了“无法估计的贡献”[1]P12。
1.2 社会公众对秘书角色的认知偏差
在公众印象里,领导干部的秘书应该是安守本分的职员。而现在的领导们基本凡事都交于秘书代劳决定,这间接性使得秘书成为了实际的领导者。秘书人员长期性处理各种事务甚至决断一切让公众捉摸不透:这究竟是领导的意思?还是秘书的意思?在我国历史上,有不少领导是“秘书”出身,如秦朝的李斯,西汉成帝时的孔光,唐朝的冯涓等等。在当下社会,大家难免会受封建社会的“官本位文化”思想,产生一种“折射心理”,秘书就是“二领导”。有句针对秘书的顺口溜:“辛辛苦苦做三年,升官发财在眼前”,在公众潜意识里就赋予了秘书一种特殊的地位,认为现实中秘书和影视作品中的秘书如出一辙,“近水楼台先得月”,以追逐权利金钱为目标,不惜一切借领导上位,升官发财。于本次互联网调查相对具有知名度的单位:辽宁小行家互联网金融服务有限公司、陕西金莎国际商业管理有限公司人力资源部,很诧异的发现在用人单位要求中,对于招聘秘书要求排在第一的是形象魅力,其次是酒力,排最后的才是专业能力。用人单位的理由是当今社会是“刷脸”的时代,秘书形象代表的可是公司的形象和领导的面子。酒一直是我们中国人的经典必备饮品,更是工作应酬上不可或缺的点缀。身为领导的秘书,默认规则是酒量一定要好,在应酬中秘书要为领导挡酒,让客户喝的心情愉悦了,领导与客户之间的合作自然是水到渠成,这就是秘书该有的能力。
1.3 秘书自我对秘书角色的认知偏差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rwxy/hyywx/4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