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语言对大日常用的影响(附件)【字数:11451】

摘 要语言,是人类认识世界的一种工具,也是进行人际沟通必不可少的中介。网络语言是在网络诞生之后受到广大网民的追捧、喜欢,随着网络语言慢慢渗透到人们的生活中,人们对它的评价褒贬不一。网络语言的兴起、流行有着网民自身的需求、也有社会层面的推动,面对网络语言创新性、形象性、诙谐性、粗俗化的特点,社会对其的态度也不尽相同追捧网络语言的人肯定了它的创造性和新颖性;排斥网络语言的人抵触它的粗俗化和低俗化;也有人建议一分为二辩证地看待网络语言。为了规范大学生的网络语言环境,国家和高校应该采取相应的措施,从监管、教学再到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应该让大学生形成自律的能力,坚决抵制不规范网络语言的侵蚀,争做文明、规范、合格的网络人。
目 录
引 言 1
第一章 网络语言流行的原因 2
1.1心理层面 2
1.1.1蔑视传统,崇尚创新 2
1.1.2张扬个性来引起别人的重视 2
1.2.社会层面 3
1.2.1互联网提供了产生网络语言的物质基础 3
1.2.2中国改革开放提供了产生网络语言的社会背景 3
1.2.3电脑输入法的限制 3
第二章 网络语言的特点 5
2.1创新性 5
2.2形象性 5
2.3诙谐性 6
2.4粗俗性 6
第三章 网络语言对大学生的影响 7
3.1网络语言对大学生的正面影响 7
3.1.1 增强理性思维的灵活性 7
3.1.2 提高人际交往的亲密度 7
3.1.3 缓解生活压力的焦虑感 8
3.2网络语言对大学生的负面影响 9
3.2.1降低语言修养 9
3.2.2造成交际障碍 9
3.2.3影响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10
3.2.4思维水平的下降 11
第四章 对网络流行语的态度 12
4.1巩固主流意识形态的主导地位 12
4.1.1 以科学意识形态增强网络语言的正能量 12
4.1.2 以优秀文化思想引导网络流行语的变化趋势 13
4.2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建立健全网络技术监管制度 13
4.3正确引导大学生树立健康的网络素养和法制观念 14
4.3.1 提高大学生对网络语言行为的自律能力 14
4.3.2营造良好的语言环境 14
结语 15
致 谢 16
参考文献 17
引 言
网络语言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网络语言泛指出现于网络时代的和网络、电子技术相关的词;狭义的网络语言则特指在网络交流中所使用的语言。对于网络语言的定义,业界有不同的解释:于根元在《中国网络语言词典》中这样写道:“‘网语’是互联网的产物。在网络日益普及的虚拟空间里,人们表达思想、情感的方式也应与现实生活中的表达习惯有所不同,于是有的人创造出令人新奇也令人愤怒和不懂的‘网语’。大部分‘网语’是网民为提高输入速度,对一些汉语和英语词汇进行改造,对文字、图片、符号等随意链接和镶嵌。”学者于虹则认为“网络语言是利用电子计算机在网络交际领域中使用的语言形式。广义上的网络语言指在网络环境中网络用户群体所使用的语言,包括网络新闻、网络文字、网络聊天室和电子公告牌系统中的语言。”“狭义的网络语言是指网民在聊天室和BBS上所使用的语言,实时聊天要求及时互动,需要快速简明,通过键盘输入文字或其他符号表达自己的意思。”网络语言在发展中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特点,不管是运用符号、字母,还是运用表情、数字,都旨在用新颖的形式传递新的含义。当前对网络语言的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词典、论文、专著三个方面,《网络时尚词典》是易文安先生于2000年10月出版于海南出版社的专著,是我国第一部网络词语词典,该词典较为详细地介绍了当时最富代表力的词语。中国经济出版社于2001年6月出版了于根元教授的《中国网络语言词典》,该词典例证丰富、条目清晰。《金山鸟语通》由网络语言的使用者编写而成。国内对网络语言的研究越来越深入,但是并没有深入探讨网络语言对大学生日常用语造成了何种影响,也未探讨该如何引导大学生一分为二地看待网络语言。本论文从网络语言流行的原因切入,结合网络语言的特点指出网络语言不仅能够增强思维的灵活性、提高人际交往的密度,还能缓解生活压力,也辩证地指出网络语言对大学生造成的负面影响,并详细介绍了对待网络语言该持怎样的态度。
第一章 网络语言流行的原因
唯物辩证法中讲求事物并不是孤立地存在的,它与周围的其他的事物互相联系、互相影响,事物的发展是内因和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网络语言自有其存在的合理性,并且它的兴起、流行是内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
1.1心理层面
网络语言作为一种语言,它存在的根基是网络,它的产生、流行得益于网民这个群体的存在。竞争多、压力重、挑战大是这个社会的特点,网民在上网时能够在网络营造的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暂时忘记生活的重担和压力,在快速、个性、时尚、张扬的网络语言中,网民能够寻得心理的满足感。
1.1.1蔑视传统,崇尚创新
网络语言之所以能够长盛不衰,根本原因就在于使用它们的人是一群个性独立、自我意识强、反传统的青年群体。计算机在20世纪90年代初进入中国市场、互联网在90年代中后期开始普及,当时的80后成为“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最早尝到了计算机和网络带给他们的新奇和惊喜;90后的成长过程中计算机也一直“在场”,这群富有创新精神的年轻群体不断推翻固有的思想、传统和权威,在语言的重新组合、排列中彰显他们的个性,体现出他们“求新求变”的心理诉求。
1.1.2张扬个性来引起别人的重视
“身份认同”是西方文化研究中的重要概念,个体身份认同和自我身份认同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个体身份认同指的是个体与特定文化的认同;自我身份认同以自我为核心,强调的是自我的心理和身体体验。在虚拟的网络世界网民虽然不能直接地和对方交流,不能听到对方的声音、不能看到对方的字迹,但是这并不影响网络语言拥有自己的个性,也并不能阻止网民在网络世界中掌握话语权、自由支配自己的意愿。但是,在众多的网民中如何脱颖而出?如何“吸睛”?如何成为“网红”?网民们选择使用自编自创的网络语言来迎合受众的心理。不管是中英文的随意组合,还是一长串的英文缩写,或是数字和英文的搭配,这种看起来像乱码一样的文字,却深得网民的喜爱和推崇,因为在创作和使用网络语言的过程中,他们能够找到自我定位和身份认同。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rwxy/hyywx/91.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