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播体”微博的语言应用特征

题目“直播体”微博的语言应用特征[20191216164455]
内容摘要:“直播体”是一个比较新鲜的概念。在语言学界,将文字直播体育赛事的微博作为一种语体还尚未有相关分析和研究,因此选取NBA这一在国内广受欢迎的体育赛事的相关直播微博作为语言材料,借鉴前人关于微博语言的研究和各类解说直播语言研究的诸多成果运用分类归纳的方式,追根溯源,来探讨“直播体”微博的语言应用特征。探讨分析了“直播体”微博的语言来源,并在对样本的分析中将其用时间顺序分为赛前、赛中、赛后三类,归纳出“直播体”微博语言的共同特征为:文、图和视频链接的统一;自由灵活、生动活泼;互动性强。“直播体”微博的出现无疑会给体育新闻传播带来冲击和影响,与此同时,也在给汉语注入新鲜活力。
 查看完整论文请+Q: 351916072 
关键字:微博直播体文字直播语言特征Languageapplicationfeaturesof"ZhiboTi"weibo
目 录
一、引言 1
二、“直播体”微博语言来源 2
(一)声音类直播 2
(二)视频类直播 3
(三)文字类直播 3
三、“直播体”微博类别及相应语言特点 4
(一)赛前微博 4
1.简练直观 5
2.内容充实 5
(二)赛中微博 6
1.即时性强 7
2.专业词、微博用语的灵活结合 7
3.话题广泛 8
(三)赛后微博 9
1.说明性强 9
2.情感强烈 10
(四)三类“直播体”微博语言共同特征 10
1.文、图和视频链接的统一 11
2.自由灵活、生动活泼 11
3.互动性强 12
四、“直播体”微博语言影响 13
(一)影响体育新闻传播 13
(二)影响汉语本体 15
1.给汉语注入新鲜活力 15
2.“碎片化”、“娱乐化”的消极影响 15
五、结语 16
参考文献 17
致 谢 18
“直播体”微博的语言应用特征
——以NBA 文字直播微博为例
一、引言
2007年,从国内第一个带有微博性质的饭否网出现开始,微博逐步走进了中国普通互联网网民的世界。至2009年,微博在中国以摧枯拉朽的势头迎来了自身发展的巅峰期,随着Web2.0的普遍应用,随之兴起了一种开放式的联网社交活动,形成了一个为大众提供休闲、生活服务信息的分享交流平台。微博是一种以“零编辑”为主要创作方式的公共话语空间,其相应的语言系统也介于口语和书面语之间。也因此,微博简便易学的操作方式加上独特的语言系统,使得网络语言得到了爆炸式的发展。各种网络语体也顺理成章地在微博上流行蔓延,如咆哮体、梨花体、知音体、直播体等等,这些语体依托微博这一媒介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并且有的网友还进行效仿,这不仅红遍了网络,也对现代人的日常语言交际产生了一定影响。
现代体育比赛形势瞬息万变,而微博恰恰能迅速捕捉赛场上所发生的一切,方便了无法观看视频直播的人们通过微博随时随地迅速掌握比赛信息。因此除去传统媒体已经流行很广的直播方式之外,很多赛事借助微博在网络上来辅助直播也就顺理成章了,这是利用电视直播信号或网络视频信号为信息源,借助特定的输入输出系统,以微博平台作为传播媒介,用微博的形式向网民传播信息的一种在线演绎及互动的传播方式。所谓的“直播体”,简而言之是一种广播电视直播、转播解说的文字表现形式,而赛事的“直播体”微博,就是在微博上,在赛前、赛中、赛后这一完整过程中通过微博账号发送出来的文字解说。
“直播体”是一个比较新鲜的概念。在语言学界,将文字直播体育赛事微博作为一种语体还尚未有相关分析和研究。因此本论文选取了NBA(全称National Basketball Association,即美国篮球职业联赛)这一在国内广受欢迎的体育赛事的相关直播微博作为语言材料,借鉴前人关于微博语言的研究和各类解说直播语言研究的诸多成果。在微博语言的研究中,赵聪的《微博语言特点说略》(2013)归纳出了微博的五大基本特征:创新性的话语风格、创意性的标点组合、模仿性的语言类比、微博新词语和中英文的交相辉映;在吕瑞芬的《微博的语言特点》(2013)中概括了微博语言的如下特点——凝练化、口语化和碎片化。而在解说研究领域,周弈和田慧的《NBA解说之语言特征研究》(2010)中,用文献资料的方式归纳出相应特点:(1)解说用词自由灵活、生动活泼,有浓厚的体育特色,同一个技术动作,规则等术语常常可以有多个不同的术语从不同角度进行表达;(2)解说中带有强烈的感情色彩和口头文学的成分:句子通常不完整,感叹词和语气词使用频率很高;(3)解说过程中话题可根据情况即兴调换,话题丰富,涉及与比赛相关的任何信息;4)在篮球术语的覆盖率、数量和使用频率上都体现出较高的专业程度,术语使用倾向性明显:以技术统计、规则和技、战术为核心,并伴随摄像机画面的变化以其他与赛场相关的信息作为解说内容的补充。
上述少量的已有研究中,各家所站的角度不同,得到的结论也各不相同。而这些研究都没有直接涉及到微博“直播体”这一语体,因此本文将用分类归纳的方式,追根溯源,来探讨“直播体”微博的语言应用特征。
二、“直播体”微博语言来源
网络上的“直播体”微博,实质上是一种对于传统直播和网络文字直播的一种继承发展。乘着便捷迅速的微博快车,“直播体”得以在微博上将其源头的各种形式进行融合与发扬,自成一体。因此要探讨现在的“直播体”微博,可以从不同类型的直播中探寻。
(一)声音类直播
广播直播,是一种声音直播,也是最早产生的一种直播方式,它的出现就具有很大的意义。广播直播的时效性非常强,是第一次精确到几分几秒的一种直播方式,也因此听众能借助解说员的语言来较为准确的了解比赛现场发生的情况或变化。广播直播通常会有一个或几个解说员,结合音乐、现场同步声音和简练的描述性语言来展现现场情况。同时播音员个人的素质对直播的效果会产生重大影响,由于在短时间内可以参考的资料较少和解说员水准的各不相同,这样的直播解说中就会加入很多的主观情感,感叹词也会随着比赛现场的精彩程度而无意识的增多。但是和之后的多种直播方式相比,欠缺画面辅助以及直播是元素的单一,是广播直播一直以来的劣势。
和现在的“直播体”微博相比,这些声音解说词是所有文字解说词的源头,其后的电视直播、网络文字直播以及我们主要要论述的“直播体”微博,在语言上都能找到广播直播的影子,其影响力可见一斑。另外,广播直播给“直播体”微博带来了直播时的互动性和解说员用语的自由度方面的启示,使得“直播体”微博能向着一种平易近人的直播方式发展。
(二)视频类直播
继承于广播直播,加上有了画面的呈现,就以NBA比赛来说,电视直播一定是这类体育赛事直播的“老大哥”。在电视直播中,配合着图像,由解说员用语言来描述比赛的发展与变化,相当具感染力。有了声音和图像,能让受众最直观的关注到比赛,甚至说在电视直播中把这些解说词去掉,观众还是能了解到比赛的大致情况。因此解说文字并不是起到了电视直播的主要作用,而是一种“锦上添花”的辅助功能,解说员已经不会对某个具体的画面场景进行过多的描述,而是给观众补充“看不到”的信息,例如数据统计、专业术语介绍、球员球队历史评价等。之后随着互联网的出现,也有了网络视频直播的形式,但大体而言和电视直播几乎相同,只是在解说员的专业要求略微宽松。无论是电视直播还是网络视频直播,由于观看直播时必须花费大部分时间在电视或电脑屏幕前,观众无法随处获取想要的信息,这便是此类视频直播的一个劣势。
视频类直播给“直播体”微博的启示在于,直播赛事需要画面、声音的全方位结合,同时给以受众的信息量可以增大,由于视频直播时间段是提前决定的,所以在这个时间段内,除去比赛的多余时间,直播者所给予观众的既要有赛场内的情况,也要有赛场外的消息。这也是“直播体”微博有赛前到赛中、再由赛中到赛后这样一个完整的直播时间区间的原因。
(三)文字类直播
所谓文字直播,一般是指利用电视直播信号或网络视频信号为信息源,借助特定的输入输出系统,以网络平台作为传播媒介,用文字的形式向广大网民传播信息的一种在线演绎及互动的传播方式。文字直播作为NBA 赛事直播的辅助手段越来越被广大网友所接受。比较成熟的网络文字直播方式都有一个相对固定的版式,比分、数据统计以及现场情况的文字性描述都是必备要素。作为一种专门的直播方式,它涵盖的比赛内容无所不包,既有如同广播直说解说员一般对于现场状况的直观描述,还有电视直播那种对于背景知识的补充介绍。虽然只是一种书面语形式,却有着非正式语言和口语的直白随意。而普通网络文字直播的劣势且恰恰在于版式的固定,使得灵活性较差,网民在查阅时必须打开固定的网页不停刷新多次才可以;同时由于网络文字直播产生于2G手机网络时代,为了削减手机流量的消耗会对现场照片或视频的结合进行一定的削弱,从而大大降低了直播所能带来的临场感受。
“直播体”微博是对一场比赛的整体状况的有选择性记录,是一种赛事直播的辅助手段,虽然几乎继承了网络文字直播的所有要素,但也进行了选择。加上微博平台特有的格式和字数限制,对于网络文字直播而言,“直播体”微博既全盘接受继承了网络文字解说的特点,又趋利避害,加强网友的临场体验,有了相应的发展。
三、“直播体”微博类别及相应语言特点
前文提到过,利用微博进行的直播,是一种传统直播的辅助方式,是方便无法直接观看电视直播或者进入繁琐的的文字直播的人们了解比赛的一种途径。微博用户在关注了相关微博账号后,可以随意随时刷新自己网页或客户端的微博,轻松简单了解到需要的信息。而每场NBA赛事的进行,都会经历赛前前瞻、赛中实况和赛后评论三个阶段,因此本文也将“直播体”微博按这样分为三类,归纳特点并加以比较。
(一)赛前微博
赛前的“直播体”微博,往往是对今日比赛场次的一个介绍,这类的微博一般会有一个固定的格式。我们来用“新浪体育V”微博账号2014年1月15日发表的一条微博为例:
从这个微博中我们可以看出,首先在方括号内是一个类似标题的句子,告诉浏览微博的网友将要或者正在直播的比赛对阵的双方的情况和时间。之后在具体内容里,会有链接到视频直播或网络文字直播间的网页链接。一般赛前的微博中的格式变化不大,基本上每天都是大同小异的内容,再如这条2013年5月16日的微博:
以这两条微博为代表,我们可以从中总结出这样的特征。
1.简练直观
由于是比赛开始前的第一条微博,编辑人员会特别小心用词,简单说明情况的同时,也很直观的把整天的比赛直播安排情况告诉大家。例如2014年1月13日的这条微博:
这条微博中,我们只能获取比赛何时开打、对阵双方是什么球队这样的信息,没有过度的渲染或者情绪。网友可以大致了解一个赛程安排情况,以此制定好自己观看比赛的计划。
2.内容充实
在比赛前,要说明的事情会很多,比如比赛双方的阵容情况、球队之前的战绩或者球队队史等等,因此这类微博也经常会出现一些关于对阵双方的说明性文字,例如2014年1月12日的这条微博:
在这天,休斯敦火箭队将要对阵华盛顿奇才队,这是一场NBA常规赛。在微博中,具体说明了休斯敦火箭队的对手,而且介绍了球队面临背靠背(“背靠背”,源自英文“back to back ”的直译,意思是连续两次。广义上讲,球队连续两天作战,就是背靠背的比赛,在NBA比赛中提到“背靠背”,一般是指球队连续两天客场作战)这样一种赛程情况时,在某个赛季中的表现情况。这样详细的说明既能给网友一个相对完整的球队情况了解,同时也能让网友对球队的表现进行判断甚至帮助一些资深球迷进行比赛结果预测提供了帮助。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rwxy/hyywx/1416.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