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野性的呼唤》和《白牙》的生态解读
题目对《野性的呼唤》和《白牙》的生态解读[20191216164017]
内容摘要:杰克·伦敦(1876-1916)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著名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是他那个时代最受欢迎的作家之一,其关于动物形象的小说也受到了众多读者的喜欢,因此也被称为“重要的写狗故事的家伙”。生态批判是随着人类对自然环境的破坏导致生态系统失衡产生的,其任务在于探讨人与自然的关系,打破人本主义和人类中心主义的监视壁垒,唤起人们的生态保护意识和责任。生态整体主义提倡人与自然其他生物和谐相处,达到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理性结局。《野性的呼唤》和《白牙》这两部小说中很多故事情节都表现了对人类中心主义的批判以及对生态整体主义的提倡,展现了杰克·伦敦超前的生态意识。人类只有爱护自然、保护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才能过得更好,而不能只知道一味地索取和滥用自然资源。
查看完整论文请+Q: 351916072
关键字:野性的呼唤白牙生态解读杰克·伦敦TheEco-criticalAnalysisofTheCalloftheWildandWhiteFang
Key Words: The Call of the Wild; White Fang; eco-criticism analysis; Jack London目 录
一、引 言 1
二、人类中心主义者对生态的破坏 2
(一)《野性的呼唤》中对人类中心主义的批判 2
(二)《白牙》中对人类中心主义的批判 4
三、和谐平等的生态整体主义 4
(一)《野性的呼唤》中人与自然的和谐平等关系 5
(二)《白牙》中人与自然的和谐平等关系 6
四、超前的生态意识 6
(一)生态忧患意识 6
(二)生态批判意识 7
(三)生态拯救意识 8
五、结语 10
参考文献 11
致 谢 12
对《野性的呼唤》和《白牙》的生态解读
一、引 言
杰克·伦敦(1876-1916)是美国19世纪末20世纪初一名著名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他的代表作品《铁蹄》、《马丁·伊登》以及《月亮谷》等受到了许多读者的喜欢,但是这类作品具有较强的政治色彩,他的关于动物形象的作品却更具有代表性。虽然杰克·伦敦一生中就写了《杂种巴塔特》、《野性的呼唤》、《白牙》、《杰利》这几篇是跟动物形象有关的小说,却被大多数读者称为“重要的写狗故事的家伙”的作家。
目前为止,文学界在《野性的呼唤》和《白牙》这两部小说上所做的研究主要可以分为三类。第一类是把这两部小说评价为动物寓言,属于儿童读物,如《野性的呼唤》中中心角色“巴克在作品中体现出来的顽强毅力和坚韧品格就对青少年读者起到了寓教于乐的作用”。虽然说这样研究解读,对孩子的生活来说是有一定的积极作用的,但是这样就有点局限于表面上了,而不能够更深入研究小说。第二类是从自然主义的角度做了些研究解读,如《杰克·伦敦小说中的自然主义——<野性的呼唤>和<白牙>的解析》,作者就是从自然主义的角度分别阐释了环境和遗传对狗的影响。这两部动物小说的故事是截然相反的,一部是关于一只狗变成一只狼,而另一部是一只狼变成一只狗,虽然变化结果是相反的,但是原因却是一样的,环境的改变是这两只狗命运改变最重要的原因。巴克本是一只家养狗,但是恶劣的环境却使它最终变成了狼,而白牙本是一只真正的狼,人的关怀和爱使它变成了一只家犬。第三类是从人与自然的关系方面。表面上看《野性的呼唤》和《白牙》都以荒野为生态背景, 讲述了狗变成狼和狼变成狗的故事,而实质上是向读者的展示了更深层的一面:人类文明与自然野性的较量。巴克从狗变成狼,最终回归野性其实是对人类文明的挑战,同时也预示了人类中心主义的破裂;而白牙从狼变成狗,其原来身上存在的野性被感化并且变得具有人性的一面,这其实是对人类生态整体主义的一种回报。所以说回归野性还是野性被感化完全取决于人类,是由人类不同的生态观造成的不同的生态结果。
本文将从生态批评角度来解读《野性的呼唤》和《白牙》这两部作品。作为一种文学批评理论,生态批评主要是“从生态角度研究考察文学与自然、人与自然的关系,在对人类征服、统治自然及其欲望批判的基础上,试图打破人类根深蒂固的人本主义和人类中心主义的监视壁垒,追求最终达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和谐结局。”通过仔细阅读小说,本文将结合文本中人对狗的虐待、控制来表现对人类中心主义的批判以及人与狗的和谐关系来体现生态整体主义,展示出小说中蕴含的杰克·伦敦超前的生态意识即生态批判意识、生态忧患意识和生态拯救意识。一方面,表达了杰克·伦敦对资本主义文明的批判,重视自然的价值;另一方面,揭示了人类的生存离不开自然界,表达了杰克·伦敦对人与自然的关系的重新思考。所以,从生态批评的视角解读者两部动物小说是很有意义的。
二、人类中心主义者对生态的破坏
人类中心主义思想似乎在人类诞生之际就已开始出现,人类中心主义者认为只有人才是价值判断的主体,人的利益是一切价值的原点,是一切道德评价的依据,而其他一切无生命的或有生命的物种都只是专门为人类创造的。这种人类中心主义观念将人类看作是万物的主宰,很明显违背了生态思想的整体观、联系观、和谐观。
杰克·伦敦生活在“淘金热”风靡的时代,淘金者就是典型的人类中心主义者,他们完全不顾生态的平衡,进入荒野去淘金,把狗选为淘金途中的代步工具,肆意破坏自然。虽然杰克伦敦也是淘金者行列中的一员,但他与众不同,他在淘金的过程中亲眼目睹了这些动物的悲惨遭遇,对此深感痛心,并对人类的残忍行为深恶痛绝。
(一)《野性的呼唤》中对人类中心主义的批判
小说中人对狗的虐待,把狗只当做一种可利用的工具,体现了人类中心主义,小说批判性地揭示了这种种行为。小说把人的形象与狗的形象进行了对比,不仅赞美了狗,也批判了人。狗是勇猛的、机智的、善良的、忠诚的,并且狗还知道感恩,如巴克就具有很强的适应力和领导能力。但是人大部分是虚伪的、残忍的。巴克是一只很聪明的狗,在和爱斯基摩狗战斗的过程中它学会了以狡猾的方式作战——突击后迅速闪开;它会观察和模仿,因此学会了打雪洞来御寒。与狗相比,人类却显得又那么的无知、凶狠、残忍,他们用绳子、笼子和棍棒来控制动物,就是为了达到目的并且满足自己的欲望。他们认为人与狗只是纯粹的主仆关系,没有友情可言。他们让狗不断地继续赶路,又不让狗休息。他们把厄运全都怪罪到狗的头上,不让它们吃饱肚子,甚至在赶路时还抽打它们,更有丧心病狂的把棍子插进了狗的心脏。狗的聪明与忠诚恰好反衬出了人类的种种行为之丑恶。这样小说也对人类中心主义做了初步的解构。
小说还揭示了正是由于人类的自私、贪婪、冷酷无情才对狗造成了悲剧。小说中曼努埃尔欠赌债,渴望有钱偿还;狗贩子渴望有一条好狗能获得高利润;驯狗人渴望把狗驯服得到报酬;苏格兰混血儿渴望驱狗送信获得薪水;还有三个无能者渴望淘到金子。这些人的渴望使得他们无情地和残忍地虐待狗。人类这种自私的心理,以自我为中心,把狗的命运掌握在自己的手中任意主宰:
一个苏格拉混血儿接管了巴克和它的伙伴们,它们和另外十多只狗队一起,开始沿着厌烦的道路返回道森。现在旅行已不再轻松愉快,也不再创纪录,而是每天干着艰辛的劳动,拖着沉着的车;因为这是一辆邮车,把消息从外面的世界带给极地地区附近淘金的人。
小说中,人们以自认为的那种不可侵犯的万物主宰者的心态走进了荒野,他们是为了满足自己的物质欲望才走入荒野去开发和掠夺荒野资源。在荒野中,人类不再把狗当做朋友,只是一种工具。哈儿一家无能、无情,他们对荒野生活什么都不知,什么都不懂,他们“生硬呆板,十分痛苦:肌肉疼痛,骨头疼痛,连心也痛。因此他们言语尖刻;早晨的第一句和晚上的最后一句话都很不友好”(第47页)。人类为了满足自己不断增长的欲望,残酷地压迫和虐待自然界的物种,极大地造成了人与自然的不和谐关系,导致了许多生物的悲剧命运。
小说中也揭示了人类的虚伪和自私的一面。如法官米勒一家对动物的关爱就是虚伪的和自私的。米勒喜欢巴克是因为巴克可以陪伴自己和家人:
它和大法官的儿子们一起跳进游泳池里游泳或去打猎;在漫长的黄昏或早晨陪大法官的女儿莫利和艾丽斯去散步;冬天的夜晚躺在书房里大法官的脚旁烤着熊熊的炉火;背着大法官的孙子们走,或和他们在草地上打滚,守护他们穿过野外去冒险。(第2页)
正如歌德说过:“人习惯于根据对自己的有用性来评价事物。”梅塞德斯也是一个虚伪、自私的人。为了显示自己的善良,他们三个人中虽然只有她关心过狗,却没有真心地考虑过狗的需要。她在狗需要休息的时候 “从鱼袋里偷些出来悄悄地喂它们”(第46页)。她只有在自己安逸的时候才会去关心狗,而在自己陷入困境时就不再为这些可怜的狗哭泣了,也不再称它们“可怜的乖乖了”,而是软坐在路上一动不动,查理斯和哈儿又不得不“强行把她弄上雪橇”。人类的一些自私行为导致了狗的悲惨命运,同时人类自身也自食其果,如哈儿一家最终葬身于白河。
(二)《白牙》中对人类中心主义的批判
人类中心主义在《白牙》中表现为人对动物的虐待。杰克·伦敦在小说中揭示了所谓文明世界中人性之丑恶的一面,并对人类的凶残本质进行了深刻的批判。
史密斯是一个不折不扣的残暴者,他把折磨动物当做一种乐趣。毒打和虐待白牙还只是他残暴行为的一种,他也只是众多残暴者其中的一个代表,他们从来不会顾及狗的死活,还在淘金途中公开设下斗赌局斗狗开展竞赌,在那种野蛮和血腥的场面下自娱自乐,他们不会感觉到自己这种乐趣是有多么的邪恶,反而感到的是满足:
围栏外面的人欢呼,鼓掌;美人史密斯欣喜若狂,贪婪地盯着白牙乱咬一气,撕破对手。一开始猛犬就毫无希望,它太笨重,行动太慢。最后,美人史密斯用棍棒把白牙打回去,猛犬的主人把它拖出了围栏。这时开始付赌金,钱丁当地掉进美人史密斯手里。(第182页)
史密斯也从来没有把白牙当朋友看过,只是他利用的工具,可以赢钱的工具,当白牙不能为他谋取利益的时候,他就会残忍地对待白牙:
他看见白牙两眼发直时,便深信已经输了这场拼搏,因此一下失去控制。他向白牙扑去,凶残地踢它。(第190页)
这两部小说中的狗形象就是代表自然,而小说中的人对狗的虐待和控制实质上就是人对自然所做的不和谐行为的一种形式,这就体现了人类中心主义。人类是自私贪婪的,他们有非法盗卖狗的,有为了能够驯服狗而使出很残忍的手段的,也有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而不顾狗的痛苦鞭打狗的。以上种种行为表现了人类对地球资源的肆意滥用和一味地索取而不懂得珍惜以及对自然环境的严重破坏。而“生态危机的解救,将要求人类对自己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文明取向做出根本性的调整”。因此,人类只有摒弃人类中心主义,重新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遵循生态整体主义思想,平等看待自然界其他生物,才能达到和谐共存的理想境界,这才是人类对待自然的正确态度。
三、和谐平等的生态整体主义
生态整体主义是生态批评最主要的一个思想特征,要求人类从生态系统整体利益的角度出发,平等对待自然界其他生物以实现其最高价值,维持和保护生态系统的完整、和谐、稳定、平衡、持续存在。
传统思想认为人与动物是对立的,动物只是人类的一种工具,而杰克·伦敦打破了这种传统观念。在这两部小说中作者并没有把人与动物的关系单一地描写为隶属关系,还从情感联系和伦理思考方面对人与动物的关系做了描写,以动物形象为中心主角描写人与动物之间和谐、平等的关系,展开小说情节,希望唤起人们保护生态的意识,重新思考人类与自然的关系,从而对人类自己的定位和评价准则进行好好地反思。在小说中,表达了一种生态伦理思想即人类对动物的关爱就是对自身的关爱,人与动物是平等的,应该和谐共存。
内容摘要:杰克·伦敦(1876-1916)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著名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是他那个时代最受欢迎的作家之一,其关于动物形象的小说也受到了众多读者的喜欢,因此也被称为“重要的写狗故事的家伙”。生态批判是随着人类对自然环境的破坏导致生态系统失衡产生的,其任务在于探讨人与自然的关系,打破人本主义和人类中心主义的监视壁垒,唤起人们的生态保护意识和责任。生态整体主义提倡人与自然其他生物和谐相处,达到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理性结局。《野性的呼唤》和《白牙》这两部小说中很多故事情节都表现了对人类中心主义的批判以及对生态整体主义的提倡,展现了杰克·伦敦超前的生态意识。人类只有爱护自然、保护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才能过得更好,而不能只知道一味地索取和滥用自然资源。
查看完整论文请+Q: 351916072
关键字:野性的呼唤白牙生态解读杰克·伦敦TheEco-criticalAnalysisofTheCalloftheWildandWhiteFang
Key Words: The Call of the Wild; White Fang; eco-criticism analysis; Jack London目 录
一、引 言 1
二、人类中心主义者对生态的破坏 2
(一)《野性的呼唤》中对人类中心主义的批判 2
(二)《白牙》中对人类中心主义的批判 4
三、和谐平等的生态整体主义 4
(一)《野性的呼唤》中人与自然的和谐平等关系 5
(二)《白牙》中人与自然的和谐平等关系 6
四、超前的生态意识 6
(一)生态忧患意识 6
(二)生态批判意识 7
(三)生态拯救意识 8
五、结语 10
参考文献 11
致 谢 12
对《野性的呼唤》和《白牙》的生态解读
一、引 言
杰克·伦敦(1876-1916)是美国19世纪末20世纪初一名著名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他的代表作品《铁蹄》、《马丁·伊登》以及《月亮谷》等受到了许多读者的喜欢,但是这类作品具有较强的政治色彩,他的关于动物形象的作品却更具有代表性。虽然杰克·伦敦一生中就写了《杂种巴塔特》、《野性的呼唤》、《白牙》、《杰利》这几篇是跟动物形象有关的小说,却被大多数读者称为“重要的写狗故事的家伙”的作家。
目前为止,文学界在《野性的呼唤》和《白牙》这两部小说上所做的研究主要可以分为三类。第一类是把这两部小说评价为动物寓言,属于儿童读物,如《野性的呼唤》中中心角色“巴克在作品中体现出来的顽强毅力和坚韧品格就对青少年读者起到了寓教于乐的作用”。虽然说这样研究解读,对孩子的生活来说是有一定的积极作用的,但是这样就有点局限于表面上了,而不能够更深入研究小说。第二类是从自然主义的角度做了些研究解读,如《杰克·伦敦小说中的自然主义——<野性的呼唤>和<白牙>的解析》,作者就是从自然主义的角度分别阐释了环境和遗传对狗的影响。这两部动物小说的故事是截然相反的,一部是关于一只狗变成一只狼,而另一部是一只狼变成一只狗,虽然变化结果是相反的,但是原因却是一样的,环境的改变是这两只狗命运改变最重要的原因。巴克本是一只家养狗,但是恶劣的环境却使它最终变成了狼,而白牙本是一只真正的狼,人的关怀和爱使它变成了一只家犬。第三类是从人与自然的关系方面。表面上看《野性的呼唤》和《白牙》都以荒野为生态背景, 讲述了狗变成狼和狼变成狗的故事,而实质上是向读者的展示了更深层的一面:人类文明与自然野性的较量。巴克从狗变成狼,最终回归野性其实是对人类文明的挑战,同时也预示了人类中心主义的破裂;而白牙从狼变成狗,其原来身上存在的野性被感化并且变得具有人性的一面,这其实是对人类生态整体主义的一种回报。所以说回归野性还是野性被感化完全取决于人类,是由人类不同的生态观造成的不同的生态结果。
本文将从生态批评角度来解读《野性的呼唤》和《白牙》这两部作品。作为一种文学批评理论,生态批评主要是“从生态角度研究考察文学与自然、人与自然的关系,在对人类征服、统治自然及其欲望批判的基础上,试图打破人类根深蒂固的人本主义和人类中心主义的监视壁垒,追求最终达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和谐结局。”通过仔细阅读小说,本文将结合文本中人对狗的虐待、控制来表现对人类中心主义的批判以及人与狗的和谐关系来体现生态整体主义,展示出小说中蕴含的杰克·伦敦超前的生态意识即生态批判意识、生态忧患意识和生态拯救意识。一方面,表达了杰克·伦敦对资本主义文明的批判,重视自然的价值;另一方面,揭示了人类的生存离不开自然界,表达了杰克·伦敦对人与自然的关系的重新思考。所以,从生态批评的视角解读者两部动物小说是很有意义的。
二、人类中心主义者对生态的破坏
人类中心主义思想似乎在人类诞生之际就已开始出现,人类中心主义者认为只有人才是价值判断的主体,人的利益是一切价值的原点,是一切道德评价的依据,而其他一切无生命的或有生命的物种都只是专门为人类创造的。这种人类中心主义观念将人类看作是万物的主宰,很明显违背了生态思想的整体观、联系观、和谐观。
杰克·伦敦生活在“淘金热”风靡的时代,淘金者就是典型的人类中心主义者,他们完全不顾生态的平衡,进入荒野去淘金,把狗选为淘金途中的代步工具,肆意破坏自然。虽然杰克伦敦也是淘金者行列中的一员,但他与众不同,他在淘金的过程中亲眼目睹了这些动物的悲惨遭遇,对此深感痛心,并对人类的残忍行为深恶痛绝。
(一)《野性的呼唤》中对人类中心主义的批判
小说中人对狗的虐待,把狗只当做一种可利用的工具,体现了人类中心主义,小说批判性地揭示了这种种行为。小说把人的形象与狗的形象进行了对比,不仅赞美了狗,也批判了人。狗是勇猛的、机智的、善良的、忠诚的,并且狗还知道感恩,如巴克就具有很强的适应力和领导能力。但是人大部分是虚伪的、残忍的。巴克是一只很聪明的狗,在和爱斯基摩狗战斗的过程中它学会了以狡猾的方式作战——突击后迅速闪开;它会观察和模仿,因此学会了打雪洞来御寒。与狗相比,人类却显得又那么的无知、凶狠、残忍,他们用绳子、笼子和棍棒来控制动物,就是为了达到目的并且满足自己的欲望。他们认为人与狗只是纯粹的主仆关系,没有友情可言。他们让狗不断地继续赶路,又不让狗休息。他们把厄运全都怪罪到狗的头上,不让它们吃饱肚子,甚至在赶路时还抽打它们,更有丧心病狂的把棍子插进了狗的心脏。狗的聪明与忠诚恰好反衬出了人类的种种行为之丑恶。这样小说也对人类中心主义做了初步的解构。
小说还揭示了正是由于人类的自私、贪婪、冷酷无情才对狗造成了悲剧。小说中曼努埃尔欠赌债,渴望有钱偿还;狗贩子渴望有一条好狗能获得高利润;驯狗人渴望把狗驯服得到报酬;苏格兰混血儿渴望驱狗送信获得薪水;还有三个无能者渴望淘到金子。这些人的渴望使得他们无情地和残忍地虐待狗。人类这种自私的心理,以自我为中心,把狗的命运掌握在自己的手中任意主宰:
一个苏格拉混血儿接管了巴克和它的伙伴们,它们和另外十多只狗队一起,开始沿着厌烦的道路返回道森。现在旅行已不再轻松愉快,也不再创纪录,而是每天干着艰辛的劳动,拖着沉着的车;因为这是一辆邮车,把消息从外面的世界带给极地地区附近淘金的人。
小说中,人们以自认为的那种不可侵犯的万物主宰者的心态走进了荒野,他们是为了满足自己的物质欲望才走入荒野去开发和掠夺荒野资源。在荒野中,人类不再把狗当做朋友,只是一种工具。哈儿一家无能、无情,他们对荒野生活什么都不知,什么都不懂,他们“生硬呆板,十分痛苦:肌肉疼痛,骨头疼痛,连心也痛。因此他们言语尖刻;早晨的第一句和晚上的最后一句话都很不友好”(第47页)。人类为了满足自己不断增长的欲望,残酷地压迫和虐待自然界的物种,极大地造成了人与自然的不和谐关系,导致了许多生物的悲剧命运。
小说中也揭示了人类的虚伪和自私的一面。如法官米勒一家对动物的关爱就是虚伪的和自私的。米勒喜欢巴克是因为巴克可以陪伴自己和家人:
它和大法官的儿子们一起跳进游泳池里游泳或去打猎;在漫长的黄昏或早晨陪大法官的女儿莫利和艾丽斯去散步;冬天的夜晚躺在书房里大法官的脚旁烤着熊熊的炉火;背着大法官的孙子们走,或和他们在草地上打滚,守护他们穿过野外去冒险。(第2页)
正如歌德说过:“人习惯于根据对自己的有用性来评价事物。”梅塞德斯也是一个虚伪、自私的人。为了显示自己的善良,他们三个人中虽然只有她关心过狗,却没有真心地考虑过狗的需要。她在狗需要休息的时候 “从鱼袋里偷些出来悄悄地喂它们”(第46页)。她只有在自己安逸的时候才会去关心狗,而在自己陷入困境时就不再为这些可怜的狗哭泣了,也不再称它们“可怜的乖乖了”,而是软坐在路上一动不动,查理斯和哈儿又不得不“强行把她弄上雪橇”。人类的一些自私行为导致了狗的悲惨命运,同时人类自身也自食其果,如哈儿一家最终葬身于白河。
(二)《白牙》中对人类中心主义的批判
人类中心主义在《白牙》中表现为人对动物的虐待。杰克·伦敦在小说中揭示了所谓文明世界中人性之丑恶的一面,并对人类的凶残本质进行了深刻的批判。
史密斯是一个不折不扣的残暴者,他把折磨动物当做一种乐趣。毒打和虐待白牙还只是他残暴行为的一种,他也只是众多残暴者其中的一个代表,他们从来不会顾及狗的死活,还在淘金途中公开设下斗赌局斗狗开展竞赌,在那种野蛮和血腥的场面下自娱自乐,他们不会感觉到自己这种乐趣是有多么的邪恶,反而感到的是满足:
围栏外面的人欢呼,鼓掌;美人史密斯欣喜若狂,贪婪地盯着白牙乱咬一气,撕破对手。一开始猛犬就毫无希望,它太笨重,行动太慢。最后,美人史密斯用棍棒把白牙打回去,猛犬的主人把它拖出了围栏。这时开始付赌金,钱丁当地掉进美人史密斯手里。(第182页)
史密斯也从来没有把白牙当朋友看过,只是他利用的工具,可以赢钱的工具,当白牙不能为他谋取利益的时候,他就会残忍地对待白牙:
他看见白牙两眼发直时,便深信已经输了这场拼搏,因此一下失去控制。他向白牙扑去,凶残地踢它。(第190页)
这两部小说中的狗形象就是代表自然,而小说中的人对狗的虐待和控制实质上就是人对自然所做的不和谐行为的一种形式,这就体现了人类中心主义。人类是自私贪婪的,他们有非法盗卖狗的,有为了能够驯服狗而使出很残忍的手段的,也有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而不顾狗的痛苦鞭打狗的。以上种种行为表现了人类对地球资源的肆意滥用和一味地索取而不懂得珍惜以及对自然环境的严重破坏。而“生态危机的解救,将要求人类对自己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文明取向做出根本性的调整”。因此,人类只有摒弃人类中心主义,重新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遵循生态整体主义思想,平等看待自然界其他生物,才能达到和谐共存的理想境界,这才是人类对待自然的正确态度。
三、和谐平等的生态整体主义
生态整体主义是生态批评最主要的一个思想特征,要求人类从生态系统整体利益的角度出发,平等对待自然界其他生物以实现其最高价值,维持和保护生态系统的完整、和谐、稳定、平衡、持续存在。
传统思想认为人与动物是对立的,动物只是人类的一种工具,而杰克·伦敦打破了这种传统观念。在这两部小说中作者并没有把人与动物的关系单一地描写为隶属关系,还从情感联系和伦理思考方面对人与动物的关系做了描写,以动物形象为中心主角描写人与动物之间和谐、平等的关系,展开小说情节,希望唤起人们保护生态的意识,重新思考人类与自然的关系,从而对人类自己的定位和评价准则进行好好地反思。在小说中,表达了一种生态伦理思想即人类对动物的关爱就是对自身的关爱,人与动物是平等的,应该和谐共存。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rwxy/hyywx/13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