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教学法在对外汉语初级综合课中的应用
摘 要在众多的对外汉语教学方法中,游戏教学法乐学乐教、寓教于乐的教学方式可以最大限度地激发学习者的语言学习潜能和兴趣,从而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本文以游戏教学法为切入点,从它的定义、在不同教学环节中的应用以及优劣性等方面,结合教学实践中的教学案例来论证游戏教学法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实施的可行性,以及游戏教学法在对外汉语教学中产生的影响。
目 录
引言 1
1 游戏教学法概说 2
1.1 游戏教学法的概念 2
1.2 游戏教学法的特点 2
1.3 游戏教学法的理论依据 3
2 游戏教学法在对外汉语初级综合课中的应用 6
2.1 新课导入 6
2.2 新知呈现 7
2.3 专项训练 8
2.4 课堂小结 10
3 游戏教学法在对外汉语初级综合课中产生的影响 13
3.1 提高兴趣,寓教于乐 13
3.2 激发动机,提高能力 13
3.3 娱乐性压倒教育性 14
3.4 难易程度、使用频率难以把握 14
结语 16
参考文献 17
附录 18
致谢 21
引 言
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稳步提高,越来越多的外国人开始了解和学习汉语,并且越来越多的海外国家也专门开设了汉语课堂。但因汉语难记、难读、难写等特点,导致入门较为困难,掌握起来更为不易,因此很多留学生一旦在学习中遇到一些困难,就会产生抗拒、畏惧和害怕等情绪,致使他们很难继续坚持下去。当然,学生的学习方法不恰当是一方面,老师的教学方法也有一定的关系。因此,在对外汉语初级课堂中,正确、合适的对外汉语教学方法,自由、宽松的语言环境,以及轻松、愉悦的课堂气氛是十分有必要的。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姆对学习与兴趣的研究表明:如果学习者满怀兴趣的去学习,是可以有效的缓解他们的心理压力,从而提高学习效率。因此游戏教学法这种寓教于乐的教学法可以说是对外汉语教师教学帮助较大的一种选择。
本文主要通过笔者在泰国塔利学校实习期间的教学实践,结合泰国当地的教学理念和学生的特点,归纳总结了游戏教学法在对外汉语初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级综合课中不同环节中的应用,以及在对外汉语教学中产生的影响。
1 游戏教学法概说
1.1 游戏教学法的概念
游戏是人们为了达到某种目的而使用的活动或手段。《汉语辞海》中对“游戏”的定义为:文化娱乐的一种。有发展智力的游戏和发展体力的游戏两类。前者包括文字、图画、数字游戏等;后者包括活动性游戏(如捉迷藏、搬运接力等)和非竞赛性体育活动(如康乐球等)。[1]p2586电子游戏领域拉夫科斯特认为游戏就是在快乐中学会某种本领的活动。曾健从语言学的角度出发,在《游戏在二语习得和教学中的应用》中对游戏如此定义:从广义上来说,指外语或二语课堂教学中一切有组织的语言活动;从狭义上来说,指二语或者第二语言课堂教学中以调动学生主体性,巩固所学语言知识为目的,同时利用趣味性、灵活性的内容穿插在教学过程中的语言活动。[2]p1
教学法是教师为完成教学任务而采用的一种手段。在对外汉语教学中运用游戏教学法是可以有效缓解学习压力,从而帮助学习者更好地习得汉语。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把“游戏教学法”归纳为:游戏教学法就是将各种不同形式的游戏与教学内容相融合应用到课堂教学中去,从而利用其轻松、趣味、丰富、竞争等特点,让学生在欢快的活动中,激烈的竞争中,不知不觉地掌握课本知识,完成教学目标的一种教学方法。
1.2 游戏教学法的特点
在实际教学中,游戏教学法所具备的趣味性、目的性、竞争性和教育性,可以有效帮助学习者掌握所需的语言知识,获得语言技能,从而在真实的语境中流利、恰当地应用第二语言进行交际。
1.2.1 趣味性
游戏教学法最大、最鲜明的特点即为趣味性。这里的趣味性不是单纯的指有趣、好玩的游戏,而是教师要如何将枯燥、复杂的汉语知识与生动有趣的游戏结合起来,让学生在自由、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学习汉语知识。在语言学习过程中,不可避免要进行重复、模仿、记忆等大量的机械活动,容易使人疲惫烦躁。所以,教师要充分考虑该如何设计教学游戏才能将游戏的趣味性最大化,从而让学习者体会到汉语的乐趣。如在学习器官时运用“盲人画象”这一经典的游戏,可以有效提高学习者的参与热情;在学习中文时间的表达时运用“人体时钟”这个趣味性很强的课堂游戏,可以缓解学习者的畏难情绪,提高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1.2.2 目的性
游戏教学法不可忽视的另一大特点即为目的性,主要体现为课堂教学中运用到的游戏是有目的、有选择的,重点在于学习这能够从游戏中习得汉语,而不是纯粹的玩游戏。教师在选择和设计教学游戏时,要充分考虑到教学目标以及教学对象,根据教学对象的年龄和程度等因素设计出切实可行的教学游戏。如教授有关时间的中文表达时,运用“大象大象,现在几点?”的游戏,是为了让学生熟练掌握“现在几点?”“现在×点”两个句型,再根据本课的教学目标,为学生提供了相对真实的语境进行语言的操练,不能本末倒置。
1.2.3 竞争性
无论何种类型的游戏都自带竞争性。这里的竞争性可以激发出学习者“想赢”的天性,从而调动学习者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使学生更为努力地参与到游戏中去,以及更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潜力。如在“写拼音比赛”游戏过程中,学生为了取得胜利会更加集中注意力去完成游戏,强化本课所学知识。
1.2.4 教育性
在课堂上运用游戏教学的最终目的还是为了让学习者从游戏中学习和巩固汉语知识,而不是为了休闲娱乐。所以,对外汉语教师在开展课堂游戏时要将游戏的教育性发挥到最大化,从而可以在游戏中获取更多的汉语知识。如在玩“传声筒”游戏的过程中,在依次传递词语的过程中,可以强化学生在本课所学的生词以及句子的记忆,增加语言的实际操练和应用的机会;在“水果蹲”游戏中,可以帮助学生快速的记忆自己以及伙伴所属的水果名称,以及提高学习者的注意力。
1.3 游戏教学法的理论依据
第二语言教学的理论研究成果颇为丰富,作为对外汉语教学法其中一员的游戏教学法也有其深厚的理论依据。因本篇只是对在初级的对外汉语教学中,游戏教学法涉及到的基本理论作一些说明。
1.3.1 任务型教学法
游戏教学法的指导核心是任务型教学法。所谓任务型教学法就是学生通过完成教师在课堂上布置的各种对话性的互动,来获得语言习得,并最终达到掌握语言目的的教学方法。该理论认为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根据特定的语言项目和交际目标,设计出具有操作可能性的教学任务,学生可以通过讨论、表达、解释和询问等不同的语言形式来完成任务,从而达到学习和掌握语言的目的。
任务型教学强调直接通过课堂教学让学习者用二语完成各种模拟的真实生活、学习、工作等各种各样有目的的任务,从而培养学习者二语运用的能力。这些任务是有在现实生活中实现的可能性的,并非空想或无法应用。因此,教师要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结合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实际水平,设计出能最大限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锻炼学习者语言学习技能的教学游戏,让学生都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游戏中来,通过互动和交流完成任务,主动去习得汉语知识,全方位提高汉语水平。
目 录
引言 1
1 游戏教学法概说 2
1.1 游戏教学法的概念 2
1.2 游戏教学法的特点 2
1.3 游戏教学法的理论依据 3
2 游戏教学法在对外汉语初级综合课中的应用 6
2.1 新课导入 6
2.2 新知呈现 7
2.3 专项训练 8
2.4 课堂小结 10
3 游戏教学法在对外汉语初级综合课中产生的影响 13
3.1 提高兴趣,寓教于乐 13
3.2 激发动机,提高能力 13
3.3 娱乐性压倒教育性 14
3.4 难易程度、使用频率难以把握 14
结语 16
参考文献 17
附录 18
致谢 21
引 言
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稳步提高,越来越多的外国人开始了解和学习汉语,并且越来越多的海外国家也专门开设了汉语课堂。但因汉语难记、难读、难写等特点,导致入门较为困难,掌握起来更为不易,因此很多留学生一旦在学习中遇到一些困难,就会产生抗拒、畏惧和害怕等情绪,致使他们很难继续坚持下去。当然,学生的学习方法不恰当是一方面,老师的教学方法也有一定的关系。因此,在对外汉语初级课堂中,正确、合适的对外汉语教学方法,自由、宽松的语言环境,以及轻松、愉悦的课堂气氛是十分有必要的。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姆对学习与兴趣的研究表明:如果学习者满怀兴趣的去学习,是可以有效的缓解他们的心理压力,从而提高学习效率。因此游戏教学法这种寓教于乐的教学法可以说是对外汉语教师教学帮助较大的一种选择。
本文主要通过笔者在泰国塔利学校实习期间的教学实践,结合泰国当地的教学理念和学生的特点,归纳总结了游戏教学法在对外汉语初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级综合课中不同环节中的应用,以及在对外汉语教学中产生的影响。
1 游戏教学法概说
1.1 游戏教学法的概念
游戏是人们为了达到某种目的而使用的活动或手段。《汉语辞海》中对“游戏”的定义为:文化娱乐的一种。有发展智力的游戏和发展体力的游戏两类。前者包括文字、图画、数字游戏等;后者包括活动性游戏(如捉迷藏、搬运接力等)和非竞赛性体育活动(如康乐球等)。[1]p2586电子游戏领域拉夫科斯特认为游戏就是在快乐中学会某种本领的活动。曾健从语言学的角度出发,在《游戏在二语习得和教学中的应用》中对游戏如此定义:从广义上来说,指外语或二语课堂教学中一切有组织的语言活动;从狭义上来说,指二语或者第二语言课堂教学中以调动学生主体性,巩固所学语言知识为目的,同时利用趣味性、灵活性的内容穿插在教学过程中的语言活动。[2]p1
教学法是教师为完成教学任务而采用的一种手段。在对外汉语教学中运用游戏教学法是可以有效缓解学习压力,从而帮助学习者更好地习得汉语。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把“游戏教学法”归纳为:游戏教学法就是将各种不同形式的游戏与教学内容相融合应用到课堂教学中去,从而利用其轻松、趣味、丰富、竞争等特点,让学生在欢快的活动中,激烈的竞争中,不知不觉地掌握课本知识,完成教学目标的一种教学方法。
1.2 游戏教学法的特点
在实际教学中,游戏教学法所具备的趣味性、目的性、竞争性和教育性,可以有效帮助学习者掌握所需的语言知识,获得语言技能,从而在真实的语境中流利、恰当地应用第二语言进行交际。
1.2.1 趣味性
游戏教学法最大、最鲜明的特点即为趣味性。这里的趣味性不是单纯的指有趣、好玩的游戏,而是教师要如何将枯燥、复杂的汉语知识与生动有趣的游戏结合起来,让学生在自由、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学习汉语知识。在语言学习过程中,不可避免要进行重复、模仿、记忆等大量的机械活动,容易使人疲惫烦躁。所以,教师要充分考虑该如何设计教学游戏才能将游戏的趣味性最大化,从而让学习者体会到汉语的乐趣。如在学习器官时运用“盲人画象”这一经典的游戏,可以有效提高学习者的参与热情;在学习中文时间的表达时运用“人体时钟”这个趣味性很强的课堂游戏,可以缓解学习者的畏难情绪,提高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1.2.2 目的性
游戏教学法不可忽视的另一大特点即为目的性,主要体现为课堂教学中运用到的游戏是有目的、有选择的,重点在于学习这能够从游戏中习得汉语,而不是纯粹的玩游戏。教师在选择和设计教学游戏时,要充分考虑到教学目标以及教学对象,根据教学对象的年龄和程度等因素设计出切实可行的教学游戏。如教授有关时间的中文表达时,运用“大象大象,现在几点?”的游戏,是为了让学生熟练掌握“现在几点?”“现在×点”两个句型,再根据本课的教学目标,为学生提供了相对真实的语境进行语言的操练,不能本末倒置。
1.2.3 竞争性
无论何种类型的游戏都自带竞争性。这里的竞争性可以激发出学习者“想赢”的天性,从而调动学习者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使学生更为努力地参与到游戏中去,以及更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潜力。如在“写拼音比赛”游戏过程中,学生为了取得胜利会更加集中注意力去完成游戏,强化本课所学知识。
1.2.4 教育性
在课堂上运用游戏教学的最终目的还是为了让学习者从游戏中学习和巩固汉语知识,而不是为了休闲娱乐。所以,对外汉语教师在开展课堂游戏时要将游戏的教育性发挥到最大化,从而可以在游戏中获取更多的汉语知识。如在玩“传声筒”游戏的过程中,在依次传递词语的过程中,可以强化学生在本课所学的生词以及句子的记忆,增加语言的实际操练和应用的机会;在“水果蹲”游戏中,可以帮助学生快速的记忆自己以及伙伴所属的水果名称,以及提高学习者的注意力。
1.3 游戏教学法的理论依据
第二语言教学的理论研究成果颇为丰富,作为对外汉语教学法其中一员的游戏教学法也有其深厚的理论依据。因本篇只是对在初级的对外汉语教学中,游戏教学法涉及到的基本理论作一些说明。
1.3.1 任务型教学法
游戏教学法的指导核心是任务型教学法。所谓任务型教学法就是学生通过完成教师在课堂上布置的各种对话性的互动,来获得语言习得,并最终达到掌握语言目的的教学方法。该理论认为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根据特定的语言项目和交际目标,设计出具有操作可能性的教学任务,学生可以通过讨论、表达、解释和询问等不同的语言形式来完成任务,从而达到学习和掌握语言的目的。
任务型教学强调直接通过课堂教学让学习者用二语完成各种模拟的真实生活、学习、工作等各种各样有目的的任务,从而培养学习者二语运用的能力。这些任务是有在现实生活中实现的可能性的,并非空想或无法应用。因此,教师要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结合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实际水平,设计出能最大限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锻炼学习者语言学习技能的教学游戏,让学生都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游戏中来,通过互动和交流完成任务,主动去习得汉语知识,全方位提高汉语水平。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rwxy/hyywx/4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