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茆山歌》中的语气词研究
《白茆山歌》中的语气词研究[20191216202206]
内容摘要:白茆山歌流传于常熟的白茆镇,是白茆塘流域的人民在劳动过程中用直白的文字所创造出来的一种口头文学,它属于吴歌的一脉,既继承了古韵吴歌的婉约秀美,又保持着自己独有的特色。白茆山歌中存在大量的语气词,对于山歌的感情抒发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至今却没有得到深入细致的分析。笔者试从语气词入手,以《中国·白茆山歌集》中出现的语气词为主要语料来源,对白茆山歌中的语气词进行探讨研究。文章首先对《白茆山歌》中的句中语气词出现的位置以及特点做了研究,分析它的语用功能;紧接着对句末语气词进行分类,分析句末语气词的语用功能,指出其研究价值;最后将语气词与其他易混的词进行比较分析,从而挖掘《白茆山歌》中语气词的特点。希望通过文章的研究能为白茆山歌的语言学解读做出一点努力,让更多的人更好的了解白茆山歌。
查看完整论文请+Q: 351916072
关键字:《白茆山歌》语气词分类语用功能
目 录
一、引言 1
(一)白茆山歌概况 1
(二)白茆山歌的研究现状 1
(三)语气词的研究现状 2
(四)研究目的与意义 3
二、《白茆山歌》中句中语气词的出现位置及语用分析 4
(一)句中语气词在句中出现的位置及特点 4
1.“啊” 4
2.“呀” 5
(二)句中语气词的语用功能 5
1.具有预示停顿的作用 5
2.具有表达口气的作用 6
3. 具有话题标记的作用 6
4.抒发浓厚的情感色彩 6
三、《白茆山歌》中的句末语气词的分类及语用分析 8
(一)句末语气词分类 8
1.表陈述语气的句末语气词 8
2.表疑问语气的句末语气词 9
3.表祈使语气的句末语气词 10
4.表感叹语气的句末语气词 10
(二)句末语气词的语用功能 11
1.增添口气 12
2.句标记 13
3.完句功能 13
4.凸显情感 14
四、《白茆山歌》中的语气词与其他易混词的比较分析 14
(一)《白茆山歌》中语气词“了”与助词“了”的比较 14
(二)《白茆山歌》中的语气词与叹词的比较 15
五、结语 16
参考文献 18
附 录 20
(一)《白茆山歌》句末语气词分类表 20
(二)《白茆山歌》句末语气词词表 21
致 谢 22
《白茆山歌》中的语气词研究
一、引言
(一)白茆山歌概况
白茆山歌流行于常熟的白茆镇,是白茆塘流域的人民在劳动过程中用直白的文字所创造出来的一种口头文学,创始时间无考,多用常熟白茆镇当地方言演唱。白茆山歌属于吴歌一脉,在继承吴歌婉约秀美特点的同时又保持着自己的特色,山歌将真实的生活写照与浓郁的个人感情相结合,用最朴素的语言进行传唱。它的歌词朴质、自然、朗朗上口,具备很高的文学价值。在形式方面主要包含传统山歌和民间故事两种。1999年,常熟市文化局和文化馆编辑、江苏音像出版社出版了《白茆山歌》(传统篇);2002年6月,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发行了《中国·白茆山歌集》;2006年,白茆山歌受到世人广泛关注,被国务院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二)白茆山歌的研究现状
白茆山歌是在江苏常熟市传播的一个歌种,主要流传在白茆塘流域,它处于吴中文化区,属于吴歌的一脉。早在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白茆山歌就已引发了很多海内学者的注意。在解放后未久的“大跃进”期间,白茆公社的新民歌成为了一颗“政治卫星”而走红全国,“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白茆山歌被北京大学歌谣研究会出版的《歌谣》周刊收录了不少,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白茆山歌再次焕发出生机,在1984年和1986年两次进入中南海表演。随着白茆山歌发展研究会的成立和苏南地方音乐“白茆山歌”研究基地的确立,越来越多世界各地的民间文艺研究者慕名前往白茆对白茆山歌进行实地考察和调研,使得白茆山歌响誉海内外。时代经济的不断发展,使白茆山歌焕发出前所未有的生机和活力,更是吸引了世界各地民间文艺研究者前往白茆进行实地考察。近几年,研究白茆山歌的文献和成果相继问世并越来越多。例如王黎的《浅析白茆山歌演唱艺术》,他是通过对白茆山歌的类别与演唱形式、风格特征、演唱特点与演唱技巧这三个方面的研究,反映出白茆山歌的特殊和魅力;沈建东的《试论白茆山歌的民俗学价值》,是对白茆山歌里的稻作文明、人生礼节风俗的探究,以吴歌剖析吴地的节庆习俗,从而考查白茆山歌的民俗学价值;王小龙的《白茆山歌结构规律的计算机分析》,发挥了当今技术手段,尤其是是计算机多媒体软件,对民歌的结构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经过历史的积累,在白茆山歌中已将形成了一直比较稳定的演唱风俗及深层的美学乐趣;他的另一篇文章《冯梦龙<山歌 >与“白茆山歌”》, 则指出了白茆山歌与冯梦龙的《山歌》至少在“段落句式” 和“体裁内容”两方面存在着明显的共同点。可以说,“白茆山歌”是对冯梦龙《山歌》较为稳定的继承,两者之间有着十分亲近的血缘关系;另外,还有学者从演唱者的角度出发,从侧面展示白茆山歌的风采,如周正良、陈泳超的《陆瑞英:吴歌现代传奇》,通过对白茆山歌的演唱者——陆瑞英,这位在杰出的综合性歌者,以她传奇式的山歌人生,表现出白茆山歌的独特魅力,也体现着白茆山歌随着时代的进步在不断地发展、强大。除此之外,还有不少学者对白茆山歌的修辞、词汇等角度做过研究,对我们现在的研究很有启发。像邓根芹的《白茆山歌辞格分析》是从语音、句式、境界、材料等角度列举分析了白茆山歌的修辞格,有衬字、象声、叠音、排比、回环、顶针、反复、对偶、层递、设问、比喻、比拟、双关、起兴等;邓根芹、田秋萍、王亮的的《白茆山歌的代词系统》,对白茆山歌中代词进行了分析研究,概况了白茆山歌的代词系统并探讨了白茆山歌中代词的一些特殊用法;在邓根芹、周英的《白茆山歌的量词分析》中,统计分析了白茆山歌中量词的使用情况,从整体看,有物量词和动量词两大类;范花《白茆山歌的修辞研究》,从修辞学的角度探究白茆山歌歌词的言语艺术表现,重点整理歌词的修辞现象及修辞效果;杨蒙的《白茆山歌的动词研究》主要通过对白茆山歌中出现的单音节、双音节动词它们各自的重叠方式进行分析,根据动词的语义,将白茆山歌中的动词分为动作动词、心理动词、使令动词、能愿动词、趋向动词、存现动词、判断动词七类,又分析了白茆山歌中动词的语法,阐释了它的语用功能;衡叶芳《白茆山歌的副词研究》对副词的范围和分类做了简单介绍,指出白茆山歌中副词的研究价值,然后对其副词的语法特征、意义进行了研究;陆梦蝶《白茆山歌的句类研究》则是从句类的角度,整理出白茆山歌中的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和感叹句并且对这四大类句子进行更细化的分类,通过举例进行分析;王蒙丹《白茆山歌的叹词研究》一文,根据范晓提出的“三个平面”的语法研究方法,从语音、语法和语用三个方面对白茆山歌中出现的叹词进行了研究和分析;郑百惠《白茆山歌形容词研究》,从语义、语音和语法这三个方面对白茆山歌中出现的形容词进行了研究和分析,发现在白茆山歌中有其特有的构词方式,如ABCC等,且形容词可在句子中充任多种因素,不仅能独立成句,且还可以充当定语、谓语、状语和补语。
(三)语气词的研究现状
长期以来,相关语气词的研究并不多见,然而近年来,关于语气词的研究逐步引发了学者们的关注。马建忠在1898年出书的《马氏文通》中指出:凡虚字用以结煞实字与句读者,曰助字;当代黄国营在《句末语气词的层次地位》中以实际例句详细谈论重要语气词在句中的句法布局和语用结构上的层次问题;孙苹在《<雷雨>句中语气词研究》中,从语气词的角度对《雷雨》语气词在句中的位置、作用两方面对进行分析;胡清国在《句末语气词的语用功能》中认为句末语气词的语用功能主要有句标记、完句功能、凸显感情三种;陈晓云在《现代汉语方言句首使用语气词情况比较分析》中对少许地区方言中的句首语气词及其重要用法做了简要梳理,归纳了句首语气词句法特征、语气与语气词的匹配、语气变化与音变、语用功能以及各地区句首语气词使用的异同;孙汝建在《句中语气词对句法位置的选择制约》中指出,句中语气词的运用受语体成分的制约、结构的制约、音节的制约、口气的制约,且句中语气词并无表达语气的功用,惟有预示停顿和表达口气的功用;他在另一篇文章《句末语气词的四种语用功能》建议,句末语气词在抒发口气时,具备增减口气、消减口气、指明疑问点、暗示预设等四种语用功能;史冠新的《现代汉语语气词界说》一文从可否被包容出发,以语气词的语法功效为准则对语气词进行界定,建议了一个新的语气词界定办法;齐沪扬、朱敏在《现代汉语祈使句句末语气词选择性研究》中以为现代汉语祈使句句末语气词存在选择性是与祈使句的种别及主语人称有关。
(四)研究目的与意义
作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白茆山歌,是古韵吴歌的一脉,是古吴文明沉淀的产物,更是常熟白茆塘流域百姓一起创造的精神财富。目前,语言学研究者对于语气词的研究主要是围绕普通话中语气词的概念界定、分类、层次地位、语用功能等方面展开的,对于现代汉语及方言中的语气词的研究相对较少。白茆山歌中有大量的语气词,它对山歌的感情抒发及完整表现有着重要的作用,但到目前为止没有得到挖掘和展示。因此,笔者将《白茆山歌》中的语气词作为研究重点,将全面系统地描绘《白茆山歌》语气词的面貌。
语气词因其语法功能的独特性,长期以来没有明确的划分标准。就目前而言,对于语气词的界定也是存在缺陷的,黄伯荣、廖序东认为:语气词常用在句尾表示种种语气,也可以用在句中表示停顿;胡裕树则指出:语气词的作用是附着在整个句子的末了,表示语气;王力先生的《汉语语法史》称之为“语气词”,并分为句首、句中、句尾语气词三类。笔者在这里参照王力先生和黄伯荣、廖序东的观点,即语气词分为句首、句中、句尾语气词三类,其功用在于表示语气,主要用在句子的末尾,也能够用在句首和句中。文章以《中国·白茆山歌集》中出现的语气词为主要语料来源,研究《白茆山歌》中语气词的特点。希望通过这次研究,能为白茆山歌的语言学解读做出一点努力,以期能对白茆山歌的保护和传承起到一定的积极意义,让更多的人更好的了解白茆山歌。
内容摘要:白茆山歌流传于常熟的白茆镇,是白茆塘流域的人民在劳动过程中用直白的文字所创造出来的一种口头文学,它属于吴歌的一脉,既继承了古韵吴歌的婉约秀美,又保持着自己独有的特色。白茆山歌中存在大量的语气词,对于山歌的感情抒发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至今却没有得到深入细致的分析。笔者试从语气词入手,以《中国·白茆山歌集》中出现的语气词为主要语料来源,对白茆山歌中的语气词进行探讨研究。文章首先对《白茆山歌》中的句中语气词出现的位置以及特点做了研究,分析它的语用功能;紧接着对句末语气词进行分类,分析句末语气词的语用功能,指出其研究价值;最后将语气词与其他易混的词进行比较分析,从而挖掘《白茆山歌》中语气词的特点。希望通过文章的研究能为白茆山歌的语言学解读做出一点努力,让更多的人更好的了解白茆山歌。
查看完整论文请+Q: 351916072
关键字:《白茆山歌》语气词分类语用功能
目 录
一、引言 1
(一)白茆山歌概况 1
(二)白茆山歌的研究现状 1
(三)语气词的研究现状 2
(四)研究目的与意义 3
二、《白茆山歌》中句中语气词的出现位置及语用分析 4
(一)句中语气词在句中出现的位置及特点 4
1.“啊” 4
2.“呀” 5
(二)句中语气词的语用功能 5
1.具有预示停顿的作用 5
2.具有表达口气的作用 6
3. 具有话题标记的作用 6
4.抒发浓厚的情感色彩 6
三、《白茆山歌》中的句末语气词的分类及语用分析 8
(一)句末语气词分类 8
1.表陈述语气的句末语气词 8
2.表疑问语气的句末语气词 9
3.表祈使语气的句末语气词 10
4.表感叹语气的句末语气词 10
(二)句末语气词的语用功能 11
1.增添口气 12
2.句标记 13
3.完句功能 13
4.凸显情感 14
四、《白茆山歌》中的语气词与其他易混词的比较分析 14
(一)《白茆山歌》中语气词“了”与助词“了”的比较 14
(二)《白茆山歌》中的语气词与叹词的比较 15
五、结语 16
参考文献 18
附 录 20
(一)《白茆山歌》句末语气词分类表 20
(二)《白茆山歌》句末语气词词表 21
致 谢 22
《白茆山歌》中的语气词研究
一、引言
(一)白茆山歌概况
白茆山歌流行于常熟的白茆镇,是白茆塘流域的人民在劳动过程中用直白的文字所创造出来的一种口头文学,创始时间无考,多用常熟白茆镇当地方言演唱。白茆山歌属于吴歌一脉,在继承吴歌婉约秀美特点的同时又保持着自己的特色,山歌将真实的生活写照与浓郁的个人感情相结合,用最朴素的语言进行传唱。它的歌词朴质、自然、朗朗上口,具备很高的文学价值。在形式方面主要包含传统山歌和民间故事两种。1999年,常熟市文化局和文化馆编辑、江苏音像出版社出版了《白茆山歌》(传统篇);2002年6月,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发行了《中国·白茆山歌集》;2006年,白茆山歌受到世人广泛关注,被国务院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二)白茆山歌的研究现状
白茆山歌是在江苏常熟市传播的一个歌种,主要流传在白茆塘流域,它处于吴中文化区,属于吴歌的一脉。早在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白茆山歌就已引发了很多海内学者的注意。在解放后未久的“大跃进”期间,白茆公社的新民歌成为了一颗“政治卫星”而走红全国,“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白茆山歌被北京大学歌谣研究会出版的《歌谣》周刊收录了不少,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白茆山歌再次焕发出生机,在1984年和1986年两次进入中南海表演。随着白茆山歌发展研究会的成立和苏南地方音乐“白茆山歌”研究基地的确立,越来越多世界各地的民间文艺研究者慕名前往白茆对白茆山歌进行实地考察和调研,使得白茆山歌响誉海内外。时代经济的不断发展,使白茆山歌焕发出前所未有的生机和活力,更是吸引了世界各地民间文艺研究者前往白茆进行实地考察。近几年,研究白茆山歌的文献和成果相继问世并越来越多。例如王黎的《浅析白茆山歌演唱艺术》,他是通过对白茆山歌的类别与演唱形式、风格特征、演唱特点与演唱技巧这三个方面的研究,反映出白茆山歌的特殊和魅力;沈建东的《试论白茆山歌的民俗学价值》,是对白茆山歌里的稻作文明、人生礼节风俗的探究,以吴歌剖析吴地的节庆习俗,从而考查白茆山歌的民俗学价值;王小龙的《白茆山歌结构规律的计算机分析》,发挥了当今技术手段,尤其是是计算机多媒体软件,对民歌的结构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经过历史的积累,在白茆山歌中已将形成了一直比较稳定的演唱风俗及深层的美学乐趣;他的另一篇文章《冯梦龙<山歌 >与“白茆山歌”》, 则指出了白茆山歌与冯梦龙的《山歌》至少在“段落句式” 和“体裁内容”两方面存在着明显的共同点。可以说,“白茆山歌”是对冯梦龙《山歌》较为稳定的继承,两者之间有着十分亲近的血缘关系;另外,还有学者从演唱者的角度出发,从侧面展示白茆山歌的风采,如周正良、陈泳超的《陆瑞英:吴歌现代传奇》,通过对白茆山歌的演唱者——陆瑞英,这位在杰出的综合性歌者,以她传奇式的山歌人生,表现出白茆山歌的独特魅力,也体现着白茆山歌随着时代的进步在不断地发展、强大。除此之外,还有不少学者对白茆山歌的修辞、词汇等角度做过研究,对我们现在的研究很有启发。像邓根芹的《白茆山歌辞格分析》是从语音、句式、境界、材料等角度列举分析了白茆山歌的修辞格,有衬字、象声、叠音、排比、回环、顶针、反复、对偶、层递、设问、比喻、比拟、双关、起兴等;邓根芹、田秋萍、王亮的的《白茆山歌的代词系统》,对白茆山歌中代词进行了分析研究,概况了白茆山歌的代词系统并探讨了白茆山歌中代词的一些特殊用法;在邓根芹、周英的《白茆山歌的量词分析》中,统计分析了白茆山歌中量词的使用情况,从整体看,有物量词和动量词两大类;范花《白茆山歌的修辞研究》,从修辞学的角度探究白茆山歌歌词的言语艺术表现,重点整理歌词的修辞现象及修辞效果;杨蒙的《白茆山歌的动词研究》主要通过对白茆山歌中出现的单音节、双音节动词它们各自的重叠方式进行分析,根据动词的语义,将白茆山歌中的动词分为动作动词、心理动词、使令动词、能愿动词、趋向动词、存现动词、判断动词七类,又分析了白茆山歌中动词的语法,阐释了它的语用功能;衡叶芳《白茆山歌的副词研究》对副词的范围和分类做了简单介绍,指出白茆山歌中副词的研究价值,然后对其副词的语法特征、意义进行了研究;陆梦蝶《白茆山歌的句类研究》则是从句类的角度,整理出白茆山歌中的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和感叹句并且对这四大类句子进行更细化的分类,通过举例进行分析;王蒙丹《白茆山歌的叹词研究》一文,根据范晓提出的“三个平面”的语法研究方法,从语音、语法和语用三个方面对白茆山歌中出现的叹词进行了研究和分析;郑百惠《白茆山歌形容词研究》,从语义、语音和语法这三个方面对白茆山歌中出现的形容词进行了研究和分析,发现在白茆山歌中有其特有的构词方式,如ABCC等,且形容词可在句子中充任多种因素,不仅能独立成句,且还可以充当定语、谓语、状语和补语。
(三)语气词的研究现状
长期以来,相关语气词的研究并不多见,然而近年来,关于语气词的研究逐步引发了学者们的关注。马建忠在1898年出书的《马氏文通》中指出:凡虚字用以结煞实字与句读者,曰助字;当代黄国营在《句末语气词的层次地位》中以实际例句详细谈论重要语气词在句中的句法布局和语用结构上的层次问题;孙苹在《<雷雨>句中语气词研究》中,从语气词的角度对《雷雨》语气词在句中的位置、作用两方面对进行分析;胡清国在《句末语气词的语用功能》中认为句末语气词的语用功能主要有句标记、完句功能、凸显感情三种;陈晓云在《现代汉语方言句首使用语气词情况比较分析》中对少许地区方言中的句首语气词及其重要用法做了简要梳理,归纳了句首语气词句法特征、语气与语气词的匹配、语气变化与音变、语用功能以及各地区句首语气词使用的异同;孙汝建在《句中语气词对句法位置的选择制约》中指出,句中语气词的运用受语体成分的制约、结构的制约、音节的制约、口气的制约,且句中语气词并无表达语气的功用,惟有预示停顿和表达口气的功用;他在另一篇文章《句末语气词的四种语用功能》建议,句末语气词在抒发口气时,具备增减口气、消减口气、指明疑问点、暗示预设等四种语用功能;史冠新的《现代汉语语气词界说》一文从可否被包容出发,以语气词的语法功效为准则对语气词进行界定,建议了一个新的语气词界定办法;齐沪扬、朱敏在《现代汉语祈使句句末语气词选择性研究》中以为现代汉语祈使句句末语气词存在选择性是与祈使句的种别及主语人称有关。
(四)研究目的与意义
作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白茆山歌,是古韵吴歌的一脉,是古吴文明沉淀的产物,更是常熟白茆塘流域百姓一起创造的精神财富。目前,语言学研究者对于语气词的研究主要是围绕普通话中语气词的概念界定、分类、层次地位、语用功能等方面展开的,对于现代汉语及方言中的语气词的研究相对较少。白茆山歌中有大量的语气词,它对山歌的感情抒发及完整表现有着重要的作用,但到目前为止没有得到挖掘和展示。因此,笔者将《白茆山歌》中的语气词作为研究重点,将全面系统地描绘《白茆山歌》语气词的面貌。
语气词因其语法功能的独特性,长期以来没有明确的划分标准。就目前而言,对于语气词的界定也是存在缺陷的,黄伯荣、廖序东认为:语气词常用在句尾表示种种语气,也可以用在句中表示停顿;胡裕树则指出:语气词的作用是附着在整个句子的末了,表示语气;王力先生的《汉语语法史》称之为“语气词”,并分为句首、句中、句尾语气词三类。笔者在这里参照王力先生和黄伯荣、廖序东的观点,即语气词分为句首、句中、句尾语气词三类,其功用在于表示语气,主要用在句子的末尾,也能够用在句首和句中。文章以《中国·白茆山歌集》中出现的语气词为主要语料来源,研究《白茆山歌》中语气词的特点。希望通过这次研究,能为白茆山歌的语言学解读做出一点努力,以期能对白茆山歌的保护和传承起到一定的积极意义,让更多的人更好的了解白茆山歌。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rwxy/hyywx/14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