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舶来品对汉语词义的影响_以“发”、“搭”、“霜”、“洋”为例
浅析舶来品对汉语词义的影响_以“发”、“搭”、“霜”、“洋”为例[20191216202214]
内容摘要:由于历史原因,大量舶来品进入中国,导致人们的生活发生变化,并直接或间接地使汉语词义产生改变,但前人很少将目光聚集在舶来品对汉语词义的影响上。因此,根据舶来品具有种类多样性的特点将研究的词按照词性进行分类,重点研究受舶来品影响而产生新词义的动词、名词和形容词就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动词“发”与“搭”、 名词“霜”、形容词“洋”这四个词是受舶来品影响产生新义的典型,通过搜集使其发生词义变化的舶来品的历史资料,具体分析这四个词由于新事物促进社会发展或是人为主观对词义运用等复杂原因产生的新词义,并这些词义变化原因具体展开进行探讨的同时,对舶来品进入汉语后词义发生变化的规律进行归纳和总结,认为舶来品对汉语词义的影响总体来说对现代汉语的发展具有积极的意义。
查看完整论文请+Q: 351916072
关键字:舶来品汉语词义影响
目 录
一、引言 1
(一)舶来品与外来词的关系 1
1.舶来品的概况 1
2.外来词的概况 1
3.舶来品与外来词的关系 1
(二)舶来品对汉语词义影响的现状分析 2
(三)研究的意义与范围 3
1.研究意义 3
2.研究范围 3
二、受舶来品影响产生变化的汉语词义研究 3
(一)动词——“发”、“搭” 3
1.发 4
(1)“发”的新旧词义分析 4
(2)电报在中国的发展 4
(3)“发”受舶来品影响产生词义变化的原因——与“传”比较 4
2.搭 5
(1)“搭”的新旧词义分析 5
(2)相关舶来品在中国的发展情况 5
(3)“搭”受舶来品影响产生词义变化的原因 5
(二)名词——“霜” 6
(1)“霜”的新旧词义分析 6
(2)相关外国化妆品在中国的发展情况 6
(3)“霜”受舶来品影响产生词义变化的原因——与“粉”比较 7
(三)形容词——“洋” 7
(1)“洋”的新旧词义分析 7
(2)相关舶来品的介绍 8
(3)“洋”受舶来品影响产生词义变化的原因及分析 8
三、新词义产生的原因及对其态度 9
(一)新词义产生的原因 9
(二)如何看待外来文化对汉语的影响 9
四、结语 10
参考文献 11
致 谢 12
浅析舶来品对汉语词义的影响
——以“发”、“搭”、“霜”、“洋”为例
一、 引言
马克思哲学发展观提出事物是发展变化的,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汉语自产生以来由于不同的历史特征、社会环境,也处在不断的发展演变之中。而语言内部的一个重要因素——词义也在不断地发展演变。语言的表达职能、符号性质、系统性质以及语音和语法都会改变词汇的意义,而舶来品对汉语词义的影响在这些方面全部都有体现。自西汉丝绸之路打通以来,大量舶来品进入中国,导致人们的生活发生变化,这种变化又反过来直接或间接地使汉语词义产生改变。
(一) 舶来品与外来词的关系
很多人都觉得舶来品对应的就是外来词,这种理解比较狭隘,两者既有所区别又有着密切联系,因此有必要明确舶来品与外来词的关系。
1.舶来品的概况
“舶”的本义是“航海大船”,“舶来品”原指通过航船从国外进口来的物品,引申为国外的东西,即为从外国传入本国的意识、器物、语言等等。可以是一种文化,也可以是本国没有,从外国引进来的东西或技术 。比如“沙发”、“利普刀”、“巧克力”等。舶来品最早自西汉传入中国,影响了中国经济、政治、文化等方方面面,其中汉语也因为外来事物的传入发生了明显变化。
2.外来词的概况
按照《辞海》的定义,外来词也叫借词或外来语,是一种语言从别种原因里吸收来的词语。 “汉语的外来词的形式有音译、音译加表意、音译与意译结合、直接借用四种主要形式。”
3.舶来品、外来词两者对词义影响的关系
外来词也叫外来语,属于舶来品的一种。因此舶来品对汉语词义的影响也包括了外来词对汉语词义的影响,但舶来品对汉语词义的影响并不仅仅在外来词现象中体现。如“航行”和“飞机”。 “航行”原来只指只在水上运行,飞机这一器物进入中国,汉语里飞机在空中飞行也叫“航行”;“机”原来指做功装置,现在有“飞机”的意思。“飞机”是外来词,“航行”不是外来词,但其词义的变化都体现了舶来品对汉语的影响。
(二)舶来品对汉语词义的影响研究现状分析
前人对舶来品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历史、经济、考古等学科领域,鲜少有人把目光聚集在语言文字的研究上。但这些研究成果也能反映舶来品对中国文化、经济、政治生活中语言使用产生的影响。张骏在《“舶来品”和“本土化”》中提到“经济全球化闹得人们的日常生活都充满了不可思议。在工作中同事或朋友夹杂一些英文和你沟通不足为怪, 最让人受不了的是,回到家里或者下了班和朋友社交也要被迫听到一些不三不四的‘中文’。这就是‘舶来品’—外语对于中国文字的影响。”也可以通过解读这些观点,把握对舶来品对汉语词义的影响的态度。
由于某些舶来器物具备特殊属性,出现了很多翻译者借用汉语中原有相近词汇来阐明新器物的使用方式的情况。如:“发”、“搭”、“航”等。这些词义发生变化的动词并不是外来词或外来词中的某个词素,而是大多伴随着外来词出现,所以这些词在外来词的研究中基本没有机会被提及。
再者对这些词义的研究分析大多是出现在对单独的字的考证中,即使是提出词义变化是受到了外来事物的影响也只是简单提及,没有对具体舶来品和词义变化原因进行进一步的研究。如乔永在《“胡”字词义考》中提出“后代产生之三字格‘胡’字词组及四字格‘胡’字词组中的‘胡’字, 作为一个语素, 也是由实义‘胡人’演化而来的”。又如王玲玲、袁磊在《现代汉语新语素“咖”》中提到“现代汉语中的‘咖’字最初只能在音译的单纯词‘咖啡’中做一个没有意义的音节。随着‘咖啡’被高频地运用, ‘咖’已经渐渐语素化,可以单独构词表示‘咖啡’义,我们将它记作‘咖1’。然而最近,随着语言的发展,现代汉语中产生了一个和‘咖’音同、形同而意义完全不同且没有联系的新语素"咖2",它表示明星或某一类人,如‘大咖’、‘怪咖’。”但很少有人将其规律系统地进行归纳总结。
另外,在语言文字学科中前人对外来词做了大量研究。徐江、郑丽在《英语外来词对现代汉语词义的影响》中根据词义的类对英语外来词对现代汉语词汇的语法、概念、内涵、情感等意义所产生的影响作了全面的考察。李朝虹从对待外来词的态度上以正反两个方面探讨了外来词对汉语产生的影响。这些成果是舶来品对汉语影响的一部分,但不能作为影响的全部内容。
(三)研究的意义和范围
1.研究意义
研究舶来品对汉语词义的影响,考察外来文化对本土文化影响和冲击下一些词汇意义随之变化的规律,可以从一个侧面获得对汉字字义变化演进的理解,是对舶来品文化研究的补充和延伸,也是对外来词词义研究的整理总结。
2.研究范围
通过翻阅《史记》、《汉书》、《礼记》等史书资料和《中华古今词义对比词典》、《现代汉语词典》等工具上,指出研究的词汇在相关外来事物进入中国以前的本来主要词义。运用《中国近现代史》、《中国古代史》、《中国化妆品简史》等历史资料,按照电报、火车、化妆品等具体舶来品的属性或在中国的发展情况探求词义产生变化的原因,并借助如《孽海花》、《红楼梦》、《官场现形记》等反映市民语言习惯的小说以及《明清俗语辞书集成》中所收的几种清中叶至清末的字书、辞书及其他作品加以论证。通过了解这些事物在本土的发展变化,从而从一个侧面了解受某些舶来品影响的语言语用变化。
二、受舶来品影响的词义变化分组研究
根据史料记载,中国本土最早在西汉时期就出现了非洲的象牙、波斯的银器。之后中国各个历史时期的画卷中都不乏舶来品的身影。对待外族的包容态度使得胡风渗透于盛唐社会各方面提到唐代,人们就会很自然地想到丝绸之路,想到那些深目高鼻、容貌奇特的老外以及那些充满异国情调的音乐、歌舞、服装、饮食。鸦片战争之后,随着中国的被迫开放以及远洋航运的发达,从遥远的欧洲舶来的体现西方物质文明的声光化电、饮服日用、交通通讯、市政建设、文化娱乐、居住方式乃至生活方式都不同程度地传入中国。形形色色的舶来品融入汉语,对汉语词义变化产生影响,以下分为三组具体说明。
(一)动词——“发”、“搭”
按照《现代汉语词典》的定义,动词是“语法上指陈述人或事物的动作、情况、变化的词”。外来事物改变了中国人的生活方式,“电报”、“火车”、“飞机”等这些前所未有的舶来品带给时人惊喜的同时,新奇的使用方式却在语言的使用上产生了空白。于是翻译者借用一部分原有汉语动词,在形和音都没有任何改变的情况下,对原有义项进行引申,即由原义联系产生新义。从这类词的规律中可以看出舶来品对汉语词汇概念意义的影响。
1.“发”
(1)“发”的新旧词义分析
“发”([fā])形声,本义为“放箭”,《说文》:“发,射发也”。”“发”在《中华古今词义对比词典》中共有14种古义解释,这里认为发生词义引申变化的原义是“发生、发出”。如: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使人发书于赵王”。《石钟山记》:“而大声发于水上”。 《战国策·魏策》:“怀怒未发”。
“发”在《现代汉语词典》中有“打电报”的意思,在《新华字典》有“又如‘发电报’”的解释。可以看出“发”在今天有“发送(信号)通信”的意思,如:
门上忽见发一封电报信来。(《官场现形记》第二十一回)
(2)电报在中国的发展情况
电报是一种最早的、可靠的即时远距离通信方式,它是19世纪30年代在英国和美国发展起来的。中国的电报是西方国家入侵时带来的。最早在1871年,丹麦大北电报公司擅自把设在长崎(日本)至上海间海底电缆接至大山岛,并与上海英租界的电报局相连。自那时起收发国际电报,一时成为中国人远距离通信的主流方式。现在,随着电话、传真等的普及应用,电报已很少被人使用了,人们经常通过发送短信、传真、电子邮件来通信方式交流。
内容摘要:由于历史原因,大量舶来品进入中国,导致人们的生活发生变化,并直接或间接地使汉语词义产生改变,但前人很少将目光聚集在舶来品对汉语词义的影响上。因此,根据舶来品具有种类多样性的特点将研究的词按照词性进行分类,重点研究受舶来品影响而产生新词义的动词、名词和形容词就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动词“发”与“搭”、 名词“霜”、形容词“洋”这四个词是受舶来品影响产生新义的典型,通过搜集使其发生词义变化的舶来品的历史资料,具体分析这四个词由于新事物促进社会发展或是人为主观对词义运用等复杂原因产生的新词义,并这些词义变化原因具体展开进行探讨的同时,对舶来品进入汉语后词义发生变化的规律进行归纳和总结,认为舶来品对汉语词义的影响总体来说对现代汉语的发展具有积极的意义。
查看完整论文请+Q: 351916072
关键字:舶来品汉语词义影响
目 录
一、引言 1
(一)舶来品与外来词的关系 1
1.舶来品的概况 1
2.外来词的概况 1
3.舶来品与外来词的关系 1
(二)舶来品对汉语词义影响的现状分析 2
(三)研究的意义与范围 3
1.研究意义 3
2.研究范围 3
二、受舶来品影响产生变化的汉语词义研究 3
(一)动词——“发”、“搭” 3
1.发 4
(1)“发”的新旧词义分析 4
(2)电报在中国的发展 4
(3)“发”受舶来品影响产生词义变化的原因——与“传”比较 4
2.搭 5
(1)“搭”的新旧词义分析 5
(2)相关舶来品在中国的发展情况 5
(3)“搭”受舶来品影响产生词义变化的原因 5
(二)名词——“霜” 6
(1)“霜”的新旧词义分析 6
(2)相关外国化妆品在中国的发展情况 6
(3)“霜”受舶来品影响产生词义变化的原因——与“粉”比较 7
(三)形容词——“洋” 7
(1)“洋”的新旧词义分析 7
(2)相关舶来品的介绍 8
(3)“洋”受舶来品影响产生词义变化的原因及分析 8
三、新词义产生的原因及对其态度 9
(一)新词义产生的原因 9
(二)如何看待外来文化对汉语的影响 9
四、结语 10
参考文献 11
致 谢 12
浅析舶来品对汉语词义的影响
——以“发”、“搭”、“霜”、“洋”为例
一、 引言
马克思哲学发展观提出事物是发展变化的,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汉语自产生以来由于不同的历史特征、社会环境,也处在不断的发展演变之中。而语言内部的一个重要因素——词义也在不断地发展演变。语言的表达职能、符号性质、系统性质以及语音和语法都会改变词汇的意义,而舶来品对汉语词义的影响在这些方面全部都有体现。自西汉丝绸之路打通以来,大量舶来品进入中国,导致人们的生活发生变化,这种变化又反过来直接或间接地使汉语词义产生改变。
(一) 舶来品与外来词的关系
很多人都觉得舶来品对应的就是外来词,这种理解比较狭隘,两者既有所区别又有着密切联系,因此有必要明确舶来品与外来词的关系。
1.舶来品的概况
“舶”的本义是“航海大船”,“舶来品”原指通过航船从国外进口来的物品,引申为国外的东西,即为从外国传入本国的意识、器物、语言等等。可以是一种文化,也可以是本国没有,从外国引进来的东西或技术 。比如“沙发”、“利普刀”、“巧克力”等。舶来品最早自西汉传入中国,影响了中国经济、政治、文化等方方面面,其中汉语也因为外来事物的传入发生了明显变化。
2.外来词的概况
按照《辞海》的定义,外来词也叫借词或外来语,是一种语言从别种原因里吸收来的词语。 “汉语的外来词的形式有音译、音译加表意、音译与意译结合、直接借用四种主要形式。”
3.舶来品、外来词两者对词义影响的关系
外来词也叫外来语,属于舶来品的一种。因此舶来品对汉语词义的影响也包括了外来词对汉语词义的影响,但舶来品对汉语词义的影响并不仅仅在外来词现象中体现。如“航行”和“飞机”。 “航行”原来只指只在水上运行,飞机这一器物进入中国,汉语里飞机在空中飞行也叫“航行”;“机”原来指做功装置,现在有“飞机”的意思。“飞机”是外来词,“航行”不是外来词,但其词义的变化都体现了舶来品对汉语的影响。
(二)舶来品对汉语词义的影响研究现状分析
前人对舶来品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历史、经济、考古等学科领域,鲜少有人把目光聚集在语言文字的研究上。但这些研究成果也能反映舶来品对中国文化、经济、政治生活中语言使用产生的影响。张骏在《“舶来品”和“本土化”》中提到“经济全球化闹得人们的日常生活都充满了不可思议。在工作中同事或朋友夹杂一些英文和你沟通不足为怪, 最让人受不了的是,回到家里或者下了班和朋友社交也要被迫听到一些不三不四的‘中文’。这就是‘舶来品’—外语对于中国文字的影响。”也可以通过解读这些观点,把握对舶来品对汉语词义的影响的态度。
由于某些舶来器物具备特殊属性,出现了很多翻译者借用汉语中原有相近词汇来阐明新器物的使用方式的情况。如:“发”、“搭”、“航”等。这些词义发生变化的动词并不是外来词或外来词中的某个词素,而是大多伴随着外来词出现,所以这些词在外来词的研究中基本没有机会被提及。
再者对这些词义的研究分析大多是出现在对单独的字的考证中,即使是提出词义变化是受到了外来事物的影响也只是简单提及,没有对具体舶来品和词义变化原因进行进一步的研究。如乔永在《“胡”字词义考》中提出“后代产生之三字格‘胡’字词组及四字格‘胡’字词组中的‘胡’字, 作为一个语素, 也是由实义‘胡人’演化而来的”。又如王玲玲、袁磊在《现代汉语新语素“咖”》中提到“现代汉语中的‘咖’字最初只能在音译的单纯词‘咖啡’中做一个没有意义的音节。随着‘咖啡’被高频地运用, ‘咖’已经渐渐语素化,可以单独构词表示‘咖啡’义,我们将它记作‘咖1’。然而最近,随着语言的发展,现代汉语中产生了一个和‘咖’音同、形同而意义完全不同且没有联系的新语素"咖2",它表示明星或某一类人,如‘大咖’、‘怪咖’。”但很少有人将其规律系统地进行归纳总结。
另外,在语言文字学科中前人对外来词做了大量研究。徐江、郑丽在《英语外来词对现代汉语词义的影响》中根据词义的类对英语外来词对现代汉语词汇的语法、概念、内涵、情感等意义所产生的影响作了全面的考察。李朝虹从对待外来词的态度上以正反两个方面探讨了外来词对汉语产生的影响。这些成果是舶来品对汉语影响的一部分,但不能作为影响的全部内容。
(三)研究的意义和范围
1.研究意义
研究舶来品对汉语词义的影响,考察外来文化对本土文化影响和冲击下一些词汇意义随之变化的规律,可以从一个侧面获得对汉字字义变化演进的理解,是对舶来品文化研究的补充和延伸,也是对外来词词义研究的整理总结。
2.研究范围
通过翻阅《史记》、《汉书》、《礼记》等史书资料和《中华古今词义对比词典》、《现代汉语词典》等工具上,指出研究的词汇在相关外来事物进入中国以前的本来主要词义。运用《中国近现代史》、《中国古代史》、《中国化妆品简史》等历史资料,按照电报、火车、化妆品等具体舶来品的属性或在中国的发展情况探求词义产生变化的原因,并借助如《孽海花》、《红楼梦》、《官场现形记》等反映市民语言习惯的小说以及《明清俗语辞书集成》中所收的几种清中叶至清末的字书、辞书及其他作品加以论证。通过了解这些事物在本土的发展变化,从而从一个侧面了解受某些舶来品影响的语言语用变化。
二、受舶来品影响的词义变化分组研究
根据史料记载,中国本土最早在西汉时期就出现了非洲的象牙、波斯的银器。之后中国各个历史时期的画卷中都不乏舶来品的身影。对待外族的包容态度使得胡风渗透于盛唐社会各方面提到唐代,人们就会很自然地想到丝绸之路,想到那些深目高鼻、容貌奇特的老外以及那些充满异国情调的音乐、歌舞、服装、饮食。鸦片战争之后,随着中国的被迫开放以及远洋航运的发达,从遥远的欧洲舶来的体现西方物质文明的声光化电、饮服日用、交通通讯、市政建设、文化娱乐、居住方式乃至生活方式都不同程度地传入中国。形形色色的舶来品融入汉语,对汉语词义变化产生影响,以下分为三组具体说明。
(一)动词——“发”、“搭”
按照《现代汉语词典》的定义,动词是“语法上指陈述人或事物的动作、情况、变化的词”。外来事物改变了中国人的生活方式,“电报”、“火车”、“飞机”等这些前所未有的舶来品带给时人惊喜的同时,新奇的使用方式却在语言的使用上产生了空白。于是翻译者借用一部分原有汉语动词,在形和音都没有任何改变的情况下,对原有义项进行引申,即由原义联系产生新义。从这类词的规律中可以看出舶来品对汉语词汇概念意义的影响。
1.“发”
(1)“发”的新旧词义分析
“发”([fā])形声,本义为“放箭”,《说文》:“发,射发也”。”“发”在《中华古今词义对比词典》中共有14种古义解释,这里认为发生词义引申变化的原义是“发生、发出”。如: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使人发书于赵王”。《石钟山记》:“而大声发于水上”。 《战国策·魏策》:“怀怒未发”。
“发”在《现代汉语词典》中有“打电报”的意思,在《新华字典》有“又如‘发电报’”的解释。可以看出“发”在今天有“发送(信号)通信”的意思,如:
门上忽见发一封电报信来。(《官场现形记》第二十一回)
(2)电报在中国的发展情况
电报是一种最早的、可靠的即时远距离通信方式,它是19世纪30年代在英国和美国发展起来的。中国的电报是西方国家入侵时带来的。最早在1871年,丹麦大北电报公司擅自把设在长崎(日本)至上海间海底电缆接至大山岛,并与上海英租界的电报局相连。自那时起收发国际电报,一时成为中国人远距离通信的主流方式。现在,随着电话、传真等的普及应用,电报已很少被人使用了,人们经常通过发送短信、传真、电子邮件来通信方式交流。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rwxy/hyywx/14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