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社区空巢老人精神慰藉的小组工作介入研究以海湾旅游区一社区为例
我国作为世界上老龄化最严重的国家,随着家庭结构的转型,与配偶两人居住以及独居的老人数量不断增加,他们作为社会上的特殊群体,受居住方式、子女不在身边等因素的影响,普遍存在身体机能下降、精神需求未被满足等情况。针对这一情况,通过对上海奉贤区海湾旅游区一社区的空巢老人进行调查,运用社会工作中的小组活动的方法进行介入研究,满足空巢老人的精神需求,达到改善他们的生活环境和精神慰藉的目的,最后进行评估以及提出建议。关键词 空巢老人,精神慰藉,小组工作,研究
目 录
1 引言1
2 小组工作介入准备1
2.1 小组工作介入对象的基本情况2
2.2 小组成员的选择2
2.3 小组方案的设计2
2.4 小组活动前期准备工作5
3 小组计划实施过程5
3.1 第一次小组活动5
3.2 第二次小组活动7
3.3 第三次小组活动8
3.4 第四次小组活动10
4 小组工作评估11
4.1 过程评估11
4.2 结果评估13
5 讨论反思与建议对策14
5.1 讨论反思14
5.2 建议对策15
结论 17
致谢 18
注释 19
参考文献20
附录:空巢老人基本情况访问提纲21
1 引言
中国在二十世纪末已经进入了老龄化时期,进入二十一世纪后,中国的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目前,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空巢老人的问题日渐突出,在《我国城市居家养老服务研究》的新闻发布稿中提到,“我们对其中地级以上大中城市的调查显示,老年人的空巢家庭(包括独居)比例已经达到56.1%,其中独居老年人占12.1%;仅与配偶同住的占44%。”所谓空巢老人,主要指的是在家庭生命周期中,随着最小的孩子长大,因求学、就业、结婚或其他原因离开家庭, 使原有家庭进入大部分时间只剩下父母两人单独居住或夫妇中的一人居住的阶段。[1]
空巢老人作为社会上的特殊群体,受居住方式、子女不在身边等因素的影响,普遍存在身体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机能下降、精神需求未被满足等情况。老年人由于受安土重迁以及恋旧思想的影响,大部分老人不愿离开自己熟悉的环境搬出去和子女居住,从而选择与配偶一起居住或是自己独居。上海市的调查研究发现,在与子女分开居住的老年群体中,85.1%的老人一个月以内能与子女见面,7.7%的老人平均一年及以上才能与子女见一次面。空巢老人群体对目前市场中的“老年心理咨询”表现出一定的需求倾向,19.9%的空巢老人表示“很需要”。
针对空巢老人迫切需要精神慰藉这一现象,工作者选择城市社区空巢老人作为研究对象,以给空巢老人带来精神慰藉作为研究目的,运用社会工作中的小组工作的方法,选择上海市奉贤区海湾旅游区一社区作为研究地。上海奉贤区海湾旅游区一社区位于上海奉贤区海湾旅游区最南端,是上海奉贤区海湾旅游区于1998年末撤销新海村、奉新二村和奉新镇后合并设立而成的海湾旅游区的六个社区之一,北至人民塘路,南至兴农路,向西靠近海湾新家园,向东靠近奉炮公路,社区常住人口五百人左右,其中,六十岁以上的老年人占了百分之三十,社区内的老年人大部分是空巢老人,子女不在身边,平时缺少娱乐活动,精神十分空虚。针对社区空巢老人的基本情况,工作者将运用社会工作的专业理论和方法,为社区中的空巢老人带来精神慰藉。
2 小组工作介入准备
在进行小组工作前,工作者需要进行前期准备工作,主要包括:小组工作介入对象的基本情况、小组成员的选择、小组方案的设计、小组活动前期准备工作。了解小组工作介入对象的基本情况是进行其他工作的基础。
2.1 小组工作介入对象的基本情况
在进入社区一个星期之内,工作者大致了解了社区内空巢老人的基本情况,社区内的老年人大多是空巢老人,都是已婚有子女,大多数老年人成为空巢老人是因为子女不在身边。受教育程度方面,社区内的空巢老人受教育程度不高,基本上都是小学到初中的水平,由于参加工作时间早、时间长,生活重心在工作上,导致空巢老人退休以后生活单调。社区空巢老人生活费来源主要是退休金、子女给予和打零工赚取。随着年龄的增大,身体机能的下降,部分空巢老人患有慢性疾病,家庭开支主要集中在家庭生活开销和医药费方面。
2.2 小组成员的选择
考虑到工作者是第一次进行小组活动,在居委会的实习时间只有一个月,因此组员的数量为6。
在选择小组成员时考虑到以下几点:
首先,性别的均衡性,这样有利于调节小组气氛,调动组员的积极性,小组活动比较容易展开。
其次,小组成员均为有自理能力的老人。小组活动的场地是社区中的居委会老年活动室,需要小组成员自行来到现场参加活动,小组活动中有需要小组成员动手动脑的活动,有自理能力的老人能够方便小组活动的开展。
再次,需求的相近性。本次小组的总目标是满足小组成员的精神需求,改善小组成员的生活状态,小组成员具有共同的目标才能有助于小组活动的设计和小组活动的开展。
最后,年龄的相仿性。同辈群体相互之间更能相互理解,彼此之间的共同话题也多,相互之间更有影响力,有利于小组活动的展开,在进行小组成员选择时尽量选择年龄相近的成员。
2.3 小组方案的设计
2.3.1 小组的名称
针对小组成员是社区内的空巢老人,小组的目标是给予社区空巢老人精神慰藉的特点,结合社区的名称,工作者把小组命名为海湾旅游区一社区空巢老人精神慰藉小组。
2.3.2 小组方案设计的理论基础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包括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自尊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加,对于这些需求的渴望会更强烈,小组活动主要依据这些需要进行设计。[2]
增权理论:增权理论假设个人需求的不足和问题的产生是由于外部环境的因素,工作者通过给予案主帮助,以达到挖掘与激发案主潜能,改善案主的外部环境的目的。[3]此次小组活动就是通过工作者运用社会工作中的相关理论,给予小组成员帮助,改善他们的精神生活。
埃里克森生命周期理论:埃里克森把人生分为八个阶段,第八个阶段是老年期,老年期的发展特征是自我调整与绝望期的冲突,在人生的最后阶段,老年人的生理、心理状况每况愈下,必须做出相应的调整,才能走完人生的最后阶段。
目 录
1 引言1
2 小组工作介入准备1
2.1 小组工作介入对象的基本情况2
2.2 小组成员的选择2
2.3 小组方案的设计2
2.4 小组活动前期准备工作5
3 小组计划实施过程5
3.1 第一次小组活动5
3.2 第二次小组活动7
3.3 第三次小组活动8
3.4 第四次小组活动10
4 小组工作评估11
4.1 过程评估11
4.2 结果评估13
5 讨论反思与建议对策14
5.1 讨论反思14
5.2 建议对策15
结论 17
致谢 18
注释 19
参考文献20
附录:空巢老人基本情况访问提纲21
1 引言
中国在二十世纪末已经进入了老龄化时期,进入二十一世纪后,中国的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目前,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空巢老人的问题日渐突出,在《我国城市居家养老服务研究》的新闻发布稿中提到,“我们对其中地级以上大中城市的调查显示,老年人的空巢家庭(包括独居)比例已经达到56.1%,其中独居老年人占12.1%;仅与配偶同住的占44%。”所谓空巢老人,主要指的是在家庭生命周期中,随着最小的孩子长大,因求学、就业、结婚或其他原因离开家庭, 使原有家庭进入大部分时间只剩下父母两人单独居住或夫妇中的一人居住的阶段。[1]
空巢老人作为社会上的特殊群体,受居住方式、子女不在身边等因素的影响,普遍存在身体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机能下降、精神需求未被满足等情况。老年人由于受安土重迁以及恋旧思想的影响,大部分老人不愿离开自己熟悉的环境搬出去和子女居住,从而选择与配偶一起居住或是自己独居。上海市的调查研究发现,在与子女分开居住的老年群体中,85.1%的老人一个月以内能与子女见面,7.7%的老人平均一年及以上才能与子女见一次面。空巢老人群体对目前市场中的“老年心理咨询”表现出一定的需求倾向,19.9%的空巢老人表示“很需要”。
针对空巢老人迫切需要精神慰藉这一现象,工作者选择城市社区空巢老人作为研究对象,以给空巢老人带来精神慰藉作为研究目的,运用社会工作中的小组工作的方法,选择上海市奉贤区海湾旅游区一社区作为研究地。上海奉贤区海湾旅游区一社区位于上海奉贤区海湾旅游区最南端,是上海奉贤区海湾旅游区于1998年末撤销新海村、奉新二村和奉新镇后合并设立而成的海湾旅游区的六个社区之一,北至人民塘路,南至兴农路,向西靠近海湾新家园,向东靠近奉炮公路,社区常住人口五百人左右,其中,六十岁以上的老年人占了百分之三十,社区内的老年人大部分是空巢老人,子女不在身边,平时缺少娱乐活动,精神十分空虚。针对社区空巢老人的基本情况,工作者将运用社会工作的专业理论和方法,为社区中的空巢老人带来精神慰藉。
2 小组工作介入准备
在进行小组工作前,工作者需要进行前期准备工作,主要包括:小组工作介入对象的基本情况、小组成员的选择、小组方案的设计、小组活动前期准备工作。了解小组工作介入对象的基本情况是进行其他工作的基础。
2.1 小组工作介入对象的基本情况
在进入社区一个星期之内,工作者大致了解了社区内空巢老人的基本情况,社区内的老年人大多是空巢老人,都是已婚有子女,大多数老年人成为空巢老人是因为子女不在身边。受教育程度方面,社区内的空巢老人受教育程度不高,基本上都是小学到初中的水平,由于参加工作时间早、时间长,生活重心在工作上,导致空巢老人退休以后生活单调。社区空巢老人生活费来源主要是退休金、子女给予和打零工赚取。随着年龄的增大,身体机能的下降,部分空巢老人患有慢性疾病,家庭开支主要集中在家庭生活开销和医药费方面。
2.2 小组成员的选择
考虑到工作者是第一次进行小组活动,在居委会的实习时间只有一个月,因此组员的数量为6。
在选择小组成员时考虑到以下几点:
首先,性别的均衡性,这样有利于调节小组气氛,调动组员的积极性,小组活动比较容易展开。
其次,小组成员均为有自理能力的老人。小组活动的场地是社区中的居委会老年活动室,需要小组成员自行来到现场参加活动,小组活动中有需要小组成员动手动脑的活动,有自理能力的老人能够方便小组活动的开展。
再次,需求的相近性。本次小组的总目标是满足小组成员的精神需求,改善小组成员的生活状态,小组成员具有共同的目标才能有助于小组活动的设计和小组活动的开展。
最后,年龄的相仿性。同辈群体相互之间更能相互理解,彼此之间的共同话题也多,相互之间更有影响力,有利于小组活动的展开,在进行小组成员选择时尽量选择年龄相近的成员。
2.3 小组方案的设计
2.3.1 小组的名称
针对小组成员是社区内的空巢老人,小组的目标是给予社区空巢老人精神慰藉的特点,结合社区的名称,工作者把小组命名为海湾旅游区一社区空巢老人精神慰藉小组。
2.3.2 小组方案设计的理论基础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包括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自尊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加,对于这些需求的渴望会更强烈,小组活动主要依据这些需要进行设计。[2]
增权理论:增权理论假设个人需求的不足和问题的产生是由于外部环境的因素,工作者通过给予案主帮助,以达到挖掘与激发案主潜能,改善案主的外部环境的目的。[3]此次小组活动就是通过工作者运用社会工作中的相关理论,给予小组成员帮助,改善他们的精神生活。
埃里克森生命周期理论:埃里克森把人生分为八个阶段,第八个阶段是老年期,老年期的发展特征是自我调整与绝望期的冲突,在人生的最后阶段,老年人的生理、心理状况每况愈下,必须做出相应的调整,才能走完人生的最后阶段。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rwxy/hyywx/4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