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现代汉语中的日语借词(附件)

摘 要语言是人与人之间交流的工具。文化对语言有很大的影响,最突出的表现在词汇方面,尤其是借词(亦称外来语或外来词) 。民族与民族之间互相交流与碰撞产生了借词,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语言文化。其中,现代汉语的日语借词在众多的汉语外来词中有着重要的地位。本文主要从三个方面进行浅析。第一,现代汉语中的日语是如何融入汉语的,对于形成的历史进程进行探讨。第二,日语借词是如何一步一步形成的。第三,日语词汇的传入产生了怎样的影响等。现在,由于网络的发达,以及日本的动画在世界范围内很受欢迎,其中动画中的一些流行语,对我们产生了很大影响。同时,日语词汇的传入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主要从词汇和语法方面来讲,由于日语词汇的传入,新概念的词汇随之在汉语中出现,比如寿司、章鱼烧、生鱼片等等。通过这些词汇反应了日本的饮食文化,同时也给汉语增添了新鲜的活力。
目 录
引言................................................................................................................................1
1 什么是借词 2
1.1 日语借词 2
1.1.2 汉语汉源日语借词 3
2 对日语借词的基本概述 5
2.1 日语借词传入汉语的三个时期 5
2.1.1 古汉语时期 5
2.1.2 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 5
2.1.3 改革开放至今 5
2.2 日语借词传入汉语的渠道 6
2.2.1 访日高潮 6
2.2.2 留日活动 6
2.2.3 翻译日本典籍和教科书 6
2.3 日语借词传入汉语的原因 7
2.3.1 客观因素 7
2.3.2 主观因素 8
2.3.3 其他原因 8
2.4 日语借词的特点 8
2.4.1 形式特点 8
2.4.3 分布特点 10
3 日语借词对汉语的影响 12
3.1 词源 12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3.2 造词方法 12
3.3 网络用语 12
结语 13
参考文献 14
致谢 15
引言
中国和日本的文化交流可以追溯到两千多年以前,由于这种密切的文化交流与往来,日语的语音、词汇、语法、文字等都受到了汉语的影响。在明治维新时期,日本在翻译西方文学著作的时候,创造了大量的词汇,比如“经济”、“哲学”、“社会主义”等等。这些新词随着新事物、新现象的出现,近年来汉语新词语迅猛增加,这些词语增加的渠道也是多种多样的,其中,汉语中的外来借词体现了汉语与世界各国语言交流的结果。在新时期的外来借词中,日语借词凭借着自身的优势,多渠道、全方位地对汉语产生着不可低估的影响,不仅如此,两国在语言与文化上也有着紧密的联系。自明治维新以来,日本政府大力提倡“脱亚入欧”的战略决策,并积极学习欧洲的技术和文化,他们使用汉字的造字法,自创了大量的社会、技术、科学类的词语。其中大部分词语通过清朝时期的官员大臣传入中国并融入到汉语当中。自此之后,汉语与日语的交流变得更加的频繁。从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汉语借用了很多的日语词汇。比如:政治、党员、社会主义、赤字、经济、哲学、银行等等,这些词汇都是从日本传入中国的。语言、文化和社会是相互依存的,社会中包含语言,文化中也包含语言,语言中也包含文化,三者紧密相连,语言活动的方向在某些方面由国家的经济及政治的影响力所决定。本文主要从日语借词的一个微观视角去剖析日语借词在汉语中的影响,以及产生的作用。现在日语借词研究已经远远超出了日语词汇或汉语外来词研究的范围,扩展到汉语本体研究以及近代的历史、思想史、社会史、文学史、科技史等领域。本文主要对日语解词从历史和发展的历程来看看日语借词在汉语中影响。
1 什么是借词
借词用我们现在的话来说就是借用的词,也就是不是本民族自创的词汇,简单的说,也就是语音和意义都是借用外来民族的词。引用:“《汉语词典》用某些理由做借口。《捻军史料从刊.十一月.甘三日寄谕》:鲍超西行,餉米均已不患缺乏,该提督自当.....不得借词迁延。”也称之为外来语。只得是从别人的语言借用过来的词语。大致可以分为四大类:(1)音译类。如便当,过劳死。(2)音译和表示意义类的。卡车、啤酒、芭蕾舞。(3)半音译和半译意类的。如冰淇淋。(4)从主要以汉字为主的国家(日本)借用过来的词汇,如自动贩卖机、铜锣烧、乳酸菌等等。
1.1 日语借词
“日源词”也称之为“日语借词”或“从日语里借用来的词语”。比如说“日语借词”,源语可以是日语,目的语也可以从其它民族的语言;汉语也可以作为其源语,日语可以作为目的语。从学术的精确度考虑,“从日语借来的词汇”没有词性化,而作为学术来讲,一个专业的术语首先考虑的是它的准确性。综上所述,术语“日源词”具有三方面的优势:
第一、精确性。“源”就是此意的源头来自哪里,即精确了源语”。“源”即“来源于根,或是源于本身”,日语是源语。“日源词”即“源于日本”,对于其中“词”的定义。本文主要从它的历史角度进行浅析,主要就是了解它的源。
第二、简单性。作为一个术语,“源词”将“接通日语的词汇”展现了这一短语的词汇化,表达简单凝练,便于借用或传播。
第三、民族性。“日语借词”中的“借”,表示“借用”之义。从心理学角度讲,当借用成为事实,被借的一方往往会有谦卑的心理反射,即使借东西的人并没有表现出高傲的气势,然而,从某个角度来讲,“借入”一方会有攻击“借出”一方的心态,以改变心理上处于劣势地位。当“借”字出现,就会有人对汉语的地位产生了怀疑。相比较,“日源词”则不易使人产生误会,客观地反映词语的来源。
1.1.1 汉语日源日语借词
“日源”顾名思义源于日本,日源借词主要是从日本借用而来的。从日语原词引进的词语主要借形,这是因为日语和汉语主要使用汉字的缘故。同时这也是汉语中借用其他词语所体现的独到之处,来自日语的汉字借词主要有这样几个方面,主要是借用关于地名、人名等这些专有名词。从东京、东芝、日立、田中一郎等这些词体现出来。后来这些词引入中国,逐渐被国人使用,后来因为战争、历史等原因这些词又重新回归日本,这类词语被赋予新的定义,后来这些词语被再一次的传入中国。这类词语主要有“卖切”(表示卖光)、“肉屋”、“写真”、“特卖”、“经济”、“宪法”、“共和”等词语。
大约公元三世纪,日本已经开始慢慢接触汉字了,日语中已经有大量的古汉语词汇了,后来,由于日语的语法和发音习惯逐渐影响了这些词,这些词也就按照日语的语法进行发展。这些词在日语中已经被赋予了新的含义,从这些词可以看出日本人的思维方式和生活习惯,明显带有了日本的生活气息。古代中国的文化和经济是先进的,在整个中古期,日本都是学习汉语和汉文化的。
在幕府统治时期,由于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和文化,吸引了一大批日本的知识分子积极学习西方的先进文化和科学知识,甚至开始抵触中国汉字,但是,对于西方出现的科技的术语和新词,他们由用汉字创造出来的新词进行翻译和解释,达到了“汉语创新语”的高峰,这一时期可以说是“汉语创新的大跃进时期”。由于日语和汉语两种语言是同形的,再者先进技术对中国人的吸引,使得这些新词很快被中国人接受和采纳。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rwxy/hyywx/975.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