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柳梦梅的命名看牡丹亭的至情观

摘 要《牡丹亭》是汤显祖的代表作之一,也是我国戏曲史上浪漫主义的杰作。本文以柳梦梅的命名为切入点,从柳梦梅的命名、柳梦梅的形象塑造、柳梦梅命名的意义三个方面论证了柳梦梅的至情至性人格,通过柳梦梅意象组合,将柳枝的柔软刚强,梦境的迷幻,梅花的高洁进行结合,解析柳梦梅人物形象的“刚”,“痴”,“才”,从柳梦梅的命名来进一步分析《牡丹亭》的至情观。
目 录
引言 1
1 柳梦梅的命名 2
1.1 柳的意象 2
1.2 梦的意象 3
1.3 梅的意象 3
2 柳梦梅的形象塑造 5
2.1 柳梦梅的“痴” 5
2.2 柳梦梅的“刚” 6
2.3 柳梦梅的“才” 7
3 柳梦梅命名的意义 8
3.1 至情的代表 8
3.2 真情的代表 9
3.3 善情的代表 10
结 语 11
参考文献 12
致 谢 13
引 言
汤显祖的《牡丹亭》题词曾说:“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者可以生。生而不可与死,死而不可复生者,皆非情之至也”[1]p110。这句话是在说杜丽娘的情在不知不觉中激发起来,而且越来越深,这些重点是在论述杜丽娘的至情,然而柳梦梅作为《牡丹亭》的男主人公,他的意义对于整部作品更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其一,他是女主人公杜丽娘的情人,其二,柳梦梅人物形象的创造是汤显祖的一种情感寄托,其三,柳梦梅是以柳、梦、梅三种意象的组合来命名的,作品中反反复复多次出现柳,梦,梅,更是为了刻画两个主人公的形象而做的准备。柳梦梅身上所具有的不仅仅是一个人物所具有的性格特征,同时反应了一个时代所处的社会背景,及其才子佳人的爱情。由此可见探究柳梦梅的命名对《牡丹亭》至情观的研究意义重大。
《牡丹亭》借柳梦梅的梦境将人性的普遍潜意识表现得非常淋漓尽致,这种潜意识起源于人性的本能,将梅、柳的两个意象进行描写,深层地剖析出杜柳两人内心深处最真实的情感,相对于书本《牡丹亭》在戏剧的演出上给广大观众传递的是一种强烈的反抗精神与对自由的渴望,折射出在封建社会环境中人们对真爱的追寻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与执着。
1 柳梦梅的命名
柳梦梅是《牡丹亭》的男主人公,柳梦梅的命名,分别由“柳”“梦”“梅”三种意象组合构成,前人在《牡丹亭》的研究中多是从杜丽娘的角度探讨至情观很少有人从柳梦梅的角度来剖析至情观。第二出就交代了柳梦梅命名的缘由,每日情思昏昏,忽然半日之前做下一梦柳生,柳生,遇俺方有姻缘之分,发迹之期,因此改名柳梦梅,春卿为字[6]p142。柳梦梅的名字亦是贯穿全文的线索,舞台顺序是先写杜丽娘之梦,后面交代柳梦梅之梦,然而全文顺序是按照“柳”梦“梅”来写的。
1.1 柳的意象
在我国,“柳”是许多文人墨客创作的源泉,在文学史的长河中绽放独特光辉。文人借助“柳”意象,或抒情言志,或比兴咏怀,成就了作品的文学价值。“柳”作为历史长河中一个符号化了的重要意象,起源于《诗经》,《诗经》的《采薇》一篇就写到:“昔我往矣,杨柳依依”,柳又有“留”的读音,象征离别。古代众多诗人的诗词作品中很多都有描写到柳,柳在众多的文学作品中更多象征着春天,如贺知章的《咏柳》中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而汤显祖把男主人公的姓选取为“柳”一定有其深刻内涵。 “梅酸心”和“柳皱眉”,为推动情节发展起到了基础作用, 暗示后文杜柳两人的相遇。
除了暗示作用之外,“柳”同时充当杜柳爱情的信物,如《惊梦》中,在杜丽娘的梦中,柳枝成为爱情的信物:“恰好花园内,折取垂柳半枝,姐姐,你既淹通书史,可作诗以赏此柳枝乎?[2]p55,一方面柳枝是连接杜柳感情的桥梁,另一方面象征彼此的爱情,柳条是柔软不假,但是软中带刚,赋予到柳梦梅身上,侧面感受到柳梦梅的性格温柔与人格刚强。“柳”所蕴内涵很多,《牡丹亭》主要采用了“男性象征”的涵义[3]p54,将柳枝的柔软赋予了柳梦梅,显示出柳梦梅知冷知热,体贴温存。
一方面,“柳”意象充当两人感情的媒介,为两人的开始铸造了桥梁,是对下文的暗示;另一方面,“柳”意象突出体现了柳梦梅是一个性格体贴,而正直的人才。
1.2 梦的意象
“梦”是人的一种潜意识,是身体内外各种景象活动对睡眠的刺激。中国对“梦”有着独特的文化研究,梦是对现实世界的反应,人们常常做了梦,就会去查周公解梦,梦亦是真实情感的流露,做梦的人主宰不了自己的梦,而写梦的人却可以清晰地做白日梦,这也反映了人生虚幻无常,平凡人的一生执着于生活。
梦是《牡丹亭》的主线,不仅能够让男女主角大胆追求内心的真实情感,还为这对原本不可能相遇的情侣找到一个可以相爱的理由。《牡丹亭》有如此成功的文学价值,最大受益于“梦”的意象,汤显祖在创作实践中频繁地使用“梦”的元素[4]p210。整部作品一共有“二梦”,一是柳梦梅的梦境,在《言怀》一出中:“梦到一园,梅花树下,立个美人,不长不短,如送如迎”[8]p1。二是丽娘的梦,她看到花园美景,想到了自己的青春,不免为自己惋惜;男女主人公皆因梦而相识,相爱,梦是男女主人公初识的场所,是两个人情感的寄托,也是整部作品的线索,突出了两人心有灵犀一点通。
《惊梦》是描写最唯美的一出,杜丽娘感念春天的绚丽多彩,“朝飞暮卷,云霞翠轩;雨丝风片,烟波画船,生生燕语明如翦,呖呖莺歌溜的圆”[2]p54,她叹息自己的美好年华,又说道:可知我常一生儿爱好是天然[2]p53,她想要得到自由,去寻找属于自己的一片大花园。这是一段因梦成情的故事,在刻画男女主人公第一次相见时,杜丽娘敢于抛开封建礼教的束缚,不再循规蹈矩,不在遵守三从四德,而勇敢追求自己所爱,柳梦梅也撇开文人墨客的束缚,大胆追求自己所爱,在现实社会中这样的相爱是不符合常理的,是不可能允许两人见面的,正因如此,汤显祖让两人在梦中相遇,给了他们相爱的理由。他们可以在梦中毫无顾忌的追求心中所爱所想,“梦”给了他们平台。
梦能体现自由,是对封建礼教进行批判的最佳场所,更是表达个人情感的归宿。《牡丹亭》的魅力还在于以梦写梦,以梦圆梦,在梦中可以大胆表达自己所想所爱,没有现实环境的束缚,能够完美表达至情的核心,突出杜柳两人相爱的不易,反衬封建礼教的腐朽。
1.3 梅的意象
在历代文人的笔下,梅花始终是高洁,美丽,坚强的象征。梅花是岁寒三友之一,是象征春天到来的一种方式,杜丽娘在梅树下等待柳梦梅的到来,象征一段春情的开始。女主人公久居深闺,是一个大家闺秀,连自家后花园都没去过,如:《惊梦》一出中,女主人公开场白:“晓来望断梅关,宿妆残”[7]p51,“梅观”指的是柳梦梅的家乡岭南;望断梅关指丽娘对柳梦梅的思念之深。《游园》中,丽娘感叹:“牡丹虽好,他春归怎占的先”,体现出丽娘惋惜青春年华,想要追求幸福,摆脱命运的牢笼。
一天之计在于晨,一年之计在于春,梅、柳是迎接春天的一种方式,男主人公以柳梦梅为名,杜丽娘的梦以柳条为媒介,《寻梦》一出,杜丽娘孤身一人,突然见到一棵梅树,便决定死后葬于梅树下,并在梅树边发出“这般花花草草由人恋,生生死死随人愿,便酸酸楚楚无人怨[13]p24”的誓言。按照事情的发展,这一情节似乎有些突兀,如俞平伯说:“以青春二八之姝不病不痛,竞欲埋骨于荒原梅树之下,亦无是理也。[7]p50”但是联系故事上下,梅、柳意象的象征之意,设计这情节却有其合理性。陈最良教授杜丽娘《诗经》的时候,所想要传输给丽娘的是后妃之德,但当丽娘看到梅树结的果实时,想到了一首梅子起兴的诗作,《摽有梅》:“摽有梅,其实三兮。求我庶士,迨其今兮。摽有梅,倾筐聖之。求我庶士,迨其谓之”这首诗是女子感于青春流逝,引起不少共鸣[7]p50。对丽娘来说,梅树的硕果累累,让她触景伤怀,她在梅树下发呆,沉思,作出了一个决定,死后葬在梅树地下。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rwxy/hyywx/437.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