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莫言《檀香刑》语言修辞

浅析莫言《檀香刑》语言修辞[20191210161739]
内容摘要:文章通过查阅相关书籍了解各种修辞手法,对所找资料合理归纳整理并适当记录,例举《檀香刑》中的语句来进行论证,从语言修辞角度来对莫言小说《檀香刑》进行分析,一方面,提供《檀香刑》的新的解读方法,另一方面,可以更好地掌握各种修辞并正确使用。文章根据陈望道《修辞学发凡》对修辞体系的分类,多角度地对莫言作品《檀香刑》进行分类描写分析——辞格上,主要分析了比喻、引用、衬托、双关、仿拟、设问、夸张、感叹、讽刺、示现、呼告、对比、排比、层递、跳脱、重复、顶针、省略、镶嵌,共19种辞格;句式修辞上,主要从长句短句和整句散句两个角度出发进行分析;语言风格上,主要探讨了猫腔、歇后语、俚语等五种表达方式,研究莫言作品的语言风格,概括莫言作品的语言特点。
 查看完整论文请+Q: 351916072 
关键字:莫言《檀香刑》《修辞学发凡》辞格修辞ElementaryanalysisthelanguagerhetoricofMoYan’sSandalwoodDeath(《檀香刑》)
Key Words:Mo Yan; Sandalwood Death; The Origin of Rhetoric; Grammar and Rhetoric; The figures of speech 目 录
一、引言 1
(一)“修辞”的词源学研究 1
(二)研究“修辞”的目的与意义 1
(三)课题研究的对象 2
二、《檀香刑》中辞格的用法情况 2
(一)材料上的辞格 2
1.比喻 2
2.引用 4
3.衬托 5
4.双关 5
5.仿拟 5
(二)意境上的辞格 6
1.设问 6
2.夸张 7
3.感叹 8
4.讽刺 8
5.示现 8
6.呼告 9
7.对比 10
(三)章句上的辞格 10
1.排比 11
2.层递 12
3.跳脱 12
4.重复 13
5.顶真 14
(四)词语上的辞格 14
1.省略 14
2.镶嵌 15
三、《檀香刑》中的句式修辞 15
(一) 形体的长与短 15
1.长句 15
2.短句 16
3.长短相间 16
(二)结构的整与散 17
1.整句 17
2.散句 17
3.整散结合 17
四、《檀香刑》的语言风格 18
(一)猫腔 18
(二)插入语 19
(三)文白相间 19
(四)歇后语 19
(五)俚语 20
五、结语 20
参考文献 21
致 谢 22
浅析莫言《檀香刑》语言修辞
一、引言
(一)“修辞”的词源学研究
最初,“修”与“辞”二者是分开的,《说文解字注》:“辞,说也。”《吕氏春秋》“辞多类非而是,多类是而非,是非之经,不可不分,此圣人之所慎也。”一句中,“辞”引申为“言之成文,文辞”。“名儒辞赋,莫不拟其仪表。”一句中,辞为文体的一种。而“修辞”这个词语最早出现在《周易》“修辞立其诚”一句中,后来便常常连用。陈望道先生在《修辞学发凡》一书中,将各人对“修”和“辞”的解说进行了归纳总结——从狭义上讲,修为修饰,辞为文辞,所以修辞即修饰文辞;从广义上讲,修辞解释为调整或适用,辞解释为语辞,修辞作调整或适用语辞解。“修”和“辞”两相绮户,共有修饰文辞、调整或适用语辞、调整或使用文辞、修饰语词这四种用法。 这种概括对后人使用修辞提供了新的角度——在讲修辞时,要先对“修”和“辞”进行探讨。
(二)研究“修辞”的目的与意义
对于修辞,不同学者的探究角度不同。黄汉生的《修辞漫议》和潘嘉静的《汉语修辞常识》从修辞和思维的关系看修辞,陈望道的《修辞学发凡》则是着重于语辞,郑颐寿的《比较修辞》则是从学习比较修辞的角度出发,李金苓、宗廷虎的《中国修辞学通史》是对中国修辞学的历史发展规律作出探讨。黄汉生在《修辞漫议》一书中说,“修辞是调整和修饰语言的重要手段,也是增强语言的重要手段。”“要用形象思维反映生活,不能离开赋、比、兴,同样,要用形象思维,也不能不注意修辞。精于修辞,熟练地使用调整和修饰语言的多种手段,形象思维就能得到更好的表现,反过来,善于运用形象思维,寓思想于鲜明的形象之中,也可以给修辞增添光彩。”这与潘嘉静老师的观点有相似之处。潘嘉静认为:修辞方式跟思想内容有着密切的关系,学习时,不能把它看成是单纯技巧问题,换句话说,必须注意到它的思想性。修辞源于生活,我们很少用一个很抽象的事物来表达自己想要说明的事物,在说“脸红”的时候,有时候说“脸红得像猴屁股”,有时候也可以说“红得像红苹果”,但不管说像什么,我们都可以很形象地知道脸红的程度,因为“红苹果”、“猴屁股”我们都有一个具体的认知概念,但若用一个比较抽象的生活中不常见的来作喻体,那就不符合人类的认知规律,没这么形象与明确了。潘嘉静在其编著的《汉语修辞常识》一书中写到——修辞的目的,是为了更有效地使用语言,增强语言的表达效果,是语言准确、鲜明而生动。这些研究成果为我们学习和研究修辞提供了理论依据。
(三)课题研究的对象
《新编修辞学》一书中介绍修辞学说——修辞学是研究语言运用的科学,它与言语交际关系密切。我们常用的也比较熟悉的修辞方式有比喻、比拟、夸张、借代、排比、对偶、衬托、设问、双关、引用、反语、重复等二十多种,本文将以莫言的《檀香刑》为分析研究对象,逐字逐句分析其修辞,分类分析其修辞格,概括其作品的语言特点,一方面使自己能够对修辞有更深程度的了解,另一方面也可以更好地感受莫言作品的语言魅力。
二、《檀香刑》中辞格的用法情况
陈望道先生依据构造,间或依据作用,将辞格分为四类:材料上的辞格、意境上的辞格、章句上的辞格以及词语上的辞格。本部分依据《修辞学发凡》体系分析《檀香刑》的辞格类型。
(一)材料上的辞格
1.比喻
比喻即通常所说的“打比方”。人们在认识事物中,根据不同事物间类似点的联想,用具体事物来比作要表达的事物,使自己想到表达的事物更加形象具体。在比喻句中,从结构上看,都有本体和喻体。例如:
(1)突然,俺听到了一声冷笑,就像月黑天从老墓田的黑松林子里传出的夜猫子的叫声,令人心惊胆战。
(莫言《檀香刑》P.019)
例(1)中本体是“冷笑”,“月黑天从老墓田的黑松林子里传出的夜猫子的叫声”是喻体,夜猫子的叫声本就是凄凉的,作者又给这凄凉的叫声设定了“月黑天从老墓田的黑松林子里传出”这样一个场景,更显得这叫声渗人,这样一个比喻,生动形象地表现出赵甲发出的冷笑是如何的恐怖,和赵甲刽子手这样一个职业相照应,令人心惊胆战。
(2)那畜生,被余两巴掌打得威风扫地,宛如一条夹着尾巴的癞皮狗。但余看得出来,他心里不服气,他心里很不服气哪,那两只深陷在眼眶里的、几乎没有眼白的眼睛,闪烁着碧绿的光芒,如两团燃烧的鬼火。
(莫言《檀香刑》P.100)
例(2)中,“两只闪烁着碧绿的光芒,深陷在眼眶里几乎没有眼白的眼睛”是本体,“两团燃烧的鬼火”是喻体。本体和喻体之间必须要有类似点,但从整体上又必须极其不相同。
我们会发现,很多比喻句中都会有明显的比喻词,像是“如同”“仿佛”“像一样”“似”“如”“若”之类,但我们要注意的是,并不是所有含有这些比喻词的句子都是比喻句,例如:
(3)黑衣人从下巴上垂挂下来蓬松在胸前的那个黑布囊突然跳进了孙丙的眼帘,他感到被这突发事件搞得昏昏沉沉的头脑里开了一条缝隙,一道灵光闪过,知县的形象仿佛从黑衣内蝉蜕而出。恐惧感顿时消逝,心中升腾起仇恨和鄙视。原来是大老爷,他鄙夷地说。黑衣人继续发出冷冷的笑声,并且用手将那蓬松的布囊拖起来抖了抖,似乎是用这个动作来证明孙丙的判断正确无误。
(莫言《檀香刑》P.181)
例(3)中出现了“仿佛”“似乎”两个比喻词,但这并不是比喻句,因为“知县的形象”和“黑衣内的黑布囊”,“将布囊拖起来抖了抖”和“用这个动作来证明孙丙的判断无误”并没有类似点,也就不存在本体和喻体了,这边的“仿佛”和“似乎”只是表示口语中的一个判断,就像我们日常生活中看到某个人,问:“那个人是不是他?”但并不确定是不是自己认识的那个,只能回答说:“好像是。”
比喻分为明喻、暗喻和借喻三种表现方式,明喻句中有着明显的比喻词,暗喻句中通常用“是”来连接,表现为“甲是乙”,相对明喻隐晦一些。例如:
(4)她脸上的笑容是玫瑰花瓣,层层瓣瓣瓣瓣层层地往外扩张着。
(莫言《檀香刑》P.090)
例(4)中,本体是“孙眉娘脸上的笑容”,喻体是“玫瑰花瓣”,作者把孙眉娘脸上的笑容比作玫瑰花瓣,表现出孙眉娘的娇艳。
(5)钱大老爷昂首挺胸,走在前头,很有雄姿,是个刚从母鸡身上下来的大公鸡。
(莫言《檀香刑》P.095)
例(5)中,本体是“昂首挺胸的钱大老爷”,喻体是“大公鸡”,刚刚扇了赵甲两巴掌以报之前的两次跪拜之辱的钱大老爷,现在的心情想必是舒畅的,就像刚从母鸡身上下来的大公鸡,雄赳赳气昂昂。比喻除了明喻和暗喻,还有一种借喻。借喻相对明喻和暗喻,更显隐晦了,这种修辞只说喻体而省掉本体。例如:
(6)她花团锦簇,珠翠满头,可惜生了张长长的马脸,白茫茫的一块盐碱地,上面长了两撮瘦草,那是她的眉毛。
(莫言《檀香刑》P.021)
例(6)中,“白茫茫的盐碱地”是指齐家小姐的脸,体现出齐家小姐的皮肤的差。也为下面“长了两撮瘦草”提供了依据。
2.引用
常常在写文章的时候,我们会引用别人所讲的话,成语,俗语或者典故来阐明自己的观点,这是修辞手法中的引用。例如:
(7)人们笑你不知道天高地厚,笑你不知道二三得六。人们会骂你痴心妄想,猴子捞月,竹篮打水,癞蛤蟆想吃天鹅肉。
(莫言《檀香刑》P.156)
例(7)中作者直接连续引用成语,说明了孙眉娘与知县之间的差距与困难,更好地表现出孙眉娘此时内心的绝望。除了直接引用,还有间接引用。例如:
(8)俺娘说过:皇帝爷官大,但远在天边;县太爷官小,但近在眼前。
(莫言《檀香刑》P.093)
例(8)中引用赵小甲他娘的一句话来说明“天高皇帝远”,借此来劝说告诫赵甲见好就收,不要跟钱丁作对。
3.衬托
在表现某一事物时,我们会选用其他相对或相似的事物来说明。例如:
(9)俺看到,在院子正中,摆着一把油光光的紫红色檀香木嵌金丝太师椅子,一个翘着小辫子的干巴老头,正弯着腰,仔细地用一团丝绵擦拭着椅子上的灰尘。其实那椅子亮堂堂的,能照清人影子,根本就用不着擦拭。
(莫言《檀香刑》P.031)
例(9)中,能照清人的亮堂堂的紫红色檀香木椅子本不用擦拭,但赵甲却在仔细地用丝绵擦拭,反衬出赵甲对这把檀香木椅子的重视以及赵甲自身的不合时宜,装文化人的愚笨。
4.双关
日常说话中,常常会出现一句话折射出两种意思的情况,这就是所说的双关。例如:
(10)余脱口而出:两碗黄酒,一条狗腿。
(莫言《檀香刑》P.489)
例(10)中,掌柜的问钱丁要吃点什么,他想都不想直接回答黄酒跟狗肉。黄酒跟狗肉在这边不仅仅是事物的意思了,更多的是指他对孙眉娘的想念与迷恋以及对之前生活的怀念,对现在生活的厌倦。
5.仿拟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rwxy/hyywx/1495.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