黛玉妙玉形象比较(附件)
目 录
1 引言 1
2 妙黛的相同点 2
2.1 身世背景相同 2
2.2 现实处境相同 2
2.3 内在气质的相同 4
3 妙黛二人的不同 5
3.1 生存状况不同 5
3.2 语言风格不同 5
3.2.1 黛玉的语言悲凉哀怨,妙玉的语言高远超脱 5
3.2.2 黛玉的语言诙谐灵动,妙玉的语言冷漠尖刻 6
3.3 对待爱情态度不同 7
4 二人形象异同的原因探析 9
4.1 二人形象相同的原因探析 9
4.2 二人形象不同的原因探析 11
5 塑造二人形象的意义与作用 13
结 语 15
参考文献 16
致 谢 17
1 引言
《红楼梦》在文学史上的地位的万众瞩目的。此书的创作背景,人物原型,众多的人物形象等都是后来人争相研究的对象。本书中塑造的多个女性形象也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其中黛玉和妙玉尤为引人注目。黛玉是书中的第一女主角,位列金陵十二钗首位,妙玉排名第六位。细观迎春、惜春这样正宗的贾府小姐,王熙凤这样在贾府能够呼风唤雨的人物竟然也排到了只是寄居于贾府的妙玉身后。不免让人心生疑惑,十二钗中这些女子,若非贾府的小姐,就是贾府的媳妇,或是贾府的亲眷,唯独妙玉身份比较特殊,却在十二钗正册中排到了一个十分靠前的位置。妙玉不是贾府之人,且并未与贾家有很深的渊源,却在十二钗名单上居于高位,想必妙玉并不是一个简单的人物。
虽然很多人提出了“晴为黛影”这样的观点,但细读文章不难发现,晴雯和黛玉之间只是表面上的相似,而妙黛二人却有着更深的渊源,不管是内在还是外观都有着很大的联系。这两位有着诸多联系的女子之间就必然会在多个方面都存在异同点。
她们的生存状态有很大的不同,一个是大户小姐,一个是佛门弟子,作者却让他们彼此映衬,共同反应一个过洁世同嫌,红颜多薄命的主题。洁净如梅,气韵如竹的两人之间肯定会有很多的相同之处,但两人截然不一的生存状况也必然会使她们的语言风格以及对待爱情的态度出现很大的差异。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2 妙黛的相同点
前人有“晴为黛影说”,但我认为从深层次来看妙玉与黛玉则更加相近,妙玉更像是黛玉的一个潜影,两人间有更深的渊源,我们先看二人的相同之处。
2.1 身世背景相同
黛玉和妙玉两家都是豪门大户,都出自江南水乡这样的极具灵气的地方。而且两人从小就学习文化知识,均极具才气。
黛玉有闭月羞花之貌,极具才气,是位不可多得的非常有灵气的女子。说到黛玉的身世,也算出自钟鸣鼎食之家。林如海的祖上曾被列为诸侯,只不过到了林如海这里就断了。林如海曾中探花,黛玉从小饱读诗书。且书中说道,林如海四十岁时,仅有的一个三岁的儿子死了,因膝下无子,嫡妻生了女儿黛玉,爱如珍宝。黛玉为姑苏人氏,江南水乡风景秀丽,养出来的女子自然也温柔如水,貌美如花。江南的人文气息浓厚,这也让身上有着浓郁的书卷气息的黛玉显得文雅非凡。 这样的女子自然是外形美丽如画,内在气质如兰,充满着诗情画意。
关于妙玉的家世,作者在四十一回中有所提及,贾母带人去栊翠庵喝茶,妙玉拿出的六样器具,件件皆非凡品、价值不菲,一般人家怎么能随便拿出这样的器具来品茶呢?而且在喝完茶后妙玉命人将刘姥姥用过的成窑五彩小盖钟搁在外面准备扔掉,经宝玉劝说,妙玉才将这个小盖钟送予刘姥姥,让其卖掉度日。之所以这样做一方面是因为妙玉有洁癖,刘姥姥用过的茶盏她自然不会再要;另一方面也说明了妙玉家境富裕,不会在意这样一个小器具。从这件小事上就可以反映出妙玉家的富贵程度并不比黛玉家差。作者还借林之孝家之口,说妙玉来自江南一带,文墨极通,且经文也不用学了。由此可以看出妙玉也一样受到这样美如画的环境的影响,并且文化功底也极其深厚。
从小的诗文学习使得两人成为了不可多得的文墨极通,经典极熟,性情高洁的才女。自小离家的经历以及超人的才情就必然会使两人惺惺相惜,这二人虽然一个未入佛门一个已入佛门,但是前后都在贾府中寄居,父母双亡,孤身在外,这样的处境就难免会让俩人的自我保护意识变得非常强,黛玉变得越来越伤春悲秋,哀怨敏感。妙玉则越来越清高孤僻。
2.2 现实处境相同
妙黛两人都是无父无母,身不由己被迫只能在外寄居。自身洁净无比而且要不断同污秽的现实作斗争。
黛玉很小就住进贾府由贾母代为照料,后又命途多舛不幸丧父,使得本来怯弱多病、多愁善感的黛玉更加的无依无靠,成为真正的孤儿。这样的经历必然会影响到黛玉以后的生活,加剧了她的不安全感,让它变得更加的敏感。在贾府中虽然有贾母的疼爱,生活起居和贾府其他小姐无异,但寄人篱下的身份还是让黛玉不得不处处小心,事事谨慎,生怕出什么错。第三回写黛玉进京路上就“处处留心,唯恐被人耻笑”[1]P19。《秋窗风雨夕》词淋漓尽致的描写了环境对于他的压迫,使她心灵备受煎熬。
妙玉则父母兼已亡故,孤身一人,在栊翠庵带发修行。她没有什么亲人,虽然以前有个师傅护着她,但师傅后来亡故,妙玉因为自身的病,遂不能南下回家,只能在外寄居。妙龄少女,却守着青灯古佛,难免落寞凄凉。在孤寂的栊翠庵中,一个人品尝凄苦的人生百味。妙玉平日里一个人待在园子里,自有服侍的丫鬟婆子,他人也不敢打扰,就连史太君这样的长辈也以礼相待,王夫人曾亲自下帖请妙玉进贾府,这样的待遇看似很高,实际上她的处境是相当尴尬的。她既不像黛玉是贾家的亲眷,又不像宝钗那样完全主宰自己,实际上她的地位不比那些贾府买来的小尼姑高多少。
贾府这样一个乌烟瘴气、污浊不堪的环境,使黛玉妙玉变得更加孤傲叛逆。黛玉有着羞花之貌,超人之才,但她目无下尘,任凭对方是多么位高权重的人,都不能令她屈服,就连堂堂的北静王也不入她的眼,这也反映出黛玉是一个洁身自持,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的人。她十分的反感虚伪的人和事,对于不堪入目的事情便会加以抵制,绝不会在封建势力的压制下向任何人低头,她就是这么一个不圆滑世故的人。她也无畏的去追求爱情,但寄人篱下之痛始终是她久久不能平复的一道伤痕,她不安于这样的命运但是又无法去改变这样的局面。
妙玉也是一个天生孤傲,内心对洁净的事物有着无限追求的人,她也出生豪门大户,蔑视权贵。始终不愿轻易踏进贾府这个污秽横流的地方,对于身边人的要求也是非常苛刻的,栊翠庵品茶就是一个很好的证明,当黛玉说妙玉烹茶的水是“旧年的雨水”时,妙玉就毫不客气的批评说“你这么个人,竟是个俗人”[1]P328,简单直接,犀利尖锐,一点也不顾及黛玉的面子。妙玉不断地和世间俗物做着抗争,尽管这些抗争有时会显得有些刻薄,但她却依旧我行我素。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rwxy/hyywx/5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