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迁安置社区的居民归属感研究以东方丽景社区为例

目 录
1 引言1
2 拆迁安置社区的居民归属感现状2
2.1 拆迁安置社区的居民归属感整体现状2
2.2 拆迁安置社区与其他社区居民归属感的差异5
3 拆迁安置社区居民归属感的影响因素7
3.1 主观因素7
3.2 客观因素8
4 拆迁安置社区居民归属感的提升途径10
4.1 国家细化拆迁补偿标准10
4.2 政府支持社区自治和社区文化建设11
4.3 社区促进居民主动参与11
5 社会工作在提升拆迁安置社区的居民归属感中的介入11
5.1 利用个案工作提供专业助人服务12
5.2 利用小组工作建立人际关系支持系统12
5.3 利用社区工作促进居民社区参与12
结论 14
致谢 15
注释 16
参考文献17
附录 淮安市东方丽景社区的居民归属感调查问卷 18
1 引言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快速发展,社区的地位越来越重要。为扩大城市规模不可避免地带来原居住区居民的拆迁问题,随之必然产生大量因拆迁征地而失去土地的农民或近郊城镇居民,他们构成了新型社区——拆迁安置社区。拆迁安置社区是指在城市化快速发展的过程中,统一规划被征用的土地,并集中修建,用较少地理空间集聚几个行政村的被征地农民或城镇居民,在基本设施方面跟随现代城市社区的发展趋势,具有较强现代城市功能的近效型“农民转居民”社区[1]。1991年我国《城市房屋拆迁管理条例》的颁布和实施,是我国城市房屋拆迁史上的重要里程碑。之后,国家又公布了关于拆迁安置的相关法律条例,拆迁安置开始走向法制化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规范化,安置社区大量出现。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认为:“人除了有基本的物质需要外,还有归属和爱的需要。”但是目前城市居民的社区归属感相对淡薄,对于社区归属感的研究早期可以追溯到滕尼斯的《社区与社会》一书。社区归属感,是指居民对本社区和社区人群的认同、喜爱和依恋的一种心理感觉[2]。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政府经营城市的理念由沿海和大中城市向二、三线城市传播,淮安的拆迁安置社区开始大量出现,规模也比以前大了许多,拆迁安置社区的居民归属感也越来越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
国内外学者普遍认为,要提高拆迁安置社区的居民归属感应该提高拆迁补偿标准,提高居民对社区事务的关心程度,提高居民对社区的依赖,提高居民对社区的满意度,居民的社区归属感会影响整个社区的存在与发展。拆迁安置社区的居民归属感是从无感情基础直到建立较为深厚的感情的过程,需要通过人为的建构并逐步发展起来,不同于单位制或传统的农村社区那样有一定的情感基础,因此其研究对于拆迁安置社区的管理及构建和谐社区有重大意义。
本课题借鉴国内外学者的研究成果,以淮安市东方丽景社区为例,该社区是典型的拆迁安置社区,社区居民是被政府强制征地以后,政府再给予其一定的经济补偿,且按各家实际情况分配一定面积大小的居住房,居民大多数为本市失地农民,除了失地农民之外,还有从本市其他农村搬来的居民以及部分外来人员。本课题在对拆迁安置社区、社区归属感等核心概念进行操作性定义之后,利用问卷调查,再对某些居民进行实地访谈,对社区归属感现状进行调查与分析,结合现状,以点及面,探讨影响其归属感的因素,并对如何培育和发展拆迁安置社区的居民归属感展开一定讨论,以期为提高居民社区归属感提供有益借鉴。此外,还从社会工作专业的角度,探讨社会工作在提升社区居民归属感中的介入,启示未来社区工作,促进我们和谐社区的构建。
此次调查主要通过观察法,问卷调查和实地访谈法,结合研究对象的实际情况,还做出一些自主创新,在研究视角上,从和谐社会和社会工作视角进行探讨与介入;在研究内容上,主要研究拆迁安置社区的居民归属感,不同于其他关于拆迁治理中的经济、行政问题的研究;在研究方法上,还结合实地调查和实地访谈了解居民的真实感受,对于调查结果不只做简单分析,还进行了相关分析,以此研究拆迁安置社区的居民归属感。
2 拆迁安置社区的居民归属感现状
2.1 拆迁安置社区的居民归属感整体现状
根据国内外相关研究,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对拆迁安置社区的居民社区归属感进行测量:居民是否愿意在社区长期居住;居民是否愿意参加社区建设的大小事务,贡献力量;居民对社区发生的大小事务是否感兴趣;居民是否对拆迁补偿满意;居民是否对政府关于拆迁安置社区的管理满意;居民对社区邻里关系是否满意。上述内容可以归纳为三方面:社区认同与社区参与,生活质量与社会保障,社区交往。据此,以淮安市典型拆迁安置社区东方丽景社区为例,该社区成立于2007年5月,东至杭州路,南至水渡口大道,西至济南路,北至洪福渠。社区党总支下设新建村支部以及东方丽景综合支部。社区占据120公顷,社区居民共2200户,总人口7000人,包含新建村原住户621户,总人口2202人,2003年年底是由于要建设钵池山公园,土地被全部征用,房屋也随之被拆迁,新建村居民于2005年年底入住东方丽景社区。除此之外,还有果园村、机场村、洪福村以及商储公司部分居民被安置到东方丽景社区。本课题针对东方丽景社区设计了一组问卷,并进行实地调查,共发放100份问卷,回收有效问卷97份。具体样本分布如下:
表1 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N=97)
背景变项 频数 百分比(%)
性别 男 女 39 58 40.7 59.3
年龄 18岁以下 18至35岁 36至50岁 51岁以上 2 33 37 25 1.7 34 38.8 25.5
在抽样选取的样本中,男女比率较为均衡,在调查的过程中也着重选取了较为成熟的居民,因为他们对于东方丽景社区的由来及发展较为了解,增加了拆迁安置社区的居民归属感研究的可行性。
2.1.1 社区认同与社区参与一般
社区认同是社区居民对整个社区工作的总体认识以及综合考评的反映,促进社区建设、开展社区活动等,都可以增加居民对社区的认知,提升社区归属感。在东方丽景社区的被调查者中,回答是否希望在此长期居住时,有52.5%被调查者明确回答希望,16.9%的被调查者回答不希望,30.5%的被调查者回答无所谓。可见,在东方丽景社区这样一个典型的拆迁安置社区中,大部分居民是愿意在社区长期居住的,该社区居民的社区归属感和社区认同感总体水平较高,这也说明居民对社区有亲切感和依赖感。
居民在社区建设以及发展中的参与意愿和行为,来自于居民共同的社区归属感。因此居民的社区参与至关重要,当被问及是否愿意参与关于社区建设的大小事务时,居民的回答如下表所示:
是否愿意参加社区建设大小事务频数百分比(%)
非常愿意1716.9
比较愿意1818.6
一般3333.9
不太愿意2122
非常不愿意88.5
合计97100.0
表2 参加社区建设大小事务的意愿分布表
总体看来,东方丽景社区的大部分居民对社区参与保持着一般的态度,既不上心,也不排斥,说明该社区居民的参与意愿不明显,社区认同一般。他们习惯了之前的生活方式,住进拆迁安置社区之后,各方面都较不适应,但是随着时间的推进,他们也逐渐融入东方丽景,对社区的认同感和参与度都在慢慢提高。对于这一情况,政府和社区需要给予重视,提高居民的社区参与度,增加居民的社区归属感。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rwxy/hyywx/1267.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