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之歌与虹女性人物形象比较

摘 要本文主要根据《青春之歌》和《虹》的文本内容,分析比较了两篇文章的女主人公在背景、性格、经历等方面的异同,并简要地阐述了二人形象异同的根本原因,充分展现了两位主人公女性形象存在的意义与魅力,对人们了解二十世纪二三十代女性知识分子的形象具有借鉴意义。
目 录
导 言 1
第一章 主人公的相似性 2
1.1成长经历 2
1.2性格 2
第二章 主人公的差异 4
2.1家庭环境 4
2.2个人经历 4
2.2.1离家出走 4
2.2.2婚姻 5
2.2.3投身革命 6
2.2.4性格 6
第三章 差异背后 8
结束语 10
致 谢 11
参考文献 12
导 言
《青春之歌》与《虹》是中国历史上两部典型的“娜拉”系列小说。它们都塑造了一位执着、坚强的女性知识分子,并通过她们成长的艰辛历程,反映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社会的现状。对于这两部作品,学界已有许多研究成果,主要是探讨两位女主人公女性意识的成长及意义。但对于两位女主人公形象的差异以及差异背后的研究还不是很多。所以本文将在之前学者的基础上通过分析比较两部作品女主人公形象的异同,进一步探讨两者差异背后的深层原因。
《青春之歌》是女作家杨沫的代表作。它全面反映了中国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的学生运动,展现了从“九一八”到“一二九”这个历史时期,北京的一批青年大学生为反对封建统治、抗击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拯救危难中的中国而进行的一系列的不屈不挠的斗争。同样,这部作品也是以一个主要的人物为线索,通过青年知识分子林道静的成长和进步来反映这场历史大风暴的。作品详细描述了她从一个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走上革命道路,最终成为一名坚强的无产阶级革命战士的曲折过程。林道静,出生于一个封建大地主家庭,但她不甘心当封建地主的小姐,不甘心当“官僚特务手中的玩物”,于是她不断得为自己的命运挣扎、寻找出路,却遭到了一连串的打击——自杀未遂、教书被逐、寻找职业碰壁等等。作者以充满激情的笔墨,真实地展示了林道静充满荆棘、却又丰富多彩的人生。
在中国文坛上具有深远影响力的长篇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小说《虹》,是茅盾在北伐革命失败后所作。茅盾以较为冷静的态度检讨和叙述了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的历史事件和社会情势,主要塑造了一位历经许多艰难险阻,终于走上革命道路的女青年知识分子形象——梅行素。小说主要以梅行素在四川和上海的生活经历为主线,借此反映五四时期的新女性从“五四”到“五卅”的精神历程及其转变的过程。进而揭示“五四”到“五卅”这一历史时期,知识分子由个人主义到集体主义、由封建制度叛逆者到革命者的艰辛历程。
由上可见,这两部作品都是通过女性知识分子的成长历程来反映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女性知识分子女性意识和阶级意识的觉醒。两部作品在内容和形式上有很多相似性。但由于作者个人成长经历以及创作背景等因素的原因,两部作品在塑造人物形象、情节设置等方面也存在着很大的差异。下面本文将具体分析两者的异同。
第一章 主人公的相似性
1.1 成长经历
《虹》与《青春之歌》都是中国的“娜拉”系列小说,写的都是叛逆女性的出走。两篇文章中的女主人公有着十分相似的成长经历。她们的出走都经历了结婚、任教、革命这几个重要事件。
作品《虹》中的主要人物梅行素遵从父命,嫁给了自己不爱的柳遇春。林道静逃离了家人给她安排的婚姻,主动跟救过她性命的余永泽结合。虽然一个是包办婚姻,一个是自由恋爱,但两个人的婚姻最终都是以失败告终的。梅行素嫁给柳遇春本来就不是处于本心。一方面她想让父亲趁着这次机会把积累多年的债务还清,另一方面,她深信自己会有办法对付柳玉春。虽然其间有过软弱、挣扎,但她最终还是逃离了。相比之下,林道静与丈夫的决裂似乎更加困难。因为他们是自由结合的,有感情基础。但是由于阶级差异,婚后林道静发现自己的丈夫变得越来越迂腐、懦弱、胆小,这与她积极向上的价值观、人生观相违背。最终在卢嘉川等共产党人的影响下,林道静越来越意识到光靠浪漫的诗画是不能建立起幸福的生活的,于是狠下心与余永泽决裂。
两位女主人公对自己丈夫的逃离,实际上是对封建阶级和资产阶级的逃离。柳遇春象征着封建资本主义,余永泽象征着资产阶级知识分子。暗示着人要想真正的成长,就必须与旧势力彻底决裂。
最后是参加革命。两位女主人公都是在共产党员的引导下参加革命的。虽然二人开始对革命的态度有所不同,革命的结果也不大相同,但是在革命这一事件上,两位女主人公不仅参与了革命,并且在不同程度上完成了革命。
正是这些相似的成长经历,使得两位女主人公在思想上也具有许多相似性。在五四运动初期,梅行素和林道静由于受到五四先进思潮的影响,阶级意识有所觉醒,开始追求个性,渴望人格独立。梅行素不顾世俗的眼光而剪发以及林道静的离家出走,都是其个性解放的突出表现。后来,随着两人人生阅历的增加,梅行素和林道静渐渐意识到,光靠自己是无法改变军阀统治下的黑暗社会的,于是她们最后都在共产党员的引导下接受了集体主义。林道静更是献身于集体中,与集体融为一体。
1.2 性格
林道静和梅行素都是小资产阶级的女性知识分子。她们都不愿安于现状,不落俗套,勇于向封建势力提出挑战,为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不断前行。
从外貌上来看,她们都可以说是娇美的东方女子。文章开始都对两位女主人公的服饰和外貌进行了详尽的描述。“看去不过二十多岁,穿一件月白色软缎长仅及腰的单衫,下面是炫色的长裙,饱满的孕着风,显得那苗条的身材格外娉婷。她是剪了发的,一对乌黑的鬓角弯弯地垂在鹅蛋形的脸颊旁,衬着细而长的眉毛,直的鼻子,顾盼撩人的美目,小而圆的美人,处处表示出是一个无可疵议的东方美人。如果从后影看起来,她是温柔的化身;但是眉目间挟着英爽的气分,而常常紧闭的一张小口也显示了她的坚毅的品性。”[];“这个女学生穿着白洋布短旗袍、白线袜、白运动鞋,手里捏着一条素白的手绢—浑身上下全是白色她的脸略显苍白,两只大眼睛又黑又亮。”[]从这两段叙述中我们可以看出,两位女主人公都是年轻、充满生气的美少女。她们看上去柔弱,但却有着刚强的品质。最后,她们对美都有着无比执著的追求和向往。林道静在杨庄看到浩瀚的海洋时,感到十分的惊喜、激动。而梅行素在经过巫峡时,也不禁为其壮丽的景观而感动。因此,她们虽然坚强、勇敢,但也无法避免地会有女性共有的弱点。那就是脆弱和伤感。而资产阶级的身份更使她们身上带有小资产阶级的幻想和冲动,以及幻想消失时的苦闷、消沉。强烈的个人主义使她们过分相信自己的力量;高傲的个性使她们常在光明与黑暗之间徘徊;对社会现实的片面认识,使她们在成长过程中不断受挫。她们以为外面的世界是一个全新的世界,只要跨进去,就会有光明,有幸福,却没有意识到社会中虽有新的成分,但旧势力依然存在。光明和幸福只有在不断投身于革命中才能获得。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rwxy/hyywx/1030.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