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罗宾汉的故事看西方侠文化

摘 要中世纪是封建君主专制的顶峰,依附君主专制和宗教产生的骑士阶级一时风光无限,然而骑士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风光,反而像罗宾汉这样出身草莽的侠者深受人们的喜爱,为人们所推崇,铭记至今。到了20世纪,一些特殊的侠者出现了,他们完全是人们虚构出来的,能力超群并且热衷于维护正义,“侠”的形式似乎有所变化。但是,侠义精神代表的是正义善良的一方,那么,它是永远不会消失的。对罗宾汉侠义精神的探讨,有利于对西方封建时代人民生活和精神状态的探求,以及当时人们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的情况及对后世英雄观的影响。通过对西方侠文化和侠精神的探索,也深化了对“侠”的理解,扩宽了“侠”的含义,增加了对“侠”的认识和了解。
目 录
引 言 1
第一章 罗宾汉形象演变 2
1.1罗宾汉在民谣中的形象 2
1.2罗宾汉在后世文学作品中的形象变化 2
1.3罗宾汉形象演变的原因 3
第二章 是“侠”而非“骑士” 4
2.1罗宾汉较之中国式的“侠” 4
2.2罗宾汉较之骑士英雄阿瑟王 5
2.3从侠义本质上看罗宾汉 5
第三章 西方侠文化与骑士文学 7
第四章 西方侠之古今观 9
4.1影视作品中的罗宾汉 9
4.2与罗宾汉相似的现代西方“侠者”们 10
4.3古代与现代侠者的相同点——武艺高强 10
结束语 12
致 谢 13
参考文献 14
引 言
罗宾汉历来是小说家笔下的热门人物,也是电影编剧喜欢的人物。前人都详尽地探究了罗宾汉作为侠者的形象及意义,本文在综述他的侠者形象外还分析了他在骑士时代能够占据一席之地的原因。另外,作为西方少有的侠文化代表,与骑士文学之间也是有联系的。当然,侠士文化在中世纪的时候虽然没有骑士文化那么繁荣,但在之后的岁月中也占据了很大的地位。
罗宾汉作为一个西方早期的英雄,他开创了西方劫富济贫的英雄传统。作为被封建地主阶级压制的平民阶级,他们反抗的似乎不是君主,而是君主下面的土豪乡绅。而且,当今世界西方侠文化的发展与罗宾汉的英雄观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前人研究了其在农民起义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方面的成就,如刘清华在《一部农民起义的赞歌——析萨克利夫的<绿林英雄罗宾汉>》中所表明的观点就是罗宾汉深刻地揭露了封建统治的黑暗。在罗宾汉“水浒式”的起义方面,杨士虎的《英国的绿林英雄和中国的梁山好汉》通过成书背景、人物性格、事情的发展等多方面将罗宾汉与梁山好汉进行了对比和阐述。而笔者将从不同的角度,即罗宾汉的侠义精神与同时代的骑士精神进行对比研究。以此来探索罗宾汉在西方侠义史上的地位。
罗宾汉形象演变
罗宾汉作为一个家喻户晓的人物深受英国人民甚至是全世界人民的喜爱。英国乡镇间有罗宾汉纪念日,有些国家还有以罗宾汉为主题的游园活动、化装舞会,孩童们穿上罗宾汉时代的衣服来模仿里面的人物来参加各种活动。这足可以见得罗宾汉故事的深入人心。随着对罗宾汉喜爱程度的加深, 人们也在不断地丰满他的人物形象,摆脱模糊的人物设定,要使他的形象更加地生动具体 ,所以他的形象一直在变化。
1.1罗宾汉在民谣中的形象
民谣作为民间叙事的载体,是民间口传文学,一方面展现了底层劳动人民生活的方方面面,另一方面也展现了这些劳动人民内心的美好愿望。民谣的兴盛原因有两层,一层是来自于1066年的诺曼征服,在经济政治文化方面都给本土的盎格鲁撒克逊人带来了不小的冲击。第二层就是封建势力给底层人民造成了很大的压迫,因此,英国人民用吟唱民谣的方式来歌颂美好的愿望以及英雄的事迹,以获得精神上的寄托和安慰。其中一个最广为人知的英雄人物便是——罗宾汉。
《罗宾汉和山下小阿兰》、《罗宾汉的金奖》、《罗宾汉与寡妇的三个儿子》、《罗宾汉与主教》等短篇的事迹咏唱,还有编制成集的《罗宾汉民谣集》。1337年威廉朗兰的寓言体诗《农夫皮尔斯的幻觉》中罗宾汉是在懒牧师的口中被提及的,由此可以看出罗宾汉的故事已经众所周知了。
这些故事里面的罗宾汉是个不折不扣的侠者,他劫富济贫,与土豪恶霸斗智斗勇,敢于反抗恶势力,包括那些顶着宗教名义做坏事的主教们。
1.2罗宾汉在后世文学作品中的形象变化
因为罗宾汉的侠义精神以及在人们心中地位之高,他成为后世作家笔中描写和称赞的对象。
到了15世纪,罗宾汉的形象开始丰满起来,如1447年瓦尔特勃儿在编年史中就提到他的虔诚,在1450年斯洛尼在手稿中提到他的出身高贵,而在此之前较早的歌谣中讲罗宾汉是奴仆与伯爵女儿的儿子,身份似乎并不高贵。直至1795年约瑟夫瑞特森的作品《罗宾汉的生活》中,罗宾汉被重新塑造为上流社会土匪和人民英雄形象,正式确认了他的贵族身份。
16世纪,罗宾汉的故事被编进了一些传说,同时还被编进民间有娱乐性质的庆祝和消遣活动中。从17世纪开始,罗宾汉的故事甚至走向了皇家戏曲舞台上。18世纪,大主教托马斯.波西把与罗宾汉有关的八首民谣编进了《英国古诗遗》。之后英国作家司各特在他的历史小说《艾凡赫》中将罗宾汉塑造为拥护王权并且抵御外敌的爱国人物。自此罗宾汉的爱国主义精神盖过了他作为强盗的实质,赢得很多赞誉。或者说,一个心善并且嫉恶如仇的强盗更加有魅力,更能俘获人民的欣赏。
罗宾汉的故事情节丰富并且动作场面刺激,是作为戏曲内容的好素材,再加上他的故事耳熟能详,很容易引起观众的共鸣,所以能够登上皇家戏曲舞台。罗宾汉身份的改变,一是因为他们要灌输在观众的潜意识,只有身份高的人才能成为英雄。二是为了迎合当时贵族的观赏需要,他们不会愿意英雄师出无门,
罗宾汉的形象不再只仅仅是一个民间惩恶除霸的侠者,更是一个站在国家角度上的民族英雄。
1.3罗宾汉形象演变的原因
在十字军东征期间的罗宾汉是代表反抗封建压迫的草根英雄,他可以出身不高贵,他可以反抗宗教,甚至也可以反抗国王,但他依旧是底层劳动人民心目中的英雄,所以才被他们吟唱和歌颂。
后来文学作品中的罗宾汉,他已经是英国的民族形象,被赋予了很多民族情感和精神意义,那么他就可以是出身高贵的,他反抗的是那些心地坏的宗教实践者,而不是反抗国王,这也就是为什么此后的罗宾汉会被塑造成忠君的人物。在《艾凡赫》中罗宾汉甚至是投降了狮王查理,成为君主的拥护者。那是因为在工业革命迅速发展的当时,人类的情感并未能跟上迅速发展的经济和科技,暴发户似的英国人需要有一个形象来增强他们的民族认同感,于是罗宾汉便成了爱国主义神话偶像。
但是不管罗宾汉的形象怎么演变,有几点是从来没变的。首先,他劫富济贫,敢于与恶势力争斗,不管对方是官僚还是教主,他都是为百姓谋利的。其次,他的箭术高超,即使是在被追捕期间仍忍不住参加射箭比赛,并拔得头筹。最后是他的着装,穿着随意,重点是戴着兜帽。罗宾的英文是Robin Hood,Hood就是兜帽的意思。就是这样一个有特点的英雄式的人物才能作为英国的文化精髓代表英国的民主形象永远存留在英国人民心中,甚至是影响了整个西方。
第二章 是“侠”而非“骑士”
欧洲中世纪被人们称为是“黑暗时代”,封建割据盛行,战争肆虐,造成生产水平和科技停滞,人们的生活在没有希望的痛苦当中。罗宾汉就是处于这样一个糟糕的年代当中。日耳曼人占据了他们的领土,所谓的教士,如阴险的盖伊吉斯本和雨戈雷诺特,不断地剥削农民,酷爱战争的理查德国王只迷恋于东征。而在这个充满战争的年代,往往需要一批精锐的士兵来进行征战,这些经心精心训练的士兵不仅懂得游泳、投枪、击剑、骑术、狩猎、弈棋,甚至还有诗歌,然而他们出身也并非低下,都来自于贵族。他们就是骑士。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rwxy/hyywx/1092.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