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乐府民歌的时代意义(附件)【字数:9441】

摘 要乐府这一名词,最早的时候出现在汉代初年,在汉惠帝时期有“乐府令”,但是扩充到大规模的专署,却是开始于汉武帝。汉乐府的任务就是把文人歌功颂德的诗歌制成曲谱并制演心的歌舞,还有一个更重要的任务就是在天下世间寻找美妙诗歌。在《汉书·艺文志》中提到的采诗一词,就是到民间采集民间的歌谣。汉乐府对于汉代民俗的记录以及文学音乐艺术发展和传播都有着重要的作用。汉乐府在乐府诗史上也具有典范意义。汉乐府民歌在思想性上和艺术性上都有其重大时代意义。汉乐府民歌承接《诗经》,又对后世诗歌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其在中国文学史上与音乐史上都有重要地位,对于汉代社会思想文化的研究也有这重要的借鉴意义。
目 录
引 言 1
第一章 乐府简述 1
1.1乐府的起源及性质 1
1.2乐府的类别 2
第二章 思想及艺术 4
2.1 思想性 4
2.2 在艺术方面的造诣 5
第三章 汉乐府各题裁浅谈 7
3.1 政治 7
3.2 战争 7
3.3 孔雀东南飞 8
第四章 时代意义 10
结束语 11
致 谢 12
参考文献 13
引 言
汉乐府民歌在我国除众所周知的《诗经》之外,对现代音乐、文学及艺术有非凡影响力的便是汉乐府的民歌,汉乐府民歌既传承了《诗经》中现实主义的一面,例如写《东门行》中贫民艰苦贫困的生活状体以及《妇病行》中失去妻子的丈夫带着孩子像浮萍般无依无靠的悲惨生活。又保留了艺术作品中应有的虚无缥缈和天马行空。比如在《鸡鸣》中用用衬托等诙谐讥笑的描写方法衬托出当时达官贵人生活的奢靡淫乐,还有大量运用谐音、对比、衬托等手法来描绘美好的爱情和婚姻的民歌。汉乐府民歌都是通过真实的事件,而产生了喜怒哀乐的情感,为抒发情感而创作出来的。汉乐府民歌一般采用五言和杂言的创作形式。可以说汉乐府民歌对于中国文学史尤其是在诗歌艺术上有个不可忽视的重大地位,两汉乐府诗因为这种经典的地位,不免受到许多学人的瞩目,已经取得了很多研究成果。在文献、音乐、文学研究方面都有许多研究成果,本文将站在前人的肩膀上浅谈一下汉乐府民歌的时代意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义。
第一章 乐府简述
宋代的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是集乐府诗之大成之作,郭茂倩将乐府诗分为十二类,后人普遍认同,而其中汉乐府则主要有这么几个分类“郊庙歌辞”、“杂曲歌辞”、“相和歌辞”、和“鼓吹歌辞”等几类。近代以来的学者对于“相和歌辞”的研究相较于其他类别的研究更为全面而且深入,次之就是“杂曲歌辞”中的一些个别篇章。研究问题多集中在乐府的起源以及分类,乐府诗与五言诗的关系还有乐府诗的思想性和艺术性以及其对后世的各种影响等方面
1.1乐府的起源及性质
根据《史记》还有《汉书》的记载,一般情况下认为汉武帝始设乐府。近人根据新材料则提出新看法。不同的文史学家总会从出土文物或历史记载等蛛丝马迹上推测出乐府出现的时代,有些认为出现在秦代①,而有些出现在汉代②
对于乐府设置时间的问题,虽然大家众说纷纭各抒己见,但是大家对汉武帝在乐府方面兴建及扩大的观点是一致认同的,大多数学者都同意乐府之所以对后世后代有如此之深之高的意义,与汉武帝对乐府在硬件和软件方面的重视和关注的举动是密不可分的。并且感激并称赞汉武帝为后人留下如此之重的遗产。
我们通常的理解是,乐府其实是一个负责在世间采集诗歌这项职能的一个国家机构,后因其采集的诗歌配上管弦乐的伴奏,所以后人们将汉乐府中保存并流传出的民歌的题材成为乐府,从那之后,乐府不仅仅是机构的名字,而成为带有曲调的五言或杂言诗歌代名词。③乐府就是将情感用诗的形式配上音乐唱出来,汉乐府中的歌都是随着那个朝代的内容而来的,曲调都是当时年代所流行的。④所以当那些民谣或是文人所写的诗被乐府收录并配上音乐的话,那么这种歌曲就可以叫做乐府。⑤
钱志熙从汉代社会的大背景出发,考察汉乐府的本源,并以此考察了乐府诗的性质,。他分析认为,汉代娱乐风气极盛,音乐种类繁多,这种花团锦簇的形式必定会产生各乐系之间的相互影响和学习机模仿,这样久而久之,汉代达到我国在文学、音乐艺术方向的一个鼎盛时期。这是汉乐府产生的时代背景。从汉乐府与“百戏”众艺的关系出发,他进而认为乐、戏结合是汉乐府艺术的一个特点,作为乐,戏结合的汉乐府诗,它既保留了诗词中通过语言文字对情感抒发的形式又配以管弦曲调。在那个年代,乐府以文学诗词为精髓,以音乐这种艺术形态而流传,乐府将艺术和娱乐紧密的连接在一起。而后期,随着汉代的落寞,人民每日为填饱肚子而发愁,不再有兴致吟诗做词哼曲,所以乐府随着时代的落寞而衰变,最后变为单一的诗歌而流传。⑥
1.2乐府的类别
从古自今,乐府类别的划分就是一个繁冗的难题,因为不同的文史学家会从不同的角度看待这个问题,文学家通常从乐府中诗词内容这一部分对其进行分类,而音乐家通常喜欢按照曲调音乐类别对其进行划分和整理。历史学家通常以年代先后的角度。由于乐府的组成成分复杂,人们很难面面俱到每一个层面对其进行整理和规划。史书记载,我国最早为乐府分类的是东汉的明他将乐府分为四品:拜祭时用的音乐称大乐,狩猎大典时用的音乐称为雅颂乐,天子群臣大摆宴席时用的音乐叫黄门鼓吹乐,短萧饶歌盛行于军队。其后,又有后人将这四类经过细致和紧密的分析,将乐府分类六种、八种,最多分至五十三种。而分类最精确得到认同最大的为宋代的郭茂倩,他将分乐府诗分为十二类。
与以往文人骚客对乐府分类的行动相比,现代文史学家对其分类就过于简单模糊,其分类的边线不清不楚。它是按照乐府得到途径进行划分的,从世间采集到的诗词谱成的歌称为乐府民歌,而从文人骚客手中得到的诗词谱写成的乐府称为文人乐府。这种片面的分类方法势必会造成乐府诗内容的减少和含义的缺失,而且乐府诗中很多诗词的原作者姓名丢失或有作者姓名错误的情况,这样就会出现将文人诗歌规范到乐府民歌的错误。萧涤非根据乐府所表述的内容,将其分为三种,第一种是关于贵族生活的,第二种是描写现世状态的,第三种是文人骚客抒发个人情怀的。而这也恰恰符合历史时代进程的发展,在汉武帝是汉代鼎盛时期,国泰民安,繁荣昌盛,当时的达官贵人很多,所以那时候的乐府主要是歌颂贵族,到汉代中期的时候,战争开始,国家衰败民不聊生,所以当时更多的乐府诗所表述的是民间疾苦国家没落的情怀。第三期更多的关注在文人切身感受上。除了题材的变化体裁也从杂言向五言转化,形式更规范。由于这种划分既结合了当时历史环境又将音乐文字内涵包容进去,所以这样的划分清楚明了。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rwxy/hyywx/83.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