狄更斯与老舍笔下底层人物的比较(附件)

摘 要老舍出生于穷困、落后的20世纪的中国,狄更斯出生于19世纪经济飞速发展的英国。他们所处的时代不同、地域不同,但他们想为广大底层人物呐喊的心是一样的,他们的思想跨越了时间和空间的束缚,达到了一种精神的契合。老舍去英国教书从而“结识”了狄更斯,毋庸置疑,狄更斯对老舍的影响是很大的,他们之间在所遭受的经历和所处的社会背景都有许多的相似之处,在此之前已经有许多人在苦难者形象、女性形象、人道主义思想等方面进行了老舍与狄更斯的比较,然而在对底层人物形象的塑造方面仍比较缺乏。老舍与狄更斯都以写实的手法描写出了劳苦大众的悲苦生活。本文对比了狄更斯与老舍笔下底层人物的生存处境、人生态度、人生结局,并从这些底层人物入手,对比他们的相同相异,并总结出老舍在狄更斯的基础上有哪些跨越和发展。
目 录
引言 1
1 底层人物的生存处境 2
1.1 贫富悬殊、备受压榨的英国 2
1.2 新旧交替,社会动荡的中国 3
2 底层人物的人生态度 5
2.1 狄更斯笔下的底层人物:积极面对,敢于挑战 5
2.2 老舍笔下的底层人物:被动承受,安于现状 6
3 底层人物的人生结局 8
3.1 狄更斯笔下的底层人物:圆满谢幕,皆大欢喜 8
3.2 老舍笔下的底层人物:悲剧收场,发人深省 9
结语 11
参考文献 13
致谢 14
引言
五四新文化运动使得许多作家都受到了西方文化的影响,老舍就是其中一位。古往今来,人们作品中的主人公往往是王侯将相,极少有人关注到平民百姓的喜怒哀乐,而老舍与狄更斯通过简单直接的描述、辛辣强烈的讽刺、轻快幽默的语言描绘出了“底层人物”的可怜、可恨和可爱。老舍虽然受到了狄更斯的影响,但老舍的作品去透露出了浓郁的民族特色。要说狄更斯对老舍影响最大的一个方面大概就是他们会无止境的、歇斯底里的为“底层人物”呐喊。
“底层”的概念在葛兰西的《狱中札记》提到了“底层阶级”的概念,做为无产阶级的代名词。之后的“底层”被去掉了阶级的含义,概念也渐渐模糊了起来。本论文引用了刘旭对“底层”的定义:“所谓“底层”就是处于社会最下层的人群,这是个不需要思索的概念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处于“最下层”就是划分的标准,这个标准的内容如果再详细一些,可能包括政治地位低下、经济上困窘、文化上教育程度低等,被称为底层的可能三个条件全部满足,也可能只满足其中的一个条件。”[1]P136
本文以二者所塑造的底层人物入手,从底层人物所处的时代背景、所持有的人生态度和最终的人生结局三个方面,来探讨老舍与狄更斯所塑造的底层人物的异同,并进一步归纳出狄更斯对老舍的影响。
1 底层人物的生存处境
通过对作品的阅读我们可以看到作者所处的时代背景、所持有的思想倾向和作者的独特感知。作家们往往会以自己的生活经验描写人物的生存状态从而描绘出人物面对困难而迸发出的不同的立体性的人格。狄更斯和老舍的作品中有许多苦难者形象如:奥利弗、小耐儿、马内特、祥子、我、小福子.而这些底层人物因所处的社会背景不同而具有不同的性格。本论文主要选取部分有代表性的人物形象进行分析。
1.1 贫富悬殊、备受压榨的英国
狄更斯出生于19世纪的英国,而这时期的英国工业革命的完成使得经济飞速发展的同时,贫富差距日益加大、城市人口膨胀致使生存环境恶劣、机器的投入生产使大量的工人失业这些都造成了底层人物的不幸和苦难。这个时期的英国,经济、政治、军事各方面都蓬勃发展,一时间风头无两。 然而对于大多数的工人来说,人均财富的增长和他们一点儿关系都没有,生活的艰辛并没有因为人均财富的增长而得到改善。在社会财富增长的的同时,种种的弊端和问题都暴露无遗
贫富差距加大,使下层人民饱受贫穷之苦。英国在工业革命之前,一切的劳动都只能维系基本生存,整个社会的生产力都什么低下。直到工业革命完成了从手工业到机器大工业的转变。而这种转变使得贫富差距扩大、社会矛盾激化、手工业者受到排挤。愈来愈多的底层人民在社会的逼迫下去抢劫、偷窃最终沦为了罪犯,维多利亚时期贫富差距更加严重。狄更斯的《圣诞故事集》中《圣诞颂歌》中写出了截然不同的两种圣诞食品,一种是“味道浓郁的巧克力蛋糕、热乎乎松软的面包、各种各样的水果、一盘盘的黄油和一只炖好的鸡、一盒盒包装精美的巧克力..”另一种是鲍勃?克拉奇蒂一家的圣诞食品是,一只很小的鸡和几颗土豆。这个时期的英国在社会生活上是明显的两极分化一方面是装饰辉煌、大气典雅的庄园;另一方面是局促不堪、阴暗潮湿的茅草屋。人们的生活水平有非常大的差距,一个国家有着两种不同的面貌。
城市人口剧增,生存环境尤为恶劣。工业化促进了城市的发展,社会将城市作为发展的中心,越来越多的农村人为了谋求生路,大批的涌向城市,是城市人口在短时间内迅速膨胀。据调查“1751年英国人口只有614万,然而工业革命后人口急剧增长,1801年有915.6万,1821年1210.6万1841年1810万。”[2]P197这么短的时间内英国的城市人口增长了近3倍,城市人口增加相应的农村人口就急剧减少。人口的增长对英国来说有好的方面也有坏的一方面,好的一方面是增长的人口给英国的经济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因为他们“便宜又实惠”;不好的一方面是,人口在短时间内大幅度的增加,社会资源不足,以至于许多下层人民生活的非常差,喝的水不干净、住的地方又脏又臭、垃圾遍地都是没人清扫、污水随地乱倒、房子狭小终年照不到阳光、吃的东西从来填不饱肚子,这里被成为贫民窟,因疾病肆虐也称“霍乱国王的巢穴”。为了生存,许多人去抢劫、卖淫充斥着各种各样的犯罪。狄更斯的《雾都孤儿》中“这是他从未见过的更肮脏、更破烂的地方,街道很窄、泥泞不堪,空气中充满着恶臭的气味..在这杂乱的丑陋之中,唯一繁荣的地方似乎是酒吧,在酒吧里,社会最底层的爱尔兰人拼命地的争吵不休,隔着大街两侧分叉出去的掩蔽的廊道和院子,稀落地显露出一簇簇的房子,那里喝的醉醺醺的男男女女在污秽中打滚”[3]P63
失业是本就贫穷的底层人物生活的更加的艰难。加剧了人们的苦难。随着大量的机器投入使用,使得越来越多的工人下岗,传统的手工业者不得不丢掉生计重新谋求出路,随着社会的进步,机器越优化所需要的工人就越少失业的人就越多,而那些事业的人由于没有生活来源最终只能进“贫民习艺所”而习艺所的环境非常恶劣,狄更斯《雾都孤儿》中有大量的描写习艺所的不为人知的一面,哪里肮脏、虐待、看着人饿死也不给饭吃。当时人们称它为“穷人的巴士底狱”习艺所并不能使人活下来,所有人最终都难逃死亡岛结局,或饿死、或病死。在《艰难时世》中有一个四十多岁的老实而善良的纺织工人叫斯蒂芬,在庞得贝的纺织厂干活儿,他干活儿非常的精细,但他很穷家庭生活也不幸福,他还有点儿驼背,平时寡言少语眉头老是皱着,似乎总有心事一样。在工人运动时,他拒绝任何人的拉拢,庞得贝便诬陷他偷了钱把他开除了。斯梯芬被工厂解雇后,为了生存不得不外出谋生,在工作期间不小心掉进了矿井里,过了好几天人们才发现他,当工人们把他救上来时他已经奄奄一息了,临死前要求葛擂为他洗刷名誉,还他清白,因为钱是葛擂他儿子偷的。最后他死了。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rwxy/hyywx/758.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