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亲情词的人情美

摘 要 苏轼的诗词中,能看到为数众多饱含亲情的作品。其中包含着父(母)子之情,兄弟之情,伯侄之情还有夫妻之情。这些情感存在于苏轼伟大而细腻的内心世界,并通过他的诗词表现出来。本文从苏轼与弟弟之间真挚的手足之情、对儿子舐犊关爱之情和与妻妾缱绻恋情进行具体的分析,来研究苏轼亲情诗词的人情美。
目 录
引 言 1
第一章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兄弟之情 ..............2
1.1亲兄弟,贤友生...............................................2
1.2深切的思念...................................................3
1.3诗词唱和.....................................................4
第二章 “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的夫妻之情 5
2.1 “不思量,自难忘”的结发之妻................................5
2.2“身后牛衣愧老妻”的患难红颜.................................5
2.3“惟有朝云能识我”的情之所系.................................6
第三章 “莲子心中苦,梨儿腹内酸”的舐犊之情 8
3.1严父的教导...................................................8
3.2慈父的关心...................................................8
第四章 苏轼亲情诗词的特色与价值 10
4.1亲情词的特色................................................10
4.2亲情词的价值................................................10
结束语 12
致 谢 13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考文献.................................................14
引 言
苏轼是我国文学史上优秀的作家,诗、词、书、画等方面都有很大的成就。自古以来,苏轼的不平凡经历与旷达的词风为人们所津津乐道。许多的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对他大起大落的生活经历与诗词的多样风格进行探讨与研究。笔者认为,在众多影响苏轼人生与创作的因素中,深切独特的亲情观是最大的方面。他的诗词充满了亲情的真挚与深沉。苏轼的人生是具有传奇色彩的,他的经历充满坎坷和颠沛流离,却依然没能改变他那“也无风雨也无晴”的旷达与洒脱的人生态度,每一次的贬谪也都没能泯灭他心中永远的牵挂,而他亲情方面的诗词也成为了瑰丽之宝。
苏轼一生共创作了2442首诗,其中直接描写有关亲情的诗歌就有202首。在他的亲情创作中,绝大多数是写他与弟弟子由的兄弟情。写给妻妾的诗词多达32首,子侄的为36首,给子由的则达125首。除此之外,苏轼心里挂念着所有与他有关的人,上到太夫人,下到侄子,对长辈的尊敬与孝顺,对晚辈的爱护与教导都可以从他的诗词中看到。
由此可见苏轼的性格中不仅有着大丈夫的旷达豪迈,也有着温情和细腻。这些真情从他的诗词中自然的流露出来,让人们读着便感受到它所体现的人情美。目前国内外学者对苏轼的研究成果很多,但是大多集中于他豪放词与艺术创作,还有一些学者重点研究苏轼的政治主张及其活动的成果。但是对于苏轼亲情方面词作的研究还没有专门的著作。
当前对苏轼亲情词的研究,国内学者和专家的言论和方向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以林语堂、莫砺锋为代表,以幽默风趣的笔触将苏轼的一生,生老病死、贬谪和高升、亲朋好友这些做详细的叙述。而另一类则是以叶飞、东方龙吟为主的作家,他们抛开苏轼坎坷的一生,把研究的重点放在苏轼亲情词所蕴含的深刻思想上去。
本文从苏轼亲情诗词的写作对象和语言风格这两方面出发,与不同时代诗词人的亲情词作对比,通过对苏轼与子由的手足之情、儿子的爱护之情和妻妾的爱情这三角度进行具体的分析,研究苏轼亲情诗词中的人情美,使苏轼亲情词的研究更有立体感。
第一章:“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兄弟之情
苏轼与苏辙是亲兄弟,二人不仅在文学上的造诣令世人夸赞,他们在浮浮沉沉的人生中共同进退的兄弟情深,更为人称颂。
1.1亲兄弟,贤友生
苏辙不仅是苏轼的兄弟,更是他人生道路上的知己。兄弟二人从小一起长大,一起读书,不曾分开。
苏轼曾经在诗中这样形容弟弟苏辙:“岂独为吾弟,要是贤友生。”由此可见苏辙在苏轼的心中,不仅是兄弟,更是懂得自己的知心朋友。他在写给苏辙的《沁园春赴密州早行,马上寄子由》中写到:
“当时共客长安,似二陆初来俱少年。有笔头千字,胸中万卷,致君尧舜,此事何难。用舍由时,行藏在我,袖手何妨闲处看。身长健,但优游卒岁,且斗樽前。”
这首词是苏轼于神宗熙宁七年七月在杭州移守密州早行的途中所写。苏轼因王安石变法而外任求职,得不到重用,苏轼此时的内心充满了悲苦与彷徨。词中以西晋才子陆机、陆云兄弟如洛的盛况自比二人昔年出入开封时的雄心壮志,同时对比现今空有平天下之志却不为所用的惆怅与悲愤。写给弟弟苏辙,似乎那时只有弟弟才能理解他自己内心的苦闷与郁郁不得志,与他进行精神上的交流,互相慰藉,成为对方心灵上的安慰。
1079年(宋神宗元丰二年)苏轼受到小人构陷,因讥讽新法,讪谤朝政之罪被捕,押在汴京御史台狱中,想着这次的结局应该是必死,便写诗给苏辙。《狱中寄子由(其一)》:
“是处青山可埋骨,他年夜雨独伤神。与君世世为兄弟,更结人间未了因。”
苏轼与苏辙相差四岁,相伴长大,同榜进士,同年授官。二人政治主张一致,新旧党争中共同进退。苏轼几乎每到新的任所即要诗词寄赠苏辙。二人的手足亲情,至老不衰。苏轼入狱后,此本“绝命”之作,此刻首先想到的便是弟弟苏辙。昔年苏轼因读到唐代大诗人韦应物“安知风雨夜,复此对床眠”的诗句而心动,在兄弟二人宦海浮沉中,每有闲居退隐,倾心相交,对床听雨之愿。诗的尾联表达出愿与子由世世为兄弟的心愿。一片肺腑之言,真挚感人。
苏轼对子由的关心也是事无巨细。
例如苏轼为庆贺弟弟的生日写过的诗词,其中一首《子由生日》:“但愿白发兄,年年作生日。”此时兄弟二人都已经是老年白发了,兄长仍然发自内心的祝福弟弟,兄弟之情让人感动。
1.2深切的思念
苏轼在凤翔做官时大多数的时候生活是惬意的,但是夜深人静的时候,他心中对做官的抵触便会冒出来,于是他想到苏辙,便给苏辙寄诗:《病中闻子由得告不赴商州三首 其一》“远别不知官爵好,思归苦觉岁年长。”苏辙当时可以不去外地做官,苏轼羡慕他在万人如海的京城里,能够做个“大隐”。发完牢骚还是想念弟弟:“此外知心更谁是,梦魂相觅苦参差。”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rwxy/hyywx/1052.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