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华严宗对宋代诗歌的影响以苏轼诗为例

摘 要华严宗的佛学思想在苏轼诗中是一大特色,从苏轼的诗引用的华严经典和典故中可以品读出华严宗的法界观、思辨、理性等思想理论影响着苏轼的诗歌创作和人生态度。虽然苏轼是最具代表性的宋代佛学诗人,但并不意味着他是唯一一位将华严入诗的诗人,华严宗不仅影响着苏轼,在宋代,华严宗更是影响着其他同苏轼一样路途坎坷的士大夫与文人们,他们也同苏轼一样,将华严思想体现在了自己的诗歌当中。
Key words: The Huayen school ; Song Dynasty; Su Shis poetry 目 录
引 言 1
1 苏轼与华严宗 2
1.1苏轼与华严宗的因缘 2
1.2苏轼研习华严 2
1.3苏轼诗中的华严思想 3
2 苏轼含华严思想诗歌的特色 5
2.1思想特色 5
2.1.1与禅宗相交融 5
2.1.2与老、庄思想相结合 5
2.1.3与其他宗派相交融 5
2.1.4富有理性 6
2.2艺术特色 6
2.2.1比喻 6
2.2.2用典 6
2.2.3对仗 7
3 华严宗对苏轼及宋诗的影响 8
3.1对苏轼的影响 8
3.1.1对苏轼仕途的影响 8
3.1.2对苏轼思想的影响 8
3.1.3对苏轼创作的影响 8
3.2对宋诗的影响 9
3.2.1对社会的影响 9
3.2.2对文人及士大夫的影响 9
3.2.3对宋诗的影响 10
结 语 11
参考文献 12
致 谢 13
附 录 14
引 言
苏轼是北宋一大文豪,在其诗、词、文三个领域中皆有很高的成就。本文主要以苏轼为例,从苏轼诗中的华严诗入手,研究华严宗对宋代诗学的影响。据《苏轼诗集》统计,苏轼诗共八卷,其中引用佛学经典的诗共有194首,华严诗共占29首。在宋代,除诗僧外,苏轼引用华严经典作诗是他的特色之一,同时也很具备代表性。
苏轼性格正直豪爽,他对社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会现状和对人生的思考都毫无遮掩的体现在了他的作品当中,而在诗歌则最能够体现他的这种文风,并且苏轼是一位灵性聪慧的诗人,所以新鲜的理趣时常出现在他的诗歌里面。苏轼很注重两种彼此相对的格调的交融,在创作中他非常能够把稳阳刚之美和阴柔之美之间的互相浸透,互相调理,且清雅豪迈是他的诗歌主要风格。这些思想和风格同样贯穿于苏轼的华严诗中。
苏轼作品有明显的体现华严思想,例如《地狱变相偈》说:
乃知法界性,一切唯心造。若人了此言,地狱自破碎。[1]P428
这是用法界观来说明境唯心造,从而荡除对于天堂、地狱的迷信。
中国宗派佛教的理性色彩是较为丰富的,又是重人生实践的,华严宗在这方面颇富代表性。诗人将华严思想融于诗歌创作中,不仅在诗坛添加了一种独特的诗歌风格,而且诗人自己和读者都拓宽了文学视野和思想视野。
宋代华严思想的深化研讨因为起步较晚,参加的研究学者较少,目前的研究主要在史实考查方面做了很足的任务,但关于思想层面的研究尚未成熟开展。在研讨范围上,主集中于佛教史论著经常提到的“二水四家”,还有许多在那个时期占有重要席位且有著述传世的华严学僧被脱漏。在研究内容上,华严思想与诗学的研究尚且欠缺,学术界关注宋代华严教判之争众多,而且将这场研讨作为宋代华严教学的核心内容。所以,对于宋代华严思想的研讨,依然有许多等待拓展的空间。[2]P15
因此,本文以苏轼的华严诗为例,将华严宗对诗学影响的研究进一步深入。
1 苏轼与华严宗
研习佛学经典是历代文人持久的习俗,佛学条件丰厚的苏轼更无例外。从他的诗文看,他熟习《般若》、《维摩》、《楞伽》、《圆觉》等经典,但对华严学说更是深刻的钻研。
而华严入诗,苏轼经历了与华严宗结缘、深入研习华严、将华严思想融入诗中这几个过程。
1.1 苏轼与华严宗的因缘
苏轼于嘉祜六年(1061)任凤翔签判之后开始读佛书。熙宁八年(1075)他在密州的作品《和子由四首送春》中有写道:“凭君借取《法界观》,一洗人间万事非。”[1]P627这里的《法界观》指《注华严法界观》一书,是概要说明华严宗法界缘起思想的著作。而苏轼求得了这部书后,仔细的加以研习。
有一华严典故说:元丰七年(1084)四月,苏轼与弟弟和两位法师茶叙说起自己八九岁时梦到自己前世是出家人,眼前尽是陕右之景。苏轼之母怀孕时,也梦到一位失明和尚来拖钵。云庵法师说五十年前有这样一位五戒法师圆寂。昨夜云庵法师也梦到五戒法师说今天会来寺中找回一件东西,而今年苏轼正好四十九岁。于是,一行人请示住持才知,五戒法师因洪水救下一女,并发生关系,破了戒,后来羞愧坐化入灭。他生前在此寺住过,苏轼进入其关房,一时兴起,又想写诗,打开抽屉发现一本手抄经书,众人惊呼这竟是苏轼的字。至此苏轼相信自己是五戒,喟然长叹,写下《南华寺》。后人相传,苏轼的方外之交佛印禅师就是明悟法师。[3]P192
1.2 苏轼研习华严
苏轼首次研习的经典著述前文提到过,是《注华严法界观门》。大乘佛教缘起思想联结了中国传统的《庄子齐物论》的本体论和“天人合一”观点的产物,因而也就易于被苏轼这样在中国传统思维培养下生存的士大夫阶级中人所接纳。而后苏轼更深入的研习了《华严经》、《华严经注》等华严宗经典著作。
研习华严经典之后,苏轼的佛学思想领域更加宽阔,佛学类的诗歌创作风格又添加了一大特色,除此之外,也丰富了苏轼的人生哲学思想,尤其对华严法界 观的宇宙构成论和个人在永恒宇宙中的位置有深刻的理解。例如他的诗《盐官绝句四首北寺悟空禅师塔》前两句所写“已将世界等微尘,空里浮花梦里身。”第一句里“微尘”在《华严经》卷四十四:“一微尘中现一切佛一切法界。”中有阐述,也就是说世界没有大小轻重之分,微尘即一切,一切即微尘。“空里浮花梦里身”一句是说身、事皆为虚幻,源于《摩诃止观》卷十“梦虚空花,如幻之有。” [1]P413
1.3 苏轼诗中的华严思想
苏轼自研习华严宗理论后,华严思想在其诗中多次出现,本文以《苏轼诗集》为底本将苏轼直接引用华严著作的诗歌予以统计,共计29首,详见附录。从附录可以看出苏轼最常引用的是经典《华严经》,而对《华严法界观门》、《华严经注》、《华严大疏钞》等著作引用较少,可见苏轼对《华严经》的重视度很高。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rwxy/hyywx/683.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