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刘和平的编剧艺术(附件)【字数:11650】

摘 要刘和平作为国家一级编剧,自1999年从事电视剧编剧行业以来,创作了许多精彩的电视剧作品,其作品深沉宏大,风格独特。其编剧艺术更值得借鉴和研究。本文的研究是以宋家玲,袁兴旺的《电视剧编剧艺术》为基础,从剧作的题材选择,创作技巧和创作特色三个方面对刘和平的作品进行具体的分析。在题材选择上,刘和平偏好历史性的题材,通过对其作品的具体分析,得出了刘和平关注吏治的特点,并透过吏治问题进一步深挖其背后的历史规律和人文关系。在创作技巧上,从戏剧结构、人物塑造、细节描绘和戏剧张力几个部分进行分析,分析刘和平对于人物的心理,剧情的走向和情节的设置上所达到的艺术高度。在创作特色上,通过对作品的格局、和人物情节的分析,研究刘和平对于历史和人性的深入思考。通过对刘和平编剧艺术的系统性研究,找出刘和平作品成功的原因。而刘和平对于剧本创作的探索和贡献对编剧行业的发展都有着较为深远的意义。
目 录
第一章 题材的选择 1
1.1 严肃深沉的历史正剧 1
1.2关注吏治 1
第二章 创作技巧 3
2.1 矛盾冲突的戏剧式结构 3
2.2 富有张力的戏剧语言 4
2.3 精彩的细节描绘 5
2.4 细如牛毛的人物塑造 5
第三章 创作特色 7
3.1 宏大开阔的格局 7
3.2 对历史的思考 8
3.3对人性的思考 9
结束语 10
参考文献 11
致 谢 12
第一章 题材的选择
1.1 严肃深沉的历史正剧
自《甲午祭》开始,刘和平创作了大量历史题材的影视剧作品。中国传媒大学的曾庆瑞教授为历史剧下的定义是:以历史人物和事件,即历史上的社会生活为题材的电视剧。而按叙事策略或按叙事时处理艺术与历史、虚与实的策略,可以分为正说历史剧、戏说传奇剧、乱说游戏剧;从艺术文本中戏剧冲突的性质和结局上看,或从审美类情感上看可以分为历史悲剧、历史喜剧和历史正剧。[]由这个分类来看,刘和平的作品绝大多数都属于历史正剧的范畴。历史正剧的“正”往往体现在史观和史实两部分。大部分历史正剧往往选择在史实上贴近历史,即所谓的“大事不虚,小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事不拘。如《贞观之治》。而刘和平却是其中的异数。他的作品并不限制于虚构的多少,如《大明王朝1566》中作为前半部分焦点的“改稻为桑”就完全属于作者的虚构。但《大明王朝1566》却向来被看做是“正剧”,这是由于作者尽管虚构了很多的内容,但这一部分的内容符合剧中所设置的历史背景。由特定的历史环境所生长出的情节和内容或许是虚构,却并不会让人觉得突兀。另一个原因,则是得益与作者先进的史观。作为《雍正王朝》的编剧,刘和平对于原著落后的历史观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编。对原著过于“重传奇,轻历史。”的问题也进行了更改。如原著中虚构出的人物“乔引娣”作为雍正的私生女,雍正却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将其纳入后宫,发觉后,竟因此而自尽。这一情节虽颇具传奇性,但对于雍正之死的解释却十分荒谬,且降低了整部小说的格调。而电视剧的改编删掉了“乔引娣是雍正私生女”这一情节,改为雍正只是希望“将来有个人给自己说句公道话”。最终雍正由于劳累过度而死,将一个苦心孤诣励精图治, 却几乎被所有人敌视的铁腕皇帝内心的痛苦和无奈表现的淋漓尽致。也暗合了本剧“当家难”的主题。从《雍正王朝》到《北平无战事》,刘和平始终保持着对历史本质的思考和解读,这也使得他的史观在不断的与时俱进。而他的作品也因其深刻的史观和深厚的史料积累而跻身历史正剧的行列。
1.2关注吏治
从《雍正王朝》到《北平无战事》,刘和平的剧本中似乎永远不会缺少“反贪腐”的内容。《北平无战事》全剧围绕国民党的北平民调会和中央银行北平分行的贪腐案展开。北平解放前期,国内经济面临崩溃,蒋经国临危受命,试图通过币制改革和坚决反腐等手段挽救国家经济。然而命令下达了,各机关之间却开始互相推诿,阳奉阴违。第一集中,崔中石以15%的股份贿赂徐铁英替方孟敖想办法。徐铁英作为贪腐案的五人调查小组之一,同时自己却在不停的捞钱。五十一集中,曾可达说:“今天是十月八号,我们到北平三个月零两天。从五人调查小组到国防部调查组,查民调会,差北平分行。杀了几个一分钱都没有贪的共产党,还杀了几个不是共产党的无辜学生。五人小组解散了,徐铁英杀完人回了南京,彻查北平的贪腐,就只抓了一个马汉山,十天前在南京给枪毙了。我们干了什么?就干成了一件事——推动币制改革。”最终贪腐案不了了之,北平也得以和平解放。剧中借经济教授何其沧之口说出“没有钱就跟美国人要,要来了援助就拼命贪。可见当时的南京政府腐败之甚早已无法挽回。”国民党的最终失败也由此可见一斑。
与一般反腐类电视剧中单纯的对于腐败和清廉两类人物的展现,将视角放在个人的欲望和意志之间的挣扎为目的的浅层次解读不同的是,贪腐更像是刘和平用以更深一步观察的放大镜。《雍正王朝》中官员为了自己的利益阻止摊丁入亩等新政的推行。而雍正想要为百姓做些实事,却被官员们从中阻隔。这种官员与百姓,君主与官员之间不可调和的矛盾绝不仅仅是靠几个清官直臣或是像雍正这样勤勉铁腕的帝王就能够解决的。《大明王朝1566》中看似是由于严党贪污而导致的国库空虚,因此衍生出的 “改稻为桑”原本应该可以施行,却因为层层贪污而酿成民祸,最终不了了之。但徐阶等人辛辛苦苦扳倒了严党之后,国家财政却依旧入不敷出,百姓生活依旧水深火热。可见严嵩一党虽是蛀虫,却不是病根。严党的倒台也不是因其贪腐,而是因为失去了嘉靖的信任。编剧借海瑞之口,道出了国家艰难的根本问题在于皇权过于集中,则政治清明与否,完全取决于皇帝自身的素质。而像嘉靖这样玩弄权术,不理朝政,一心修道的人登基为帝,就必然出现政治混乱,人人自危的局面。刘和平想要展现的,正是这种制度上的问题。
《北平无战事》则是以孔宋的巨大贪腐为背景,试图解构国民政府币制改革失败以及经济彻底崩溃的原因及始末。刘和平的作品大都包含着一定的反腐内容。而如若仅将其看作反腐电视剧,则是将刘和平的作品看小了
第二章 创作技巧
2.1 矛盾冲突的戏剧式结构
依据北京广播学院电视学院电视学院宋家玲教授在《电视剧编剧艺术》中对于戏剧的叙事结构的解释,结构是指在确立主题后,对人物、事件、环境、情节的繁简进行适当的安排以达到最好的表现出戏剧主题的效果,实现艺术上的完整和统一。[]罗兰巴特在《叙事作品结构分析导论》一书中提出,任何作品皆有“一个可资分析的结构”,用于构成其叙事,“如果不依据一整套潜在的单位和规则,谁也不能组织成一部叙事作品”。而从审美感受来说,电视剧作的结构方法包括戏剧式结构和散文式结构。其中戏剧结构又表现出注中情节起伏变化和戏剧冲突的设置、段落布局合情合理的特征。
刘和平善于在戏剧中设置大量的矛盾冲突,这些矛盾冲突不仅增加了作品的戏剧性,更被用以表现人物,推动剧情和表达主题。《大明王朝1566》第一集中的御前会议就汇集了司礼监、严党、裕王党以及不上朝却仍能掌控朝政的嘉靖等各方势力。严世蕃和高拱张居正就上一年的财政支出发生了激烈争执。争执中,吕芳作为嘉靖的代言人,依据嘉靖的心思行事,严嵩假装昏聩,沉默隐忍,趁机提出改稻为桑的建议。而嘉靖作为所有人揣度的对象同时也在分析形势,猜疑所有人的意图。另一边,即将产子的裕王府也在紧密关注的这次御前会议的情况,担心着高拱张居正的安危。这一个短短的御前会议已将各方势力分布展露的一览无遗。同时,各主要人物的性格,高拱的急躁耿介、张居正的刚直机敏、徐阶的隐忍不发、严嵩的大奸似忠以及严世蕃的贪婪、嘉靖的猜疑。就连第一集仅有一句台词的李妃也隐约可见其政治眼光和政治才华。而故事接下来的情节也就由这一次御前会议上所提出的改稻为桑,以及裕王府中嘉靖长孙的出生两条线交错展开。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rwxy/hyywx/70.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