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简·奥斯汀笔下的绅士形象
题目论简·奥斯汀笔下的绅士形象[20191216164051]
内容摘要:简?奥斯汀的作品多是围绕当时英国乡绅家庭中女性的婚姻和生活展开,细致入微地描写也透露着作者内心的小小世界。显然,一部分绅士是靠继承获得丰厚财产,也有靠自我努力发家致富。他们家庭优越,举止优雅,对他人宽容真诚,坚持男女平等的新主张,往往成为众人的道德楷模。但奥斯汀要展现给我们的远不止这些,小说中绅士的婚姻观以及隐含的宗教意识,为我们进一步了解绅士的价值观和社会百态提供了依据。她的小说一反当时假浪漫主义潮流,在英国小说史上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查看完整论文请+Q: 351916072
关键字:字简·奥斯汀绅士类型绅士特点婚姻观宗教意识
目 录
一、引 言 1
二、简?奥斯汀笔下绅士的类型 2
(一)依靠继承获取钱财的绅士 2
(二)依靠自身努力积累资本的绅士 2
三、简?奥斯汀笔下绅士的特点 3
(一)家庭优越 举止优雅 3
(二)坚定真诚 男女平等 4
(三)道德楷模 人生导师 5
四、研究简?奥斯汀笔下绅士的意义 6
(一)绅士反映英国婚姻观的变化 6
(二)绅士的宗教意识反映英国社会的追求 9
五、结语 11
参考文献 12
致 谢 13
论简·奥斯汀笔下的绅士形象
一、引 言
美国著名的《韦氏在线大辞典》对“绅士”做出了几种解释,即指“出身高贵的男子”,“拥有田产的贵族男子”,“出身高贵又有骑士风度的男子”,“无需为生活劳碌奔波的男子”。“绅士”这一个词源于拉丁语,意指属于某一家族的男子。绅士风度是英国民族文化的外化,也是英国社会掺杂了各个阶层一些价值观融合而成的一种全新的社会文化。
英语中的“绅士”一词最早出现于1413年,国王亨利五世颁布了一道法规:在上诉或者控告的过程中,都需要陈述被告的财产和地位。这也就表明,需要有一个新词汇来代表骑士和男爵家庭中的年轻成员从而区别于那些有头衔的兄弟姐妹。“绅士”便由此而来。这个时期,绅士要佩戴盾形徽章来证明其血统。亨利八世时期,绅士涵盖了贵族、骑士、先生(原是骑士的助手并且先辈也往往是骑士)等,他们几乎都很富有,但是绝大部分还要想方设法获取更多新的财富来满足自己提高社会地位的愿望。
16世纪,绅士的覆盖面愈加广阔。许多知识阶层被看作绅士,从事一些法律或者宗教的工作。他们的财富,土地以及个人追求成了新的判定标准。
18世纪以后,人们就不再根据血统和所佩戴的徽章来判定绅士,而是依据他们的行为举止。服务于城市和国家的男性通常都被称为“绅士”。这已经接近现今人们对“绅士”的衡量标准。
19世纪后半期,由于两次世界大战的直接震撼,加上妇女解放运动,贵族的分化与没落等原因,绅士逐渐走向衰落。
英国传统的绅士风度,第一点体现在衣着服饰上。既要符合自己的身份,又要适合自己所在的场合,更换服装是必须的事。第二点是他们的社交通常采取内敛,幽默的方式。他们的话题一般都围绕天气展开。最后一点,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就是绅士严格遵守女士优先的礼仪原则。在英国,女性接受男性的尊重和保护是天经地义的。比如,英国经常下雨,绅士随身带伞是为了照顾到没带伞的女性。保护女性是绅士的职责。
绅士风度已然深深的根植在了英国人的内心,它可以解释数百年来英国文化的力量以及适应能力。中世纪的骑士文化对绅士的衣着打扮,休闲活动有着深刻的影响,从而孕育出了一种新的价值观体系和道德准则,对我们研究“绅士”有着巨大的帮助。本文通过对简?奥斯汀作品中绅士类型,特点以及绅士所具有的重大意义等方面进行分析,从而为理解其他作品提供新的阅读视角,了解一个真实的英国。
二、简?奥斯汀笔下绅士的类型
(一)依靠继承获取钱财的绅士
十八世纪末十九世纪初,英国的贵族也有区分:新贵族和旧贵族。旧贵族大多依靠继承获取利益,他们厌恶工作,认为贵族只要负责做好示范带头的作用,给普通人提供职位,维持高档的排场,就是服务社会。在《傲慢与偏见》中,奥斯汀暗示了有钱的达西来自英国北部,当时的北部是工业化的主要聚集地。也就是说,达西不仅通过长子继承制获得了大笔的财产,也有自己的大片地产,随着工厂铁路等的出现,他只需坐收高额的地租费。曾有人做过统计,七十年代的英国,只要花六万磅就可以买到一座很豪华的房子,而达西一年的收入是一万镑,这足以估摸清他收入来源的可依赖程度,拥有贵族头衔的他只要购置一块地,娶上一位出色的太太,过着无忧无虑的生活。他们更乐意把资金用在消费上而不是投资再收入。
随着工业革命的兴起,世袭贵族也常常遭到新兴资产阶级的排挤,这就一定程度上使得像宾利那样的小贵族具有软弱性和妥协性。宾利在不确定简对她是否真的有爱情的时候,听取朋友的意见选择默默离开,而不会去求证或者向现实发出挑战。旧贵族某种程度上适应了一帆风顺的生活,害怕改变,遵循传统,他们只要凭着继承或者地租娶妻生子而不用忧虑生活的物质来源,安逸的境地导致了这类绅士性格上的局限性。
(二)依靠自身努力积累资本的绅士
随着工业革命的兴起,资产阶级获得了更多机遇。他们通过轻工业,钢铁业等发展壮大起来,在追求经济利益的同时,要求获得更高的社会地位,城市也逐渐成为工商业者的天下。在《傲慢与偏见》中贝纳特太太的一个兄弟也在伦敦做生意,虽然被达西等传统的贵族所不屑,但是相比于固守家庭的老顽固来说,这显然是一种进步。
奥斯汀一开始对于新兴的资产阶级也是出于排斥的状态,认为他们大都没有内涵或修养,如《傲慢与偏见》中的威克汉姆,《爱玛》中的埃尔顿太太,他们都不是上流社会的代表。但是,作者受到时代的冲击后,对当时社会有更深刻的了解后,认清了旧贵族寄生虫式的生活终将导致整体的崩塌,他们的不劳而获已然无法适应潮流的变迁。
相反的是,新兴的资产阶级依靠自身努力获取巨大利益的同时也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认可,在《劝导》中,身为贵族的安妮也对这些人大为推崇,“在英国再没有比海员更高尚,更热情的人了,只有他们知道怎么样生活,只有他们才配受到尊敬和爱戴。”绅士的概念不再局限于不劳而获的享受者,而更侧重于实际的行动。而《曼斯菲尔德庄园》中的埃蒙德本身不是长子,没有继承权,靠担任牧师获得经济来源。他并不因为玛丽的劝导而放弃自己的职业。他有了自己的价值追求,不再受社会观念的压制。同样是次子的爱德华?费勒斯,在被剥夺了本该属于自己的财产之后也愿意担任牧师的职位养家糊口,这是对家庭的反抗,也是对社会的反抗。可见奥斯汀也意识到绅士的自我奋斗的重要性。
三、简?奥斯汀笔下绅士的特点
(一)家庭优越 举止优雅
奥斯汀的作品,在描写装束、刻画场景等方面一笔带过毫不拖沓,可是对于人们财产的描述却极为详细。“绅士”在表面上就是物质的代表,时刻影响着人物行为。他们家庭优越,多出身贵族家庭。
《傲慢与偏见》中达西先生每年一万镑的收入是宾利先生的两倍,这也是为什么班纳特先生会说伊丽莎白的嫁妆会比简还丰厚。而班纳特先生自己每年的两千磅的收入来源于继承的郎博恩的地产。《理智与情感》中布兰顿上校每年两千磅,爱德华?菲勒斯每年八百到八百五十磅,少于哥哥罗伯特菲勒斯的一千磅,因为罗伯特作为长子享有母亲的遗产。而《曼斯菲尔德庄园》中的拉什沃斯先生以每年一万两千磅的收入居于所有绅士之首。
他们或是继承土地,或是继承遗产,十分富有。在这样的背景下,来自家庭、社会的期许就更强烈。绅士们严于律己,表现出优于常人的风度。
奥斯汀在《傲慢与偏见》中这么形容达西先生,“个子高大,眉目清秀,气度不凡。他进场不到五分钟,全舞厅就纷纷传说他一年的进款是一万英镑。男士们都赞赏他的外表,女士们都说他要比宾利先生俊美潇洒得多”,这样一段话足以表明达西在众人眼里惊艳的程度。另一方面,作者也从伊丽莎白的所见之景来表现达西的富有。当伊丽莎白首次来到达西的潘伯利庄园就赞叹不已,不禁让她觉得在潘伯利当女主人也许挺好的吧。“房屋坐落在山谷那边,有一条十分抖斜的山道蜿蜒曲折地通往谷中。这是一座高大宏伟的石头建筑物,矗立在一块高地上,房屋后面靠着一道山岗,山岗上高耸云端的树木郁郁葱葱的,房屋前面一泓天然的小河长在涨潮,溪流两岸的装饰既不呆板也不那么做作。”她觉得屋内高大漂亮,很符合主人的身份,在她眼里,既不低俗又不过于奢侈,比起玫瑰香园多了一点风雅。而这样的恰到好处,需要的也正是背后财力的支持。然而这也仅仅是他们消夏的去处。达西是偏见的受害者,当时的绅士风度是社会的潮流,处在上流社会的绅士们便不自觉地养成了傲慢自大的心理趋向。但是出身名门,财产丰富,仪表堂堂,这些方面的巨大优势又给了“傲慢”合理性的解释,他有傲慢的“资本”。达西对班纳特家有失体统的行为忍耐有限,但他还是被伊丽莎白的睿智诙谐所吸引。求婚被拒后,主动坦白了自己的不足,也解释了他们之间的两次误会,这和他自身的教养是密不可分的。当他们在潘伯利再次相遇的时候,还是彬彬有礼地询问伊丽莎白家人的情况,毫不失绅士风度。他比威克汉姆正直,比科斯林真诚,比宾利坚定。
同样是绅士,《爱玛》中这么写道:“奈特利先生三十七八岁,是个头脑清醒的人,不仅同这家人是认识已久的至交,而且还有着特殊的关系,他是伊莎贝拉丈夫的哥哥。”头脑清醒,立马把奈特利先生最鲜明的特征挑明了。继而又通过别人的言语侧面展示奈特利这样一个形象,“奈特利先生的风度特别优雅,拿马丁先生跟他相比,是不公平的。奈特利先生身上表现得那么明显的绅士气派,你在一百个人当中都找不到一个。”这是女主人公爱玛对他的形容,无论是举止,步态,谈吐和缄默,一般人难以企及。不仅如此,原本不欣赏哈丽埃特的奈特利在舞会上不忍看到她被埃尔顿蔑视,便主动邀舞。原以为他不擅跳舞的爱玛也为他的舞技折服。节奏精准,舞步流畅,姿态轻盈,赢得了众人的赞叹。不难看出,作者从不同角度切入,用不同阶级人物的对话,反复凸显这些绅士所特有的俊俏外表,万贯家产和优雅举止。
(二)坚定真诚 男女平等
当然,绅士的特殊之处不仅仅在于出身地位和言谈举止。绅士普遍受到好的教育,往往待人更加真诚,处事更加坚定,观念更加新颖。
作者在描写《诺桑觉寺》中男主人公亨利的时候,就把真诚表现得淋漓尽致。他为了凯瑟琳甚至愿意放弃继承权并且立场非常坚定,这也是早期作者渴望的灰姑娘式的童话。在另一部作品中,奥斯汀集中描写众人眼里达西的“傲慢”,就犹如积聚了巨大能量的炸弹,他忍受不了乡间的嘈杂的舞会,看不起班纳特一家的世俗,也觉得对于伊丽莎白的求婚是“屈尊”的表现,把自己原本真挚的爱硬生生的扭曲成了对伊丽莎白的施舍与赐予。然而在小说后半部分炸弹突然爆炸,惊醒众人,“傲慢”假面下的宽容真诚显得更加合理而富有人性。第一次求婚是分割达西人物形象的一个重要标志,伊丽莎白的拒绝给达西的改变提供了可能。她在潘伯利庄园所偶遇的达西是那么谦虚优雅,彬彬有礼,问候也涉及伊丽莎白的家人和亲戚,并且把自己的妹妹乔治安娜介绍给她,态度真诚,毫不自大。潘伯利庄园管家太太更是表示她这一生从来没有听到达西先生严厉的对她说一句话。从四岁开始,她就一直在他身边了。他的确是一位开明的地主,是一个善良的人。这位资历颇老的管家太太才给力达西一个相对公正的评价。在受到威克汉姆的诽谤后达西选择保持沉默,为了他的妹妹着想忍受着偏见。这些都展示着达西不为人知的另一面。
内容摘要:简?奥斯汀的作品多是围绕当时英国乡绅家庭中女性的婚姻和生活展开,细致入微地描写也透露着作者内心的小小世界。显然,一部分绅士是靠继承获得丰厚财产,也有靠自我努力发家致富。他们家庭优越,举止优雅,对他人宽容真诚,坚持男女平等的新主张,往往成为众人的道德楷模。但奥斯汀要展现给我们的远不止这些,小说中绅士的婚姻观以及隐含的宗教意识,为我们进一步了解绅士的价值观和社会百态提供了依据。她的小说一反当时假浪漫主义潮流,在英国小说史上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查看完整论文请+Q: 351916072
关键字:字简·奥斯汀绅士类型绅士特点婚姻观宗教意识
目 录
一、引 言 1
二、简?奥斯汀笔下绅士的类型 2
(一)依靠继承获取钱财的绅士 2
(二)依靠自身努力积累资本的绅士 2
三、简?奥斯汀笔下绅士的特点 3
(一)家庭优越 举止优雅 3
(二)坚定真诚 男女平等 4
(三)道德楷模 人生导师 5
四、研究简?奥斯汀笔下绅士的意义 6
(一)绅士反映英国婚姻观的变化 6
(二)绅士的宗教意识反映英国社会的追求 9
五、结语 11
参考文献 12
致 谢 13
论简·奥斯汀笔下的绅士形象
一、引 言
美国著名的《韦氏在线大辞典》对“绅士”做出了几种解释,即指“出身高贵的男子”,“拥有田产的贵族男子”,“出身高贵又有骑士风度的男子”,“无需为生活劳碌奔波的男子”。“绅士”这一个词源于拉丁语,意指属于某一家族的男子。绅士风度是英国民族文化的外化,也是英国社会掺杂了各个阶层一些价值观融合而成的一种全新的社会文化。
英语中的“绅士”一词最早出现于1413年,国王亨利五世颁布了一道法规:在上诉或者控告的过程中,都需要陈述被告的财产和地位。这也就表明,需要有一个新词汇来代表骑士和男爵家庭中的年轻成员从而区别于那些有头衔的兄弟姐妹。“绅士”便由此而来。这个时期,绅士要佩戴盾形徽章来证明其血统。亨利八世时期,绅士涵盖了贵族、骑士、先生(原是骑士的助手并且先辈也往往是骑士)等,他们几乎都很富有,但是绝大部分还要想方设法获取更多新的财富来满足自己提高社会地位的愿望。
16世纪,绅士的覆盖面愈加广阔。许多知识阶层被看作绅士,从事一些法律或者宗教的工作。他们的财富,土地以及个人追求成了新的判定标准。
18世纪以后,人们就不再根据血统和所佩戴的徽章来判定绅士,而是依据他们的行为举止。服务于城市和国家的男性通常都被称为“绅士”。这已经接近现今人们对“绅士”的衡量标准。
19世纪后半期,由于两次世界大战的直接震撼,加上妇女解放运动,贵族的分化与没落等原因,绅士逐渐走向衰落。
英国传统的绅士风度,第一点体现在衣着服饰上。既要符合自己的身份,又要适合自己所在的场合,更换服装是必须的事。第二点是他们的社交通常采取内敛,幽默的方式。他们的话题一般都围绕天气展开。最后一点,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就是绅士严格遵守女士优先的礼仪原则。在英国,女性接受男性的尊重和保护是天经地义的。比如,英国经常下雨,绅士随身带伞是为了照顾到没带伞的女性。保护女性是绅士的职责。
绅士风度已然深深的根植在了英国人的内心,它可以解释数百年来英国文化的力量以及适应能力。中世纪的骑士文化对绅士的衣着打扮,休闲活动有着深刻的影响,从而孕育出了一种新的价值观体系和道德准则,对我们研究“绅士”有着巨大的帮助。本文通过对简?奥斯汀作品中绅士类型,特点以及绅士所具有的重大意义等方面进行分析,从而为理解其他作品提供新的阅读视角,了解一个真实的英国。
二、简?奥斯汀笔下绅士的类型
(一)依靠继承获取钱财的绅士
十八世纪末十九世纪初,英国的贵族也有区分:新贵族和旧贵族。旧贵族大多依靠继承获取利益,他们厌恶工作,认为贵族只要负责做好示范带头的作用,给普通人提供职位,维持高档的排场,就是服务社会。在《傲慢与偏见》中,奥斯汀暗示了有钱的达西来自英国北部,当时的北部是工业化的主要聚集地。也就是说,达西不仅通过长子继承制获得了大笔的财产,也有自己的大片地产,随着工厂铁路等的出现,他只需坐收高额的地租费。曾有人做过统计,七十年代的英国,只要花六万磅就可以买到一座很豪华的房子,而达西一年的收入是一万镑,这足以估摸清他收入来源的可依赖程度,拥有贵族头衔的他只要购置一块地,娶上一位出色的太太,过着无忧无虑的生活。他们更乐意把资金用在消费上而不是投资再收入。
随着工业革命的兴起,世袭贵族也常常遭到新兴资产阶级的排挤,这就一定程度上使得像宾利那样的小贵族具有软弱性和妥协性。宾利在不确定简对她是否真的有爱情的时候,听取朋友的意见选择默默离开,而不会去求证或者向现实发出挑战。旧贵族某种程度上适应了一帆风顺的生活,害怕改变,遵循传统,他们只要凭着继承或者地租娶妻生子而不用忧虑生活的物质来源,安逸的境地导致了这类绅士性格上的局限性。
(二)依靠自身努力积累资本的绅士
随着工业革命的兴起,资产阶级获得了更多机遇。他们通过轻工业,钢铁业等发展壮大起来,在追求经济利益的同时,要求获得更高的社会地位,城市也逐渐成为工商业者的天下。在《傲慢与偏见》中贝纳特太太的一个兄弟也在伦敦做生意,虽然被达西等传统的贵族所不屑,但是相比于固守家庭的老顽固来说,这显然是一种进步。
奥斯汀一开始对于新兴的资产阶级也是出于排斥的状态,认为他们大都没有内涵或修养,如《傲慢与偏见》中的威克汉姆,《爱玛》中的埃尔顿太太,他们都不是上流社会的代表。但是,作者受到时代的冲击后,对当时社会有更深刻的了解后,认清了旧贵族寄生虫式的生活终将导致整体的崩塌,他们的不劳而获已然无法适应潮流的变迁。
相反的是,新兴的资产阶级依靠自身努力获取巨大利益的同时也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认可,在《劝导》中,身为贵族的安妮也对这些人大为推崇,“在英国再没有比海员更高尚,更热情的人了,只有他们知道怎么样生活,只有他们才配受到尊敬和爱戴。”绅士的概念不再局限于不劳而获的享受者,而更侧重于实际的行动。而《曼斯菲尔德庄园》中的埃蒙德本身不是长子,没有继承权,靠担任牧师获得经济来源。他并不因为玛丽的劝导而放弃自己的职业。他有了自己的价值追求,不再受社会观念的压制。同样是次子的爱德华?费勒斯,在被剥夺了本该属于自己的财产之后也愿意担任牧师的职位养家糊口,这是对家庭的反抗,也是对社会的反抗。可见奥斯汀也意识到绅士的自我奋斗的重要性。
三、简?奥斯汀笔下绅士的特点
(一)家庭优越 举止优雅
奥斯汀的作品,在描写装束、刻画场景等方面一笔带过毫不拖沓,可是对于人们财产的描述却极为详细。“绅士”在表面上就是物质的代表,时刻影响着人物行为。他们家庭优越,多出身贵族家庭。
《傲慢与偏见》中达西先生每年一万镑的收入是宾利先生的两倍,这也是为什么班纳特先生会说伊丽莎白的嫁妆会比简还丰厚。而班纳特先生自己每年的两千磅的收入来源于继承的郎博恩的地产。《理智与情感》中布兰顿上校每年两千磅,爱德华?菲勒斯每年八百到八百五十磅,少于哥哥罗伯特菲勒斯的一千磅,因为罗伯特作为长子享有母亲的遗产。而《曼斯菲尔德庄园》中的拉什沃斯先生以每年一万两千磅的收入居于所有绅士之首。
他们或是继承土地,或是继承遗产,十分富有。在这样的背景下,来自家庭、社会的期许就更强烈。绅士们严于律己,表现出优于常人的风度。
奥斯汀在《傲慢与偏见》中这么形容达西先生,“个子高大,眉目清秀,气度不凡。他进场不到五分钟,全舞厅就纷纷传说他一年的进款是一万英镑。男士们都赞赏他的外表,女士们都说他要比宾利先生俊美潇洒得多”,这样一段话足以表明达西在众人眼里惊艳的程度。另一方面,作者也从伊丽莎白的所见之景来表现达西的富有。当伊丽莎白首次来到达西的潘伯利庄园就赞叹不已,不禁让她觉得在潘伯利当女主人也许挺好的吧。“房屋坐落在山谷那边,有一条十分抖斜的山道蜿蜒曲折地通往谷中。这是一座高大宏伟的石头建筑物,矗立在一块高地上,房屋后面靠着一道山岗,山岗上高耸云端的树木郁郁葱葱的,房屋前面一泓天然的小河长在涨潮,溪流两岸的装饰既不呆板也不那么做作。”她觉得屋内高大漂亮,很符合主人的身份,在她眼里,既不低俗又不过于奢侈,比起玫瑰香园多了一点风雅。而这样的恰到好处,需要的也正是背后财力的支持。然而这也仅仅是他们消夏的去处。达西是偏见的受害者,当时的绅士风度是社会的潮流,处在上流社会的绅士们便不自觉地养成了傲慢自大的心理趋向。但是出身名门,财产丰富,仪表堂堂,这些方面的巨大优势又给了“傲慢”合理性的解释,他有傲慢的“资本”。达西对班纳特家有失体统的行为忍耐有限,但他还是被伊丽莎白的睿智诙谐所吸引。求婚被拒后,主动坦白了自己的不足,也解释了他们之间的两次误会,这和他自身的教养是密不可分的。当他们在潘伯利再次相遇的时候,还是彬彬有礼地询问伊丽莎白家人的情况,毫不失绅士风度。他比威克汉姆正直,比科斯林真诚,比宾利坚定。
同样是绅士,《爱玛》中这么写道:“奈特利先生三十七八岁,是个头脑清醒的人,不仅同这家人是认识已久的至交,而且还有着特殊的关系,他是伊莎贝拉丈夫的哥哥。”头脑清醒,立马把奈特利先生最鲜明的特征挑明了。继而又通过别人的言语侧面展示奈特利这样一个形象,“奈特利先生的风度特别优雅,拿马丁先生跟他相比,是不公平的。奈特利先生身上表现得那么明显的绅士气派,你在一百个人当中都找不到一个。”这是女主人公爱玛对他的形容,无论是举止,步态,谈吐和缄默,一般人难以企及。不仅如此,原本不欣赏哈丽埃特的奈特利在舞会上不忍看到她被埃尔顿蔑视,便主动邀舞。原以为他不擅跳舞的爱玛也为他的舞技折服。节奏精准,舞步流畅,姿态轻盈,赢得了众人的赞叹。不难看出,作者从不同角度切入,用不同阶级人物的对话,反复凸显这些绅士所特有的俊俏外表,万贯家产和优雅举止。
(二)坚定真诚 男女平等
当然,绅士的特殊之处不仅仅在于出身地位和言谈举止。绅士普遍受到好的教育,往往待人更加真诚,处事更加坚定,观念更加新颖。
作者在描写《诺桑觉寺》中男主人公亨利的时候,就把真诚表现得淋漓尽致。他为了凯瑟琳甚至愿意放弃继承权并且立场非常坚定,这也是早期作者渴望的灰姑娘式的童话。在另一部作品中,奥斯汀集中描写众人眼里达西的“傲慢”,就犹如积聚了巨大能量的炸弹,他忍受不了乡间的嘈杂的舞会,看不起班纳特一家的世俗,也觉得对于伊丽莎白的求婚是“屈尊”的表现,把自己原本真挚的爱硬生生的扭曲成了对伊丽莎白的施舍与赐予。然而在小说后半部分炸弹突然爆炸,惊醒众人,“傲慢”假面下的宽容真诚显得更加合理而富有人性。第一次求婚是分割达西人物形象的一个重要标志,伊丽莎白的拒绝给达西的改变提供了可能。她在潘伯利庄园所偶遇的达西是那么谦虚优雅,彬彬有礼,问候也涉及伊丽莎白的家人和亲戚,并且把自己的妹妹乔治安娜介绍给她,态度真诚,毫不自大。潘伯利庄园管家太太更是表示她这一生从来没有听到达西先生严厉的对她说一句话。从四岁开始,她就一直在他身边了。他的确是一位开明的地主,是一个善良的人。这位资历颇老的管家太太才给力达西一个相对公正的评价。在受到威克汉姆的诽谤后达西选择保持沉默,为了他的妹妹着想忍受着偏见。这些都展示着达西不为人知的另一面。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rwxy/hyywx/13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