筷子的民俗象征意义及其功能研究
摘 要本论文《筷子的民俗象征意义及其功能研究》从民俗学的角度来研究分析,筷子作为中国饮食餐具必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究竟具备哪些民俗象征意义和功能。筷子从古代一直延用至今,它不仅是食用餐具,更加是中国文化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联系中国周边国家逐渐兴起用筷热潮,而筷子在中国已有逾三千多年的历史,其中定有许多优秀的文化值得继承和弘扬。论文共分五个部分,各部分主要内容如下第一部分“引言”。该章主要内容是根据选题的目的和意义从宏观角度分析筷子作为饮食餐具在中华民族延用至今的重要意义。第二部分“筷子的起源”。该章分为“人类的进食方式及用具”和“筷子的起源及发展历史”两个方面进行阐述。以人类的进食方式和用具为背景,引出筷子在华夏历史中三千多年的文化发展。第三部分“筷子的民俗象征意义”。该章阐述筷子在生活中的民俗象征意义和筷子所具备的四种象征意义。第四部分“用筷的礼仪禁忌”。该章主要讲述筷子在餐桌上从静态到动态的过程分摆筷的禁忌,执筷的禁忌,用筷的禁忌三个类型来探讨用筷礼仪。第四部分“筷子的社会功能”。该章从筷子的教化功能、规范功能、维系功能、传承功能四个方面论述。同时,这四种功能分别对应个人、家庭、社会、国家,旨在探讨筷子对其具有的积极意义。最后,引申出继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Key words: Chopsticks; Origin; Folk Symbol; Taboo; Social Function目 录
引 言 1
1 筷子起源 2
1.1 人类的进食方式及用具 2
1.2 筷子的起源及发展历史 2
2 筷子的民俗象征意义 5
2.1 阴阳可调的哲学理念 5
2.2 勤俭持家的传统美德 5
2.3 和气为贵的价值导向 6
2.4 早生贵子的美好期许 6
3 用筷的礼仪禁忌 8
3.1 摆筷的禁忌 8
3.2 执筷的禁忌 8
3.3 用筷的禁忌 9
4 筷子的社会功能 12
4.1 教化功能 12
4.2 规范功能 12
4.3 维系功能 13
4.4 传承功能 14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结 语 15
参考文献 16
致 谢 17
引 言
在21世纪发展的当下,全球经济、政治、文化逐渐多元化的时代,其各个领域呈现出多元融合的局面,并且都是相互联系且又是个性发展。以餐饮用具为例,东方的筷子和西方的刀叉文化历史悠久,内容丰富,有着深远的影响。在国人纷纷效仿西方国家使用刀叉的同时,许多其他国家的人在学习中国筷子的使用。反观自身,中国作为筷子文化的起源地,是最先发现筷子、使用筷子的国家。虽然历史悠久、内涵丰富,但也应该注重对本民族优秀文化的继承和发扬。特别是经济全球化背景下,西餐的盛起导致越来越多的人逐渐注重刀叉的使用,而淡忘用筷的真谛。所以身为国人应该善于反思和挖掘传统文化中优秀的部分,并且融入时代特色,顺应潮流发展,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增加文化自信,增强对本民族文化的认同感。本文以饮食餐具为起点,叙述现如今人类的进食方式及用具,从而引申出中国筷子的定义及内涵,使读者先对中国的筷子文化有一定的了解,从而展开论述。这其中包括筷子的起源及筷子的民俗象征意义与禁忌,到最后中国筷子文化以其博大精深的内涵对个人、家庭、社会、国家的影响做了详细的阐述。
1 筷子起源
筷子文化是中国灿烂文化的优秀组成部分,亦是中国数千年传统文化的瑰宝。在进食方式逐渐多样化的趋势下,筷子文化日渐被大众淡忘转而去学习西方餐具的用法。所以在了解人类的进食方式、用具的同时,熟知筷子的起源及发展是继承和弘扬传统文化的首要问题。
1.1 人类的进食方式及用具
在人类食用的初始阶段是用手抓取食物进食,这种最原始的进食方式不需要学习和教授,是一种最自然也最普遍的进食方式。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到后来发明火和学会冶铁后,出现了刀叉等器具,当人类获取食材、狩猎取得肉食后,先把食物放在火上来回翻烤,待其烤熟之后,用具有尖锐利器的木棍或石头将其砸烂再用树木夹取食物入口,到后来为了便于取出锅中滚烫的食物,人类学会了用木棍夹取食物,木棍也是筷子最原始的雏形。
目前,在世界上流传并保留的进食方式主要分为三大类,即用手抓食,刀叉勺的使用和筷子的使用。根据百度百科数据显示,世界上有40%的人用手抓食,有30%的人用刀、叉、勺,还有30%的人使用筷子,纵观全球餐具的使用分布来看,非洲、中东、印度尼西亚等地区的居民多数习惯用手指抓取食物进食,这种原始的方式一直被他们所沿用。而居住在欧洲和北美洲地区的人则普遍使用刀叉。主要分布在以中国人数居多的东亚大部分地区则习惯于使用筷子。所以,进食方式呈现地域性发展并且具有一定的稳定性。
1.2 筷子的起源及发展历史
根据考古资料表明,古代中国人进餐用具历史悠久且种类丰富,甚至还曾使用过刀叉,但最主要的是有餐勺和筷子两类。由此可见,在这些众多进食器具中,最能体现中国文化特色的是筷子。《韩非子喻老》作为最早提出筷子在中国使用的古籍,曾记载“昔者,纣为象箸而箕子怖。”[1]P53此处的“箸”就是筷子的意思,这也是筷子早期的称谓。“此外,在《史记宋微子世家》《淮南子说山训》《论衡龙虚篇》《新书连语》等文献中均有‘纣王象箸’的说法。”[2]P243从各方面现存的文史记录中可以得出箸是筷子最原始的缩影并且筷子作为饮食餐具这一事实在中国至少已有3000年上下连续不断的历史。
关于筷子的起源,有三个广为流传的民间传说。
姜子牙与筷子的传说流传于四川等地。说的是姜子牙在还未发达前生活十分贫困,他的妻子无法和他过着穷困潦倒的生活,便想用毒肉害死他改嫁他人。结果被神鸟指引用细竹枝试出,自此之后姜子牙熟知任何毒物都能试验出来,从此每餐用其进餐。后来模仿的人日益增多,用筷吃饭的习俗也就一代代传承了下来。
妲己与筷子的传说主要流传于江苏等地区。传说是商纣王喜怒无常,阴晴不定,手下及服侍的人谨小慎微,而妲己为讨商纣王欢心,便心生使用玉簪给商纣王夹菜喂饭,商纣王欣喜,认为这是一项乐趣,便要求妲己天天如此。后来这种方式被世人皆知,便纷纷效仿,于是出现了筷子。
大禹和筷子的传说主要流传于东北等地。讲的是尧舜时期,天灾人害接踵而至,水患尤为严重,尧命令禹去治理水患。大禹义不容辞,临危受命,在每餐用食时为了节约时间,便总是从周围捡用树枝或木棍捞取热锅中的吃食。大禹手下见此妙招便模仿其做法,后来知晓的人多了,这种方式便保留延用了下来。
三则传说众说纷纭,但是促成筷子的诞生,最主要的契机应该是熟食烫手,人们为了寻求替代而借助工具夹取食物。三则传说三位典型代表人物凝聚了人类数千年来探究摸索用筷的艰辛历程,最终形成了中华民族独有的餐饮用具——筷子。
其次,筷子的产生与食物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农耕是中华民族原始的生活方式,谷子是人类的主要作物,其具有颗粒小和粗糙外皮不易剔除的特点。最初以烤、煮的方式食用。《礼记》记载中郑注云“以土涂生物,炮而食之。”[3]P143意思是把谷子用树叶等包好,在外表涂上泥。放在火里用树枝或木棍进行翻烤。由此推断,最初用木棍进行翻烤是筷子的雏形。
所以,综上所述,不管是历史传说还是食物与器具的关系,在一定程度上都奠定了筷子的起源,同时也说明了筷子的衍生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后来,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烹饪技术的进步,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出现了‘火候’的说法,伴随产生的是有了炒法,与此同时也产生了许多种调料,不仅使菜肴变得更加精细化和丰富化,而且筷子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4]P125“到了隋唐五代时期,筷子成为了祭祀,宗奉之物。筷子的形象出现在了壁画上。《酉阳杂俎贝编》记‘国初,僧玄奘往五印西域敬之。成式见倭国僧金刚三昧,言尝至中天,寺中多画玄奘蔴履及匙箸,以彩云乘之,盖西域所无者。每至斋日,辄膜拜焉。’提及筷子被画入圣僧像而奉祀之,其宗奉之本意可见。”[5]P71
Key words: Chopsticks; Origin; Folk Symbol; Taboo; Social Function目 录
引 言 1
1 筷子起源 2
1.1 人类的进食方式及用具 2
1.2 筷子的起源及发展历史 2
2 筷子的民俗象征意义 5
2.1 阴阳可调的哲学理念 5
2.2 勤俭持家的传统美德 5
2.3 和气为贵的价值导向 6
2.4 早生贵子的美好期许 6
3 用筷的礼仪禁忌 8
3.1 摆筷的禁忌 8
3.2 执筷的禁忌 8
3.3 用筷的禁忌 9
4 筷子的社会功能 12
4.1 教化功能 12
4.2 规范功能 12
4.3 维系功能 13
4.4 传承功能 14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结 语 15
参考文献 16
致 谢 17
引 言
在21世纪发展的当下,全球经济、政治、文化逐渐多元化的时代,其各个领域呈现出多元融合的局面,并且都是相互联系且又是个性发展。以餐饮用具为例,东方的筷子和西方的刀叉文化历史悠久,内容丰富,有着深远的影响。在国人纷纷效仿西方国家使用刀叉的同时,许多其他国家的人在学习中国筷子的使用。反观自身,中国作为筷子文化的起源地,是最先发现筷子、使用筷子的国家。虽然历史悠久、内涵丰富,但也应该注重对本民族优秀文化的继承和发扬。特别是经济全球化背景下,西餐的盛起导致越来越多的人逐渐注重刀叉的使用,而淡忘用筷的真谛。所以身为国人应该善于反思和挖掘传统文化中优秀的部分,并且融入时代特色,顺应潮流发展,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增加文化自信,增强对本民族文化的认同感。本文以饮食餐具为起点,叙述现如今人类的进食方式及用具,从而引申出中国筷子的定义及内涵,使读者先对中国的筷子文化有一定的了解,从而展开论述。这其中包括筷子的起源及筷子的民俗象征意义与禁忌,到最后中国筷子文化以其博大精深的内涵对个人、家庭、社会、国家的影响做了详细的阐述。
1 筷子起源
筷子文化是中国灿烂文化的优秀组成部分,亦是中国数千年传统文化的瑰宝。在进食方式逐渐多样化的趋势下,筷子文化日渐被大众淡忘转而去学习西方餐具的用法。所以在了解人类的进食方式、用具的同时,熟知筷子的起源及发展是继承和弘扬传统文化的首要问题。
1.1 人类的进食方式及用具
在人类食用的初始阶段是用手抓取食物进食,这种最原始的进食方式不需要学习和教授,是一种最自然也最普遍的进食方式。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到后来发明火和学会冶铁后,出现了刀叉等器具,当人类获取食材、狩猎取得肉食后,先把食物放在火上来回翻烤,待其烤熟之后,用具有尖锐利器的木棍或石头将其砸烂再用树木夹取食物入口,到后来为了便于取出锅中滚烫的食物,人类学会了用木棍夹取食物,木棍也是筷子最原始的雏形。
目前,在世界上流传并保留的进食方式主要分为三大类,即用手抓食,刀叉勺的使用和筷子的使用。根据百度百科数据显示,世界上有40%的人用手抓食,有30%的人用刀、叉、勺,还有30%的人使用筷子,纵观全球餐具的使用分布来看,非洲、中东、印度尼西亚等地区的居民多数习惯用手指抓取食物进食,这种原始的方式一直被他们所沿用。而居住在欧洲和北美洲地区的人则普遍使用刀叉。主要分布在以中国人数居多的东亚大部分地区则习惯于使用筷子。所以,进食方式呈现地域性发展并且具有一定的稳定性。
1.2 筷子的起源及发展历史
根据考古资料表明,古代中国人进餐用具历史悠久且种类丰富,甚至还曾使用过刀叉,但最主要的是有餐勺和筷子两类。由此可见,在这些众多进食器具中,最能体现中国文化特色的是筷子。《韩非子喻老》作为最早提出筷子在中国使用的古籍,曾记载“昔者,纣为象箸而箕子怖。”[1]P53此处的“箸”就是筷子的意思,这也是筷子早期的称谓。“此外,在《史记宋微子世家》《淮南子说山训》《论衡龙虚篇》《新书连语》等文献中均有‘纣王象箸’的说法。”[2]P243从各方面现存的文史记录中可以得出箸是筷子最原始的缩影并且筷子作为饮食餐具这一事实在中国至少已有3000年上下连续不断的历史。
关于筷子的起源,有三个广为流传的民间传说。
姜子牙与筷子的传说流传于四川等地。说的是姜子牙在还未发达前生活十分贫困,他的妻子无法和他过着穷困潦倒的生活,便想用毒肉害死他改嫁他人。结果被神鸟指引用细竹枝试出,自此之后姜子牙熟知任何毒物都能试验出来,从此每餐用其进餐。后来模仿的人日益增多,用筷吃饭的习俗也就一代代传承了下来。
妲己与筷子的传说主要流传于江苏等地区。传说是商纣王喜怒无常,阴晴不定,手下及服侍的人谨小慎微,而妲己为讨商纣王欢心,便心生使用玉簪给商纣王夹菜喂饭,商纣王欣喜,认为这是一项乐趣,便要求妲己天天如此。后来这种方式被世人皆知,便纷纷效仿,于是出现了筷子。
大禹和筷子的传说主要流传于东北等地。讲的是尧舜时期,天灾人害接踵而至,水患尤为严重,尧命令禹去治理水患。大禹义不容辞,临危受命,在每餐用食时为了节约时间,便总是从周围捡用树枝或木棍捞取热锅中的吃食。大禹手下见此妙招便模仿其做法,后来知晓的人多了,这种方式便保留延用了下来。
三则传说众说纷纭,但是促成筷子的诞生,最主要的契机应该是熟食烫手,人们为了寻求替代而借助工具夹取食物。三则传说三位典型代表人物凝聚了人类数千年来探究摸索用筷的艰辛历程,最终形成了中华民族独有的餐饮用具——筷子。
其次,筷子的产生与食物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农耕是中华民族原始的生活方式,谷子是人类的主要作物,其具有颗粒小和粗糙外皮不易剔除的特点。最初以烤、煮的方式食用。《礼记》记载中郑注云“以土涂生物,炮而食之。”[3]P143意思是把谷子用树叶等包好,在外表涂上泥。放在火里用树枝或木棍进行翻烤。由此推断,最初用木棍进行翻烤是筷子的雏形。
所以,综上所述,不管是历史传说还是食物与器具的关系,在一定程度上都奠定了筷子的起源,同时也说明了筷子的衍生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后来,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烹饪技术的进步,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出现了‘火候’的说法,伴随产生的是有了炒法,与此同时也产生了许多种调料,不仅使菜肴变得更加精细化和丰富化,而且筷子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4]P125“到了隋唐五代时期,筷子成为了祭祀,宗奉之物。筷子的形象出现在了壁画上。《酉阳杂俎贝编》记‘国初,僧玄奘往五印西域敬之。成式见倭国僧金刚三昧,言尝至中天,寺中多画玄奘蔴履及匙箸,以彩云乘之,盖西域所无者。每至斋日,辄膜拜焉。’提及筷子被画入圣僧像而奉祀之,其宗奉之本意可见。”[5]P71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rwxy/hyywx/4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