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纳兰性德江南词
题目论纳兰性德江南词[20191216163750]
内容摘要:纳兰性德的江南词包含了纳兰性德对江南湖光山色的赞美、对江南风土人情的了解、对王朝兴替的感慨、对知己朋友的感情、对江南的挚爱和对归隐的向往。江南词的写作建立在一定的基础之上,扈从康熙南巡的经历,广泛结交江南文人,终其一生的江南情结,这些对江南词的写作具有重要影响。江南词作体现了纳兰性德词抓住各地特色、发挥联章功能、采用白描手法等艺术特色。江南词反映了纳兰性德短暂一生中的一段特殊经历、一个重要情结,对于我们研究纳兰性德本人来说是极具认识价值的第一手资料,对研究纳兰词来说,是很有代表性的。
查看完整论文请+Q: 351916072
关键字:纳兰性德江南词思想内容艺术特点
Key Words:Nalan Xingde ; jiangnan Ci ;thinking idea ; artistic characteristics目 录
一、引言 1
二、纳兰性德“江南词”的写作背景 2
(一)扈从康熙南巡的经历 2
(二)与江南文人的交往 3
(三)终其一生的“江南情结” 3
三、纳兰性德“江南词”的思想内容 5
(一)江南的湖光山色 5
(二)江南的风土人情 6
(三)对王朝兴替的感慨 7
(四)对知己朋友的感情 8
(五)挚爱江南和向往归隐 9
四、纳兰性德“江南词”的艺术特色 10
(一)抓住各地的特点 10
(二)发挥联章的功能 11
(三)采用白描的手法 13
五、结语 14
致 谢 16
论纳兰性德江南词
一、引言
纳兰性德(1655—1685),满洲正黄旗人,原名成德,后因避东宫太子胤礽幼名,改名性德,字容若,号楞伽山人。父亲明珠是康熙朝权倾朝野的首辅之臣,母亲觉罗氏,一品夫人。纳兰性德在康熙十五年进士及第,历任正黄旗满洲都统第三参领所属之第七左领和三等侍卫、二等侍卫、一等侍卫,多次扈从康熙皇帝出巡。
纳兰性德被称为清初“满族第一词人”、也有称其为“第一学人”,可见他的词作在清代词史上的重要作用。著有《通志堂集》,后人整理的纳兰词共有348首。纳兰性德的词以长愁伤感闻名,这三百多首词是他自己独特的生活、独有的心灵的悲歌,也是他所生活时代的一种曲折反映。他的词在他生前即刻本问世,产生过“家家争唱《饮水词》”的轰动效应。用陈聂恒的话来评价就是“吾友容若,其门第才华直越晏小山而上之,欲尽招海内词人,毕出其奇远”。因此,他的英年早逝未尝不是我国词史上的一大憾事。
在纳兰性德短暂的生命当中,不是驻守京城就是出任塞北,唯一一次踏足江南是在清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九月末至十一月末。这次南行,他先后到达南京、苏州、无锡、扬州、镇江等江浙一带和齐鲁大地,并且词兴大发,填写了不少佳篇华章。我们把纳兰性德扈从江南词作、与江南文人唱酬和其他涉及江南人事景物的词章,汇合起来,作为一个对象进行研究,以此为切入点,观照纳兰词的思想感情和艺术特色。为行文方便,我们把上述作品统称为江南词。
纳兰性德江南词共40首,占其总词作的11.5%,包括直接写江南的《梦江南》10首、《浣溪沙·红桥怀古,和王阮亭韵》、《浣溪沙》“十里湖光载酒游”、《浣溪沙》“脂粉塘空遍绿苔”;与江南友人唱和的有《摸鱼儿·送座主德清蔡先生》、《金缕曲·赠梁汾》、《金缕曲·寄梁汾》、《金缕曲·再赠梁汾,用秋水轩旧韵》、《大酺·寄梁汾》、《菩萨蛮·寄梁汾苕中》、《潇湘雨·送西溟归慈溪》、《水龙吟·再送荪友南还》、《临江仙·寄严荪友》、《金人捧露盘·净业寺观莲,怀荪友》、《浣溪沙·寄严荪友》、《满江红·为曹子清题其先人所构楝亭,亭在金陵署中》;其他涉及到“江南”人事景物的有《遐方怨》“欹角枕”、《满江红》“为问风姨”、《忆江南》“江南忆”、《浣溪沙》“五月江南麦已稀”、《菩萨蛮》“惜春春去惊新燠”、《青衫湿遍·悼亡》、《南乡子》“烟暖雨初收”、《山花子》“小立红桥柳半垂”、《金菊对芙蓉·上元》、《生查子》“鞭影落春堤”、《明月棹孤舟·海淀》、《水龙吟·题文姬图》等。
前人对纳兰性德江南词的研究明显不够,没有引起重视,即使研究纳兰性德江南词,也都局限于10首《梦江南》,专题论文只有上世纪90年代的2篇。我们认为,纳兰性德江南词数量适中,内涵深刻,风格独特,从一个角度表现了作者丰富的情感和卓越的才华,很有研究价值,也大有研究余地。
二、纳兰性德“江南词”的写作背景
(一)扈从康熙南巡的经历
在纳兰性德短暂的一生中,只有两个月的时间留给了江南大地。他在南京主要浏览了明孝陵、燕子矶、乌衣巷等。明孝陵是明太祖朱元璋和皇后马氏的合葬陵墓,有着“明清皇家第一陵”的美誉,清朝帝陵都按照明孝陵的规格建造,受到江南陵寝风格的影响。“万里长江第一矶”的燕子矶屹立于长江南岸,远远望去,宛如水上飞燕,轻盈灵动。乌衣巷位于夫子庙南,是豪门贵族的住宅区,渐渐成为大户人家的代名词。纳兰性德的好友曹寅,是当时名副其实的贵族人家,其父曹玺死于江宁织造任上,曹寅袭任江宁织造,并担任巡视两淮盐漕监察御使等职责。其任所江宁织造署,在康熙六次南巡中,有四次被选为行宫,深得康熙信任。纳兰性德随康熙在这次的南巡过程中慰问了曹府,“籍甚平阳,羡奕叶流传芳誉” (《满江红·为曹子清题其先人所构楝亭,亭在金陵署中》)说明了曹家的名声很大。到了苏州,不得不去虎丘,虎丘是“吴中第一名胜”,苏轼曾经说过“到苏州而不游虎丘,乃是憾事”。对江南非常挚爱的纳兰性德,此行绝不会错过这一美景。无锡的梁溪历史悠久,河面宽阔,视线通透,岸线逶迤,水势平缓,给人江南水乡的温柔之感。浏览了梁溪,必定要游太湖,太湖素有“太湖天下秀”的美称,天然去雕饰,古代文人对太湖赞美的诗句不胜枚举,作为才子的容若,绝不会错过这一次与太湖的邂逅。扬州的琼花明月闻名天下,古人赞美“维扬一株花,四海无同类”,不但赞其美,还强调琼花是扬州独有。“琼花偏得月”,琼花加上明月更是锦上添花,令人眼花缭乱。登上镇江石壁嵯峨、山势险固的北固山和云雾缭绕的妙高台,感受到充满柔情的江南带有的刚劲。
对于这次南行,他在给好友的信中总结道:“此又仆所徘徊慨慕而不自已者也”(《与顾梁汾书》),可见他对这次的江南之行情不自已的眷恋。毫无疑问,扈从康熙南巡的经历,激发了纳兰性德的诗情词兴,为他提供了创作的素材和灵感,江南行是他江南词的生活源泉。
(二)与江南文人的交往
纳兰性德所交往的朋友,多为“一时俊异,于世所称落落难合者”的江南布衣文人,如顾贞观、马翀、严绳孙等。纳兰性德对友人极为真诚,仗义疏财的同时又敬重他们的才华和品德。顾贞观,字华峰,号梁汾。严绳孙,字孙友,自号勾吴严四,又号藕荡老人、藕荡渔人,与朱彝尊、姜宸英齐名,并称“江南三布衣”。康熙十二年,年仅十九岁的纳兰性德和年过半百的严绳孙相识,结为忘年之交。马翀,字云翎,江苏无锡人。
在纳兰性德众多好友中,也有很多是浙江的,其中著名的有朱彝尊、蔡启僔、姜宸英等。朱彝尊,号竹垞,晚号小长芦钓鱼师,又号金风亭长,是浙西派的代表人物,代表作《江湖载酒集》和《静志居琴趣》在词坛的地位举足轻重。在未曾谋面之前,纳兰性德对朱彝尊仰慕已久,相识之后,便成了忘年之交。蔡启尊,字石公,号昆旸,浙江德清人。纳兰性德在《摸鱼儿·送座主德清蔡先生》中写到:“不如罨画清溪上,蓑笠扁舟一只。人不识,且笑煮,鲈鱼趁著纯丝碧。”前一句赞美了蔡先生的家乡美丽如画,青箬笠绿蓑衣乘于小船上;后一句是赞美了蔡先生家乡的美味佳肴,莼菜羹、鲈鱼脍都是江南菜的代表。姜宸英,字西溟,又字湛园,慈溪人。纳兰性德在《潇湘雨·送西凕归慈溪》中写道:“廿载江南犹落拓,叹一人,知己终难觅。君须爱酒能诗,鉴湖无恙,一蓑一笠。”二十年来西溟在江南颇负盛名,但是依旧落魄,怀才不遇,知己难寻。姜宸英喜爱喝酒吟诗,如今回归故里,依旧披蓑戴笠潇洒在鉴湖上。
记载与友人的交往,表达对友人的赞美、同情和思念,是纳兰性德江南词的重要内容。
(三)终其一生的“江南情结”
纳兰性德的江南情结随处可见,有的时候也通过旁人对江南的眷恋烘托自己的感情。有一首诗写到游过苏州的人对苏州美景的连连不忘:“邓尉溪村万树梅,霜残月白半春开。金台游客时相忆,哪得年年看一回”(《江南杂诗》)。邓尉山上梅香四溢,让京城的人时时想起,可是这样的景色,怎么能够年年都看一回呢?即使年年看一回,恐怕也看不够吧!“木落吴江矣,正萧条、西风南雁,碧云千里” (《金缕曲·寄梁汾》),描写了秋天江苏吴江落木萧萧,北雁南归的情景,寄寓了自己的眷恋之情。
除了直接描写的江南词之外,纳兰性德在创作过程中,还经常用到关于江南景物的典故。例如在《青衫湿遍·悼亡》中提到 “咫尺玉钩斜路,一般消受,蔓草残阳”,“玉沟斜”是隋代埋葬宫女的墓地,在今扬州市西,这里是用来借指亡妻的墓地;在《南乡子》中写到“别自有人桃叶渡,扁舟”,“桃叶渡”在南京秦淮河畔,因晋王献之于此作歌送别其妾桃叶而得名;再如“苏小门前长短条,即渐迷行处” (《卜算子·咏柳》),和“长条莫轻折,苏小恨,倩他说” (《淡黄柳·咏柳》),都用到了“苏小”,即苏小小,苏小小有两个,都是钱塘名妓;“柯亭响绝,四弦才断,恶风吹去” (《水龙吟·题文姬图》)中的“柯亭”是在浙江绍兴,此地盛产良竹。这些江南典故的运用,使相关词作明显带有江南风情和韵味。
纳兰性德的江南情结不仅表现在诗词中,他还把江南的景色融入了身边。家中的渌水亭在他的精心打造下,呈现出一片江南的景色。《渌水亭》诗云:
野色湖光两不分,碧云万顷变黄昏。分明一幅江村画,着个闲亭挂夕曛。
野色湖光、碧波万顷,哪是青瓦红墙的京城,明明是荷叶田田、江水绿如蓝的江南村落。面对波光点点、荷香幽幽,作者仿佛置身江南,忍不住感叹:
云兴霞蔚,芙蓉映碧叶田田。雁宿凫栖,杭稻动香风冉冉。
或许在作者的心目中,江南的姿色就该如此。不仅纳兰性德,他的友人也用诗词见证了渌水亭的江南神韵。陈维松的《齐天乐·渌水亭观荷,同对岩、荪友、竹垞、舟次、西溟饮容若处作》云:
分明一幅江南景,恰是凤城深处,野翠罗罗,嫩晴历历,扑到空香万缕。 早村人语,是柳下沟塍,篱边儿女。稻叶菱丝,隔紗长作打窗雨。
若不是早就知道写的是明珠府的渌水亭,任谁都会认为这是一幅风动杨柳、水漾荷花的江南山水画吧。朱彝尊也称赞:“比似江南风景,看来也胜。只少片夭斜,树头帆影”(《台城路·夏日同对岩、荪友、西溟、其年,舟次见阳,饮容若渌水亭》),渌水亭畔水波荡漾不似江南,更胜江南,比起浩渺的太湖、妖娆的西子,也只差幕落夕阳的点点帆影而已。
三、纳兰性德“江南词”的思想内容
(一)江南的湖光山色
纳兰性德扈从江南的过程中,游历了南京、苏州、无锡、扬州、镇江等江浙地区。江南的婉约跟北方的粗犷相比,让词人念念不忘。
在《梦江南》10首中,3首写了南京:
江南好,建业旧长安。紫盖忽临双鷁渡,翠华争拥六龙看。雄丽却高寒。
内容摘要:纳兰性德的江南词包含了纳兰性德对江南湖光山色的赞美、对江南风土人情的了解、对王朝兴替的感慨、对知己朋友的感情、对江南的挚爱和对归隐的向往。江南词的写作建立在一定的基础之上,扈从康熙南巡的经历,广泛结交江南文人,终其一生的江南情结,这些对江南词的写作具有重要影响。江南词作体现了纳兰性德词抓住各地特色、发挥联章功能、采用白描手法等艺术特色。江南词反映了纳兰性德短暂一生中的一段特殊经历、一个重要情结,对于我们研究纳兰性德本人来说是极具认识价值的第一手资料,对研究纳兰词来说,是很有代表性的。
查看完整论文请+Q: 351916072
关键字:纳兰性德江南词思想内容艺术特点
Key Words:Nalan Xingde ; jiangnan Ci ;thinking idea ; artistic characteristics目 录
一、引言 1
二、纳兰性德“江南词”的写作背景 2
(一)扈从康熙南巡的经历 2
(二)与江南文人的交往 3
(三)终其一生的“江南情结” 3
三、纳兰性德“江南词”的思想内容 5
(一)江南的湖光山色 5
(二)江南的风土人情 6
(三)对王朝兴替的感慨 7
(四)对知己朋友的感情 8
(五)挚爱江南和向往归隐 9
四、纳兰性德“江南词”的艺术特色 10
(一)抓住各地的特点 10
(二)发挥联章的功能 11
(三)采用白描的手法 13
五、结语 14
致 谢 16
论纳兰性德江南词
一、引言
纳兰性德(1655—1685),满洲正黄旗人,原名成德,后因避东宫太子胤礽幼名,改名性德,字容若,号楞伽山人。父亲明珠是康熙朝权倾朝野的首辅之臣,母亲觉罗氏,一品夫人。纳兰性德在康熙十五年进士及第,历任正黄旗满洲都统第三参领所属之第七左领和三等侍卫、二等侍卫、一等侍卫,多次扈从康熙皇帝出巡。
纳兰性德被称为清初“满族第一词人”、也有称其为“第一学人”,可见他的词作在清代词史上的重要作用。著有《通志堂集》,后人整理的纳兰词共有348首。纳兰性德的词以长愁伤感闻名,这三百多首词是他自己独特的生活、独有的心灵的悲歌,也是他所生活时代的一种曲折反映。他的词在他生前即刻本问世,产生过“家家争唱《饮水词》”的轰动效应。用陈聂恒的话来评价就是“吾友容若,其门第才华直越晏小山而上之,欲尽招海内词人,毕出其奇远”。因此,他的英年早逝未尝不是我国词史上的一大憾事。
在纳兰性德短暂的生命当中,不是驻守京城就是出任塞北,唯一一次踏足江南是在清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九月末至十一月末。这次南行,他先后到达南京、苏州、无锡、扬州、镇江等江浙一带和齐鲁大地,并且词兴大发,填写了不少佳篇华章。我们把纳兰性德扈从江南词作、与江南文人唱酬和其他涉及江南人事景物的词章,汇合起来,作为一个对象进行研究,以此为切入点,观照纳兰词的思想感情和艺术特色。为行文方便,我们把上述作品统称为江南词。
纳兰性德江南词共40首,占其总词作的11.5%,包括直接写江南的《梦江南》10首、《浣溪沙·红桥怀古,和王阮亭韵》、《浣溪沙》“十里湖光载酒游”、《浣溪沙》“脂粉塘空遍绿苔”;与江南友人唱和的有《摸鱼儿·送座主德清蔡先生》、《金缕曲·赠梁汾》、《金缕曲·寄梁汾》、《金缕曲·再赠梁汾,用秋水轩旧韵》、《大酺·寄梁汾》、《菩萨蛮·寄梁汾苕中》、《潇湘雨·送西溟归慈溪》、《水龙吟·再送荪友南还》、《临江仙·寄严荪友》、《金人捧露盘·净业寺观莲,怀荪友》、《浣溪沙·寄严荪友》、《满江红·为曹子清题其先人所构楝亭,亭在金陵署中》;其他涉及到“江南”人事景物的有《遐方怨》“欹角枕”、《满江红》“为问风姨”、《忆江南》“江南忆”、《浣溪沙》“五月江南麦已稀”、《菩萨蛮》“惜春春去惊新燠”、《青衫湿遍·悼亡》、《南乡子》“烟暖雨初收”、《山花子》“小立红桥柳半垂”、《金菊对芙蓉·上元》、《生查子》“鞭影落春堤”、《明月棹孤舟·海淀》、《水龙吟·题文姬图》等。
前人对纳兰性德江南词的研究明显不够,没有引起重视,即使研究纳兰性德江南词,也都局限于10首《梦江南》,专题论文只有上世纪90年代的2篇。我们认为,纳兰性德江南词数量适中,内涵深刻,风格独特,从一个角度表现了作者丰富的情感和卓越的才华,很有研究价值,也大有研究余地。
二、纳兰性德“江南词”的写作背景
(一)扈从康熙南巡的经历
在纳兰性德短暂的一生中,只有两个月的时间留给了江南大地。他在南京主要浏览了明孝陵、燕子矶、乌衣巷等。明孝陵是明太祖朱元璋和皇后马氏的合葬陵墓,有着“明清皇家第一陵”的美誉,清朝帝陵都按照明孝陵的规格建造,受到江南陵寝风格的影响。“万里长江第一矶”的燕子矶屹立于长江南岸,远远望去,宛如水上飞燕,轻盈灵动。乌衣巷位于夫子庙南,是豪门贵族的住宅区,渐渐成为大户人家的代名词。纳兰性德的好友曹寅,是当时名副其实的贵族人家,其父曹玺死于江宁织造任上,曹寅袭任江宁织造,并担任巡视两淮盐漕监察御使等职责。其任所江宁织造署,在康熙六次南巡中,有四次被选为行宫,深得康熙信任。纳兰性德随康熙在这次的南巡过程中慰问了曹府,“籍甚平阳,羡奕叶流传芳誉” (《满江红·为曹子清题其先人所构楝亭,亭在金陵署中》)说明了曹家的名声很大。到了苏州,不得不去虎丘,虎丘是“吴中第一名胜”,苏轼曾经说过“到苏州而不游虎丘,乃是憾事”。对江南非常挚爱的纳兰性德,此行绝不会错过这一美景。无锡的梁溪历史悠久,河面宽阔,视线通透,岸线逶迤,水势平缓,给人江南水乡的温柔之感。浏览了梁溪,必定要游太湖,太湖素有“太湖天下秀”的美称,天然去雕饰,古代文人对太湖赞美的诗句不胜枚举,作为才子的容若,绝不会错过这一次与太湖的邂逅。扬州的琼花明月闻名天下,古人赞美“维扬一株花,四海无同类”,不但赞其美,还强调琼花是扬州独有。“琼花偏得月”,琼花加上明月更是锦上添花,令人眼花缭乱。登上镇江石壁嵯峨、山势险固的北固山和云雾缭绕的妙高台,感受到充满柔情的江南带有的刚劲。
对于这次南行,他在给好友的信中总结道:“此又仆所徘徊慨慕而不自已者也”(《与顾梁汾书》),可见他对这次的江南之行情不自已的眷恋。毫无疑问,扈从康熙南巡的经历,激发了纳兰性德的诗情词兴,为他提供了创作的素材和灵感,江南行是他江南词的生活源泉。
(二)与江南文人的交往
纳兰性德所交往的朋友,多为“一时俊异,于世所称落落难合者”的江南布衣文人,如顾贞观、马翀、严绳孙等。纳兰性德对友人极为真诚,仗义疏财的同时又敬重他们的才华和品德。顾贞观,字华峰,号梁汾。严绳孙,字孙友,自号勾吴严四,又号藕荡老人、藕荡渔人,与朱彝尊、姜宸英齐名,并称“江南三布衣”。康熙十二年,年仅十九岁的纳兰性德和年过半百的严绳孙相识,结为忘年之交。马翀,字云翎,江苏无锡人。
在纳兰性德众多好友中,也有很多是浙江的,其中著名的有朱彝尊、蔡启僔、姜宸英等。朱彝尊,号竹垞,晚号小长芦钓鱼师,又号金风亭长,是浙西派的代表人物,代表作《江湖载酒集》和《静志居琴趣》在词坛的地位举足轻重。在未曾谋面之前,纳兰性德对朱彝尊仰慕已久,相识之后,便成了忘年之交。蔡启尊,字石公,号昆旸,浙江德清人。纳兰性德在《摸鱼儿·送座主德清蔡先生》中写到:“不如罨画清溪上,蓑笠扁舟一只。人不识,且笑煮,鲈鱼趁著纯丝碧。”前一句赞美了蔡先生的家乡美丽如画,青箬笠绿蓑衣乘于小船上;后一句是赞美了蔡先生家乡的美味佳肴,莼菜羹、鲈鱼脍都是江南菜的代表。姜宸英,字西溟,又字湛园,慈溪人。纳兰性德在《潇湘雨·送西凕归慈溪》中写道:“廿载江南犹落拓,叹一人,知己终难觅。君须爱酒能诗,鉴湖无恙,一蓑一笠。”二十年来西溟在江南颇负盛名,但是依旧落魄,怀才不遇,知己难寻。姜宸英喜爱喝酒吟诗,如今回归故里,依旧披蓑戴笠潇洒在鉴湖上。
记载与友人的交往,表达对友人的赞美、同情和思念,是纳兰性德江南词的重要内容。
(三)终其一生的“江南情结”
纳兰性德的江南情结随处可见,有的时候也通过旁人对江南的眷恋烘托自己的感情。有一首诗写到游过苏州的人对苏州美景的连连不忘:“邓尉溪村万树梅,霜残月白半春开。金台游客时相忆,哪得年年看一回”(《江南杂诗》)。邓尉山上梅香四溢,让京城的人时时想起,可是这样的景色,怎么能够年年都看一回呢?即使年年看一回,恐怕也看不够吧!“木落吴江矣,正萧条、西风南雁,碧云千里” (《金缕曲·寄梁汾》),描写了秋天江苏吴江落木萧萧,北雁南归的情景,寄寓了自己的眷恋之情。
除了直接描写的江南词之外,纳兰性德在创作过程中,还经常用到关于江南景物的典故。例如在《青衫湿遍·悼亡》中提到 “咫尺玉钩斜路,一般消受,蔓草残阳”,“玉沟斜”是隋代埋葬宫女的墓地,在今扬州市西,这里是用来借指亡妻的墓地;在《南乡子》中写到“别自有人桃叶渡,扁舟”,“桃叶渡”在南京秦淮河畔,因晋王献之于此作歌送别其妾桃叶而得名;再如“苏小门前长短条,即渐迷行处” (《卜算子·咏柳》),和“长条莫轻折,苏小恨,倩他说” (《淡黄柳·咏柳》),都用到了“苏小”,即苏小小,苏小小有两个,都是钱塘名妓;“柯亭响绝,四弦才断,恶风吹去” (《水龙吟·题文姬图》)中的“柯亭”是在浙江绍兴,此地盛产良竹。这些江南典故的运用,使相关词作明显带有江南风情和韵味。
纳兰性德的江南情结不仅表现在诗词中,他还把江南的景色融入了身边。家中的渌水亭在他的精心打造下,呈现出一片江南的景色。《渌水亭》诗云:
野色湖光两不分,碧云万顷变黄昏。分明一幅江村画,着个闲亭挂夕曛。
野色湖光、碧波万顷,哪是青瓦红墙的京城,明明是荷叶田田、江水绿如蓝的江南村落。面对波光点点、荷香幽幽,作者仿佛置身江南,忍不住感叹:
云兴霞蔚,芙蓉映碧叶田田。雁宿凫栖,杭稻动香风冉冉。
或许在作者的心目中,江南的姿色就该如此。不仅纳兰性德,他的友人也用诗词见证了渌水亭的江南神韵。陈维松的《齐天乐·渌水亭观荷,同对岩、荪友、竹垞、舟次、西溟饮容若处作》云:
分明一幅江南景,恰是凤城深处,野翠罗罗,嫩晴历历,扑到空香万缕。 早村人语,是柳下沟塍,篱边儿女。稻叶菱丝,隔紗长作打窗雨。
若不是早就知道写的是明珠府的渌水亭,任谁都会认为这是一幅风动杨柳、水漾荷花的江南山水画吧。朱彝尊也称赞:“比似江南风景,看来也胜。只少片夭斜,树头帆影”(《台城路·夏日同对岩、荪友、西溟、其年,舟次见阳,饮容若渌水亭》),渌水亭畔水波荡漾不似江南,更胜江南,比起浩渺的太湖、妖娆的西子,也只差幕落夕阳的点点帆影而已。
三、纳兰性德“江南词”的思想内容
(一)江南的湖光山色
纳兰性德扈从江南的过程中,游历了南京、苏州、无锡、扬州、镇江等江浙地区。江南的婉约跟北方的粗犷相比,让词人念念不忘。
在《梦江南》10首中,3首写了南京:
江南好,建业旧长安。紫盖忽临双鷁渡,翠华争拥六龙看。雄丽却高寒。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rwxy/hyywx/13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