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娇梨》疑问句研究院系人文学院中国语言文学系

《玉娇梨》疑问句研究院系人文学院中国语言文学系[20191216201356]
内容摘要:《玉娇梨》是明清时期天花藏主人著写的才子佳人小说,描写了才子苏友白与两位佳人白红玉,卢梦梨之间的美好爱情,大胆追求幸福生活的故事。可视为才子佳人小说的开山之作,对后世小说创作影响重大而深远,在文学上的价值非凡。在语言上的价值也不容小觑,明清时期处于近现代,因此《玉娇梨》亦可看作是近现代语言方面研究的重要语料。此外,《玉娇梨》中的疑问句亦是丰富而有富有特色,本文通过对《玉娇梨》中的疑问句进行穷尽统计后,根据其中的使用特点以及前人对疑问句的研究,将疑问句细分为特指问句、是非问句、正反问句、选择问句、反问句五种类型,并对这五类疑问句型进行详细分析总结,以希望来窥探近代汉语中疑问句概况。
 查看完整论文请+Q: 351916072 
关键字:《玉娇梨》疑问句类型特点
目 录
一、引言 1
(一)《玉娇梨》简介及其研究现状 1
1.《玉娇梨》简介 1
2.《玉娇梨》研究现状 1
(二)疑问句的定义及其分类 2
1.疑问句的定义 2
2.疑问句分类 2
二、《玉娇梨》疑问句分类研究 3
(一)特指问句 3
1.“何”系 3
2.“怎”系 6
3.“那”系 7
4.“几”系 7
5.“甚”系 7
6.“安”系 8
7.“谁”系 8
8.其他 8
小结 8
(二)是非问句 9
1.语调是非问句 9
2.有明显标志的是非问句 10
小结 11
(三)正反问句 11
1.“VP不VP”形式的正反问句 11
2.“VP否”形式的正反问句 11
小结 12
(四)选择问句 12
1.对立关系 12
2.差异关系 13
3.相容关系 13
小结 13
(五)反问句 13
1.是非问句的反问句式 14
2.特指问句的反问句式 15
小结 18
三、《玉娇梨》疑问句使用特点 18
1.不平衡性 18
2.传承性 19
四、结语 20
参考文献 21
一、引言
(一)《玉娇梨》简介及其研究现状
1.《玉娇梨》简介
《玉娇梨》其作者天花藏主人著写于明末清初,又称《双美奇缘》,主要描写才子苏友白与两位佳人白红玉、卢梦梨三者之间的爱情故事。文章角度深刻,其中自主婚恋观念,一反以往的男尊女卑,展现出女性自我意识的苏醒,新思想的萌芽,人的观念更加深刻,不再是一味的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女性听天由命的思想,这些超前意识都是同时期的其他作品所欠缺的。此外,《玉娇梨》亦可视为才子佳人小说的开山之作,对后来的《红楼梦》等其他的文学作品影响深远。此外,《玉娇梨》发行于明清时期,亦可作为研究近代汉语的重要语料。
2.《玉娇梨》研究现状
学术界关于《玉娇梨》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三大方面:考证、文学、语言。
关于《玉娇梨》的考证主要集中在作者和成书年代两大方面。
关于作者的讨论,大致有三种说法:一种是徐震说。戴不凡先生认为其作者是徐震,范志新也在《荑荻散人 主人天花藏 徐震 <平山冷燕>作者考_》一文中论证天花藏主人是徐震的说法;一种说法是张匀、张劭说。苏兴在《天花藏主人及其才子佳人小说(一):天花藏主人其人》一文中具体探讨,认为天花藏主人是张匀或张劭的可能性更大。胡士莹先生在《话本小说概论》中也对作者是否为张匀做出了讨论,但也没反驳徐震说;另一说法是无名氏说。王青平在《墨浪主人即天花藏主人》中提出天花藏主人真实姓名有待考证。
关于成书年代的考证,学术界一般认为在明末清初,大致顺治十几年,但具体年月未定。
文学方面主要探讨其中才子佳人的人物形象、作品的叙事艺术。有的学者以《玉娇梨》为例来研究才子佳人小说中的才子佳人形象,如黄文在《浅论<玉娇梨>中苏友白的形象》一文中通过对形象的研究,体现自由婚恋,大胆追求美好爱情的愿望,对人性关注的新思潮的萌发。有的是学者对《玉娇梨》的叙事艺术进行研究,如刘雪莲在《<玉娇梨>与<平山冷燕>“聚焦”叙事艺术探析》一文中具体探讨了《玉娇梨》的“聚焦”叙事艺术,其中 “内聚焦”与“不定式内聚焦”和“多重式内聚焦”结合交错的运用形式,“聚焦”与“聚焦对象”之间的关联,都展现了其独特的魅力。
语言方面的研究大体有词类和句式两类。如词类研究有对副词“尚”的研究。阚洁、丁婷在《<玉娇梨>中副词“尚”的研究》中尝试着对副词“尚”进行研究,并总结了其使用特点。句式方面有对因果复句的研究。李凤启、耿言海、阚洁在《<玉娇梨>因果复句研究》一文中得出:因果关联词仅用来表原因和表结果的基本上都以单音节为主,单用表因或表果关联词略高于因果关联词搭配的使用频率。
此外,《玉娇梨》中的疑问句的使用情况也十分复杂,语用功能,使用特点,传情达意方面都有十分大的研究价值。但学术界对此研究探讨的较少。
(二)疑问句的定义及其分类
1.疑问句的定义
对于疑问句的定义最早可追溯到《马氏文通》,马氏在继承虚字研究的基础上以助字传达的语气把句子分为两大类:传信、传疑。传疑又细分为三类:“有疑而用以设问者”,如“或曰:‘管仲俭乎?’”;“无疑而用以拟议者”,“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不疑为用以咏叹者”,如“一之谓甚。其可在乎?”。
章士钊:“凡有疑而发为问者为疑问句。以疑问代名词如谁、孰、何等;疑问副词如何、矣、恶、安等;或疑问助词如乎、哉等表之。”首次明确“疑问句”的句法地位。
黄伯荣、廖旭东主编的《现代汉语》中对疑问句的定义:一般认为具有疑问句调,表示提问的句子叫疑问句。提问的手段,有语调、疑问词、语气副词、语气词或疑问格式,有时只用一种手段,有时兼用两三种。其中句调是不可或缺的。疑问句根据提问的手段和语义情况,可以分为:是非问、特指问、选择问、正反问。
各家学者对疑问句的定义各抒己见,理解不尽相同。本文采用黄伯荣、廖旭东主编的《现代汉语》对其的定义来研究《玉娇梨》中的疑问句。
2.疑问句分类
关于疑问句的分类学术界的讨论也相当激烈。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的划分。
吕叔湘认为问句类型有四:特指问、是非问、正反问、选择问。特指问和是非问是两种基本类型,正反问和选择问是从是非问派生出来的,或者说两者是是非问的特殊形式。
朱德熙认为疑问句有是非问、特指问句和选择问句三类。可以看成是由陈述句转换而来,将之称为“疑问句转换系统”。
邢福义认为疑问句分三类:是非问、特指问、选择问。是非问,要求作肯定或否定的回答。特指问,用疑问代词代替未知部分,就疑问代词所问的内容作答。选择问,并列两个问题或者并列两个方面的问题,要求就其中一个问题或一个方面回答。
邵敬敏认为可以把所有的疑问句看成是一种“选择”,这种“选择”又分为是非选择和特指选择,是非选择要求的回答为肯定或否定,后者要求的回答具有针对性。将这种疑问句系统称为“选择系统”。
结合上述各位学者专家的观点,根据汉语疑问句的形式特点和语法功能,《玉娇梨》的疑问句特点,本文将疑问句分为特指问句、是非问句、选择问句、正反问句、反问句(反诘问)这五大类进行研究分析。
本论文所选为安徽文艺出版2010年发行的《玉娇梨》版本。
二、《玉娇梨》疑问句分类研究
(一)特指问句
特指问句是指就某个重点问题进行发问,未给对方提供任何选择,要求被问者答出与疑问点相关的人、物、原因、处所、方法等。
《玉娇梨》一书中特指问句共有372句,占全书疑问句总量的48%。主要有“那”系、“几”系、“甚”系、“安”系、“谁”系、“怎”系、“何”系、其他、共八类。
1.“何”系
(1)“奈何”
用来询问原因和方法,询问原因时相当于“为什么”,询问方法时相当于“怎么办”,文中有8例,均作状语使用,如:
① 只恐明日未必能见,弄成一个虚相思,却将奈何?(P73 六回)
② 只是又要失陪,奈何?(P149 十三回)
例①中的“奈何”是用来询问方法,苏友白暗想如若见不到佳人,成日相思,该怎么办。例②中的“奈何”是用来询问对方原因,“为什么又要失陪了”。
(2)“何以”
疑问代词“何”做介词“以”的前置宾语,用来询问原因或者方式方法,在文中均作状语。
询问原因、方式时相当于“为什么”,“怎么”,文中有9例,如:
① 此信吾兄何以得之?(P222 二十回)
② 此事只我与嫣素知道,虽梦寐之中未尝敢泄。不识吾妹,何以得知?(P177 十六回)
例①中的“何以”用来询问对方原因,苏友白问苏有德怎么会拿到卢梦梨捎给他的信件。例②,白红玉询问卢梦梨怎么会知道中意苏友白这件事情,也是询问原因。
可以询问方法,相当于“怎么”,文中有8例,如:
① 谁假谁真,何以辨别?(P104 九回)
② 单如今事体差讹,不知小姐何以发付?(P111 十回)
例①中嫣素问白小姐,怎么辨别真假,此处的“何以”用来询问方法。
(3)“为何”、“因何”
“为何”、“因何”两者都是介宾短语,相当于“为什么”,用来询问原因。 “为何”在本文中共有92例,“因何”在本文中共有4例。
作状语使用,“为何”在本文中有82例,“因何”在本文中有4例,如:
① 为何不一光顾,却在此徘徊?(P167 十五回)
② 今日为何园门封锁,一人不见?(P168 十五回)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rwxy/hyywx/1458.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