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商南方言婚俗词看婚俗文化
摘 要本论文主要是从微观的角度,把商南一村一户的方言和当地的文化进行细致的描述并对婚俗文化加以研究。研究对象为商南县80年代婚俗中的一些方言词汇,研究的目的在于通过方言词汇的变化及发展感受文化的变迁。婚俗中的习俗思想是一种物化形态,它所承载的是人们对社会生活的更高追求,精神层次上的更高突破。人类物质文化,汉字语言文化和精神文化发展是中国婚俗文化发展的必然结果。从婚俗文化发展的历程看,传统婚俗文化、原始婚俗文化及现代婚俗文化是主要阶段。本论文是对陕西省商南县当地农村婚俗的习惯及方言词汇做的以下调查,并对当地方言婚俗词的演变发展过程进行追溯,从当地的特色方言婚俗词中对婚俗文化进行对比,从而对婚俗文化对当地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社会经济文化加以反馈,并探究其与“六礼”的继承和发展关系。
Key words: Shaanxi Shangnan;Customs;Dialect;Wedding customs culture 目 录
引 言 1
1 商南县地理文化的简介 2
2 商南县方言婚俗词汇与其文化 3
2.1 提亲婚俗中的婚俗词 3
2.2 定亲婚俗中的婚俗词 5
2.3 结婚过程中的婚俗词 6
2.4 结婚后的习俗 10
3 对商南县传统婚礼习俗的思考 11
结 语 13
参考文献 13
致 谢 14
引 言
在我国,对汉语方言的钻研已有俩千多年的汗青,是语言学钻研的一个主要领域。与过去的传统语言学相比,现在的学科相互渗透,相互影响,方言学逐渐与社会语言学,民俗学相互联系,近年来方言和民俗的研究越来越受人们青睐。方言反应的是一个地区民俗的印证,也是一个地方特色文化赖以生存延续的中介。在普通话大范围被应用的情况下,这些方言词汇的研究相对于来说对于掌握一个地区的文化研究具有很大的帮助。
周代时期人们就十分重视婚俗,“在《礼记.昏义》中有:“昏礼者,将合二姓之好,上以事宗庙,而下以继后世也,故君子重之。”可见古人很早就认识到婚姻的重要性。[1]《仪礼》和《礼记》中将婚俗完整的记录了下来,给婚俗文化分为六个阶段,即所谓的“六礼”:纳彩、问名、纳吉、纳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为、请期、亲迎。它是我国历代婚俗文化的主干部分,历代中国人的婚姻关系的成立都是按照它来完成的。但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成为了独具特色的婚嫁文化。商南县地处湖北和河南俩个省的边界,受秦文化和楚文化的影响,商南传统的婚礼习俗不仅保留着“六礼”的相关内容,而且具有显著的当地地方特色和文化底蕴。解放后,商南人的婚俗文化逐渐少了一些不必要的活动,形式也趋于多样化,但一般的婚俗都要经过“六礼”相关环节。
婚姻的风俗是伴随着当地语言习惯的变化而改变的,它突显了人们当时的社会生活面孔及对生活的态度立场。在传统中国的婚俗及礼节中我们可以看到儒家文化对商南当地人的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的影响和变化。本篇论文主要是通过到民间采访,网上搜集进行对比资料对商南县地理状况的婚俗文化的婚俗形式加以整理和论述。1 商南县地理文化的简介
陕西作为中华文化的主要历史发源地之一,承载着悠久的历史,地域广阔,物产资源丰富,人口众多,而商南县坐落于陕西省的东南部,属于商洛市的一个直辖县,地接陕鄂豫,和南北数十省接壤。西北是著名的旅游城市西安,与西安的蓝田县和长安县相邻。位于河南省西峡县的东边,东南方与湖北省的十堰相接壤,被称为“一脚跨三省”的城市。地理位置优越,是典型的亚热带季风气候。受秦岭天然屏障的保护,可以阻挡寒潮不易侵入境内,所以气候十分温暖,雨量相对充沛,四季界限分明,冬季没有严寒干燥,夏季没有高温酷暑。适宜的气候,导致商南县物产资源丰富。大量盛产茶叶、花生、芝麻、核桃、玉米、小麦、板栗、猕猴桃、油桐和生漆等农副产品。被称为“大秦岭的封面”,又名“鹿城”。其中茶叶是本县城的特色产业和形象产业,几乎每家每户都种植茶叶,曾被国家林业局誉为“中国的茶叶之乡”。药材类也有相应的规模产地,天麻、黄姜、山药都划分为重点的乡镇种植。
商南县是一块地形地貌结构比较复杂的山区,低山丘壑河流是典型的外貌特征。丹江流域面积大,喀斯特地貌造就了美丽的国家5A级景区金丝峡大峡谷,被誉为“天然的避暑山庄”,显著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的影响,带动了当地旅游业的发展,其中除了金丝峡大峡谷之外,还有很多被国家认可的旅游景区:丹江漂流、闯王寨、阳城驿站、玉皇山省级森林公园、上苍坊森林公园。
战国时期处于秦国和楚国的交界地带,地域文化受秦文化和楚文化的影响,文化承载着秦风楚韵的异常独特内涵。在语言特色方面有自己独特的方言魅力,茶文化和水晶比较出名,所以很好的保留了一些地方特色方言的文化,其方言属于赣语怀岳片,分为“蛮子腔”和“奤子腔”。其中前者为大多数人的共同方言。2 商南县方言婚俗词汇与其文化
2.1提亲婚俗中的婚俗词
(一)说媒
自古以来就有“说媒”的记录,媒,介也。先秦以来,“男女非有行媒,不相知名”成为一条重要的社会规则,郑玄注云:“有媒往来传婚姻之言。”如《诗经 氓》云: “匪我愆期,子无良媒”。由此可以看出说媒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活动。《儒林外史》中:“三房里曾托我说媒,我替他讲西乡里封大户家,好不有钱!”[2]P163《儿女英雄传》第二三回:“当下邓九公听了,先就拍案叫絶,立刻便想拿説媒的那把蒲扇。”[3]P104曹禺 在《日出》的第一幕:“方达生:‘我不是给你说媒,我要你跟我走。’”[4]P89在群众的心理,有着“天下无媒不成亲”的观念。可见说媒在婚礼风俗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在“六礼”中为“问名”,在商南婚俗文化中仍然保留有说媒这一程序,是沟通青年男女的纽带,对后续人类文明的演变从汉族婚姻中一直延续至今,是人类文明史上的一种继承。
(二)算八字
“算八字”又叫“合八字”,在“六礼”中为“问名”环节。在《礼记昏义》云:“问名,问其女之所生母之姓名。”八字在《周易》中的说法是指人出生的年、月、日、时、依照天干、地支沂涵阴阳五行属性之相生、相克的关系,推测人的生死祸福。[5]P1466在商南虽然“算八字”带有一定的封建迷信思想,但在当地却被很多人重视,不论婚姻是否成功,“算八字”这项任务是非常重要和普遍的,任何人都不会对此掉以轻心。
(三)碰面
“面”是谋面碰面会面的意思。[6]P349在传统的古代,“碰面”即“见面”,在古代结婚前是不能随便见面的,但到了宋代“碰面”的风俗慢慢被忽略,不一定结婚前不能见面,而是俩方可以先派比较信任的亲戚提前来相亲。在《陕西省志风俗卷》对这一风俗记载非常具体: “在宋代发展为相亲风俗,在正式订婚之前,男方家可派一位女性至亲代表男子前往女方家相亲。若相中,留下一支钗子,若相不中,留下随身带去的一两匹绸缎,因‘缎’谐音‘断’,寓意亲事告之一段落。[7]P177在商南县“碰面”已经发展为相亲之礼仪,男女见面了解后觉得还可以进一步认识的情况下,则留下信物作为定情之物,寓意着良好的开端。随着商品经济的冲击“碰面”形式一切从简了,但这一活动依然很关键,是婚姻能否成功的关键要素。
Key words: Shaanxi Shangnan;Customs;Dialect;Wedding customs culture 目 录
引 言 1
1 商南县地理文化的简介 2
2 商南县方言婚俗词汇与其文化 3
2.1 提亲婚俗中的婚俗词 3
2.2 定亲婚俗中的婚俗词 5
2.3 结婚过程中的婚俗词 6
2.4 结婚后的习俗 10
3 对商南县传统婚礼习俗的思考 11
结 语 13
参考文献 13
致 谢 14
引 言
在我国,对汉语方言的钻研已有俩千多年的汗青,是语言学钻研的一个主要领域。与过去的传统语言学相比,现在的学科相互渗透,相互影响,方言学逐渐与社会语言学,民俗学相互联系,近年来方言和民俗的研究越来越受人们青睐。方言反应的是一个地区民俗的印证,也是一个地方特色文化赖以生存延续的中介。在普通话大范围被应用的情况下,这些方言词汇的研究相对于来说对于掌握一个地区的文化研究具有很大的帮助。
周代时期人们就十分重视婚俗,“在《礼记.昏义》中有:“昏礼者,将合二姓之好,上以事宗庙,而下以继后世也,故君子重之。”可见古人很早就认识到婚姻的重要性。[1]《仪礼》和《礼记》中将婚俗完整的记录了下来,给婚俗文化分为六个阶段,即所谓的“六礼”:纳彩、问名、纳吉、纳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为、请期、亲迎。它是我国历代婚俗文化的主干部分,历代中国人的婚姻关系的成立都是按照它来完成的。但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成为了独具特色的婚嫁文化。商南县地处湖北和河南俩个省的边界,受秦文化和楚文化的影响,商南传统的婚礼习俗不仅保留着“六礼”的相关内容,而且具有显著的当地地方特色和文化底蕴。解放后,商南人的婚俗文化逐渐少了一些不必要的活动,形式也趋于多样化,但一般的婚俗都要经过“六礼”相关环节。
婚姻的风俗是伴随着当地语言习惯的变化而改变的,它突显了人们当时的社会生活面孔及对生活的态度立场。在传统中国的婚俗及礼节中我们可以看到儒家文化对商南当地人的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的影响和变化。本篇论文主要是通过到民间采访,网上搜集进行对比资料对商南县地理状况的婚俗文化的婚俗形式加以整理和论述。1 商南县地理文化的简介
陕西作为中华文化的主要历史发源地之一,承载着悠久的历史,地域广阔,物产资源丰富,人口众多,而商南县坐落于陕西省的东南部,属于商洛市的一个直辖县,地接陕鄂豫,和南北数十省接壤。西北是著名的旅游城市西安,与西安的蓝田县和长安县相邻。位于河南省西峡县的东边,东南方与湖北省的十堰相接壤,被称为“一脚跨三省”的城市。地理位置优越,是典型的亚热带季风气候。受秦岭天然屏障的保护,可以阻挡寒潮不易侵入境内,所以气候十分温暖,雨量相对充沛,四季界限分明,冬季没有严寒干燥,夏季没有高温酷暑。适宜的气候,导致商南县物产资源丰富。大量盛产茶叶、花生、芝麻、核桃、玉米、小麦、板栗、猕猴桃、油桐和生漆等农副产品。被称为“大秦岭的封面”,又名“鹿城”。其中茶叶是本县城的特色产业和形象产业,几乎每家每户都种植茶叶,曾被国家林业局誉为“中国的茶叶之乡”。药材类也有相应的规模产地,天麻、黄姜、山药都划分为重点的乡镇种植。
商南县是一块地形地貌结构比较复杂的山区,低山丘壑河流是典型的外貌特征。丹江流域面积大,喀斯特地貌造就了美丽的国家5A级景区金丝峡大峡谷,被誉为“天然的避暑山庄”,显著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的影响,带动了当地旅游业的发展,其中除了金丝峡大峡谷之外,还有很多被国家认可的旅游景区:丹江漂流、闯王寨、阳城驿站、玉皇山省级森林公园、上苍坊森林公园。
战国时期处于秦国和楚国的交界地带,地域文化受秦文化和楚文化的影响,文化承载着秦风楚韵的异常独特内涵。在语言特色方面有自己独特的方言魅力,茶文化和水晶比较出名,所以很好的保留了一些地方特色方言的文化,其方言属于赣语怀岳片,分为“蛮子腔”和“奤子腔”。其中前者为大多数人的共同方言。2 商南县方言婚俗词汇与其文化
2.1提亲婚俗中的婚俗词
(一)说媒
自古以来就有“说媒”的记录,媒,介也。先秦以来,“男女非有行媒,不相知名”成为一条重要的社会规则,郑玄注云:“有媒往来传婚姻之言。”如《诗经 氓》云: “匪我愆期,子无良媒”。由此可以看出说媒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活动。《儒林外史》中:“三房里曾托我说媒,我替他讲西乡里封大户家,好不有钱!”[2]P163《儿女英雄传》第二三回:“当下邓九公听了,先就拍案叫絶,立刻便想拿説媒的那把蒲扇。”[3]P104曹禺 在《日出》的第一幕:“方达生:‘我不是给你说媒,我要你跟我走。’”[4]P89在群众的心理,有着“天下无媒不成亲”的观念。可见说媒在婚礼风俗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在“六礼”中为“问名”,在商南婚俗文化中仍然保留有说媒这一程序,是沟通青年男女的纽带,对后续人类文明的演变从汉族婚姻中一直延续至今,是人类文明史上的一种继承。
(二)算八字
“算八字”又叫“合八字”,在“六礼”中为“问名”环节。在《礼记昏义》云:“问名,问其女之所生母之姓名。”八字在《周易》中的说法是指人出生的年、月、日、时、依照天干、地支沂涵阴阳五行属性之相生、相克的关系,推测人的生死祸福。[5]P1466在商南虽然“算八字”带有一定的封建迷信思想,但在当地却被很多人重视,不论婚姻是否成功,“算八字”这项任务是非常重要和普遍的,任何人都不会对此掉以轻心。
(三)碰面
“面”是谋面碰面会面的意思。[6]P349在传统的古代,“碰面”即“见面”,在古代结婚前是不能随便见面的,但到了宋代“碰面”的风俗慢慢被忽略,不一定结婚前不能见面,而是俩方可以先派比较信任的亲戚提前来相亲。在《陕西省志风俗卷》对这一风俗记载非常具体: “在宋代发展为相亲风俗,在正式订婚之前,男方家可派一位女性至亲代表男子前往女方家相亲。若相中,留下一支钗子,若相不中,留下随身带去的一两匹绸缎,因‘缎’谐音‘断’,寓意亲事告之一段落。[7]P177在商南县“碰面”已经发展为相亲之礼仪,男女见面了解后觉得还可以进一步认识的情况下,则留下信物作为定情之物,寓意着良好的开端。随着商品经济的冲击“碰面”形式一切从简了,但这一活动依然很关键,是婚姻能否成功的关键要素。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rwxy/hyywx/7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