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追风筝的人中阿米尔的背叛与救赎(附件)

摘 要《追风筝的人》是一部以心灵救赎为主题的成长小说。主人公阿米尔因背叛朋友哈桑而背负沉重的心灵枷锁,受到良心的折磨,最后又不惜冒着生命危险救了哈桑的儿子,偿还了自己的罪过。本文以阿米尔的成长历程为轨迹,分析了主人公开始是生活在充满爱的童年,后来走向了背叛友情的道路,主要分析阿米尔背叛友情的原因,以及在后来的成长中进行的自我救赎,找到了再次成为好人的路。
目 录
引言 1
1 友情的背叛 2
1.1 友情的建立 2
1.2 友情的背叛 3
2 精神的救赎 7
2.1 救赎的求索 7
2.2 灵魂的重生 8
结语 12
参考文献 13
致谢 14
引言
卡勒德胡赛尼(Khaled Hosseini),是美籍阿富汗裔作家,1965年出生于喀布尔,后因国家政变随着父亲逃往美国。胡赛尼毕业于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医学系,现在居住在加州并在此执业。《追风筝的人》是卡勒德胡赛尼的处女作,出版于2003年。这部小说以社会转折时期的阿富汗为背景,以第一人称视角讲述了主人公阿米尔的成长经历,重点突出了阿米尔的性格特点和思想的变化。
小说主人公阿米尔正是卡勒德胡赛尼的真实写照,他们有着相似的经历,父亲为外交官,母亲是喀布尔女子学校的教师,他还有一名小弟弟。他的童年快乐而美好,后来因政权突变,胡赛尼随全家前往巴黎避难,又辗转举家移民到美国加州的圣荷西,在这里胡赛尼完成了学业,并取得了工作。艺术来源于现实又高于现实,胡赛尼亲身经历了家国的变化,他的性格和思想也随着他的成长经历发生着改变。这部小说中追风筝的人不仅是哈桑,还是阿米尔,其实也是卡勒德胡赛尼本人;因此,胡赛尼通过塑造阿米尔这一主人公形象来展现他成长中的变化,那么,他是怎样从美好的童年时光走向罪恶的深渊的呢?又是怎样从罪恶的深渊开启救赎之路的呢?这一切要从主人公阿米尔美好的童年谈起,那场风筝比赛论起。
1 友情的背叛
所谓友情的背叛其实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童年的友情,二是友情的背叛。只有建立过深厚的友情,才能谈得上对友情的背叛。
1.1 友情的建立
友情是友谊的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同义词。它是一种朋友和朋友之间,通过长时间的磨合和适应建立起来的一种深厚的感情。
12岁之前的阿米尔一直生活在欢乐和喜悦中,陪伴他12年情同手足的仆人——哈桑,也一直在欢乐和喜悦中度过。哈桑是一个身带残疾的男孩,他和阿米尔虽是主仆,但他们是同一个人哺育长大的,惊讶的是哈桑说出的第一句话是阿米尔。他们情同手足,形影不离,就像是一对亲兄弟。“在那高高的枝桠上,我们相对而坐,没穿鞋子的脚丫晃来荡去,裤兜里满是桑葚干和胡桃。我们换着玩那破镜子,边吃桑椹干,边用它们扔对方,忽而吃吃逗乐,忽而开怀大笑。”[1]P3俩个人性格相反,但没有主仆等级,只有愉快的童年和纯洁的友情。哈桑为保护阿米尔一次次的挺身而出;当然,在哈桑被士兵用语言侮辱而哭泣时,阿米尔也用手臂环抱他、安慰他。他们在童年的时光里,一起学骑自行车、一起玩捉迷藏、一起看电影、一起在小山丘上度过美好的黄昏时光。哈桑曾对阿米尔说为你千千万万遍,阿米尔曾用小刀在树上刻下彼此的名字,阿米尔和哈桑,喀布尔的苏丹。这些小小的举动无不见证了两人纯真而美好的友情。哈桑目不识丁,阿米尔就为他念故事;阿米尔有写作才能,却得不到父亲的欣赏,而哈桑却喜欢得不得了,还鼓励阿米尔继续写作。两人之间相互促进,互相鼓励和进步。冬季,每逢下雪,两人便坐在暖炉边,玩番吉帕纸牌;最好玩的还是斗风筝,阿米尔是放风筝能手,哈桑是追风筝天才。阿米尔曾认为:“哈桑就是这样,他真的纯洁的该死,跟他在一起,你永远觉得自己是个骗子。”[1]P88
这就是哈桑和阿米尔的童年,两人朝夕相处,如影随从,跟所有人的童年没有什么不同,为彼此乐而乐,为彼此忧而忧,演绎着童年美好的友情。
阿米尔和哈桑之所以能在童年建立纯真的友情,是因为他们纯真的年龄、出自于儿童天真的本性和善的本能,以及由同一个奶妈喂养长大的亲情和从小生活在一个屋檐下建立起来的兄弟之情。这是阿米尔和哈桑友情建立的基础。但他们建立的纯真友情也只定格于童年,随着两人的不断成长,他们的思想观念也在不断地发生变化,最根本的原因在于他们不同的种族和身份的尊卑,还有父亲对他们截然不同的态度;此外,周围人对他们主仆之间建立的纯真友情的质疑和一些流言蜚语的影响,致使阿米尔开始怀疑哈桑对他的忠诚,开始质疑自己是否真的把哈桑当做自己的朋友,他们的关系在悄然中发生着前所未有的变化。他们建立的友情是否经得起现实的考验呢?他们之间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为什么会变成那样呢?
1.2 友情的背叛
背叛是出卖、放弃、背离的意思,从宗教信仰的角度看,背叛是对原来认知的推翻,心存叛逆之念,是背离了其原来的信仰,去重新认知另一个信仰。
在冬天,喀布尔地区有斗风筝的习俗,谁能干掉所有的风筝并追回最后一只风筝,谁就是最大的胜利者,会得到所有人的恭贺、赞许和羡慕,成为英雄一般的人物。阿米尔是放风筝能手,哈桑是追风筝天才,两人合作简直是天衣无缝。事实如此,阿米尔打败了所有的对手,就等哈桑捧着战利品凯旋而归。然后,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在一个堆满破铜烂铁的小巷中,哈桑正被阿塞夫和他的朋友们欺负,这是一种强暴和凌辱,是阿米尔从未见过的,阿米尔躲在不远处目睹了这一切,他内心恐惧不已,犹豫不决,但最终还是独自一人跑开了,而哈桑还是如阿米尔所愿的带回了最后那只风筝;但此时的阿米尔和哈桑已不再是童年时期的他们了,他们之间更多的是避而不见,因为阿米尔清楚他背叛了他和哈桑之间的友谊,他害怕见到哈桑,害怕面对事实,所以他选择逃避和自我欺骗。
然而,究竟是什么原因使阿米尔放弃和背叛了陪他度过12年的好朋友——哈桑?从小说中分析可知导致阿米尔背叛友情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种族歧视和身份低贱是其外在原因;阿米尔性格的懦弱和对父爱的占有欲是导致背叛结果的内在原因。
阿富汗,一个多民族国家,有普什图、塔吉克、乌兹别克、哈扎拉等民族。其中普什图人最多,约占国内人口的60%,他们的教派是逊尼派。而哈扎拉族属于第三民族,信仰什叶派,与普什图人相比,哈扎拉人在外貌上眼睛小、鼻子塌、脸盘宽,与普什图人相差甚远。因此,哈扎拉人被他们认为是蒙古族的后裔,把他们看作异教徒、异类、畜生,这也是他们常遭其他民族迫害和剥削的主要原因。
在阿米尔的家中,只有哈桑和他的父亲阿里是哈扎拉人,是听人差遣的仆人,而且他们都身带残疾,哈桑生下来是兔唇,阿里是瘸腿,他们父子俩一直遭人的嘲笑。其他民族的人管他们叫吃老鼠的人、塌鼻子、蠢驴等,以此来羞辱他们,他们劣等的种族和低贱的身份,使他们常受磨难,他和父亲这样的人,总是低着头,看别人眼色做事,长时间的生活模式,使他们自己都认为自己应该是这样,没有反抗的意识,而自身的奴性也越来越深刻。当阿米尔还在睡梦中时,哈桑就要为他做好早餐、熨好衣服,整理好书包,等待主人的亲临;当阿米尔的文章无人欣赏时,无疑哈桑是他最好的聆听者,无论哈桑在干什么;当哈桑受到凌辱后,阿米尔内心折磨不已,以至于用挑衅的方式希望哈桑能打他一顿,以求内心的释放,不管阿米尔用什么方式想激怒哈桑,哈桑永远都只是默默忍耐,从不还手这也许源于哈桑那句话为你千千万万遍,但事实上,当一个富家少爷向一个奴仆伸出友谊之手时,哈桑已经倍感荣幸,愿意用自己的生命去捍卫这份高贵的友谊,又怎会产生抗争的心里呢?即使是阿米尔诬陷哈桑偷手表时,他仍没有争辩,只是默默地承认和离开。哈桑内心的自卑感和奴性促使阿米尔内心的优越感不断上升,以至于阿米尔认为哈桑只是他需要时的一个牺牲品,所以不难想象,在哈桑遭遇羞辱时,阿米尔少爷袖手旁观是多么合理自然的事情,自始至终他都未把哈桑当做自己的朋友。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rwxy/hyywx/730.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