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香菱与平儿的悲剧
本人签名 日期_______________摘 要《红楼梦》是为“闺阁昭传”的一部清代小说,既塑造世间少有的美好女子,同时又赋予她们不同的悲剧命运,而这悲剧不仅体现在上层小姐身上,更对下层女性进行深层的悲剧描写。作为下层女奴、侍妾代表的香菱与平儿,同处在封建大家庭里她们虽有着稀世的红颜、不俗的才华,但悲剧覆盖在她们身上,往往经受着不堪的际遇、悲惨的婚姻。本文通过比较香菱与平儿形象身上的悲剧体现,进一步分析悲剧产生的原因,从而阐释悲剧主题和作者在小说创作上的独创性。
目 录
引 言 1
1 人物形象塑造概述 2
1.1 “呆”香菱 2
1.2 “俏”平儿 2
2 香菱与平儿的悲剧体现 4
2.1 造化弄人的境遇悲剧 4
2.2 桃花薄命的婚姻悲剧 5
3 香菱与平儿悲剧产生原因 8
3.1 一妻多妾制 8
3.2 传统的尊卑观念 9
3.3 独特的性格特征 10
结 语 12
参考文献 13
致 谢 14
引 言
《红楼梦》内容涉及范围广,在人物形象、家庭伦理、服饰文化、社会习俗诸多方面都有精彩的描绘,使人达到“一入红楼梦,终生难再醒”的一种痴迷状态。作品将贾宝玉与林黛玉的爱情而展开的对四大家族由兴至衰的描写作为一个树干,《红楼梦》里大大小小的人物又连接成了树干的众枝,而作者以悲剧的形式对每个人物的描写是在喜剧中夹杂着悲剧,或者是以一个喜剧的开始逐渐演化到一个悲剧的结束,使之对每一个人物刻印在心里,似乎是没有主配角之分。其中香菱与平儿就个是典型。
香菱与平儿是《红楼梦》中的微小人物、底层女性,但在故事中却贯穿于始终,是不同于其他结构层次的人物,她们都无父无母、同为封建社会的陪房、同是夹在主奴之间生存的悲剧人物,遭受着不寻常的苦难和不可承受的经历,成为《红楼梦》里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部分。香菱是故事的开头,平儿在故事的中间和结尾中贯穿,曹雪芹在判词里将她们放在了金陵十二钗册子里,可见她们在作者心中、故事情节里的有着重要地位。而她们也代表红楼一代女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性的生活、美好短暂的人生、价值地位等,深刻揭示小说“千红一哭”、“万艳同悲”的悲剧主题同时也暗示着四大家族的衰败,隐喻着作者对自己所处时代的悲剧。
《红楼梦》不仅是家族悲剧更是时代悲剧。正如王国维所说:“悲剧之中悲剧也,”[1]P56这种悲剧涵盖在众多人物上,不论是地位高的小姐们还是地位卑的妾侍们,结局同样是悲剧的。本文站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依据《红楼梦》文本,阐释悲剧在香菱与平儿形象身上的具体表现,进而分析悲剧的产生原因、悲剧主题和作者在小说创作上的独创性。
1 人物形象塑造概述
香菱与平儿是曹雪芹笔下的青春女子,不俗的才华、出众的外貌、崇善的品性是她们身上共有的特征,而这三个方面的特征成为塑造“呆”香菱与“俏”平儿人物形象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且无时不刻透露在她们的言行举止里,展现出一个青春女子的美丽人生。
1.1 “呆”香菱
香菱的呆不仅体现在她的的外貌和性格里,而且贯穿于她的痴心依旧的诗书才华里。
在进入薛府后,周瑞家的第一次见香菱便说她有着小容大奶奶的品格儿,见她呆呆的样子,又不乏让人可怜。就连贾琏见了她也赞其“生的好生齐整模样”[2]P157,叹却与薛大傻子做了陪房。
香菱有着崇高的思想追求,在思想追求过程中她有着呆呆的样子。她向往着有一天能进入大观园,融入书香贵族之称的大家庭里,去学诗。就在薛蟠因柳湘莲之事外出后,香菱逮着机会就对薛宝钗说:“好姑娘,你趁着这功夫,教给我作诗罢”[2]P513,可见她学诗之心切。薛宝钗最终虽没有教香菱学诗,但香菱的学诗过程可谓经得寒彻骨,终得梅花香。香菱拜林黛玉为师,拿了诗集便诸事不顾,只在灯下一首一首读起来,薛宝钗催他多次也是无动于衷,见她学诗的苦心只任她去了。当香菱读完诗后,笑吟吟的送书去,而此时林黛玉刚梳洗完,可见她学诗的兴奋劲。林黛玉给她出题后,她是“茶饭无心,坐卧不定”[2]P518、“本来呆头呆脑,这样越发成呆子了”,[2]P519甚至是做梦都在作诗,越发成了诗呆子。入了社,作成了诗,她学诗的执着,呆形象也是完全流露了出来。
在葫芦僧一案中,小沙尼遇见香菱,问及香菱身世等情况时,她只呆呆的摇着头一问三不知,在第79回香菱还期盼夏金桂早些嫁到薛府与她作伴一起学诗,而对自己未来的境况没有一丝忧虑。在香菱斗草时说自己有“夫妻蕙”,却不解豆官的嘲笑,还极力的揭示给她们听。从这些可见,她的“呆”又体现在纯情天真、未解世事、行为坦荡无私的性格里。香菱是一朵纤尘不染的菱角花得了风露,散发着淡淡的清香,纯净自然,没有一丝杂,突着女儿性情的纯美、天真。
1.2 “俏”平儿
平儿是贾琏的通房丫头,起初跟随王熙凤陪嫁到贾府,后来做了陪房并且同时侍奉贾琏夫妇二人。平儿的善良和为人处事的方式使她在一个大家族中立足,在众多与她平级身份的人物中脱颖而出,可见她是多么的优秀,更重要的是作者用一个“俏”字把平儿的形象全面的展现出来,无论是人物的外在形象还是内在的形象都离不开俏字。
她的穿着打扮有着主子的气质,在刘姥姥一进荣国府的就侧面描写到,以致被刘姥姥误认为是王熙凤而急急的下跪问安,“刘姥姥见平儿遍身绫罗,插金带银,花容月貌,便当是凤姐,才要称姑奶奶”[2]P68。李纨也赞叹她说:“可惜这么个好体面摸样。”[2]P412连贾母也说她: “那凤丫头和平儿还不是个美人胚子”[2]P466。平儿由内而外的美是无人不赞叹的,曹雪芹对她的美描写虽不比林黛玉、薛宝钗那样用精致的语言去刻画,但是从他人口中对她的赞叹、对她的看法里,就已经能看出她不仅是一个美人胚子而且是个极聪明的人物。贾宝玉就评她:“平儿又是个极聪明极清俊的上等女孩,比不起那起俗蠢拙物。”[2]P472可见在别人眼里的平儿是美丽的。
在第五回王熙凤背着贾琏向外放高利贷,平儿俏为王熙凤打掩护,就在贾琏和王熙凤在屋内聊天时,放贷的五妈来回话,王熙凤问时,平儿迅速反应对王熙凤说是:“是薛姨妈来打发香菱来问话”[2]P157后来只是“借她撒个慌,是旺儿嫂子问利的。”[2]P157平儿的俏在这里已缓缓地流露出来。在平儿软语“救”贾琏时,更是生动、完美的刻画出她的“俏”来。斗来斗去抢头发的动作及其与贾琏的对话中显现出平儿的可爱俏丽。尤其是“平儿指着鼻子,晃着头笑道这是我一生的把柄了”。[2]P215
“情掩虾须镯”里平儿“叮咛宋妈,别告诉宝玉”、“第二件老太太太太听了生气”、“三则袭人和你们也不好看,”[2]P556可见平儿的“俏”体现在体恤下人,善良温柔的品质里。而且平儿所处的大环境尚且艰难,但她却在这压抑与特殊的境遇中还要善待比她的命运更悲惨的人,其善良本质可见一斑。
2 香菱与平儿的悲剧体现
目 录
引 言 1
1 人物形象塑造概述 2
1.1 “呆”香菱 2
1.2 “俏”平儿 2
2 香菱与平儿的悲剧体现 4
2.1 造化弄人的境遇悲剧 4
2.2 桃花薄命的婚姻悲剧 5
3 香菱与平儿悲剧产生原因 8
3.1 一妻多妾制 8
3.2 传统的尊卑观念 9
3.3 独特的性格特征 10
结 语 12
参考文献 13
致 谢 14
引 言
《红楼梦》内容涉及范围广,在人物形象、家庭伦理、服饰文化、社会习俗诸多方面都有精彩的描绘,使人达到“一入红楼梦,终生难再醒”的一种痴迷状态。作品将贾宝玉与林黛玉的爱情而展开的对四大家族由兴至衰的描写作为一个树干,《红楼梦》里大大小小的人物又连接成了树干的众枝,而作者以悲剧的形式对每个人物的描写是在喜剧中夹杂着悲剧,或者是以一个喜剧的开始逐渐演化到一个悲剧的结束,使之对每一个人物刻印在心里,似乎是没有主配角之分。其中香菱与平儿就个是典型。
香菱与平儿是《红楼梦》中的微小人物、底层女性,但在故事中却贯穿于始终,是不同于其他结构层次的人物,她们都无父无母、同为封建社会的陪房、同是夹在主奴之间生存的悲剧人物,遭受着不寻常的苦难和不可承受的经历,成为《红楼梦》里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部分。香菱是故事的开头,平儿在故事的中间和结尾中贯穿,曹雪芹在判词里将她们放在了金陵十二钗册子里,可见她们在作者心中、故事情节里的有着重要地位。而她们也代表红楼一代女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性的生活、美好短暂的人生、价值地位等,深刻揭示小说“千红一哭”、“万艳同悲”的悲剧主题同时也暗示着四大家族的衰败,隐喻着作者对自己所处时代的悲剧。
《红楼梦》不仅是家族悲剧更是时代悲剧。正如王国维所说:“悲剧之中悲剧也,”[1]P56这种悲剧涵盖在众多人物上,不论是地位高的小姐们还是地位卑的妾侍们,结局同样是悲剧的。本文站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依据《红楼梦》文本,阐释悲剧在香菱与平儿形象身上的具体表现,进而分析悲剧的产生原因、悲剧主题和作者在小说创作上的独创性。
1 人物形象塑造概述
香菱与平儿是曹雪芹笔下的青春女子,不俗的才华、出众的外貌、崇善的品性是她们身上共有的特征,而这三个方面的特征成为塑造“呆”香菱与“俏”平儿人物形象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且无时不刻透露在她们的言行举止里,展现出一个青春女子的美丽人生。
1.1 “呆”香菱
香菱的呆不仅体现在她的的外貌和性格里,而且贯穿于她的痴心依旧的诗书才华里。
在进入薛府后,周瑞家的第一次见香菱便说她有着小容大奶奶的品格儿,见她呆呆的样子,又不乏让人可怜。就连贾琏见了她也赞其“生的好生齐整模样”[2]P157,叹却与薛大傻子做了陪房。
香菱有着崇高的思想追求,在思想追求过程中她有着呆呆的样子。她向往着有一天能进入大观园,融入书香贵族之称的大家庭里,去学诗。就在薛蟠因柳湘莲之事外出后,香菱逮着机会就对薛宝钗说:“好姑娘,你趁着这功夫,教给我作诗罢”[2]P513,可见她学诗之心切。薛宝钗最终虽没有教香菱学诗,但香菱的学诗过程可谓经得寒彻骨,终得梅花香。香菱拜林黛玉为师,拿了诗集便诸事不顾,只在灯下一首一首读起来,薛宝钗催他多次也是无动于衷,见她学诗的苦心只任她去了。当香菱读完诗后,笑吟吟的送书去,而此时林黛玉刚梳洗完,可见她学诗的兴奋劲。林黛玉给她出题后,她是“茶饭无心,坐卧不定”[2]P518、“本来呆头呆脑,这样越发成呆子了”,[2]P519甚至是做梦都在作诗,越发成了诗呆子。入了社,作成了诗,她学诗的执着,呆形象也是完全流露了出来。
在葫芦僧一案中,小沙尼遇见香菱,问及香菱身世等情况时,她只呆呆的摇着头一问三不知,在第79回香菱还期盼夏金桂早些嫁到薛府与她作伴一起学诗,而对自己未来的境况没有一丝忧虑。在香菱斗草时说自己有“夫妻蕙”,却不解豆官的嘲笑,还极力的揭示给她们听。从这些可见,她的“呆”又体现在纯情天真、未解世事、行为坦荡无私的性格里。香菱是一朵纤尘不染的菱角花得了风露,散发着淡淡的清香,纯净自然,没有一丝杂,突着女儿性情的纯美、天真。
1.2 “俏”平儿
平儿是贾琏的通房丫头,起初跟随王熙凤陪嫁到贾府,后来做了陪房并且同时侍奉贾琏夫妇二人。平儿的善良和为人处事的方式使她在一个大家族中立足,在众多与她平级身份的人物中脱颖而出,可见她是多么的优秀,更重要的是作者用一个“俏”字把平儿的形象全面的展现出来,无论是人物的外在形象还是内在的形象都离不开俏字。
她的穿着打扮有着主子的气质,在刘姥姥一进荣国府的就侧面描写到,以致被刘姥姥误认为是王熙凤而急急的下跪问安,“刘姥姥见平儿遍身绫罗,插金带银,花容月貌,便当是凤姐,才要称姑奶奶”[2]P68。李纨也赞叹她说:“可惜这么个好体面摸样。”[2]P412连贾母也说她: “那凤丫头和平儿还不是个美人胚子”[2]P466。平儿由内而外的美是无人不赞叹的,曹雪芹对她的美描写虽不比林黛玉、薛宝钗那样用精致的语言去刻画,但是从他人口中对她的赞叹、对她的看法里,就已经能看出她不仅是一个美人胚子而且是个极聪明的人物。贾宝玉就评她:“平儿又是个极聪明极清俊的上等女孩,比不起那起俗蠢拙物。”[2]P472可见在别人眼里的平儿是美丽的。
在第五回王熙凤背着贾琏向外放高利贷,平儿俏为王熙凤打掩护,就在贾琏和王熙凤在屋内聊天时,放贷的五妈来回话,王熙凤问时,平儿迅速反应对王熙凤说是:“是薛姨妈来打发香菱来问话”[2]P157后来只是“借她撒个慌,是旺儿嫂子问利的。”[2]P157平儿的俏在这里已缓缓地流露出来。在平儿软语“救”贾琏时,更是生动、完美的刻画出她的“俏”来。斗来斗去抢头发的动作及其与贾琏的对话中显现出平儿的可爱俏丽。尤其是“平儿指着鼻子,晃着头笑道这是我一生的把柄了”。[2]P215
“情掩虾须镯”里平儿“叮咛宋妈,别告诉宝玉”、“第二件老太太太太听了生气”、“三则袭人和你们也不好看,”[2]P556可见平儿的“俏”体现在体恤下人,善良温柔的品质里。而且平儿所处的大环境尚且艰难,但她却在这压抑与特殊的境遇中还要善待比她的命运更悲惨的人,其善良本质可见一斑。
2 香菱与平儿的悲剧体现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rwxy/hyywx/4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