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与安生人物形象分析(附件)
摘 要 本篇论文以女性主义为基础,一共分为三部分。首先第一部分分析了《七月与安生》中的人物形象,主要从七月和安生两位主人公分别分析。然后第二部分从女性主义和作家个人身世家庭环境及社会的影响等两个方面,阐述了其人物性格塑造的成因。第三部分,则探究七月和安生的艺术成就。分别从题材和内容两方面深入探究。最后,不管是七月安定的生活,还是安生向往自由不停的漂泊,都是当代女性生存境遇的体现,通过本次论文研究,希望可以增进大家对安妮宝贝及其作品的认识与理解。
目 录
1 引 言 1
2 七月与安生的形象分析 2
2.1 乖巧谨慎的七月 2
2.2 放浪不羁的安生 3
3 七月与安生性格差异塑造的原因 6
3.1 安妮宝贝的女性主义立场 6
3.2 安妮宝贝个人经历及社会文化的影响 7
4 七月与安生的艺术成就 10
4.1 对传统文学的突破 10
4.2 女性自我意识的体现 11
结 语 12
参考文献 13
致 谢 14
1 引言
《七月与安生》是安妮宝贝创作前期短篇小说的代表作之一,收入其2000年出版发行的短篇小说集《告别薇安》。小说全文将近两万字,语言简洁明了,人物形象生动活泼,其中的不少经典语句被无数青少年关注和引用,小说最大的特色的具有十足的视觉感。小说的主人公是七月和安生,通过描写刻画她们两位不同性格的女性人物形象,展现了工业化背景下的漂泊者的生存状态,讲述了有关爱情、命运和漂泊的主题。七月与安生,宛如一个人内在精神的两面,两人亲密无间,映衬而生,一个乖巧谨慎,一个放荡不羁,一个在宁静中度过,一个在漂泊中死去。两个人物形象,一个平静地接受现实,而另一个则在情欲的折磨中颠沛流离。安妮宝贝曾说:“那天晚上听陆悦农播我的小说,《七月与安生》。他放了好听的音乐,深夜里听到那些美丽的文字,它们属于曾经有过的黑暗流离的时光。这是我灵魂中的两个影子。”[1]p86安妮宝贝将七月与安生作为了自己的影子,不如说七月与安生是现代都市社会的女性命运的缩影和典型。
2 七月与安生的形象差异
安妮宝贝借助于七月与安生形象的塑造,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完成了对现代都市女性命运和生活状态的关注。现代女性相对于传统社会的女性而言,拥有了更多的自由和生活空间,然而,有些女性则自愿服从传统男权的安排,选择安静、顺利的度过一生;而有一些女性则选择了出走,去远方寻找自己的理想,游走于这个社会的边缘。七月与安生是一对好朋友,但是两人的人生观、价值感存在着明显的不同,在理想追求的道路上,两人渐行渐远,安妮宝贝笔下七月和安生的形象为大众呈现了不同的现代女性生活现状,吸引人们深入思考当代女性的生存状况与处境。
2.1 乖巧谨慎的七月
2.1.1 美丽外表下的平静生活
七月一开始就是一个处于被动地位的女孩,这主要源于她的乖巧谨慎。上学时她就是一个学校的乖乖女生,她的性格中存在着严重的依赖。在与安生相处的最初三年,她始终是一个被动地选择的女孩。面对安生爬上最高的树杈,七月只是“又兴奋又恐惧”,但是始终没有随着安生“学会爬树”。七月与安生形影不离,安生梦想去远方,但是七月只是难过。“那我呢?”是她对与安生之间友情的不舍,但是也只是听从安生说:“你跟我一起走。”七月进入了重点中学,喜欢阅读小说,成绩好,是“学校里出众的女孩”,而且还参加了文学社,作文也常常比赛获奖。苏家明是七月在16岁以后所见过的最英俊的男生。七月有美满的家庭,有父母和弟弟,一家四口其乐融融。即便是大学时期,七月也可以周末回家吃妈妈做的萝卜炖排骨,她始终生活在平和而安静的环境之中。因此,她才对家庭有那么多的依恋,生活才那么的平静。即便是中学时期与家明的恋爱,也是受到老师默许的,只因为他们成绩和品性优良。
七月毕业后,分配到银行工作,有着稳定而良好的收入与福利。即便她想到了与家明结婚,但是当家明邀请她去北京时,她却不愿意前去。因为她“只想过平淡的生活”,温暖的家,稳定的工作和安定的生活,父母、弟弟及帅气的男朋友家明,就是七月所要把握的一切。七月所认为的幸福是坐在办公室里,中央空调下端着水杯,下班后听家明的电话,还有妈妈炖的萝卜排骨。当她感觉到家明的变化时,选择的是去西安,把家明给带回来。为了过平淡而稳定的生活,七月忍心接受对她心仪已久的新任科长的邀请。“即便换了个平淡的男人,也许也一样会幸福。”[2]p214最终,她还是在“二十五岁的春天”,嫁给了家明,穿上了洁白的婚纱。婚后的生活,一如七月的期许,平淡而稳定。
2.1.2 对真诚友谊的包容
七月是典型的贤妻良母,她仅仅追求安定的生活,追求安逸温馨的家庭。但是维护自己的安定需要付出诸多的代价,其中最终重要的就是善良和包容。七月与安生曾经形影不离,她关心安生,怜爱安生,带安生去自己家中吃饭。暗中答应安生的母亲照顾安生,担心安生所处的环境,担心安生没有钱。甚至她一直在想用自己什么东西与安生分享。她用人性中的善良,关心、关注着安生,为着安生开心,为着安生担心。深夜里睡觉紧紧抱着安生,为安生的哭泣难过。即便面对自己的好友背叛,依然执意出去寻找安生,为安生担心。在对待恋情方面,她能够接受男友的背叛,包容了自己最好的朋友与男朋友对自己的残忍行为。即便是人生中最大的背叛,七月都忍了下来。最终,得到了自己始终追求的幸福,与家明结了婚。她认识到曾经的安生已经不在了,学校的环境变了,一切都变了,但是她依然难舍与安生的友情。瞒着母亲,将怀孕的安生接到家中照料。小说的结尾,七月为了抚育安生与家明的孩子,依然收养了这个孩子,因为她知道安生深爱着家明。这一举动,表明了七月的善良包容超越了爱情的界限,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友情的珍贵。希望借助安生的孩子—小安,来让安生获得新生。再也没有流浪的生活,再也没有漂泊的孤独与伤痕。
2.2 放浪不羁的安生
安生一直都在漂泊,她始终在追求着自己的精神家园,为着逃避不完美的出身和破碎的家庭,她选择了漂泊。她不断的颠沛流离,不断的接受伤害,不满足于现状,没有婚姻与家庭,为了爱而奋不顾身。正如安生所写小说的主题:流浪、爱和宿命,正是安生一生的写照。
2.2.1 逃避现实,追求理想
每个人都有故乡,家园亦是人重要的精神彼岸。安生背离了故乡,离开了生长的城市,开始了漫长而孤独的漂泊。“这个世界,并不符合人的梦想。可我们却不能舍弃梦想,因此,只能放逐这个世界里的自己”。如果说七月的追求是安定的生活,那么安生的梦想则是寻找自我的精神家园。安生生来就没有父亲,母亲为了那个不可能在一起的男人,甘愿为他生下安生。但是,母亲对于安生的亲情又是几乎缺失的,“即便是塞满衣橱的漂亮衣服”,可是,“没有人,显得很寒冷”。在学校,安生是一个令老师头疼的孩子,她桀骜不驯,言辞尖锐,性情倔强,她可以轻松爬上最高的树杈。安生从小就不是漂亮的女孩,一张“东方味道的脸”,而且作文被老师认为是“颓废”。她无力挽留执意离开的母亲,只能在夜里“头发和脸上都是雨水”、“像动物一样受伤而沉闷的呜咽”。这个叫做家的地方,没有丝毫的温暖。因此,安生自始就是要逃离。中学毕业,她进入职高,又因为逃课一个月而被学校开除。她的目的,其实仅仅是为了逃避无情的现实。安生对于远方的渴望,就像是游向远方的鱼;那条很长很长的铁轨又通向何方?她要冲破现实的束缚,去远方寻找自己的精神园地。为了自己的理想,为了寻找自己的精神家园,她走遍了大半个中国,华南、华中、西南、华北、西北,这一切都是为了执着的追求自己的精神家园。然而,“故乡是一个人再也回不去的地方”[3]p186。
目 录
1 引 言 1
2 七月与安生的形象分析 2
2.1 乖巧谨慎的七月 2
2.2 放浪不羁的安生 3
3 七月与安生性格差异塑造的原因 6
3.1 安妮宝贝的女性主义立场 6
3.2 安妮宝贝个人经历及社会文化的影响 7
4 七月与安生的艺术成就 10
4.1 对传统文学的突破 10
4.2 女性自我意识的体现 11
结 语 12
参考文献 13
致 谢 14
1 引言
《七月与安生》是安妮宝贝创作前期短篇小说的代表作之一,收入其2000年出版发行的短篇小说集《告别薇安》。小说全文将近两万字,语言简洁明了,人物形象生动活泼,其中的不少经典语句被无数青少年关注和引用,小说最大的特色的具有十足的视觉感。小说的主人公是七月和安生,通过描写刻画她们两位不同性格的女性人物形象,展现了工业化背景下的漂泊者的生存状态,讲述了有关爱情、命运和漂泊的主题。七月与安生,宛如一个人内在精神的两面,两人亲密无间,映衬而生,一个乖巧谨慎,一个放荡不羁,一个在宁静中度过,一个在漂泊中死去。两个人物形象,一个平静地接受现实,而另一个则在情欲的折磨中颠沛流离。安妮宝贝曾说:“那天晚上听陆悦农播我的小说,《七月与安生》。他放了好听的音乐,深夜里听到那些美丽的文字,它们属于曾经有过的黑暗流离的时光。这是我灵魂中的两个影子。”[1]p86安妮宝贝将七月与安生作为了自己的影子,不如说七月与安生是现代都市社会的女性命运的缩影和典型。
2 七月与安生的形象差异
安妮宝贝借助于七月与安生形象的塑造,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完成了对现代都市女性命运和生活状态的关注。现代女性相对于传统社会的女性而言,拥有了更多的自由和生活空间,然而,有些女性则自愿服从传统男权的安排,选择安静、顺利的度过一生;而有一些女性则选择了出走,去远方寻找自己的理想,游走于这个社会的边缘。七月与安生是一对好朋友,但是两人的人生观、价值感存在着明显的不同,在理想追求的道路上,两人渐行渐远,安妮宝贝笔下七月和安生的形象为大众呈现了不同的现代女性生活现状,吸引人们深入思考当代女性的生存状况与处境。
2.1 乖巧谨慎的七月
2.1.1 美丽外表下的平静生活
七月一开始就是一个处于被动地位的女孩,这主要源于她的乖巧谨慎。上学时她就是一个学校的乖乖女生,她的性格中存在着严重的依赖。在与安生相处的最初三年,她始终是一个被动地选择的女孩。面对安生爬上最高的树杈,七月只是“又兴奋又恐惧”,但是始终没有随着安生“学会爬树”。七月与安生形影不离,安生梦想去远方,但是七月只是难过。“那我呢?”是她对与安生之间友情的不舍,但是也只是听从安生说:“你跟我一起走。”七月进入了重点中学,喜欢阅读小说,成绩好,是“学校里出众的女孩”,而且还参加了文学社,作文也常常比赛获奖。苏家明是七月在16岁以后所见过的最英俊的男生。七月有美满的家庭,有父母和弟弟,一家四口其乐融融。即便是大学时期,七月也可以周末回家吃妈妈做的萝卜炖排骨,她始终生活在平和而安静的环境之中。因此,她才对家庭有那么多的依恋,生活才那么的平静。即便是中学时期与家明的恋爱,也是受到老师默许的,只因为他们成绩和品性优良。
七月毕业后,分配到银行工作,有着稳定而良好的收入与福利。即便她想到了与家明结婚,但是当家明邀请她去北京时,她却不愿意前去。因为她“只想过平淡的生活”,温暖的家,稳定的工作和安定的生活,父母、弟弟及帅气的男朋友家明,就是七月所要把握的一切。七月所认为的幸福是坐在办公室里,中央空调下端着水杯,下班后听家明的电话,还有妈妈炖的萝卜排骨。当她感觉到家明的变化时,选择的是去西安,把家明给带回来。为了过平淡而稳定的生活,七月忍心接受对她心仪已久的新任科长的邀请。“即便换了个平淡的男人,也许也一样会幸福。”[2]p214最终,她还是在“二十五岁的春天”,嫁给了家明,穿上了洁白的婚纱。婚后的生活,一如七月的期许,平淡而稳定。
2.1.2 对真诚友谊的包容
七月是典型的贤妻良母,她仅仅追求安定的生活,追求安逸温馨的家庭。但是维护自己的安定需要付出诸多的代价,其中最终重要的就是善良和包容。七月与安生曾经形影不离,她关心安生,怜爱安生,带安生去自己家中吃饭。暗中答应安生的母亲照顾安生,担心安生所处的环境,担心安生没有钱。甚至她一直在想用自己什么东西与安生分享。她用人性中的善良,关心、关注着安生,为着安生开心,为着安生担心。深夜里睡觉紧紧抱着安生,为安生的哭泣难过。即便面对自己的好友背叛,依然执意出去寻找安生,为安生担心。在对待恋情方面,她能够接受男友的背叛,包容了自己最好的朋友与男朋友对自己的残忍行为。即便是人生中最大的背叛,七月都忍了下来。最终,得到了自己始终追求的幸福,与家明结了婚。她认识到曾经的安生已经不在了,学校的环境变了,一切都变了,但是她依然难舍与安生的友情。瞒着母亲,将怀孕的安生接到家中照料。小说的结尾,七月为了抚育安生与家明的孩子,依然收养了这个孩子,因为她知道安生深爱着家明。这一举动,表明了七月的善良包容超越了爱情的界限,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友情的珍贵。希望借助安生的孩子—小安,来让安生获得新生。再也没有流浪的生活,再也没有漂泊的孤独与伤痕。
2.2 放浪不羁的安生
安生一直都在漂泊,她始终在追求着自己的精神家园,为着逃避不完美的出身和破碎的家庭,她选择了漂泊。她不断的颠沛流离,不断的接受伤害,不满足于现状,没有婚姻与家庭,为了爱而奋不顾身。正如安生所写小说的主题:流浪、爱和宿命,正是安生一生的写照。
2.2.1 逃避现实,追求理想
每个人都有故乡,家园亦是人重要的精神彼岸。安生背离了故乡,离开了生长的城市,开始了漫长而孤独的漂泊。“这个世界,并不符合人的梦想。可我们却不能舍弃梦想,因此,只能放逐这个世界里的自己”。如果说七月的追求是安定的生活,那么安生的梦想则是寻找自我的精神家园。安生生来就没有父亲,母亲为了那个不可能在一起的男人,甘愿为他生下安生。但是,母亲对于安生的亲情又是几乎缺失的,“即便是塞满衣橱的漂亮衣服”,可是,“没有人,显得很寒冷”。在学校,安生是一个令老师头疼的孩子,她桀骜不驯,言辞尖锐,性情倔强,她可以轻松爬上最高的树杈。安生从小就不是漂亮的女孩,一张“东方味道的脸”,而且作文被老师认为是“颓废”。她无力挽留执意离开的母亲,只能在夜里“头发和脸上都是雨水”、“像动物一样受伤而沉闷的呜咽”。这个叫做家的地方,没有丝毫的温暖。因此,安生自始就是要逃离。中学毕业,她进入职高,又因为逃课一个月而被学校开除。她的目的,其实仅仅是为了逃避无情的现实。安生对于远方的渴望,就像是游向远方的鱼;那条很长很长的铁轨又通向何方?她要冲破现实的束缚,去远方寻找自己的精神园地。为了自己的理想,为了寻找自己的精神家园,她走遍了大半个中国,华南、华中、西南、华北、西北,这一切都是为了执着的追求自己的精神家园。然而,“故乡是一个人再也回不去的地方”[3]p186。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rwxy/hyywx/5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