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古希腊英雄主义谈阿基琉斯的两次愤怒(附件)【字数:19783】

摘 要学界认为,研究《荷马史诗》中的《伊利亚特》,无法逃开对阿基琉斯的愤怒的讨论,本文的重点是解读阿基琉斯愤怒背后的英雄主义。全文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采用文本细读的方法浅层次的分析了阿基琉斯的两次愤怒,从文本中探究阿基琉斯愤怒背后的多重复杂原因;第二部分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之上,对《伊利亚特》中传达的英雄主义加以系统研究和宏观把握,发掘并且归纳英雄主义的深刻内涵,做到进一步解读《伊利亚特》。内涵包括阿基琉斯及相关英雄人物的荣誉传统和英雄责任、英雄的命运与生命的苦难两大方面。英雄不单看出身,英雄贵在精神层面的意义;第三部分采用文献搜集法,对《伊利亚特》中出现的众多古希腊神开展讨论,神的助佑影响了英雄的决断和行为,宙斯的意愿不可忽视,他的天秤决定特洛伊战争的胜负。虽然英雄受到神的助佑,但笔者认为荷马的立足点是人,英雄具有主观能动性和自由意志。
Keywords:Achilles; anger; heroism; God’s help; Zeus 目 录
引 言 1
一、研究对象 1
二、国内研究现状 3
第一章 阿基琉斯的愤怒 6
第一节 第一次愤怒:阿基琉斯与阿伽门农的冲突 6
第二节 第二次愤怒:阿基琉斯与赫克托尔的矛盾 9
第二章 英雄与英雄主义 12
第一节 荣誉的传统和英雄的责任 13
第二节 英雄的命运与生命的苦难 15
第三章 《伊利亚特》中的英雄与神 18
第一节 神的助佑 19
第二节 宙斯的天秤与意愿 20
第三节 阿基琉斯的英雄精神及现实意义 22
结 语 24
后 记 25
参考文献: 26
引 言
研究对象
第一,关于荷马问题,纳吉在《荷马诸问题》中认为“荷马问题”的首要问题是《荷马史诗》的成形、作者以及创作年份,这也说明了近代关于荷马问题的研究走向。程志敏在《荷马史诗导论》中讲述了他的观点,他认为《荷马史诗》是多重主题的,重点研究文本内容。学界观点不一致,本篇的观点是肯定《荷马史诗》是诗人荷马所作,不卷入十九世纪以来关于“荷马”这个诗人是否存在的问题,在此不赘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述。
第二,《荷马史诗》是作者精心构建的一本史诗,作者着力分析了《伊利亚特》中人物的行为原因。本篇分析的起点是把《伊利亚特》当作荷马有心构建的一部著作,它经历了文学艺术的加工,成为如今这部作品。正因为作品具备了研究意义,所以将这部作品作为研究对象。亚里士多德曾说:“人们可用同一种媒介的不同表现形式摹仿同一个对象:既然可凭叙述——或进入角色此乃荷马的做法也可通过扮演,表现行动和活动中的每一个人物。”也就是说,在史诗内容中,既有荷马自己的叙述,也有荷马变成某人,扮演人物的身份进行叙述。另外,陈戎女博士给予了高评价:“《伊利亚特》是荷马有心构建的,荷马擅长虚构与模仿,能创作出体现古希腊精神的人物,人物内涵丰富,即使他是口头创作,即便荷马史诗是口述史诗,就文学性而言,也丝毫不输于后世的书面文学作品。”
第三,研究阿基琉斯(Achilles)的重要性。阿基琉斯作为研究对象,在《伊利亚特》中却是“缺席”的。在第一卷阿基琉斯发怒并且罢战后,他直到第九卷才出现。这种“缺席”直接导致阿开亚联军的损失惨重,但也显示了阿基琉斯的重要地位。另外,诗人还从神和英雄的口中作了多次强调,例如:阿波罗呼喊特洛亚人时提到了阿基琉斯,“驯马的特洛亚人,振作起来,不要向阿尔戈斯人让步;他们的肌肉非石头,也非铁做,在他们被击中的时候,肌肉不能 抵抗那刺人的铜抢。何况美发的忒堤斯的儿子阿基琉斯不参战,在船边伤心生气。”赫拉前去帮助阿尔戈斯战士时说:“害羞啊,阿开奥斯人,你们卑鄙可耻,只是外表惊人,在神样的阿基琉斯参战时,特洛亚人从不敢出到达尔斯诺城外,因为他们害怕他的强有力的长枪;现在他们却远离城市,打到船边。”波塞冬热切地想要帮助阿开奥斯人时说:“阿尔戈斯人,难道我们还想把胜利让给和赫克托耳,让他荣耀地夺取船只?他曾这样宣称并夸耀,只因为阿基琉斯仍然袖手旁坐空心船边胸中怀怨。”。以上这三位神的评价无疑肯定了阿基琉斯无法取代的地位,阿基琉斯的愤怒决定了他是否出战,影响了特洛伊战争的局势发展。
从著作中可以看出阿基琉斯的地位非凡。在学术界,阿基琉斯这一英雄形象始终受到学界的热烈讨论。本文的重点是从阿基琉斯的愤怒出发,解读这一英雄形象,发掘英雄主义的深刻内涵及精神。程志敏博士在《荷马史诗导读》中强调不应该用单一的主题来看待《伊利亚特》,他特别抽取了愤怒、英雄和神明这三个主题来写,本文也是以此分布三个章节,而重点放在了“英雄主义”。这个观点始终受大家关注,黄强在《解读<伊利亚特>中的英雄的荣誉观》中提出一个见解:“虽然英雄生活在普通凡人之中,但是他们身上却具有着凡人所不能企及的高贵品质、过人的才智以及英雄的气概。”这里表达的是对英雄独特身份的赞同,英雄一旦出场,他们都会吟唱出自己家族荣誉和父辈的英雄事迹。但这样的研究缺少对“英雄主义”的充分解读,如神定的命运观和英雄生命苦难的理解,本文会对此补充说明,进而深度解读“英雄主义”,充分理解阿基琉斯的愤怒。陈中梅先生在他的著作中指出,“英雄”亦是“王者”,代表着社会地位,先生简单地下结论认为荷马史诗中的英雄只能是出身显贵之人,这一观点显然违背作者荷马的初衷,《荷马史诗》中的英雄不仅包括出身显贵的阿基琉斯、赫克托尔、阿伽门农、奥德修斯等,还包括参战的成千上万的普通士兵,他们骁勇善战。陈中梅缺少对“英雄”的理解,笔者会在第二章进行详细剖析。
二、国内研究现状
伟大诗人但丁将“诗王”的称号给予了永恒的荷马,可见荷马地位之高。法国作家维克多雨果将荷马与但丁的人生导师维吉尔作比较:“在荷马这轮光辉熠熠的文学太阳面前,伟大的文学巨匠维吉尔也仅仅只能充当月亮,作为陪衬侍奉在太阳跟前。”这段话同样说明荷马地位之高。
《荷马史诗》是欧洲文学史上首块丰碑,是我国对西方思想文化开展研究的重点对象。《荷马史诗》既有历史事件,又存在“神”的因素,真实且神秘地反映了古希腊的社会生活,对此国内的学者从不同角度对其作出评价。有的学者基于特洛伊战争的场面进行分析,有的学者重点研究英雄的形象,有的学者还考究史诗的语言特色,还有的学者探讨了古希腊女性的形象和地位,笔者总结这些评价始终是围绕英雄与神之间的关系进行思考的。我国最早对史诗开展研究的著作是周作人的《欧洲文学史》,这部作品从史论的层面进行剖析,内容包括史诗的出处以及对荷马的介绍。考虑到特定的时代特点,加之人们思想的局限性,对于史诗的探讨停留在较浅的层面,属于介绍性的研究。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rwxy/hyywx/51.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