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秦观词的伤感意境

摘 要 秦观的语言,以其朴素的语言和丰富的意境,使读者在他的心灵中体验到一种淡淡的感伤。秦观诗歌具有微妙、高层次的情感品质和独特的审美价值,对后来的诗歌创作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这些都说明了秦观代表作品的持久艺术魅力。因此,本文在分析感伤意境的基础上,分析和阐释了情感意境在作品中的表现和成因。以使读者在阅读中把握自己的创作个性,感受作品的主题。
Key words: Qinguan word; sentimental mood; creative performance; formation reasons 目 录
引 言 1
1 秦观词作中的感伤意境的表现 2
1.1 词作题材中的感伤意境 2
1.2 表现方式中的感伤意境 3
2 秦观词作的感伤意境分析 6
2.1 清冷凄迷的伤感意境 6
2.2 朦胧迷离的伤感意境 7
2.3 柔婉幽怀的伤感意境 8
3 秦观词作感伤意境的形成原因 10
3.1 坎坷的仕途经历 10
3.2 家庭婚姻生活 10
4 秦观词伤感意境的地位及影响 12
结 语 13
参考文献 14
致 谢 15
引 言
秦观,字少游,号淮海居士,是扬州高邮人。在北宋当时秦观以他的诗词和文章闻名,同时他也是婉约词派的杰出的代表词人,他流传至今的作品大约有180首左右[19]P211。他与黄庭坚、晁补之、张耒并称“苏门四学士”,他既是苏轼的得意弟子也是苏轼的好朋友,在所有的苏轼的弟子中秦观是最受苏轼器重的。秦观诗、词、文都非常出众,但他的词写得是最好的,在词史上常与黄庭坚、周邦彦、柳永并提。他的词集被称为《淮海词》,主要以写情为主,内容含蓄用词蕴藉,明代张綖将其视为“婉约”之代表。[1]P72年轻时的秦观怀着满腔的热血立志于仕途,因为家境的原因勤奋好学的他过得并不如意,导致后期的秦观在他的词作中充满了浓浓的悲伤之情,那时的他并没有当时的大志,只是只身刻苦研读,作为苏轼的得意门生,在当时得到了许多大家的一致好评,但是他的仕途依旧充满了苦难与坎坷,他的科举之路屡屡受挫,最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后还是依靠着苏轼的推荐才中得了进士,本以为苦尽甘来,但受到朝政中新旧党之争,他成为了政治的牺牲品,接踵而来的沉重打击再次使他备受挫折。[3]P112分析这一时期秦观的词作可以更好地感受到词作中的伤感之情,这有助于我们了解他的语言风格以及理解他词作中丰富的意境,更能让我们了解掌握他词作独特的艺术个性,从而更好地理解他词作中所蕴含的深刻意义。
1 秦观词作中的感伤意境的表现
综观秦观的词作可以说秦观极其巧妙的将他语言特色与他的伤感之情完美的融合在了一起。伤感意境在秦观诗词中得到充分体现,无论是他对词作的选择,还是他在词作的创作方法以及词作的主题都有得到了充分的体现。下面将结合秦观具体的词,对这些问题进行逐一的解释和说明。
1.1 词作题材中的感伤意境
综观秦观的词作,可以发现他的词作中在题材上大部分都是以他被贬谪的生活作为基础的。所以说一首词作的创作中选材是写词创作过程的基础。想要表达什么样的感情,就要选择与这种感情相对应的题材,这在词作的创作中都是有规律可以去遵循的。秦观经历了仕途上的曲折,这样的打击肯定会引起他对自己亲人以及家乡的思念,但是因为被贬的缘故他不能回到思念的家乡不能看到思念的亲人。[4]P69所以在秦观被贬谪的这段生活中他对于自己亲人的思念以及对于自己家乡的怀念就是他伤感之情的来源。例如:秦观在其贬谪生活中有一首著名的词作《好事近?梦中作》:
春路雨添花,花动一山春色。行到小溪深处,有黄鹂百。
飞云当面化龙蛇,夭矫转空碧。醉卧古藤阴下,了不知南北。[21]P12
虽然这首词作中只有短短的几句,可以明显看出作者描写了春天的美景,但是再看词的题目“梦中作”,把二者联系起来那不就这一切美丽的春景仅仅存在于作者的梦中罢了。词作的上阙通过白描的手法为我们描绘了一个美丽春天的场景,就这个美丽的春景却生动形象表现了秦观词作中的感伤意境。一场春雨,给路边增添了许多的鲜花。路边的花儿随着微风的吹佛轻轻摆动,给漫山遍野带来了盎然春色,走到了小溪的源头深处,听着无数的黄鹂鸟在空中飞跃啼鸣,仿佛是要通过自己清脆的喉咙歌唱生生不息的春天。此刻,作者望着天上那不断变化的云彩,看着它们云卷云舒的美丽景色,甚至完全忘记了自己在干什么,醉酒后躺在树下的阴凉处竟连东西南北都分辨不清楚了。一开始读这首词,似乎没有什么的感伤的感觉,上阙描写了勃勃生机的春天景色,给人一种春生似海的感觉,这种意境十分的美。但是读到下阙时,作者将自己的欣赏角度转换了,从上阙的描写地上的景物转到了下阙描写天空中的景象,从下阙中所描绘的景象发现了作者那种超然尘世的心态,词中也蕴含了词人想要归隐山林远离尘世的心情。我们把题目《梦中作》与其描绘的美好春景对比,就会发现其中的伤感之情,再细细的品味了词尾那句“醉卧古藤阴下,了不知南北”,一丝感伤的感觉在心中油然而生,作者在自己幻想的仙境里陶醉了,与大自然混为一体,完全的进入了无我之境,细想一下,在这春光无限好的季节里,如果不是因为作者遭贬,他怎会如此的闲来无事悠闲自得的醉卧在此呢,他又怎么可能会“了不知南北”呢?在我们看来词中充满勃勃生机的春天其实也是作者心中的无可奈何罢了,这又是多么地令人伤感啊。再如,秦观的代表之作:《踏莎行?郴州旅舍》
雾失楼台,月迷津渡。桃源望断无寻处。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
驿寄梅花,鱼传尺素。砌成此恨无重数。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21]P11
这首《踏莎行》与《梦中作》有着异曲同工之妙,但《踏莎行》在题材上面更能体现出秦观词的感伤意境。看在这首词作的上阙作者就用被贬之后寂寞冷清的环境开头:“雾失楼台,月迷津渡,桃源望断无寻处。”根据词句我们可以感受到作者是借用这些景色来反映自己内心伤感的感情,漫天布满的迷雾渐渐将楼台所隐去,句中的“迷”、“失”两个字不仅描绘出了楼台和津渡的朦胧模糊,也将作者内心的迷茫无助的情绪表达了出来,这不仅仅是写景的词句,而是将景色与作者的情感相互交融的佳句。[10]P112“桃源断望无寻处”可以看出作者在寻找当时陶渊明笔下的那边世外桃源之地,由此我们可以体会出长久的官场失意使得作者有了归隐桃源的念头。“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细品这句,作者在寻桃园无果,又想到自己别贬到远离家乡的郴州,滋生了他的思乡之情,作者连用“孤馆”、“春寒”、“杜鹃”等凄凉的景象引发读者们的感慨,将自己悲伤的心境与景物融为一体。
1.2 表现方式中的感伤意境
秦观是北宋婉约派的代表词人,在读过秦观的词之后也可以发现他的词作在表现方式方面选择重在清淡婉约,就是用轻柔、细腻、委婉的语言表现出他柔细幽微的愁思。[20]P143所以,秦观的词语言细腻婉约,给人一种“初日芙蓉,晓风杨柳”般自然淡雅的风韵。
翻开秦观的《淮海词》里面的语言皆是那样的风韵,例如《望海潮?洛阳怀古》:
梅英疏淡,冰澌溶泄,东风暗换年华。金谷俊游,铜驼巷陌,新晴细履平沙。长记误随车。正絮翻蝶舞,芳思交加。柳下桃蹊,乱分春色到人家。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rwxy/hyywx/798.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