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代际支持与居住安排研究以工农兵社区为例(附件)
子女对老年人的代际支持是影响老人居住安排的一个重要因素,而老人的居住方式也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子女的支持程度或方式。为了促进代际沟通、加强相互理解、提高老人晚年生活的质量,本文对淮安市工农兵社区100名老人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子女为老人提供的经济支持较弱、日常照料频繁、精神慰藉到位;老人月收入与子女提供生活费、老人健康状况与子女看望频率、老人的教育水平与对子女的精神依赖间无明显联系;大部分老人的居住面积非常宽敞,对住房条件评价较高,并且两者差异分析呈正相关;老人居住意愿大多愿意与子女同住,原因多为能互相帮助,感受家庭温暖;而较少不愿与子女同住的老人主要原因是两代人生活习惯差异;老人的居住安排与经济支持相关显著;老人居住安排与日常照料支持分析和精神慰藉支持并无明显相关性。同时,本文还从发展幼儿看护和照顾行业、调整购房政策、完善老年人社会保障制度三方面出发,为减轻子女养老压力,增强老人晚年生活的幸福感提供合理建议。关键词 代际支持,居住安排,老年人目 录
1 引言 1
2 调查对象与研究方法 2
2.1 调查对象的选择 2
2.2 研究程序与研究工具 3
3 子女的代际支持分析 4
3.1 子女代际支持的整体状况分析 4
3.2 子女代际支持的差异状况分析 7
4 老人的居住安排分析 9
4.1 老人居住现状分析 9
4.2 老人居住意愿的分析 11
4.3 老人居住满意度分析 13
5 老人代际支持与居住安排相关分析 13
5.1 老人居住安排与经济支持的相关分析 13
5.2 老人居住安排与日常照料的相关分析 14
5.3 老人居住安排与精神慰藉的相关分析 15
6 改善老人代际支持和居住安排的建议 15
结论 17
致谢 19
注释 20
参考文献 21
附录访谈提纲 22
1 引言
按照国际规定,60周岁以上的公民为老年人。由于我国医疗科技水平的进步,老年人的预期寿命呈现不断延长的趋势,养老问题受到政府、大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 5 1 9 1 6 0 7 2
安排与精神慰藉的相关分析 15
6 改善老人代际支持和居住安排的建议 15
结论 17
致谢 19
注释 20
参考文献 21
附录访谈提纲 22
1 引言
按照国际规定,60周岁以上的公民为老年人。由于我国医疗科技水平的进步,老年人的预期寿命呈现不断延长的趋势,养老问题受到政府、大众和相关学者的广泛关注。但如今社会保障制度的不健全,传统的养老观念逐渐弱化等因素,让子女成为老年人养老的最大依靠。经研究发现,与子女同住的老人能得到更多来自子女的经济支持、日常照料和精神慰藉。因此,老年人与子女的居住安排直接影响子女对老人代际支持的程度,而子女的代际支持又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老人的居住方式。
本文有两个研究主体,第一是代际支持,也称反馈模式或者代际交换,是指代与代之间通过资源的分配与共享,情感的交流与沟通以及道德义务的意识与承诺等诸多媒介发生各种关系,呈现出不同态势的胶结状态。[1]代际支持主要体现为子女对老人的经济补助,日常照料情况和精神支持等,子女的收入情况、子女数量、老人身体健康状况等都会对代际支持产生影响。第二,居住安排是指与某些特定人群共同居住而形成的家庭组合模式。随着社会进步,如今的居住方式已经由传统社会的聚族而居演变为分居、近居等多元化居住方式。根据研究对象、研究视角的不同,居住安排有诸多影响因素,而代际支持是影响居住安排的一个重要因素。
面对老龄化严峻的形势,结合中国国情,提出适宜老年人的居住方式,解决养老问题是至关重要的。本文的研究意义也显得具体而深刻,主要体现在:一方面,从老人角度展开居住安排对子女代际的影响研究,明确不同的居住方式会对子女为老人提供的支持产生差异化影响。老年人的居住安排选择是为了更好的生活,更好的满足自身需求,无论哪种居住方式,子女都应该为老人提供全方位的支持,让其不惧经济和精神压力,安享晚年生活。另一方面,从子女角度展开子女代际支持对老人居住方式的影响研究。子女对老人的支持有多方面影响因素,无论子女经济状况、养老意愿如何,都应该让老人自行选择居住方式,尽可能让其感受家庭温暖,提高居住满意度。
2 调查对象与研究方法
2.1 调查对象的选择
从江苏省淮安市工农兵社区随机选取100名老人作为调查对象进行问卷发放,考虑到老年人自身身体状况和教育程度的不同,笔者把问卷问题逐一向老人询问并听取回答来进行信息采集,对个别具有代表性的问题展开进一步访谈。本次调查是一次匿名调查,一共发放100份问卷,回收97份,回收率为97%,其中有效问卷97份,有效回收率为100%。样本的具体构成情况如下表所示。
表1 调查对象构成表
背景变项
人数
百分比(%)
性别
男
24
24.7
女
73
75.3
年龄
60周岁及以下
28
28.9
61-70周岁
44
45.4
71-80周岁
17
17.5
80周岁以上
8
8.2
学历
无
12
12.4
小学
38
39.2
初中
38
39.2
高中及以上
9
9.3
地区
农村
28
28.9
乡镇
11
11.3
城镇
58
59.8
婚姻状况
已婚
76
78.4
离异
5
5.2
丧偶
16
16.5
居住情况
与配偶同住
46
47.4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rwxy/hyywx/1210.html
1 引言 1
2 调查对象与研究方法 2
2.1 调查对象的选择 2
2.2 研究程序与研究工具 3
3 子女的代际支持分析 4
3.1 子女代际支持的整体状况分析 4
3.2 子女代际支持的差异状况分析 7
4 老人的居住安排分析 9
4.1 老人居住现状分析 9
4.2 老人居住意愿的分析 11
4.3 老人居住满意度分析 13
5 老人代际支持与居住安排相关分析 13
5.1 老人居住安排与经济支持的相关分析 13
5.2 老人居住安排与日常照料的相关分析 14
5.3 老人居住安排与精神慰藉的相关分析 15
6 改善老人代际支持和居住安排的建议 15
结论 17
致谢 19
注释 20
参考文献 21
附录访谈提纲 22
1 引言
按照国际规定,60周岁以上的公民为老年人。由于我国医疗科技水平的进步,老年人的预期寿命呈现不断延长的趋势,养老问题受到政府、大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 5 1 9 1 6 0 7 2
安排与精神慰藉的相关分析 15
6 改善老人代际支持和居住安排的建议 15
结论 17
致谢 19
注释 20
参考文献 21
附录访谈提纲 22
1 引言
按照国际规定,60周岁以上的公民为老年人。由于我国医疗科技水平的进步,老年人的预期寿命呈现不断延长的趋势,养老问题受到政府、大众和相关学者的广泛关注。但如今社会保障制度的不健全,传统的养老观念逐渐弱化等因素,让子女成为老年人养老的最大依靠。经研究发现,与子女同住的老人能得到更多来自子女的经济支持、日常照料和精神慰藉。因此,老年人与子女的居住安排直接影响子女对老人代际支持的程度,而子女的代际支持又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老人的居住方式。
本文有两个研究主体,第一是代际支持,也称反馈模式或者代际交换,是指代与代之间通过资源的分配与共享,情感的交流与沟通以及道德义务的意识与承诺等诸多媒介发生各种关系,呈现出不同态势的胶结状态。[1]代际支持主要体现为子女对老人的经济补助,日常照料情况和精神支持等,子女的收入情况、子女数量、老人身体健康状况等都会对代际支持产生影响。第二,居住安排是指与某些特定人群共同居住而形成的家庭组合模式。随着社会进步,如今的居住方式已经由传统社会的聚族而居演变为分居、近居等多元化居住方式。根据研究对象、研究视角的不同,居住安排有诸多影响因素,而代际支持是影响居住安排的一个重要因素。
面对老龄化严峻的形势,结合中国国情,提出适宜老年人的居住方式,解决养老问题是至关重要的。本文的研究意义也显得具体而深刻,主要体现在:一方面,从老人角度展开居住安排对子女代际的影响研究,明确不同的居住方式会对子女为老人提供的支持产生差异化影响。老年人的居住安排选择是为了更好的生活,更好的满足自身需求,无论哪种居住方式,子女都应该为老人提供全方位的支持,让其不惧经济和精神压力,安享晚年生活。另一方面,从子女角度展开子女代际支持对老人居住方式的影响研究。子女对老人的支持有多方面影响因素,无论子女经济状况、养老意愿如何,都应该让老人自行选择居住方式,尽可能让其感受家庭温暖,提高居住满意度。
2 调查对象与研究方法
2.1 调查对象的选择
从江苏省淮安市工农兵社区随机选取100名老人作为调查对象进行问卷发放,考虑到老年人自身身体状况和教育程度的不同,笔者把问卷问题逐一向老人询问并听取回答来进行信息采集,对个别具有代表性的问题展开进一步访谈。本次调查是一次匿名调查,一共发放100份问卷,回收97份,回收率为97%,其中有效问卷97份,有效回收率为100%。样本的具体构成情况如下表所示。
表1 调查对象构成表
背景变项
人数
百分比(%)
性别
男
24
24.7
女
73
75.3
年龄
60周岁及以下
28
28.9
61-70周岁
44
45.4
71-80周岁
17
17.5
80周岁以上
8
8.2
学历
无
12
12.4
小学
38
39.2
初中
38
39.2
高中及以上
9
9.3
地区
农村
28
28.9
乡镇
11
11.3
城镇
58
59.8
婚姻状况
已婚
76
78.4
离异
5
5.2
丧偶
16
16.5
居住情况
与配偶同住
46
47.4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rwxy/hyywx/12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