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文·示部所反映的上古祭祀文化(附件)
本文从文化语言学的角度对《说文·示部》中所反映的上古祭祀文化进行研究,结论表明示部字按上古祭祀文化内容分为祭祀对象、祭祀目的、预兆三部分,共九小类,分别是祭天类字、祭地类字、祭神类字、祭祖类字、祭祀场所字、祈愿类字、避祸类字、吉兆类字、凶兆类字。在分类研究时援引古籍中的用例与《说文》释义进行互证,以揭示上古的祭祀文化。本文还考察了示部字在当前的使用情况,仅有37字还在使用,这反映了上古祭祀文化在当前的遗存情况。
Key words: Shuowenjiezi; the shidepartment; sacrifice culture; classification; waste 目录
1绪论 1
1.1研究目的和意义 1
1.2 研究概况 1
1.3《说文示部》概述 2
2《说文示部》所反映祭祀对象及场所 4
2.1敬天类:示、禋、祀、祡、禷、禪 4
2.2敬地类:祇、社、祼、祳 5
2.3敬神类:祭、神、祕、?、?、祆、祝、禖、 6
2.4敬祖类:祖、祰、祠、礿、禘、祫、祴、禫 7
2.5祭祀场所:祔、祪、、祏、禡、禓、禰、祧 8
3《说文示部》所反映的祭祀目的 10
3.1祈愿类:禮、禧、祗、禛、齋、祈、祷、禂、祚、禁 10
3.2避祸类:、祓、禜、禳、禬、禦、? 11
4《说文示部》所反映的祭祀结果 13
4.1吉兆类:祜、禄、禠、福、祐、祯、祥、祉、祺、禔 13
4.2凶兆类:祲、祸、祟、?、祘 13
5《说文示部》行废情况研究 15
5.1仍使用的示部字 15
5.2废弃不用的示部字 17
5.3示部字行废的原因探究 19
结束语 20
参考文献 21
致谢 23
1绪论
祭祀是上古社会生活的重要内容。《周礼春官宗伯》:“大宗伯之职,掌建邦之天神、人鬼、地示之礼,以佐王建保邦国。”《左传文公二年》:“祀,国之大事也。”《礼记祭统》:“礼有五经,莫重于祭。”尤其是《周礼大宗伯》中系统记载了西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周祭祀人事制度和各个职位的职能情况,这反映了上古祭祀文化的系统性,包括祭祀对象、祭祀方式、祭祀目的等内容。这些内容不仅在古代文化典籍中保存着,在成书于东汉的《说文解字》中也以汉字及其释义的方式保存着。
本文拟选取上古祭祀文化集中体现在《说文示部》。《示部》共67字,其义多与祭祀有关,本文从示部字与祭祀主体、祭祀目的、祭祀结果进行分析,这些“示”部字与上古祭祀习俗都承载着人们趋福除祸的美好心愿。对示部字的进一步了解,可以加深我们对上古祭祀文化渊源的了解与认识。
1.1研究目的和意义
祭祀是中国传统风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说文示部》反映了我国上古时期的祭祀文化,通过对《说文示部》的分类研究,我们了解到古人多神崇拜的宗教观念和通过祭祀的方式来表达对神的敬畏及得到神赐福的目的。随着历史的变迁,时代的久远,我们已不能够深刻而全面地了解古代的祭祀文化,但是通过对东汉许慎《说文示部》所收录的67个字字义进行分析,基本上可以确定上古祭祀文化范畴。
1.2 研究概况
清代以前的《说文》学,以校本勘正版本、援引考证经书、汉字音形义的关系为主要研究内容,成果丰硕。
20世纪二三十年代开始,《说文》文化研究价值开始发掘,成为有巨大前景的研究新领域。作为世界最古老的文明古国之一,中国历史悠久,其中祭祀文化贯穿于整个文化脉络之中,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以《说文解字》为研究对象,详细、全面揭示祭祀文化的研究相对较少,而主要集中于《说文》和中国传统文化的综合性研究。
20世纪90年代之后才开始全面、深入地研究汉字文化学理论的论著。何九盈、胡双宝、张猛在《简论汉字文化学》中阐明汉字作为一个符号系统、信息系统,它自身所具有的文化意义;其次探讨汉字与中国文化的关系,从汉字着手来研究中国文化,从文化角度研究汉字。四川大学雷汉卿先生的《说文示部字与神灵祭祀考》是目前唯一对示部字进行整体系统文化研究的专著,它从540部中选取一个示部,再从示部选取几十字作为阐发的对象。作者把这几十字分归纳入“示”、“礼”、“祭”、“神”、“祡”、“祖”、“祝”、“社”、“禜”九类中分别考证,是对灵石崇拜与宗庙神主制、礼之初始诸饮食灵魂观念、原始天神崇拜、祖宗崇拜等方面作了探究。不足之处在于雷氏对祭祀文化反映不够全面,对示部的分类尚有探讨之处,更主要的是忽视了对祭祀文化全面系统性的探究。
本世纪初到目前为止的研究从历史、民俗、文化等角度研究祭祀的文章和著作很多,几乎都对示部字有所引用。这些资料中,对民俗文化、考古等方面资料为丰富,在祭祀风俗文化方面作了比较全面的研究。
钟发远在《<说文解字示部>字语义考察》(2005年)中大致将示部字分为五个意义类别:祭祀类(24字)、神祗类(33字)、祈祷类(3字)、人对神祗态度类(2字)、其他类(1字)。王智杰在《什么是“福”》(2007年)中,从汉字的结构角度出发,分析了“福”的形源并加以考证,作者赞同左安民的说法,认为“福”本义就是求福——企求幸福。后引申为祭祀用的酒肉及求神保佑、造福之义。李琢、李萍在《<说文解字>“示”部反映的祭祀文化》(2008)一文中,主要研究祭祀的对象、祭祀种类、祭祀的方式和物品。一、祭祀对象:神灵。二、祭祀的种类:祭天、祭四时寒暑、日月星辰。三、祭祀的方式和物品。本文中不足之处是不细致、与《说文》关联不紧密。梁光华在《<说文解字>“示”部字的文化解读》(2011年)中,把示部字分为四个类别:1.关于“神”的字。2.关于“祭祀”的字。3.关于“祸、福”的字。4.关于宗庙的字。
1.3《说文示部》概述
《说文解字》是我国语言学史上的一部不朽之作。《说文示部》的字数,徐铉本注文60,重文13,新附4字。今实际文63字,新附4字。反映了我国古人丰富的祭祀活动和古代祭祀文化的大致情景,古代祭祀文化对现代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这些字集中体现了先秦时期人类对天地鬼神祖先的崇拜。祭祀在中华文化中占据重要地位,时至今日,每到特定日子,各个地方都会举行各种形式不同的祭祀活动,这些从古代流传下来的风俗习惯影响深远,有些已是国人心目中根深蒂固的心理积习。
对于“示”字的本义,前人做了很多研究:
《说文解字诂林》:“示,天垂象,见吉凶,所以示人也。从二。三垂,日月星也。观乎天文,以察时变。示,神事也。凡示之属皆从示。臣锴曰二上字也。左书为日,右书为月,中为星也。画纵者但取其光。下垂示人也,示亦神事也,故凡宗庙社神祇皆从示。”
苏宝荣认为:“示,甲骨文写作┬或〒,像神主之形。示。本指神事,从“示”之字大都同祭祀或神灵有关,如祀、祝、社、礼等。一曰:甲骨文中┴指雄性生殖器,甲骨文┬当为┴倒悬之象。古曾把┬作生殖神的偶像来崇拜,故以指“神事”。或曰甲骨文字形代表地祇,即地神。《周礼春官大宗伯》:“大宗伯之职,掌建邦之天神人鬼地示之礼。”陆德明《经典释文》:“示,音祈。或本作祇。”
Key words: Shuowenjiezi; the shidepartment; sacrifice culture; classification; waste 目录
1绪论 1
1.1研究目的和意义 1
1.2 研究概况 1
1.3《说文示部》概述 2
2《说文示部》所反映祭祀对象及场所 4
2.1敬天类:示、禋、祀、祡、禷、禪 4
2.2敬地类:祇、社、祼、祳 5
2.3敬神类:祭、神、祕、?、?、祆、祝、禖、 6
2.4敬祖类:祖、祰、祠、礿、禘、祫、祴、禫 7
2.5祭祀场所:祔、祪、、祏、禡、禓、禰、祧 8
3《说文示部》所反映的祭祀目的 10
3.1祈愿类:禮、禧、祗、禛、齋、祈、祷、禂、祚、禁 10
3.2避祸类:、祓、禜、禳、禬、禦、? 11
4《说文示部》所反映的祭祀结果 13
4.1吉兆类:祜、禄、禠、福、祐、祯、祥、祉、祺、禔 13
4.2凶兆类:祲、祸、祟、?、祘 13
5《说文示部》行废情况研究 15
5.1仍使用的示部字 15
5.2废弃不用的示部字 17
5.3示部字行废的原因探究 19
结束语 20
参考文献 21
致谢 23
1绪论
祭祀是上古社会生活的重要内容。《周礼春官宗伯》:“大宗伯之职,掌建邦之天神、人鬼、地示之礼,以佐王建保邦国。”《左传文公二年》:“祀,国之大事也。”《礼记祭统》:“礼有五经,莫重于祭。”尤其是《周礼大宗伯》中系统记载了西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周祭祀人事制度和各个职位的职能情况,这反映了上古祭祀文化的系统性,包括祭祀对象、祭祀方式、祭祀目的等内容。这些内容不仅在古代文化典籍中保存着,在成书于东汉的《说文解字》中也以汉字及其释义的方式保存着。
本文拟选取上古祭祀文化集中体现在《说文示部》。《示部》共67字,其义多与祭祀有关,本文从示部字与祭祀主体、祭祀目的、祭祀结果进行分析,这些“示”部字与上古祭祀习俗都承载着人们趋福除祸的美好心愿。对示部字的进一步了解,可以加深我们对上古祭祀文化渊源的了解与认识。
1.1研究目的和意义
祭祀是中国传统风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说文示部》反映了我国上古时期的祭祀文化,通过对《说文示部》的分类研究,我们了解到古人多神崇拜的宗教观念和通过祭祀的方式来表达对神的敬畏及得到神赐福的目的。随着历史的变迁,时代的久远,我们已不能够深刻而全面地了解古代的祭祀文化,但是通过对东汉许慎《说文示部》所收录的67个字字义进行分析,基本上可以确定上古祭祀文化范畴。
1.2 研究概况
清代以前的《说文》学,以校本勘正版本、援引考证经书、汉字音形义的关系为主要研究内容,成果丰硕。
20世纪二三十年代开始,《说文》文化研究价值开始发掘,成为有巨大前景的研究新领域。作为世界最古老的文明古国之一,中国历史悠久,其中祭祀文化贯穿于整个文化脉络之中,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以《说文解字》为研究对象,详细、全面揭示祭祀文化的研究相对较少,而主要集中于《说文》和中国传统文化的综合性研究。
20世纪90年代之后才开始全面、深入地研究汉字文化学理论的论著。何九盈、胡双宝、张猛在《简论汉字文化学》中阐明汉字作为一个符号系统、信息系统,它自身所具有的文化意义;其次探讨汉字与中国文化的关系,从汉字着手来研究中国文化,从文化角度研究汉字。四川大学雷汉卿先生的《说文示部字与神灵祭祀考》是目前唯一对示部字进行整体系统文化研究的专著,它从540部中选取一个示部,再从示部选取几十字作为阐发的对象。作者把这几十字分归纳入“示”、“礼”、“祭”、“神”、“祡”、“祖”、“祝”、“社”、“禜”九类中分别考证,是对灵石崇拜与宗庙神主制、礼之初始诸饮食灵魂观念、原始天神崇拜、祖宗崇拜等方面作了探究。不足之处在于雷氏对祭祀文化反映不够全面,对示部的分类尚有探讨之处,更主要的是忽视了对祭祀文化全面系统性的探究。
本世纪初到目前为止的研究从历史、民俗、文化等角度研究祭祀的文章和著作很多,几乎都对示部字有所引用。这些资料中,对民俗文化、考古等方面资料为丰富,在祭祀风俗文化方面作了比较全面的研究。
钟发远在《<说文解字示部>字语义考察》(2005年)中大致将示部字分为五个意义类别:祭祀类(24字)、神祗类(33字)、祈祷类(3字)、人对神祗态度类(2字)、其他类(1字)。王智杰在《什么是“福”》(2007年)中,从汉字的结构角度出发,分析了“福”的形源并加以考证,作者赞同左安民的说法,认为“福”本义就是求福——企求幸福。后引申为祭祀用的酒肉及求神保佑、造福之义。李琢、李萍在《<说文解字>“示”部反映的祭祀文化》(2008)一文中,主要研究祭祀的对象、祭祀种类、祭祀的方式和物品。一、祭祀对象:神灵。二、祭祀的种类:祭天、祭四时寒暑、日月星辰。三、祭祀的方式和物品。本文中不足之处是不细致、与《说文》关联不紧密。梁光华在《<说文解字>“示”部字的文化解读》(2011年)中,把示部字分为四个类别:1.关于“神”的字。2.关于“祭祀”的字。3.关于“祸、福”的字。4.关于宗庙的字。
1.3《说文示部》概述
《说文解字》是我国语言学史上的一部不朽之作。《说文示部》的字数,徐铉本注文60,重文13,新附4字。今实际文63字,新附4字。反映了我国古人丰富的祭祀活动和古代祭祀文化的大致情景,古代祭祀文化对现代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这些字集中体现了先秦时期人类对天地鬼神祖先的崇拜。祭祀在中华文化中占据重要地位,时至今日,每到特定日子,各个地方都会举行各种形式不同的祭祀活动,这些从古代流传下来的风俗习惯影响深远,有些已是国人心目中根深蒂固的心理积习。
对于“示”字的本义,前人做了很多研究:
《说文解字诂林》:“示,天垂象,见吉凶,所以示人也。从二。三垂,日月星也。观乎天文,以察时变。示,神事也。凡示之属皆从示。臣锴曰二上字也。左书为日,右书为月,中为星也。画纵者但取其光。下垂示人也,示亦神事也,故凡宗庙社神祇皆从示。”
苏宝荣认为:“示,甲骨文写作┬或〒,像神主之形。示。本指神事,从“示”之字大都同祭祀或神灵有关,如祀、祝、社、礼等。一曰:甲骨文中┴指雄性生殖器,甲骨文┬当为┴倒悬之象。古曾把┬作生殖神的偶像来崇拜,故以指“神事”。或曰甲骨文字形代表地祇,即地神。《周礼春官大宗伯》:“大宗伯之职,掌建邦之天神人鬼地示之礼。”陆德明《经典释文》:“示,音祈。或本作祇。”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rwxy/hyywx/9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