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笔下的文官形象分析以果戈里契诃夫为例(附件)

年 月 日摘 要作为世界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俄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在世界文学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作为俄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中具有典型代表性的两位作家,果戈里和契诃夫在深厚的俄罗斯文化底蕴影响下,以其独特的创作风格和笔调推动着俄国批判现实主义的发展,塑造了一个个典型的人物形象。文官作为一类文学群像,因其特殊的身份和地位受到俄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们的普遍关注,成为作家集中刻画的一类人物。分析俄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笔下的文官形象,能进一步了解俄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探究俄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特殊的写作风格和审美烛照,探究在这一人物形象的塑造中所蕴含着作家的文化观念、精神气质、俄罗斯人的民族性格和宗教意识等内容,进一步发掘十九世纪俄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文化价值。
目 录
前言 1
一、 批判现实主义文学概述 2
(一)批判现实主义由来 2
(二) 俄国批判现实主义的发展 2
(三)批判现实主义与“文官”群像产生的关系 4
二、果戈里与契诃夫文学创作的审美理想和思想意蕴 6
(一)“含泪笑”的艺术风格 6
(二)文学形象的塑造 7
(三)特殊的艺术表现形式 8
三、俄罗斯文学艺术传统 10
四、文官群像分析 12
(一)胆小怯懦的可怜人形象 12
(二)卑贱谄媚的伪君子形象 13
(三)性格扭曲的畸形人形象 14
五、文官形象展示的丰富文化内涵 17
(一)从文官形象身上看俄罗斯民族性格中的“双重性”特征 17
(二)从文官形象的塑造中看俄罗斯民族的宗教意识 21
结语 25
参考文献 26
致谢 27
前 言
文官形象作为俄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中一类具有典型性、独特性的文学形象,因其身份的特殊性,受到俄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的普遍关注,成为俄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们所青睐的描写对象。这一文学形象也是我们从更深一层次研究俄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和俄罗斯文化的重要载体。但是纵观当下国内外的研究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现状,对于文官这一形象的研究成果少之又少,这主要是由于当下大部分研究者将文官这一类人物形象归并到“小人物”的群体中来进行研究,比如张春红的《契诃夫笔下的小人物》、王若男的《俄罗斯文学中“小人物”形象的演变过程》等。我们知道,批判现实主义作家笔下的小人物类型众多,其职业、阶层、社会地位各有不同,如果一概而论,在一些学术研究中难免会缺乏针对性。对文官群体进行专门性的研究能够更加准确、更有针对性地发掘作家创作的文学观和文化心态等内容,这有利于文化研究的进一步深入。
进入十九世纪,伴随着彼得大帝改革所带来经济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以及1812年卫国战争和1825年十二月党人运动,俄国人的民族意识开始觉醒,俄国在社会思想和文化领域取得极大进步,进入“黄金时代”。经济和文化的大发展、大变革带来的还有诸多社会问题,而文化繁荣和社会问题的存在又为俄国批判现实主义的诞生提供了沃土。
一方面,以果戈里、列夫托尔斯泰、陀思妥耶夫斯基、契诃夫等为代表的现实主义作家遵循传统现实主义创作的一般特点,表现出强烈的批判性、真实性,对残暴、黑暗的沙皇专制统治展开批判。另一方面,生长在俄罗斯大地上的批判现实主义文学,受到深厚俄罗斯文化底蕴的影响,在浓厚的东正教文化氛围和独特民族性格的熏染下,形成了具有俄罗斯独特风格和气派的批判现实主义。这种独特性就是本文研究的重点,通过对文官形象的分析能够深入了解作家的写作风格、审美烛照和思想意蕴等内容,能够更为直接、更为准确地反映出俄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创作的独特风格。通过这种文学风格的特殊性,可以反观俄罗斯民族文化内涵,探究俄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中蕴含的俄罗斯民族性格、宗教意识、作家的精神气质等内容,具有很强的文化研究价值。
批判现实主义文学概述
(一)批判现实主义由来
批判现实主义属于现实主义文学创作的一种倾向,是继浪漫主义之后,在现实主义文学的基础上发展而来,本质上与十九世纪现实主义文学相一致。都是伴随着十九世纪欧洲各国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社会弊病日益显露、社会矛盾加剧,作家在人道主义思想的指引下对社会问题的深刻思考和剖析下产生的。以法国、英国和俄国为代表,在十九世纪三四十年代发展成为欧美文学的主潮流,也造就了十九世纪欧美文学的最高峰。其最早发端于十九世纪二十年代的法国,司汤达的作品《红与黑》的问世标志着现实主义文学诞生;巴尔扎克的《人间喜剧》将现实主义文学推向高潮;虽然俄国现实主义文学起步相对较晚,但作为后起之秀,发展极为迅速,成为十九世纪后期现实主义文学的集大成者,成就蔚为壮观。
高尔基曾指出,“资产阶级的‘浪子的现实主义,是批判的现实主义”,强调了现实主义文学具有的批判性特点。批判现实主义的概念由此得来。高尔基的定义很好的说明了批判现实主义的创作特点,但这一定义更侧重说明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批判性、改良性等社会学性质,往往容易使读者忽视批判现实主义文学作为一种文学思潮的文学性、审美性特征。我们都知道,文学即人学,文学写人所想,思人所思,予人启示,它始终以人性复归与传承为指向。同时,作为文体最高范畴和和最高体现的文学风格,又来源于作家、时代、 民族和地域环境的影响,反映作家的审美情趣、民族文化、时代环境等内容。所以,我们不能单纯的将批判现实主义看做成一种社会学或是政治学用来批判改良的工具,而是更应该将其当做一种文化、一门艺术,以求反观人性、了解时代和民族文化,达到对“真”、“善”、“美”的价值追求。
俄国批判现实主义的发展
俄国社会发展水平落后于英、法等国,现实主义诞生也相对于晚于英、法等国。十九世纪三十年代,普希金发表《叶普盖尼奥涅金》,开创了俄国现实主义文学的先河,俄国文学实现了从浪漫主义到现实主义的过渡。四十年代,果戈里继承并发展了普希金的现实主义传统,发表了《密尔格拉得》等作品,别林斯基誉其是俄国文学中“极不平凡的现象”,果戈里也成为了俄国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之一。而后又在别林斯基等人的推动下,由普希金开创的俄国现实主义传统最终确立,自此,俄国现实主义作家沿着这一传统进行创作,出现了一大批现实主义文学巨匠,将俄国现实主义文学推向高潮,取得了世界瞩目的辉煌成就。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rwxy/hyywx/210.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