恣情侠义傲江湖论唐传奇中的豪侠形象(附件)
摘 要唐传奇小说是在中国小说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标志着中国小说进入成熟阶段。作为传奇三大派之一的豪侠类小说是中晚唐时期发展最繁荣的主题,这类主题突出了当时民众对无拘无束、豪迈洒脱的人生境界的憧憬神往,所以有着独特价值。本文意在通过解析社会时代背景和大量文本的探究考证,将众多豪侠形象和侠义行为进行分析归类,从而探索出唐传奇豪侠形象产生的原因和发展的创新性以及对后世文学的重要影响。本文主要是为了让后人对唐传奇豪侠的侠义精神有着更深入的了解,通过对豪侠形象及其侠义行为进行对比分类,了解唐传奇豪侠形象创新独特的一面,探索唐代社会的总体风貌和时代特征,有利于完善豪侠文化渊远流长的发展脉络,丰富中华民族独特的文化内涵,增强国人的民族自豪感。
目 录
1 引言 1
2 豪侠形象的类型 2
2.1 知遇报主 2
2.2 重信仗义 3
2.3 除暴安良 4
2.4 幻技神盗 5
3 豪侠形象的成因 7
3.1 唐以前侠风义士文化的奠基 7
3.2 社会思潮和宗教文化的丰富 8
3.3 中晚唐时期社会动荡的影响 10
3.4 进取精神和有意为目的推动 10
4 豪侠形象的意义 12
4.1 折射悲惨现状成为人们理想化身的代表 12
4.2 对后世小说、戏曲等文学的启示与影响 13
结 语 15
参考文献 16
致 谢 17
1 引言
千古文人侠客梦,中国人有一种根深蒂固的侠客情结。作为我国独特文化的“侠文化”最早出现在春秋战国时期,从先秦时期以来,经历了几千年的漫长岁月,关于豪侠的奇闻异事却从来没有停止过。唐朝豪侠小说开中国武侠小说文学之先河,刻画出大量卓越多姿的侠客形象,形成了武侠小说创作的第一个热潮。
在以往研究中,对豪侠小说的研究成果有很多,但是把唐传奇小说中豪侠形象作为专题研究的还是较少,不仅如此,在探索进程中也遇见了很多难题。产生最多争议的是在形象归类上,分类标准众说纷纭,作品选取范围也具有一定局限性和模糊性。其次,多数学者对豪侠形象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的注重与探究,主要集中在少数作品中的典型形象和对后世侠义文学作品的影响上,将人物形象进行群体比较探索的成果还是较稀少的。
本文将采用文献研究法、对比研究法从三个部分对唐传奇豪侠形象进行重点分析。第一二章是本文的重点,主要阐述了唐传奇豪侠形象的分类和成因。在分析豪侠形象时,主要结合具体作品的题材内容和侠义行为,把豪侠形象概括为除暴安良、知遇报主、重信仗义、幻技神盗这四大类,以剖析豪侠形象的特点及其侠义精神;在兴起原因分析中,重点阐述了豪侠形象对唐以前“侠文化”的吸收与革新以及所反映出来的当时社会历史背景,具体来说,就是唐以前的侠风义士文化为后世创作奠定基础、尚武崇侠的社会风气和宗教文化的发展、中晚唐时期动荡不安的社会环境以及唐代文人之士积极入世的进取精神和有意为的创作目的。第三章是本文探究的延伸,主要阐述了唐传奇小说中豪侠形象的价值,挖掘出豪侠形象的时代意义和文学史意义,因此可以使我们更深刻地理解豪侠形象的文化精髓及精神内涵。
2 豪侠形象的类型
在这一时期,文人士子以积极饱满的热情,成功塑造了一大批个性突出的豪侠形象,从而让以豪侠为主题内容的文学作品在这一时期得到成熟繁荣,不仅作品的数目繁多,而且豪侠形象卓越多姿。根据唐传奇作品的题材及豪侠所表现的侠义行为大致可分为知遇报主、重信仗义、除暴安良、幻技神盗这样四类侠客类型。
2.1 知遇报主
知恩图报是中国古代豪侠的传统精神,古代权势贵族手下的幕僚门客,通常都是在这种关系上所建立起来的。在这类侠客中,他们地位低微平凡,有的是为了感激主子的礼遇恩情,誓死追随,甘愿奉献;有的则是被主子收留,用于利用使唤,从而沦为维护主子权势利益的工具。在唐传奇小说中就有这样一部分侠客,他们的身份平凡无奇,仅仅是侍从、仆人、奴婢之辈,为了报答恩情,当他们的主人遇到困难或急事时,必定毫不犹豫地挺身而出,为主人排忧解难,展现出一种浓烈炽热的豪侠精神,让人情不自禁为他鼓掌喝彩,在唐传奇中知恩图报的豪侠人物不在少数。
在唐代,科考制度的开设,让许多寒门庶族可以通过考试选拨,进入到朝廷政治中心,这些平凡质朴的寒士们对“知恩图报”的观念很是看重,所以说“士不遇文化规定下的伦理价值观,制约着下层豪士的恩怨情感,宁愿冒险代恩主刃仇,敢轻生死,也不愿有负别人的情义,这里面有微贱之士对恩遇机缘的珍视,仍洋溢着侠的自尊自重”[1]P89。《昆仑奴》就是这类的代表,磨勒虽为奴隶,却勇武超群、机智聪明,能救主人之难,有一副炙热的侠义心肠。面对主人崔生的忧伤和吟诗,“左右莫能究其意”[2]P188,唯独磨勒就能迅速领会崔生的“襟怀之事”,帮助主人猜出哑谜,而且还当下答应完成此事,称区区小事必能成之。随后一系列的事情也真的证明了昆仑奴并非纸上谈兵,他能不惊动任何人悄然进入内院,轻而易举的巧杀一品官员家的猛犬,“遂负而逾十重垣”[2]P189,到严密防御的妓院与红绡相见,之后又三次反复回内院帮红绡“负其囊橐妆奁”[2]P189,“负生与姬而飞出峻垣十余重”[2]P189,帮助主人有情人终成眷属,但“一品家之守御,无有警者”[2]P189如此等等,从小说中红绡对昆仑奴的赞扬“知郎吾颖悟,必能默识,所以手语耳”[2]P189、以及一品官员的惊骇,认定红绡的消失,来的人“势似飞腾,寂无形迹,此必侠士而挈之”[2]P189,让我们对这位身份卑贱,却敢于在权势贵族者面前拔虎须的豪侠义仆磨勒敬佩不已,他报答主人恩情时所展现的侠肝义胆精神早已深深烙印在每个读者的心中。
“巾帼不让须眉”,唐传奇中的女性豪侠也是大放光彩。在《红线》一文中,当薛嵩受到对手田承嗣的发兵威胁“日夜忧闷,咄咄自语,计无所出”[2]P181时,作为薛嵩“内记室”和“青衣”的红线挺身而出,“某虽贱品,亦有解主忧者”[2]P181,以此报答主人多年来对自己赏识重用的知遇之恩,当即承诺,让薛松不必忧虑,“忽闻晓角吟风,一叶坠露,惊而试问,即红线回矣”[2]P181。将看管森严的大府看成是无人之境,而且还轻而易举的往返“夜漏三时,往返七百里;入危帮,经五六城”[2]P182,绝非常人所能想象的。就在这神不知鬼不觉中,红线已经将田承嗣床头上放的金盒盗取回来,成功震慑了准备发兵的田承嗣,打消了一场战祸。由此可见,红线是一个知恩图报的人,时刻铭记主人对自己的知遇之恩,主动为主分忧,以此回报。
《昆仑奴》中的奴隶磨勒夜越重垣,救主人于水火之中;《红线》中的侍婢红线深夜盗取金盒警示田承嗣,打消战事,为主分忧;《无双传》中的古押衙为了报答仙客的恩情,帮其救出佳人,最后拔刀自刎以此封锁秘密;再如《聂隐娘》中的聂隐娘被刘昌裔厚重的礼遇所打动,为报知遇之恩为他,先后刺退魏帅派来的刺杀高手,保全了主人的安危;《田膨郎》中的仆人帮助主人智擒盗贼,这都是为了报答主人的知遇之恩。
2.2 重信仗义
目 录
1 引言 1
2 豪侠形象的类型 2
2.1 知遇报主 2
2.2 重信仗义 3
2.3 除暴安良 4
2.4 幻技神盗 5
3 豪侠形象的成因 7
3.1 唐以前侠风义士文化的奠基 7
3.2 社会思潮和宗教文化的丰富 8
3.3 中晚唐时期社会动荡的影响 10
3.4 进取精神和有意为目的推动 10
4 豪侠形象的意义 12
4.1 折射悲惨现状成为人们理想化身的代表 12
4.2 对后世小说、戏曲等文学的启示与影响 13
结 语 15
参考文献 16
致 谢 17
1 引言
千古文人侠客梦,中国人有一种根深蒂固的侠客情结。作为我国独特文化的“侠文化”最早出现在春秋战国时期,从先秦时期以来,经历了几千年的漫长岁月,关于豪侠的奇闻异事却从来没有停止过。唐朝豪侠小说开中国武侠小说文学之先河,刻画出大量卓越多姿的侠客形象,形成了武侠小说创作的第一个热潮。
在以往研究中,对豪侠小说的研究成果有很多,但是把唐传奇小说中豪侠形象作为专题研究的还是较少,不仅如此,在探索进程中也遇见了很多难题。产生最多争议的是在形象归类上,分类标准众说纷纭,作品选取范围也具有一定局限性和模糊性。其次,多数学者对豪侠形象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的注重与探究,主要集中在少数作品中的典型形象和对后世侠义文学作品的影响上,将人物形象进行群体比较探索的成果还是较稀少的。
本文将采用文献研究法、对比研究法从三个部分对唐传奇豪侠形象进行重点分析。第一二章是本文的重点,主要阐述了唐传奇豪侠形象的分类和成因。在分析豪侠形象时,主要结合具体作品的题材内容和侠义行为,把豪侠形象概括为除暴安良、知遇报主、重信仗义、幻技神盗这四大类,以剖析豪侠形象的特点及其侠义精神;在兴起原因分析中,重点阐述了豪侠形象对唐以前“侠文化”的吸收与革新以及所反映出来的当时社会历史背景,具体来说,就是唐以前的侠风义士文化为后世创作奠定基础、尚武崇侠的社会风气和宗教文化的发展、中晚唐时期动荡不安的社会环境以及唐代文人之士积极入世的进取精神和有意为的创作目的。第三章是本文探究的延伸,主要阐述了唐传奇小说中豪侠形象的价值,挖掘出豪侠形象的时代意义和文学史意义,因此可以使我们更深刻地理解豪侠形象的文化精髓及精神内涵。
2 豪侠形象的类型
在这一时期,文人士子以积极饱满的热情,成功塑造了一大批个性突出的豪侠形象,从而让以豪侠为主题内容的文学作品在这一时期得到成熟繁荣,不仅作品的数目繁多,而且豪侠形象卓越多姿。根据唐传奇作品的题材及豪侠所表现的侠义行为大致可分为知遇报主、重信仗义、除暴安良、幻技神盗这样四类侠客类型。
2.1 知遇报主
知恩图报是中国古代豪侠的传统精神,古代权势贵族手下的幕僚门客,通常都是在这种关系上所建立起来的。在这类侠客中,他们地位低微平凡,有的是为了感激主子的礼遇恩情,誓死追随,甘愿奉献;有的则是被主子收留,用于利用使唤,从而沦为维护主子权势利益的工具。在唐传奇小说中就有这样一部分侠客,他们的身份平凡无奇,仅仅是侍从、仆人、奴婢之辈,为了报答恩情,当他们的主人遇到困难或急事时,必定毫不犹豫地挺身而出,为主人排忧解难,展现出一种浓烈炽热的豪侠精神,让人情不自禁为他鼓掌喝彩,在唐传奇中知恩图报的豪侠人物不在少数。
在唐代,科考制度的开设,让许多寒门庶族可以通过考试选拨,进入到朝廷政治中心,这些平凡质朴的寒士们对“知恩图报”的观念很是看重,所以说“士不遇文化规定下的伦理价值观,制约着下层豪士的恩怨情感,宁愿冒险代恩主刃仇,敢轻生死,也不愿有负别人的情义,这里面有微贱之士对恩遇机缘的珍视,仍洋溢着侠的自尊自重”[1]P89。《昆仑奴》就是这类的代表,磨勒虽为奴隶,却勇武超群、机智聪明,能救主人之难,有一副炙热的侠义心肠。面对主人崔生的忧伤和吟诗,“左右莫能究其意”[2]P188,唯独磨勒就能迅速领会崔生的“襟怀之事”,帮助主人猜出哑谜,而且还当下答应完成此事,称区区小事必能成之。随后一系列的事情也真的证明了昆仑奴并非纸上谈兵,他能不惊动任何人悄然进入内院,轻而易举的巧杀一品官员家的猛犬,“遂负而逾十重垣”[2]P189,到严密防御的妓院与红绡相见,之后又三次反复回内院帮红绡“负其囊橐妆奁”[2]P189,“负生与姬而飞出峻垣十余重”[2]P189,帮助主人有情人终成眷属,但“一品家之守御,无有警者”[2]P189如此等等,从小说中红绡对昆仑奴的赞扬“知郎吾颖悟,必能默识,所以手语耳”[2]P189、以及一品官员的惊骇,认定红绡的消失,来的人“势似飞腾,寂无形迹,此必侠士而挈之”[2]P189,让我们对这位身份卑贱,却敢于在权势贵族者面前拔虎须的豪侠义仆磨勒敬佩不已,他报答主人恩情时所展现的侠肝义胆精神早已深深烙印在每个读者的心中。
“巾帼不让须眉”,唐传奇中的女性豪侠也是大放光彩。在《红线》一文中,当薛嵩受到对手田承嗣的发兵威胁“日夜忧闷,咄咄自语,计无所出”[2]P181时,作为薛嵩“内记室”和“青衣”的红线挺身而出,“某虽贱品,亦有解主忧者”[2]P181,以此报答主人多年来对自己赏识重用的知遇之恩,当即承诺,让薛松不必忧虑,“忽闻晓角吟风,一叶坠露,惊而试问,即红线回矣”[2]P181。将看管森严的大府看成是无人之境,而且还轻而易举的往返“夜漏三时,往返七百里;入危帮,经五六城”[2]P182,绝非常人所能想象的。就在这神不知鬼不觉中,红线已经将田承嗣床头上放的金盒盗取回来,成功震慑了准备发兵的田承嗣,打消了一场战祸。由此可见,红线是一个知恩图报的人,时刻铭记主人对自己的知遇之恩,主动为主分忧,以此回报。
《昆仑奴》中的奴隶磨勒夜越重垣,救主人于水火之中;《红线》中的侍婢红线深夜盗取金盒警示田承嗣,打消战事,为主分忧;《无双传》中的古押衙为了报答仙客的恩情,帮其救出佳人,最后拔刀自刎以此封锁秘密;再如《聂隐娘》中的聂隐娘被刘昌裔厚重的礼遇所打动,为报知遇之恩为他,先后刺退魏帅派来的刺杀高手,保全了主人的安危;《田膨郎》中的仆人帮助主人智擒盗贼,这都是为了报答主人的知遇之恩。
2.2 重信仗义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rwxy/hyywx/5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