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金庸倚天屠龙记中周芷若人物形象(附件)
摘 要金庸小说所塑造出的女性人物,从思想蕴涵到表现形式,都是同类武侠小说中女性人物形象难以逾越的高峰。本文通过对金庸塑造的极其富有个性的女性人物周芷若进行探究,通过该人物的性格变化历程的一系列表现,分析其更深层次的原因,展现其复杂的人物形象,并借此确立这个人物形象在金庸小说乃至于整个武侠小说中女性群像中的独特地位。
目 录
引言 1
1 周芷若形象及其性格特征 2
1.1以色“偷”人 2
1.2 聪明“感”人 3
1.3 心似“俗”人 3
1.4柔弱的顺从 4
1.5 矛盾的斗争 6
2 周芷若形象的文化内涵 7
2.1 命运之挫 7
2.2 情感之甚 8
2.3 创作之需 8
3 周芷若形象的意义 9
3.1 社会历史文化意义——女性文化 10
3.2 文学史意义——侠女形象 11
结语 13
参考文献 14
致谢 16
引言
金庸是当代作家中武侠小说的集大成者。金庸的武侠小说以跌宕起伏的江湖游历、虚构的众多角色、复杂多变的武学招式等始终被受读者的追捧,然而金庸在书写其作品时,还有另外一大特点,就是关于爱情方面的刻画和歌颂,并且多以爱情悲剧来收尾。我们在金庸武侠小说中所见到的爱情悲剧,女性通常是受伤的那一方,因此其悲剧主要集中在女性角色身上。他的小说中,类似于黄蓉郭靖、杨过小龙女这般有情人终成眷属的浪漫爱情并不是他写得最多也并非是写得最美的,反倒是那些对爱情的诉求落空、爱恋发生错位的悲剧女性最具魅力。这些因无情所弃,被不情所恼,或受绝情所迫的女主角们,皆是因爱而生,因爱而死。“有情而不得其爱,有爱而不得其终”便是金庸武侠小说中爱情悲剧女性的遭遇。
作为“射雕三部曲”的最后一曲——《倚天屠龙记》,以主角张无忌“寻父”“救父”作为主要线索,所向读者展现的,既有人们为了欲望而争斗,力图通过凭借倚天剑屠龙刀的威力而一统江湖称霸武林,又有想凭借江湖的力量而统治中国的民族之争,更有因褊狭的传统思想的伦理理念而引发的“正邪”较量。但是,整个故事的意义和价值不止于此。“射雕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三部曲”都同时蕴涵着个体意识的解放与自我魅力上的自由,金庸通过刻画人物个性,抒写人性中的悲欢离愁,以爱情这一旋律贯穿故事始终。如《射雕英雄传》中郭靖黄蓉同甘共苦的爱情;如《神雕侠侣》中杨过小龙女不被世人看好的爱情及与杨过有过情感纠葛的郭襄、程英等人;又如《倚天屠龙记》中张无忌与赵敏、周芷若、小昭、殷离四女之间剪不断理还乱的复杂关系。
金庸在《倚天屠龙记》中塑造了如围攻光明顶、救难万安寺、素手裂红裳等具有典型意义的场面,女主人公之一的周芷若一生辗转于恩师灭绝与爱人张无忌之中,出身平凡却不甘于平凡,有过峨嵋派掌门人的光辉也有过与爱人失之交臂的狼狈。沉潜在故事背后人物的心理刻画也暗示出周芷若命运的结局。
1 周芷若形象及其性格特征
秀似芝兰,犹水仙之傲骨于心——周芷若。然而周芷若也恰如她的名字一样秀若芝兰,亦清、亦静、亦决绝。在陨失自己的父亲的同时,遇上了自己以后永远纠葛不清的男子——张无忌。《诗经》之《汉广》一诗就有“汉之广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这汉,既是汉水,周芷若与张无忌初次相识的地方。这诗就犹如预言,恰恰言中了周芷若与张无忌两人未来的命运。
《倚天屠龙记》描写了一个女子关于家仇国恨及儿女情长的美好理想。贫穷的渔家女儿,从武当到峨嵋,从举目无亲的遗孤到峨嵋派的掌门人,从与张无忌暗生情愫到之后的变作他人妇,从原本人畜无害到邪恶阴毒,最后与张无忌立下约定飘然远去。
1.1以色“偷”人
此中言“偷”的意思,并非含有鄙视的意思,而是对于周芷若的美貌与动人的气质一种更贴心的形容。这里的“偷”,不仅偷走了最初张无忌与宋青书的心,相信也偷走了不少读者的心,幻想着能够见她一面。《倚天屠龙记》中的周芷若最初出场时,是一个十分受喜爱的姑娘。从原文里描写的“容颜秀丽,十足是个绝色的美人胚子”这一句中可以看出,并且也埋下了周芷若小时候是如此的一个美人,长大后定会有更多波澜的伏笔。
等到周芷若成年之后再次出场,文中又如此写道“有如江南水月的秀美,温润如玉,清澈如水,清逸淡雅,秀丽逾恒,清丽绝俗,出尘如仙,美若天人。恍若仙子下凡,是人世间极少的绝美女子”,应和了作者对其童年时描绘的美人坯子一说,也为其美貌能吸引张无忌和后来的如宋青书一流只痴愚其美貌的人。其实不仅仅是周芷若,我们在很多小说中都能看到这一特点,女主人公都是十分貌美的,这也体现了中国古代“才子配佳人”的这一观点,这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了美貌对女性爱情所具有的十分重要的作用。容貌是金庸笔下女性形象的重要共性,例如《书剑恩仇录》中的女主角香香公主,她的美貌,一颦一笑间,竟然能够用这种美来使人内心安静、平和、进化人心。又如《越女剑》中,西施的貌美,从范蠡轻声说道:“她的眼睛比这溪水还要明亮,还要清澈”这句话中管窥一斑,范蠡说的是湘妃,而心里念的却是西施。从上述这些例子中,我们放开视野,不难从中分析出,从四大名著,到古典戏剧,在中国现代男性的叙事作品中,取得与男性同等价值的必要条件在很大程度上,实际上都和女性的色相美相关,女性的色相美是进入男性视阈的一大关键。
1.2 聪明“感”人
不仅异性被其聪慧所“感”,而且同性也包括在内。金庸笔下塑造了十分多的女性人物,其中不乏机智聪慧的,而周芷若就是其中典型的一位。泛开讲去,每个人,不单单只是男人,都会在内心深处塑造一位符合自己各方面理想化的女性,周芷若这一人物可以说很适合大部分男性期待预设的女性形象。她知道自己的美貌会让一般的男人神魂颠倒,包括在光明顶会战时刺了张无忌一剑,却能够轻松原谅她的张无忌。她同时也是一位有心机的女性,不显山不露水,深知韬光养晦的道理。她机智并且贴心,绝不会使开始倾心于自己的男人失去面子。第十八回时,灭绝师太想痛下杀手杀害张无忌,当时周芷若应该是处于一个两难的情景,要保护张无忌,可又不敢忤逆师父,最后周芷若以机智的言语,保住了张无忌,使灭绝师太没有得手也是典型的一个例子。可悟性颇高、机智聪慧的优势反而使原本想远离喧嚣,和张无忌过平淡安静日子的她,被灭绝师太把原本不是大弟子的周芷若钦定为下任的掌门人,成为了同门师姐们的众矢之的。
1.3 心似“俗”人
张无忌想的是退隐江湖归隐山林,而周芷若要的却是扬名立万光耀一身。大都赏花车时,韩林儿吹捧说周芷若以后要做皇后,她便“不胜欢喜”,待到听张无忌说对做皇帝没兴趣时,周芷若就“脸色微变”,俗心毕现。反观赵敏,周芷若何等平凡孤女,赵敏何等皇亲贵胄。得天独厚的尊贵,家世造就的超逸,众星拱辰的呵护,信心十足的底气,赵敏有的这些,周芷若什么都没有。赵敏深知张无忌爱情里的被动,主动出击,把握机会,无论怎样耍心计,读者对她都只有喜爱没有厌恶,赵敏的爱,因为平等,有信心,所以从不绝望,从来不至穷途,而这些,让周芷若一个汉水渔船的孤女和一个备受质疑的掌门人如何抗衡、周芷若是爱着张无忌的,这一点不该质疑,但是很大的问题就在于,她并不能够像赵敏一样去张扬自己对张无忌的爱,所以周芷若的爱情之花远远还有盛开之时,就已经危在旦夕了。
目 录
引言 1
1 周芷若形象及其性格特征 2
1.1以色“偷”人 2
1.2 聪明“感”人 3
1.3 心似“俗”人 3
1.4柔弱的顺从 4
1.5 矛盾的斗争 6
2 周芷若形象的文化内涵 7
2.1 命运之挫 7
2.2 情感之甚 8
2.3 创作之需 8
3 周芷若形象的意义 9
3.1 社会历史文化意义——女性文化 10
3.2 文学史意义——侠女形象 11
结语 13
参考文献 14
致谢 16
引言
金庸是当代作家中武侠小说的集大成者。金庸的武侠小说以跌宕起伏的江湖游历、虚构的众多角色、复杂多变的武学招式等始终被受读者的追捧,然而金庸在书写其作品时,还有另外一大特点,就是关于爱情方面的刻画和歌颂,并且多以爱情悲剧来收尾。我们在金庸武侠小说中所见到的爱情悲剧,女性通常是受伤的那一方,因此其悲剧主要集中在女性角色身上。他的小说中,类似于黄蓉郭靖、杨过小龙女这般有情人终成眷属的浪漫爱情并不是他写得最多也并非是写得最美的,反倒是那些对爱情的诉求落空、爱恋发生错位的悲剧女性最具魅力。这些因无情所弃,被不情所恼,或受绝情所迫的女主角们,皆是因爱而生,因爱而死。“有情而不得其爱,有爱而不得其终”便是金庸武侠小说中爱情悲剧女性的遭遇。
作为“射雕三部曲”的最后一曲——《倚天屠龙记》,以主角张无忌“寻父”“救父”作为主要线索,所向读者展现的,既有人们为了欲望而争斗,力图通过凭借倚天剑屠龙刀的威力而一统江湖称霸武林,又有想凭借江湖的力量而统治中国的民族之争,更有因褊狭的传统思想的伦理理念而引发的“正邪”较量。但是,整个故事的意义和价值不止于此。“射雕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三部曲”都同时蕴涵着个体意识的解放与自我魅力上的自由,金庸通过刻画人物个性,抒写人性中的悲欢离愁,以爱情这一旋律贯穿故事始终。如《射雕英雄传》中郭靖黄蓉同甘共苦的爱情;如《神雕侠侣》中杨过小龙女不被世人看好的爱情及与杨过有过情感纠葛的郭襄、程英等人;又如《倚天屠龙记》中张无忌与赵敏、周芷若、小昭、殷离四女之间剪不断理还乱的复杂关系。
金庸在《倚天屠龙记》中塑造了如围攻光明顶、救难万安寺、素手裂红裳等具有典型意义的场面,女主人公之一的周芷若一生辗转于恩师灭绝与爱人张无忌之中,出身平凡却不甘于平凡,有过峨嵋派掌门人的光辉也有过与爱人失之交臂的狼狈。沉潜在故事背后人物的心理刻画也暗示出周芷若命运的结局。
1 周芷若形象及其性格特征
秀似芝兰,犹水仙之傲骨于心——周芷若。然而周芷若也恰如她的名字一样秀若芝兰,亦清、亦静、亦决绝。在陨失自己的父亲的同时,遇上了自己以后永远纠葛不清的男子——张无忌。《诗经》之《汉广》一诗就有“汉之广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这汉,既是汉水,周芷若与张无忌初次相识的地方。这诗就犹如预言,恰恰言中了周芷若与张无忌两人未来的命运。
《倚天屠龙记》描写了一个女子关于家仇国恨及儿女情长的美好理想。贫穷的渔家女儿,从武当到峨嵋,从举目无亲的遗孤到峨嵋派的掌门人,从与张无忌暗生情愫到之后的变作他人妇,从原本人畜无害到邪恶阴毒,最后与张无忌立下约定飘然远去。
1.1以色“偷”人
此中言“偷”的意思,并非含有鄙视的意思,而是对于周芷若的美貌与动人的气质一种更贴心的形容。这里的“偷”,不仅偷走了最初张无忌与宋青书的心,相信也偷走了不少读者的心,幻想着能够见她一面。《倚天屠龙记》中的周芷若最初出场时,是一个十分受喜爱的姑娘。从原文里描写的“容颜秀丽,十足是个绝色的美人胚子”这一句中可以看出,并且也埋下了周芷若小时候是如此的一个美人,长大后定会有更多波澜的伏笔。
等到周芷若成年之后再次出场,文中又如此写道“有如江南水月的秀美,温润如玉,清澈如水,清逸淡雅,秀丽逾恒,清丽绝俗,出尘如仙,美若天人。恍若仙子下凡,是人世间极少的绝美女子”,应和了作者对其童年时描绘的美人坯子一说,也为其美貌能吸引张无忌和后来的如宋青书一流只痴愚其美貌的人。其实不仅仅是周芷若,我们在很多小说中都能看到这一特点,女主人公都是十分貌美的,这也体现了中国古代“才子配佳人”的这一观点,这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了美貌对女性爱情所具有的十分重要的作用。容貌是金庸笔下女性形象的重要共性,例如《书剑恩仇录》中的女主角香香公主,她的美貌,一颦一笑间,竟然能够用这种美来使人内心安静、平和、进化人心。又如《越女剑》中,西施的貌美,从范蠡轻声说道:“她的眼睛比这溪水还要明亮,还要清澈”这句话中管窥一斑,范蠡说的是湘妃,而心里念的却是西施。从上述这些例子中,我们放开视野,不难从中分析出,从四大名著,到古典戏剧,在中国现代男性的叙事作品中,取得与男性同等价值的必要条件在很大程度上,实际上都和女性的色相美相关,女性的色相美是进入男性视阈的一大关键。
1.2 聪明“感”人
不仅异性被其聪慧所“感”,而且同性也包括在内。金庸笔下塑造了十分多的女性人物,其中不乏机智聪慧的,而周芷若就是其中典型的一位。泛开讲去,每个人,不单单只是男人,都会在内心深处塑造一位符合自己各方面理想化的女性,周芷若这一人物可以说很适合大部分男性期待预设的女性形象。她知道自己的美貌会让一般的男人神魂颠倒,包括在光明顶会战时刺了张无忌一剑,却能够轻松原谅她的张无忌。她同时也是一位有心机的女性,不显山不露水,深知韬光养晦的道理。她机智并且贴心,绝不会使开始倾心于自己的男人失去面子。第十八回时,灭绝师太想痛下杀手杀害张无忌,当时周芷若应该是处于一个两难的情景,要保护张无忌,可又不敢忤逆师父,最后周芷若以机智的言语,保住了张无忌,使灭绝师太没有得手也是典型的一个例子。可悟性颇高、机智聪慧的优势反而使原本想远离喧嚣,和张无忌过平淡安静日子的她,被灭绝师太把原本不是大弟子的周芷若钦定为下任的掌门人,成为了同门师姐们的众矢之的。
1.3 心似“俗”人
张无忌想的是退隐江湖归隐山林,而周芷若要的却是扬名立万光耀一身。大都赏花车时,韩林儿吹捧说周芷若以后要做皇后,她便“不胜欢喜”,待到听张无忌说对做皇帝没兴趣时,周芷若就“脸色微变”,俗心毕现。反观赵敏,周芷若何等平凡孤女,赵敏何等皇亲贵胄。得天独厚的尊贵,家世造就的超逸,众星拱辰的呵护,信心十足的底气,赵敏有的这些,周芷若什么都没有。赵敏深知张无忌爱情里的被动,主动出击,把握机会,无论怎样耍心计,读者对她都只有喜爱没有厌恶,赵敏的爱,因为平等,有信心,所以从不绝望,从来不至穷途,而这些,让周芷若一个汉水渔船的孤女和一个备受质疑的掌门人如何抗衡、周芷若是爱着张无忌的,这一点不该质疑,但是很大的问题就在于,她并不能够像赵敏一样去张扬自己对张无忌的爱,所以周芷若的爱情之花远远还有盛开之时,就已经危在旦夕了。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rwxy/hyywx/9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