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捷咏花词浅析
题目蒋捷咏花词浅析[20191216164027]
内容摘要:蒋捷是南宋的一位重要遗民词人,寄托深远的咏物词是其词作中的重要部分,而其咏物词中又以咏花词最为引人。蒋捷的咏花词分为纯粹咏花和咏花寄托两大类,蒋捷在咏花词中常常以花自喻,表达内心的真实情感和想法。作为一个漂泊词人,蒋捷咏花的词作中经常流露出一种黍离之悲和对故国深深的思念之情。蒋捷在写咏花词时有其特有的个性,在创作时又善用典故、今昔对比、借景抒情等艺术手法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在遣词造句上也很有讲究,注重字词和语句的运用。蒋捷咏花词的词风很大程度上受辛弃疾和姜夔的影响,并融合自身特点,自成一家。文章会从咏花词的分类,咏花词所表达的思想内容,咏花词的词艺词风三个方面浅析蒋捷的咏花词。
查看完整论文请+Q: 351916072
关键字:蒋捷咏花词分类思想内容词艺词风
目 录
一、引言 1
二、咏花词的分类 1
(一)咏梅之词 2
(二)咏莲之词 2
(三)咏木芙蓉之词 3
(四)咏牡丹之词 3
(五)咏菊之词 3
(六)咏黄葵之词 3
(七)咏桂之词 3
(八)所咏不明 4
三、咏花词的思想内容 4
(一)黍离之悲 4
(二)高洁人品 6
(三)人生思考 6
四、 咏花词的词艺词风 7
(一) 艺术特色 7
1.遣词造句 7
2.今昔对比 8
3.运用典故 8
4.以景结情 8
(二)咏花词风格 9
五、结语 11
参考文献 12
致 谢 13
蒋捷咏花词浅析
一、引言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持续发展和物质世界的不断繁荣,财富和名利已经成为当今世界的主要标志,浮躁和功利的氛围影响着社会上每一个人。物质世界的丰富使人们遗忘了对精神家园的追求,蒋捷的咏花词恰恰展示了词人对精神世界的不断追求。所谓花品照人品,在蒋捷的咏花词中花并不单纯地指花本身,更重要的是反映了一些优良的高洁品质。我选择研究这个课题是想通过对蒋捷咏花词的简单分析展现这些美好品质,帮助人们在喧嚣的尘世中得到心的宁静,用咏花来唤醒人们内心最初的本质,用美好的人品来净化社会风气,形成良好的社会氛围。
蒋捷,字胜欲,号竹山,是南宋的一位重要遗民词人。虽然蒋捷与周密、王沂孙、张炎并称为“宋末四大家”,但相对于四大家的其他三人而言,蒋捷词的研究较为薄弱。再者,蒋捷的咏花词作为其题咏词的主要部分,受辛弃疾和姜夔的影响颇深,思想内容深刻,写法新奇巧妙,值得研究。因此,对蒋捷词中的咏花词进行探讨是十分必要的。
二、咏花词的分类
刘勰《文心雕龙·物色》道:“春秋代序,阴阳惨舒,物色之动,心亦摇焉。岁有其物,物有其容;情以物迁,辞以情发。一叶且或迎意,虫声有足引心,况清风与明月同夜,自日与春林共朝哉 。”寄托深远的咏物词作为一种重要的题材类型出现在宋词中,同时也是蒋捷《竹山词》里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蒋捷的咏物词富于艺术性,是蒋捷对生活中美的对象的吟咏,是蒋捷对美丽事物的发现和欣赏。
花是历代词人十分喜爱的吟咏之物,所以咏花词也是咏物词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占有一定比重。在《全宋词》及其补辑所录的宋词中,咏花词共有两千多首。陆机《文赋》曰:“遵四时以叹逝,瞻万物以思纷。悲落叶于劲秋,喜柔条于芳春。”感时叹物一直是宋词中不变的主题。宋代词作中一直有许多歌咏花木的脍炙人口的词句,例如辛弃疾咏牡丹之“先裁翡翠装成盖,更点胭脂染透酥。”;苏轼咏荷花之“天然地、别是风流标格”;李清照咏菊花之“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作为“宋末四大家”之一的蒋捷,同样喜欢填咏花词。
蒋捷《竹山词》现存九十三首又一阕,当中咏花词共十一首。其中咏梅花两首,咏荷花三首,咏木芙蓉一首,咏牡丹花一首,咏菊花一首,咏桂花一首,咏黄葵一首,所咏不明一首。蒋捷的咏花词大致可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纯粹咏花;另一种是咏花寄托。无论有没有寄托之意,咏花词都是词人对审美对象的追求和思考。对于纯粹咏花的咏花词来说,咏花就是对美的事物的欣赏和赞美。而对于有寄托之意的咏花词而言,咏花就不单单只是赞美事物本身,而是对更高一层精神世界的追求。 沈祥龙在《论词随笔》中说:“咏物之作,在借物以寓性情,凡身世之感,君国之忧,隐然蕴于其内,斯寄托遥深,非沾沾焉咏一物矣。”蒋捷借咏花表达自己的所思所感,形成一种深层次的境界。
(一)咏梅之词
花卉是历代词人都喜爱的题咏之物,据统计,《全宋词》中最受词人宠爱的就是梅花。断桥边“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的高洁傲岸,小园中“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的娴静淡雅,白雪下“香脸半开娇旖旎,当庭际,玉人浴出新妆洗”的玉洁冰清,梅花具有无数令人着迷的特质。蒋捷亦被梅花吸引,留下了两首咏梅佳作,《水龙吟·效稼轩体招落梅之魂》和《翠羽吟》,一首是为落梅招魂而作,另一首此调只有此词。《水龙吟》上阕描写环境的险恶,劝阻梅魂不要四处游荡;下阕描写白梅疏淡清芳、高洁傲岸的风姿,以及词人招魂未至的伤感。杨慎《词品》评此词:“幽秀古艳,迥出纤冶穠华之外,可爱也。”《远志斋词衷》中说:“僻调之多,以柳屯田为最。此外则周清真、史梅溪、姜白石、蒋竹山、吴梦窗、冯艾子集中,率多自制新调,余家亦復不乏。”蒋捷喜爱自制新调,《翠羽吟》就是蒋捷自创的曲调,此调只有此词,无别首宋词可校。这首咏梅词敷演《龙城录·赵师雄醉憩梅花树下》,故事情节丰富,用语灵动自然,意境优美。用残雪淡月下的悠悠梅韵,牵出一丝若有若无的旖旎之感。
(二)咏莲之词
同样超凡脱俗的还有“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花之君子莲花,蒋捷咏花词中咏荷花最多,共三首。《昼锦堂·荷花》用词别致、风格特殊,《燕归梁·风莲》意颇深隐、结构亦新,《蝶恋花·风莲》纯粹咏物、相对俚俗。三首词各有千秋,但就意境而言《蝶恋花》相对差了些,全词围绕“软”这一词眼展开,单纯描绘风莲的娇态,紧扣”风莲“主题。虽文笔依旧细腻但无深意,着实浅薄。《昼锦堂》写法奇特,直接把荷花誉为仙女玉妃,通过写和仙女的故事情节表现花和人高雅忠贞、无邪清正的高尚品德,颇有《楚辞》人神交接之风。《燕归梁》一词怀古伤今,想唐朝歌舞升平后发生安史之乱,看今朝宋朝重娱偏安现国破家亡。俞平伯《唐宋词选释》评此词:“然则‘见荷花被风吹’者,原为起兴闲笔,这里倒装在后。改成以景结情,并不是真的题目。词中用风莲喻舞态,而不是用舞态喻风莲。文虽明快,意颇深隐,结构亦新。”
(三)咏木芙蓉之词
蒋捷咏木芙蓉一首,《高阳台·芙蓉》。芙蓉花花色鲜艳明丽,品性高洁清寒,词人因喜爱芙蓉花及其品性,干脆自己建造一个小花城,过上安贫乐道的清贫生活。王安石云:“水边无数木芙蓉,露染胭脂色未浓。正似美人初醉着,强抬青镜欲妆慵。”《长物志》云:“芙蓉宜植池岸,临水为佳”木芙蓉有别于水芙蓉,虽品阶低微,但生命力旺盛,庭院、墙边、路旁都可栽植,最适宜配植水滨。有出世隐者的寓意,寄托了词人国破家亡后的凄苦惆怅之情,也暗表词人淡泊名利的清寒本性。
(四)咏牡丹之词
除了花之君子莲,富贵者牡丹和隐逸者菊也是必不可少的题咏之花。许是长调给人的感觉更加悱恻,《解连环·岳园牡丹》就用长调慢词来吟咏牡丹。富贵艳丽的牡丹在这里少了些世俗功利,多了些繁荣可爱,美好的事物总是不能长久,如此想来便多出一些怜惜。与艳极一时的牡丹相比,菊花就低调很多,岁月流逝方显其难能可贵。
(五)咏菊之词
《探芳信·菊》“似有人黄裳,孤伫埃表”,把人和花合二为一,陶公就好似菊花的前身,卓人月《词统》称其“绝奇!”。花傲人独立,菊花凌霜自行和陶潜先生不趋炎附势的精神何其相符,这也正是词人所追求的。花花世界有何值得留恋,一切的浮躁虚荣不过过眼云烟,淡泊真淳才是真正值得拥有的。
(六)咏黄葵之词
独自开在深秋的菊花本来已经足够冷淡,《南乡子·黄葵》所咏的黄葵花偏偏就比菊花还要冷淡些。词人借咏花来咏怀,字里行间流露出对故国的难以忘怀,对元朝廷的不妥协,对功名利禄的不在乎,以及对自身处境的无可奈何。先后写菊和芙蓉两种花正反衬托,用极其清淡的语言表现悲愤无奈的心酸,两种极端的反差打动了人心。
(七)咏桂之词
晚冬之梅令人敬畏,暮春之牡丹令人感概,深秋之菊令人怜惜,而盛夏之桂则令人沉醉。《步蟾宫·木犀》就是描写桂花的词,木犀是桂花的别称,因桂纹理如犀,故称木犀。步蟾宫又名折桂丹,蟾宫折桂,词牌和题咏之物相契合。词中桂花寄托了词人不流世俗的高洁品性和忠贞美好的人格精神。
(八)所咏不明
最后一首咏花词,所咏不明,又《小重山》词,寄托人世寓意。蒋捷年轻时曾高中进士,国破后却四处颠沛流离,与词中花儿从天堂坠入地狱的遭遇无二致,对花的感慨也可以看做是词人对自己命运不平的感慨。词人写花的命运其实就是诉说自己的遭遇,世事无常,凄哀愁苦的情绪尽显。
三、咏花词的思想内容
(一)黍离之悲
《题竹山词》云:“竹山先生出义兴矩族,宋南渡后,有名璨字宣卿者,善书,仕亦通显。子孙俊秀,所居擅溪山之胜。故先生貌不扬,长于乐府。此稿得之于唐士牧家藏本,虽无诊次,庶几无遗逸云。”可见蒋捷出身世家,是蒋氏族人。少时过着“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的浮华生活,不知愁滋味。良好的家庭背景和教育让他从小抱有报效祖国、尽忠朝廷的思想抱负,想要建功立业的雄心促使他参加了科举考试。咸淳十年蒋捷高中进士,当时朝廷为避免内乱,政策上实行重文轻武,导致社会经济文化繁荣,但军事实力薄弱,最后难以抵御侵略,败在少数名族的铁蹄下。就这样,在蒋捷准备一展身手之时,宋朝灭亡了。南宋灭亡之后,蒋捷坚决拒仕元朝,从此隐居竹山,开始了“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的流浪羁旅生活。据《宋季忠义录》载:“蒋捷字胜欲,宜兴人。举德裕进士。元初晦迹不仕。大德中,宪使减梦解、陆垢荐其才,不就。称竹山先生。”
蒋捷的咏花词基本写在南宋国破之后,在动乱纷繁的时代背景下,借文字表达出对故国的思念、对自身遭遇的愤懑伤感。漫长的羁旅生活丰富了蒋捷词作的内涵,黍离之悲是他词作中最为常见的感情也是最为重要的思想内容,几乎贯穿其所有咏花词。壮志难酬的悲哀,故国之思的哀伤和亡国之仇的悲愤多重情感交织在一起。
《解连环·岳园牡丹》词句:
自长安路远,腻紫肥黄,但谱东洛。 天津霁虹似昨,听鹃声度月,春又寥寞。 散艳魄、飞入江南,转湖渺山茫,梦境难托。万叠花愁,正困倚、钩栏斜角。
前三句直露形容花之丰艳,这冠世名品都已记入花谱之中。铺陈演绎描摹牡丹在风中尽态极研之色,比兴寄托繁华易逝之感和词人的故国之思。“天津霁虹似昨春又寥寞”抒发物是人非之感,天津桥依旧但故国不再,洛阳的牡丹花事已经随着时间成为了永久的记忆。听闻杜鹃啼鸣,春天又在寂寥中过去了,暗喻北宋亡国,词人倍感寂寞。亡国后的悲愤和无奈,故国不再的愁苦心情难以寄托。“散艳魄钩栏斜角”,北宋灭亡后,牡丹花的花魂飘零到江南,奈何路途遥远,故国之思在梦中也难以寄托了。以梦境之难以寄托写现实生活的凄惨,表达词人茫然无奈和悲痛愁苦的心境。“万叠花愁”更是比兴寄托了词人的万千思愁。句句景语皆情语,通篇融情入景,流露出一种深深地念国之情,含蓄委婉地抒发自己的离愁别绪。
内容摘要:蒋捷是南宋的一位重要遗民词人,寄托深远的咏物词是其词作中的重要部分,而其咏物词中又以咏花词最为引人。蒋捷的咏花词分为纯粹咏花和咏花寄托两大类,蒋捷在咏花词中常常以花自喻,表达内心的真实情感和想法。作为一个漂泊词人,蒋捷咏花的词作中经常流露出一种黍离之悲和对故国深深的思念之情。蒋捷在写咏花词时有其特有的个性,在创作时又善用典故、今昔对比、借景抒情等艺术手法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在遣词造句上也很有讲究,注重字词和语句的运用。蒋捷咏花词的词风很大程度上受辛弃疾和姜夔的影响,并融合自身特点,自成一家。文章会从咏花词的分类,咏花词所表达的思想内容,咏花词的词艺词风三个方面浅析蒋捷的咏花词。
查看完整论文请+Q: 351916072
关键字:蒋捷咏花词分类思想内容词艺词风
目 录
一、引言 1
二、咏花词的分类 1
(一)咏梅之词 2
(二)咏莲之词 2
(三)咏木芙蓉之词 3
(四)咏牡丹之词 3
(五)咏菊之词 3
(六)咏黄葵之词 3
(七)咏桂之词 3
(八)所咏不明 4
三、咏花词的思想内容 4
(一)黍离之悲 4
(二)高洁人品 6
(三)人生思考 6
四、 咏花词的词艺词风 7
(一) 艺术特色 7
1.遣词造句 7
2.今昔对比 8
3.运用典故 8
4.以景结情 8
(二)咏花词风格 9
五、结语 11
参考文献 12
致 谢 13
蒋捷咏花词浅析
一、引言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持续发展和物质世界的不断繁荣,财富和名利已经成为当今世界的主要标志,浮躁和功利的氛围影响着社会上每一个人。物质世界的丰富使人们遗忘了对精神家园的追求,蒋捷的咏花词恰恰展示了词人对精神世界的不断追求。所谓花品照人品,在蒋捷的咏花词中花并不单纯地指花本身,更重要的是反映了一些优良的高洁品质。我选择研究这个课题是想通过对蒋捷咏花词的简单分析展现这些美好品质,帮助人们在喧嚣的尘世中得到心的宁静,用咏花来唤醒人们内心最初的本质,用美好的人品来净化社会风气,形成良好的社会氛围。
蒋捷,字胜欲,号竹山,是南宋的一位重要遗民词人。虽然蒋捷与周密、王沂孙、张炎并称为“宋末四大家”,但相对于四大家的其他三人而言,蒋捷词的研究较为薄弱。再者,蒋捷的咏花词作为其题咏词的主要部分,受辛弃疾和姜夔的影响颇深,思想内容深刻,写法新奇巧妙,值得研究。因此,对蒋捷词中的咏花词进行探讨是十分必要的。
二、咏花词的分类
刘勰《文心雕龙·物色》道:“春秋代序,阴阳惨舒,物色之动,心亦摇焉。岁有其物,物有其容;情以物迁,辞以情发。一叶且或迎意,虫声有足引心,况清风与明月同夜,自日与春林共朝哉 。”寄托深远的咏物词作为一种重要的题材类型出现在宋词中,同时也是蒋捷《竹山词》里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蒋捷的咏物词富于艺术性,是蒋捷对生活中美的对象的吟咏,是蒋捷对美丽事物的发现和欣赏。
花是历代词人十分喜爱的吟咏之物,所以咏花词也是咏物词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占有一定比重。在《全宋词》及其补辑所录的宋词中,咏花词共有两千多首。陆机《文赋》曰:“遵四时以叹逝,瞻万物以思纷。悲落叶于劲秋,喜柔条于芳春。”感时叹物一直是宋词中不变的主题。宋代词作中一直有许多歌咏花木的脍炙人口的词句,例如辛弃疾咏牡丹之“先裁翡翠装成盖,更点胭脂染透酥。”;苏轼咏荷花之“天然地、别是风流标格”;李清照咏菊花之“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作为“宋末四大家”之一的蒋捷,同样喜欢填咏花词。
蒋捷《竹山词》现存九十三首又一阕,当中咏花词共十一首。其中咏梅花两首,咏荷花三首,咏木芙蓉一首,咏牡丹花一首,咏菊花一首,咏桂花一首,咏黄葵一首,所咏不明一首。蒋捷的咏花词大致可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纯粹咏花;另一种是咏花寄托。无论有没有寄托之意,咏花词都是词人对审美对象的追求和思考。对于纯粹咏花的咏花词来说,咏花就是对美的事物的欣赏和赞美。而对于有寄托之意的咏花词而言,咏花就不单单只是赞美事物本身,而是对更高一层精神世界的追求。 沈祥龙在《论词随笔》中说:“咏物之作,在借物以寓性情,凡身世之感,君国之忧,隐然蕴于其内,斯寄托遥深,非沾沾焉咏一物矣。”蒋捷借咏花表达自己的所思所感,形成一种深层次的境界。
(一)咏梅之词
花卉是历代词人都喜爱的题咏之物,据统计,《全宋词》中最受词人宠爱的就是梅花。断桥边“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的高洁傲岸,小园中“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的娴静淡雅,白雪下“香脸半开娇旖旎,当庭际,玉人浴出新妆洗”的玉洁冰清,梅花具有无数令人着迷的特质。蒋捷亦被梅花吸引,留下了两首咏梅佳作,《水龙吟·效稼轩体招落梅之魂》和《翠羽吟》,一首是为落梅招魂而作,另一首此调只有此词。《水龙吟》上阕描写环境的险恶,劝阻梅魂不要四处游荡;下阕描写白梅疏淡清芳、高洁傲岸的风姿,以及词人招魂未至的伤感。杨慎《词品》评此词:“幽秀古艳,迥出纤冶穠华之外,可爱也。”《远志斋词衷》中说:“僻调之多,以柳屯田为最。此外则周清真、史梅溪、姜白石、蒋竹山、吴梦窗、冯艾子集中,率多自制新调,余家亦復不乏。”蒋捷喜爱自制新调,《翠羽吟》就是蒋捷自创的曲调,此调只有此词,无别首宋词可校。这首咏梅词敷演《龙城录·赵师雄醉憩梅花树下》,故事情节丰富,用语灵动自然,意境优美。用残雪淡月下的悠悠梅韵,牵出一丝若有若无的旖旎之感。
(二)咏莲之词
同样超凡脱俗的还有“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花之君子莲花,蒋捷咏花词中咏荷花最多,共三首。《昼锦堂·荷花》用词别致、风格特殊,《燕归梁·风莲》意颇深隐、结构亦新,《蝶恋花·风莲》纯粹咏物、相对俚俗。三首词各有千秋,但就意境而言《蝶恋花》相对差了些,全词围绕“软”这一词眼展开,单纯描绘风莲的娇态,紧扣”风莲“主题。虽文笔依旧细腻但无深意,着实浅薄。《昼锦堂》写法奇特,直接把荷花誉为仙女玉妃,通过写和仙女的故事情节表现花和人高雅忠贞、无邪清正的高尚品德,颇有《楚辞》人神交接之风。《燕归梁》一词怀古伤今,想唐朝歌舞升平后发生安史之乱,看今朝宋朝重娱偏安现国破家亡。俞平伯《唐宋词选释》评此词:“然则‘见荷花被风吹’者,原为起兴闲笔,这里倒装在后。改成以景结情,并不是真的题目。词中用风莲喻舞态,而不是用舞态喻风莲。文虽明快,意颇深隐,结构亦新。”
(三)咏木芙蓉之词
蒋捷咏木芙蓉一首,《高阳台·芙蓉》。芙蓉花花色鲜艳明丽,品性高洁清寒,词人因喜爱芙蓉花及其品性,干脆自己建造一个小花城,过上安贫乐道的清贫生活。王安石云:“水边无数木芙蓉,露染胭脂色未浓。正似美人初醉着,强抬青镜欲妆慵。”《长物志》云:“芙蓉宜植池岸,临水为佳”木芙蓉有别于水芙蓉,虽品阶低微,但生命力旺盛,庭院、墙边、路旁都可栽植,最适宜配植水滨。有出世隐者的寓意,寄托了词人国破家亡后的凄苦惆怅之情,也暗表词人淡泊名利的清寒本性。
(四)咏牡丹之词
除了花之君子莲,富贵者牡丹和隐逸者菊也是必不可少的题咏之花。许是长调给人的感觉更加悱恻,《解连环·岳园牡丹》就用长调慢词来吟咏牡丹。富贵艳丽的牡丹在这里少了些世俗功利,多了些繁荣可爱,美好的事物总是不能长久,如此想来便多出一些怜惜。与艳极一时的牡丹相比,菊花就低调很多,岁月流逝方显其难能可贵。
(五)咏菊之词
《探芳信·菊》“似有人黄裳,孤伫埃表”,把人和花合二为一,陶公就好似菊花的前身,卓人月《词统》称其“绝奇!”。花傲人独立,菊花凌霜自行和陶潜先生不趋炎附势的精神何其相符,这也正是词人所追求的。花花世界有何值得留恋,一切的浮躁虚荣不过过眼云烟,淡泊真淳才是真正值得拥有的。
(六)咏黄葵之词
独自开在深秋的菊花本来已经足够冷淡,《南乡子·黄葵》所咏的黄葵花偏偏就比菊花还要冷淡些。词人借咏花来咏怀,字里行间流露出对故国的难以忘怀,对元朝廷的不妥协,对功名利禄的不在乎,以及对自身处境的无可奈何。先后写菊和芙蓉两种花正反衬托,用极其清淡的语言表现悲愤无奈的心酸,两种极端的反差打动了人心。
(七)咏桂之词
晚冬之梅令人敬畏,暮春之牡丹令人感概,深秋之菊令人怜惜,而盛夏之桂则令人沉醉。《步蟾宫·木犀》就是描写桂花的词,木犀是桂花的别称,因桂纹理如犀,故称木犀。步蟾宫又名折桂丹,蟾宫折桂,词牌和题咏之物相契合。词中桂花寄托了词人不流世俗的高洁品性和忠贞美好的人格精神。
(八)所咏不明
最后一首咏花词,所咏不明,又《小重山》词,寄托人世寓意。蒋捷年轻时曾高中进士,国破后却四处颠沛流离,与词中花儿从天堂坠入地狱的遭遇无二致,对花的感慨也可以看做是词人对自己命运不平的感慨。词人写花的命运其实就是诉说自己的遭遇,世事无常,凄哀愁苦的情绪尽显。
三、咏花词的思想内容
(一)黍离之悲
《题竹山词》云:“竹山先生出义兴矩族,宋南渡后,有名璨字宣卿者,善书,仕亦通显。子孙俊秀,所居擅溪山之胜。故先生貌不扬,长于乐府。此稿得之于唐士牧家藏本,虽无诊次,庶几无遗逸云。”可见蒋捷出身世家,是蒋氏族人。少时过着“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的浮华生活,不知愁滋味。良好的家庭背景和教育让他从小抱有报效祖国、尽忠朝廷的思想抱负,想要建功立业的雄心促使他参加了科举考试。咸淳十年蒋捷高中进士,当时朝廷为避免内乱,政策上实行重文轻武,导致社会经济文化繁荣,但军事实力薄弱,最后难以抵御侵略,败在少数名族的铁蹄下。就这样,在蒋捷准备一展身手之时,宋朝灭亡了。南宋灭亡之后,蒋捷坚决拒仕元朝,从此隐居竹山,开始了“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的流浪羁旅生活。据《宋季忠义录》载:“蒋捷字胜欲,宜兴人。举德裕进士。元初晦迹不仕。大德中,宪使减梦解、陆垢荐其才,不就。称竹山先生。”
蒋捷的咏花词基本写在南宋国破之后,在动乱纷繁的时代背景下,借文字表达出对故国的思念、对自身遭遇的愤懑伤感。漫长的羁旅生活丰富了蒋捷词作的内涵,黍离之悲是他词作中最为常见的感情也是最为重要的思想内容,几乎贯穿其所有咏花词。壮志难酬的悲哀,故国之思的哀伤和亡国之仇的悲愤多重情感交织在一起。
《解连环·岳园牡丹》词句:
自长安路远,腻紫肥黄,但谱东洛。 天津霁虹似昨,听鹃声度月,春又寥寞。 散艳魄、飞入江南,转湖渺山茫,梦境难托。万叠花愁,正困倚、钩栏斜角。
前三句直露形容花之丰艳,这冠世名品都已记入花谱之中。铺陈演绎描摹牡丹在风中尽态极研之色,比兴寄托繁华易逝之感和词人的故国之思。“天津霁虹似昨春又寥寞”抒发物是人非之感,天津桥依旧但故国不再,洛阳的牡丹花事已经随着时间成为了永久的记忆。听闻杜鹃啼鸣,春天又在寂寥中过去了,暗喻北宋亡国,词人倍感寂寞。亡国后的悲愤和无奈,故国不再的愁苦心情难以寄托。“散艳魄钩栏斜角”,北宋灭亡后,牡丹花的花魂飘零到江南,奈何路途遥远,故国之思在梦中也难以寄托了。以梦境之难以寄托写现实生活的凄惨,表达词人茫然无奈和悲痛愁苦的心境。“万叠花愁”更是比兴寄托了词人的万千思愁。句句景语皆情语,通篇融情入景,流露出一种深深地念国之情,含蓄委婉地抒发自己的离愁别绪。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rwxy/hyywx/13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