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山方言代词研究
昆山方言代词研究[20191210155413]
内容摘要:文章主要研究昆山方言中的代词,其代词系统可以分为人称代词、疑问代词和指示代词。对其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一、关于对方言中人称代词单、复数及其用法的探讨,发现其用法与普通话基本相同,即可以作主语、宾语、定语等;二、关于对方言中指示代词用法的举例,对指示代词的研究主要从指示用法和非指示用法两方面着手;三、关于对方言中疑问代词的用法详解和非疑问用法的举例,对疑问代词的研究是从疑问用法和非疑问用法两个方面展开的。在将昆山方言与普通话进行比较的同时,分别对它们进行了较为详细的探讨,可以发现,在一般情况下,昆山方言代词的用法和普通话基本一致,但也有一些不同的地方,这就反映了昆山方言其独特的风貌,这也就是昆山方言的价值所在。另外,从数量上看,昆山方言的代词多于普通话,但是随着普通话的推广,昆山方言必然受到了一定的影响,并且有些地方已经与普通话所差无几。
查看完整论文请+Q: 351916072
关键字:昆山方言普通话代词用法
目 录
一、引言 1
(一)昆山及其方言简介 1
(二)本文相关研究概况 1
二、人称代词 2
(一)第一人称 3
(二)第二人称 4
(三)第三人称 6
(四)其他人称代词 7
三、指示代词 9
(一)指示用法 9
(二)非指示用法 14
四、疑问代词 14
(一)疑问用法 15
(二)非疑问用法 18
五、结语 19
参考文献 20
致 谢 21
昆山方言代词研究
一、引言
(一)昆山及其方言简介
江苏昆山市位于江苏东南部,地处上海与苏州之间。东北与太仓市相连,西与吴江、苏州交界,北与常熟市毗邻,东南与上海的嘉定、青浦接壤。昆山话与苏州、上海话同属于吴语太湖片中的苏沪嘉小片,但由于历年来对北部吴语的研究都以苏州和上海这两个代表点为主,所以苏州人听起来觉得像上海话、上海人听起来却觉得像苏州话。
然而,随着现代社会生活发展飞速,方言变化比较明显,再加上普通话的推广,一些年轻的一代已经逐渐不会说昆山方言了,或者说得“洋泾浜”了。一个地方的方言是这个地方人民智慧的结晶,需要被保护和传承。
(二)本文相关研究概况
到目前为止,研究吴语的专著中提及昆山方言的主要有赵元任先生的《现代吴语的研究》(1928)、钱乃荣先生的《当代吴语研究》(1992)、江苏省和上海市方言调查指导组编写的《江苏省和上海市方言概况》(1960)和鲍明炜先生主编的《江苏省志·方言志》(1998)。现有的学位论文中专门研究昆山方言的有车玉茜的《昆山方言研究》(2005)、吴林娟的《昆山方言研究》(2006)和王盈新的《昆山方言语音研究》(2011)。另外有历代编纂的方志,如康熙年间的《昆山县志》、乾隆年间的《昆山新阳合志》、道光年间的《昆新两县志》、光绪年间的《昆新两县续修合志》。
总体来说,研究昆山方言方面,赵元任先生的《现代吴语的研究》侧重于语音、词汇和语助词。他对吴音的声韵调作了较系统的详尽的调查研究,而词汇主要是选取了常用的词以及吴语和别处不同的若干词作比较研究。吴语的语法,赵先生认为“讲中国方言的文法差不多就是讲语助词”。提及昆山方言中的代词的用法的,非常之少。钱乃荣先生的《当代吴语研究》全面沿袭了赵著的调查范围(从调查项目乃至发音人的年龄范围), 从而使两书成为有机的连续体。值得注意的是,钱著在关于词汇的专章中有提及代词这个词类以及它的一些语法方面,但是主要是以整个吴语为研究对象,而对于吴语的一种——昆山方言来说,就显得不够细致入微,而且也不够全面。车玉茜的《昆山方言研究》,以昆山方言为研究对象,主要描述了昆山方言的语音和词汇,没有专门研究昆山方言的代词及其语法。吴林娟的《昆山方言研究》介绍了昆山的概况,描述了昆山话的语音特点和构词方法,在语法这部分中,涉及到了代词及其语法特点,但只是在一大章中简单论述了一下,不够细致全面。王盈新的《昆山方言语音研究》研究的也是昆山方言的语音,侧重点不在语法上。历代编纂的方志由于篇幅和行文目的的限制记录了一些词汇材料,研究成果展现得远不充分。另外研究代词的情况,张惠英的《汉语方言代词研究》(1997)是以全国方言的代词为研究对象,以吴方言为研究对象的显得不够多,只是在谈到“个”时稍稍提及吴方言,所以研究不够充分。汪化云的《汉语方言代词研究述略》(2008)简述了建国以来汉语方言代词研究的概况、成就和不足。他从整体宏观上论述了代词研究的情况,而不是细致地研究一个方言的代词情况。
综上所述,研究昆山方言方面,语音和词汇占主要方面,语法研究较少。而且从某个词类例如本文所要研究的代词,这样一个小的方面,细致而全面地去研究清楚的,基本没有,只是在一些大的方面中有稍稍的提及,所以这样的研究十分有必要。而研究方言代词方面,全国范围内的研究十分之多,吴方言的也不少,但是专门地以昆山方言代词研究的却没有,因此研究就显得有必要了。本文试图以昆山方言的一个方面——代词作研究。另外需要说明的一点是本文研究的对象不仅仅包括代词,还有代词和名词的组合形式。本文研究昆山方言中代词的分类和用法,或许对以后昆山方言的研究有所帮助。
二、人称代词
第一人称:我,我俚我们;第二人称:嫩你,嫩俚、嫩得你们;第三人称:伊他、她,伊得他们;自指:自家自己;统指:大家;他指:别人、人家、别人家。
表1 人称代词
单数 复数 自指 他指 统指
第一人称 我 我俚 自家 别人 人家 别人家 大家
第二人称 嫩 嫩俚 嫩得
第三人称 伊 伊得
(一)第一人称
1.单数
“我”是第一人称单数形式,在句中可以作主语、宾语、定语。例如:
作主语:(1)我去读书则。
(2)我弗认得嫩。
作宾语:(3)伊搿着红衣裳个女小官是我。那个穿红衣服的女孩是我。
(4)该趟考试考则第一名个是我。这次考试考了第一名的是我。
作定语:(5)该搿是我个台子。这个是我的桌子。
(6)嫩弗要乱动我个笔记本。你不要乱动我的笔记本。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我”在表示领属关系的时候,有两种情况,要看后面的成分而定。如果“我”后面的成分不是亲属称谓的,要加“个”字,“个”在这里是结构助词,相当于普通话中的“的”,例如(5)和(6)。但是有时候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如例(7)我工资弗要则,我只想讨一个公道。这里的“我工资”不是省略了“个”,而是“我”作为了主语。句子的正常语序应该是“我弗要工资则,我只想讨回一个公道”。为了强调不要工资要公道而作的语序调整,不视作省略了“个”的定语用法。
如果“我”后面的成分是亲属称谓的,可以不加“个”,也可以加“个”,但是更多的情况下会用第一人称的复数形式,含有一种亲密的语气。例如:
(8)伊搿立得浪个是我爸爸。那个站着的是我爸爸。
(9)我姆妈今朝弗浪屋里。我妈妈今天不在家。
(10)我个爸爸是个医生。
(11)我个姆妈妈妈明年要退休则。
(12)我俚爸爸今朝今天要加班。
(13)我俚姆妈对我老好个。我妈妈对我很好。
(10)和(11)含有一种肯定和强调的意味,而(12)和(13)显得比较亲昵。
2.复数
“我俚”是第一人称“我”的复数形式,在句中同样可以作主语、宾语和定语。例如:
作主语:(14)我俚今朝今天去放风筝伐。
(15)我俚是该所大学个学生子学生。
作宾语:(16)今朝今天老师教我俚唱则一首歌。
(17)伊是个好人,帮我俚蛮多忙则。
作定语:(18)今年我俚个收成比去年好。
(19)我俚个快递已经到则。
“我俚”的用法与“我”基本相同,所以同样要注意“我俚”在表示领属关系的时候,如果后面的成分不是亲属称谓的,一定要加“个”,例如(18)和(19)。但是如果后面的成分是亲属称谓的,一般不加“个”,值得注意的是,这里有两种情况:
(20)姆妈妈妈,我俚爸爸去喇搭则?
(21)姐姐,我俚爸爸去喇搭则?
(20)中,是向妈妈的提问,所以这里的爸爸肯定是说话者的爸爸,而不是妈妈的爸爸,因而这里是第一人称单数形式在作定语时习惯上用第一人称复数形式的“我俚”来表达,可见例(12)和(13),表达一种亲密的语气。
(21)中,如果姐姐是问题提出者的亲姐姐,那么这里的爸爸是两者共有的爸爸,因而这里的“我俚”确是复数形式。具体情况可依照说话双方的情况而定。
(二)第二人称
1.单数
“嫩”是第二人称的单数形式,在句中同样可以作主语、宾语和定语。例如:
作主语:(22)嫩明朝啥辰光来?你明天什么时候来?
(23)嫩啊要特我一道去白相?你要不要和我一起去玩?
作宾语:(24)等歇待会我就教嫩做该道题目。
(25)该张事体浪弗对个是嫩。这件事情上不对的是你。
作定语:(26)嫩个手机哪能被偷特啦?
(27)该搿啊是嫩个皮夹子钱包?
“嫩”表示领属关系的时候,代词后面的成分不是亲属称谓的,要加 “个”,例如(26)和(27)。与第一人称情况相似,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如例(28)嫩书包勿曾没有弄拿,去上啥学堂。这里的“嫩书包”不是省略了“个”,而是“嫩”作为了主语。句子的正常语序应该是“嫩勿曾没有弄拿书包,去上啥学堂。”为了强调书包和上学之间的关系而调整了语序,不视作省略了“个”的定语用法。
如果代词后面的成分是亲属称谓的,可以不加“个”,也可以加“个”,但是更多的情况下会用第二人称的复数形式,含有一种亲密的语气。
(29)嫩爸爸哪能还浪上班啊?
(30)嫩姆妈妈妈啥辰光回来?
(31)该搿是嫩个爸爸。
(32)伊搿朝我俚走来个啊是嫩个姆妈?那个向我们走来的是你的妈妈吗?
(33)嫩俚爸爸现在浪喇搿单位里?你爸爸现在在什么单位里?
(34)嫩俚姆妈妈妈今年几岁啊?
(35)嫩得姐姐浪喇搿学堂读书?你姐姐在哪个学校读书?
(36)嫩得哥哥昂结婚则?你哥哥有没有结婚了?
(31)和(32)含有一种肯定和强调的意味,而(33)、(34)、(35)和(36)显得比较亲昵。
值得注意的是,还有一种特殊的情况,在“嫩”后面加“个”和使用复数形式会有不同的意思,特别是在带有责备、谩骂意思的时候,例如:
(37)嫩个小赤佬作业哪能又勿曾没有做?
(38)嫩个小细娘哪能一点啊弗乖!
(39)嫩俚小赤佬今朝浪学堂里又吵相骂则。你家小孩今天在学校里又吵架了。
(40)嫩得小细娘该趟考试考则最后一名。
(37)和(38)用的是“个”,“嫩”和“小赤佬”、“小细娘”是同位关系,表示责备、谩骂。而(39)和(40)用的是“嫩”的复数形式,就表示领属关系,一般是对孩子的家长这样说。
2.复数
“嫩俚”和“嫩得”是第二人称复数形式,用法和单数形式基本相同,一般情况下可以互相替代,在句中可以为主语、宾语和定语。例如:
作主语:(41)嫩俚啥辰光放学?
(42)嫩得今朝今天啊回来吃饭?
作宾语:(43)该能晚还弗回来,我蛮担心嫩俚个。
(44)伊哪能勿曾没有告诉嫩得该件事体事情。
作定语:(45)嫩俚个衣裳还晾则外头。
(46)嫩得个消费一共是88块。
“嫩俚”和“嫩得”的用法与“嫩”基本相同,所以同样要注意“嫩俚”和“嫩得”在表示领属关系的时候,如果后面的成分不是亲属称谓的,要加“个”,例如(45)和(46)。但是如果后面的成分是亲属称谓的,一般不加“个”,这种情况下,第二人称的单复数形式相同,要根据具体语境和说话人的情况来判断到底是单数还是复数。
(三)第三人称
1.单数
在昆山方言中,第三人称代词的单数形式为“伊”,与普通话不同,不分“他、她、它”,在句中可以作主语、宾语和定语。例如:
作主语:(47)伊昨日去踢足球则。
(48)伊匆匆忙忙着穿则一条裙子就出门则。
(49)伊好像死特则,一动啊弗动则。
作宾语:(50)哥哥准备明朝明天教伊。
(51)我来打电话通知伊。
(52)我一直帮伊个。
作定语:(53)伊个眼镜度数哪能高哒?
(54)该只啊是伊个照相机?
内容摘要:文章主要研究昆山方言中的代词,其代词系统可以分为人称代词、疑问代词和指示代词。对其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一、关于对方言中人称代词单、复数及其用法的探讨,发现其用法与普通话基本相同,即可以作主语、宾语、定语等;二、关于对方言中指示代词用法的举例,对指示代词的研究主要从指示用法和非指示用法两方面着手;三、关于对方言中疑问代词的用法详解和非疑问用法的举例,对疑问代词的研究是从疑问用法和非疑问用法两个方面展开的。在将昆山方言与普通话进行比较的同时,分别对它们进行了较为详细的探讨,可以发现,在一般情况下,昆山方言代词的用法和普通话基本一致,但也有一些不同的地方,这就反映了昆山方言其独特的风貌,这也就是昆山方言的价值所在。另外,从数量上看,昆山方言的代词多于普通话,但是随着普通话的推广,昆山方言必然受到了一定的影响,并且有些地方已经与普通话所差无几。
查看完整论文请+Q: 351916072
关键字:昆山方言普通话代词用法
目 录
一、引言 1
(一)昆山及其方言简介 1
(二)本文相关研究概况 1
二、人称代词 2
(一)第一人称 3
(二)第二人称 4
(三)第三人称 6
(四)其他人称代词 7
三、指示代词 9
(一)指示用法 9
(二)非指示用法 14
四、疑问代词 14
(一)疑问用法 15
(二)非疑问用法 18
五、结语 19
参考文献 20
致 谢 21
昆山方言代词研究
一、引言
(一)昆山及其方言简介
江苏昆山市位于江苏东南部,地处上海与苏州之间。东北与太仓市相连,西与吴江、苏州交界,北与常熟市毗邻,东南与上海的嘉定、青浦接壤。昆山话与苏州、上海话同属于吴语太湖片中的苏沪嘉小片,但由于历年来对北部吴语的研究都以苏州和上海这两个代表点为主,所以苏州人听起来觉得像上海话、上海人听起来却觉得像苏州话。
然而,随着现代社会生活发展飞速,方言变化比较明显,再加上普通话的推广,一些年轻的一代已经逐渐不会说昆山方言了,或者说得“洋泾浜”了。一个地方的方言是这个地方人民智慧的结晶,需要被保护和传承。
(二)本文相关研究概况
到目前为止,研究吴语的专著中提及昆山方言的主要有赵元任先生的《现代吴语的研究》(1928)、钱乃荣先生的《当代吴语研究》(1992)、江苏省和上海市方言调查指导组编写的《江苏省和上海市方言概况》(1960)和鲍明炜先生主编的《江苏省志·方言志》(1998)。现有的学位论文中专门研究昆山方言的有车玉茜的《昆山方言研究》(2005)、吴林娟的《昆山方言研究》(2006)和王盈新的《昆山方言语音研究》(2011)。另外有历代编纂的方志,如康熙年间的《昆山县志》、乾隆年间的《昆山新阳合志》、道光年间的《昆新两县志》、光绪年间的《昆新两县续修合志》。
总体来说,研究昆山方言方面,赵元任先生的《现代吴语的研究》侧重于语音、词汇和语助词。他对吴音的声韵调作了较系统的详尽的调查研究,而词汇主要是选取了常用的词以及吴语和别处不同的若干词作比较研究。吴语的语法,赵先生认为“讲中国方言的文法差不多就是讲语助词”。提及昆山方言中的代词的用法的,非常之少。钱乃荣先生的《当代吴语研究》全面沿袭了赵著的调查范围(从调查项目乃至发音人的年龄范围), 从而使两书成为有机的连续体。值得注意的是,钱著在关于词汇的专章中有提及代词这个词类以及它的一些语法方面,但是主要是以整个吴语为研究对象,而对于吴语的一种——昆山方言来说,就显得不够细致入微,而且也不够全面。车玉茜的《昆山方言研究》,以昆山方言为研究对象,主要描述了昆山方言的语音和词汇,没有专门研究昆山方言的代词及其语法。吴林娟的《昆山方言研究》介绍了昆山的概况,描述了昆山话的语音特点和构词方法,在语法这部分中,涉及到了代词及其语法特点,但只是在一大章中简单论述了一下,不够细致全面。王盈新的《昆山方言语音研究》研究的也是昆山方言的语音,侧重点不在语法上。历代编纂的方志由于篇幅和行文目的的限制记录了一些词汇材料,研究成果展现得远不充分。另外研究代词的情况,张惠英的《汉语方言代词研究》(1997)是以全国方言的代词为研究对象,以吴方言为研究对象的显得不够多,只是在谈到“个”时稍稍提及吴方言,所以研究不够充分。汪化云的《汉语方言代词研究述略》(2008)简述了建国以来汉语方言代词研究的概况、成就和不足。他从整体宏观上论述了代词研究的情况,而不是细致地研究一个方言的代词情况。
综上所述,研究昆山方言方面,语音和词汇占主要方面,语法研究较少。而且从某个词类例如本文所要研究的代词,这样一个小的方面,细致而全面地去研究清楚的,基本没有,只是在一些大的方面中有稍稍的提及,所以这样的研究十分有必要。而研究方言代词方面,全国范围内的研究十分之多,吴方言的也不少,但是专门地以昆山方言代词研究的却没有,因此研究就显得有必要了。本文试图以昆山方言的一个方面——代词作研究。另外需要说明的一点是本文研究的对象不仅仅包括代词,还有代词和名词的组合形式。本文研究昆山方言中代词的分类和用法,或许对以后昆山方言的研究有所帮助。
二、人称代词
第一人称:我,我俚我们;第二人称:嫩你,嫩俚、嫩得你们;第三人称:伊他、她,伊得他们;自指:自家自己;统指:大家;他指:别人、人家、别人家。
表1 人称代词
单数 复数 自指 他指 统指
第一人称 我 我俚 自家 别人 人家 别人家 大家
第二人称 嫩 嫩俚 嫩得
第三人称 伊 伊得
(一)第一人称
1.单数
“我”是第一人称单数形式,在句中可以作主语、宾语、定语。例如:
作主语:(1)我去读书则。
(2)我弗认得嫩。
作宾语:(3)伊搿着红衣裳个女小官是我。那个穿红衣服的女孩是我。
(4)该趟考试考则第一名个是我。这次考试考了第一名的是我。
作定语:(5)该搿是我个台子。这个是我的桌子。
(6)嫩弗要乱动我个笔记本。你不要乱动我的笔记本。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我”在表示领属关系的时候,有两种情况,要看后面的成分而定。如果“我”后面的成分不是亲属称谓的,要加“个”字,“个”在这里是结构助词,相当于普通话中的“的”,例如(5)和(6)。但是有时候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如例(7)我工资弗要则,我只想讨一个公道。这里的“我工资”不是省略了“个”,而是“我”作为了主语。句子的正常语序应该是“我弗要工资则,我只想讨回一个公道”。为了强调不要工资要公道而作的语序调整,不视作省略了“个”的定语用法。
如果“我”后面的成分是亲属称谓的,可以不加“个”,也可以加“个”,但是更多的情况下会用第一人称的复数形式,含有一种亲密的语气。例如:
(8)伊搿立得浪个是我爸爸。那个站着的是我爸爸。
(9)我姆妈今朝弗浪屋里。我妈妈今天不在家。
(10)我个爸爸是个医生。
(11)我个姆妈妈妈明年要退休则。
(12)我俚爸爸今朝今天要加班。
(13)我俚姆妈对我老好个。我妈妈对我很好。
(10)和(11)含有一种肯定和强调的意味,而(12)和(13)显得比较亲昵。
2.复数
“我俚”是第一人称“我”的复数形式,在句中同样可以作主语、宾语和定语。例如:
作主语:(14)我俚今朝今天去放风筝伐。
(15)我俚是该所大学个学生子学生。
作宾语:(16)今朝今天老师教我俚唱则一首歌。
(17)伊是个好人,帮我俚蛮多忙则。
作定语:(18)今年我俚个收成比去年好。
(19)我俚个快递已经到则。
“我俚”的用法与“我”基本相同,所以同样要注意“我俚”在表示领属关系的时候,如果后面的成分不是亲属称谓的,一定要加“个”,例如(18)和(19)。但是如果后面的成分是亲属称谓的,一般不加“个”,值得注意的是,这里有两种情况:
(20)姆妈妈妈,我俚爸爸去喇搭则?
(21)姐姐,我俚爸爸去喇搭则?
(20)中,是向妈妈的提问,所以这里的爸爸肯定是说话者的爸爸,而不是妈妈的爸爸,因而这里是第一人称单数形式在作定语时习惯上用第一人称复数形式的“我俚”来表达,可见例(12)和(13),表达一种亲密的语气。
(21)中,如果姐姐是问题提出者的亲姐姐,那么这里的爸爸是两者共有的爸爸,因而这里的“我俚”确是复数形式。具体情况可依照说话双方的情况而定。
(二)第二人称
1.单数
“嫩”是第二人称的单数形式,在句中同样可以作主语、宾语和定语。例如:
作主语:(22)嫩明朝啥辰光来?你明天什么时候来?
(23)嫩啊要特我一道去白相?你要不要和我一起去玩?
作宾语:(24)等歇待会我就教嫩做该道题目。
(25)该张事体浪弗对个是嫩。这件事情上不对的是你。
作定语:(26)嫩个手机哪能被偷特啦?
(27)该搿啊是嫩个皮夹子钱包?
“嫩”表示领属关系的时候,代词后面的成分不是亲属称谓的,要加 “个”,例如(26)和(27)。与第一人称情况相似,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如例(28)嫩书包勿曾没有弄拿,去上啥学堂。这里的“嫩书包”不是省略了“个”,而是“嫩”作为了主语。句子的正常语序应该是“嫩勿曾没有弄拿书包,去上啥学堂。”为了强调书包和上学之间的关系而调整了语序,不视作省略了“个”的定语用法。
如果代词后面的成分是亲属称谓的,可以不加“个”,也可以加“个”,但是更多的情况下会用第二人称的复数形式,含有一种亲密的语气。
(29)嫩爸爸哪能还浪上班啊?
(30)嫩姆妈妈妈啥辰光回来?
(31)该搿是嫩个爸爸。
(32)伊搿朝我俚走来个啊是嫩个姆妈?那个向我们走来的是你的妈妈吗?
(33)嫩俚爸爸现在浪喇搿单位里?你爸爸现在在什么单位里?
(34)嫩俚姆妈妈妈今年几岁啊?
(35)嫩得姐姐浪喇搿学堂读书?你姐姐在哪个学校读书?
(36)嫩得哥哥昂结婚则?你哥哥有没有结婚了?
(31)和(32)含有一种肯定和强调的意味,而(33)、(34)、(35)和(36)显得比较亲昵。
值得注意的是,还有一种特殊的情况,在“嫩”后面加“个”和使用复数形式会有不同的意思,特别是在带有责备、谩骂意思的时候,例如:
(37)嫩个小赤佬作业哪能又勿曾没有做?
(38)嫩个小细娘哪能一点啊弗乖!
(39)嫩俚小赤佬今朝浪学堂里又吵相骂则。你家小孩今天在学校里又吵架了。
(40)嫩得小细娘该趟考试考则最后一名。
(37)和(38)用的是“个”,“嫩”和“小赤佬”、“小细娘”是同位关系,表示责备、谩骂。而(39)和(40)用的是“嫩”的复数形式,就表示领属关系,一般是对孩子的家长这样说。
2.复数
“嫩俚”和“嫩得”是第二人称复数形式,用法和单数形式基本相同,一般情况下可以互相替代,在句中可以为主语、宾语和定语。例如:
作主语:(41)嫩俚啥辰光放学?
(42)嫩得今朝今天啊回来吃饭?
作宾语:(43)该能晚还弗回来,我蛮担心嫩俚个。
(44)伊哪能勿曾没有告诉嫩得该件事体事情。
作定语:(45)嫩俚个衣裳还晾则外头。
(46)嫩得个消费一共是88块。
“嫩俚”和“嫩得”的用法与“嫩”基本相同,所以同样要注意“嫩俚”和“嫩得”在表示领属关系的时候,如果后面的成分不是亲属称谓的,要加“个”,例如(45)和(46)。但是如果后面的成分是亲属称谓的,一般不加“个”,这种情况下,第二人称的单复数形式相同,要根据具体语境和说话人的情况来判断到底是单数还是复数。
(三)第三人称
1.单数
在昆山方言中,第三人称代词的单数形式为“伊”,与普通话不同,不分“他、她、它”,在句中可以作主语、宾语和定语。例如:
作主语:(47)伊昨日去踢足球则。
(48)伊匆匆忙忙着穿则一条裙子就出门则。
(49)伊好像死特则,一动啊弗动则。
作宾语:(50)哥哥准备明朝明天教伊。
(51)我来打电话通知伊。
(52)我一直帮伊个。
作定语:(53)伊个眼镜度数哪能高哒?
(54)该只啊是伊个照相机?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rwxy/hyywx/15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