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飘》中郝思嘉的女性意识

题目浅论《飘》中郝思嘉的女性意识[20191216164233]
内容摘要:玛格丽特·米切尔在小说《飘》中塑造了很多女性形象,其中郝思嘉是性格最鲜明的女性人物。郝思嘉在她同时代的女性中,具有鲜明的女性主义特征。玛格丽特赋予她叛逆、独立的性格使她不但摆脱家庭羁绊实现了人格独立,也在经济上取得了独立地位,在思想上呈现显著的女性意识。郝思嘉的女性意识,在19世纪末的美国女权主义运动中具有相当的典型性。研究郝思嘉的女性意识主要从三个部分来论述:不同类型的女性人物形象特征;不同类型女性人物的女性意识;从郝思嘉看美国女性主义思潮。此外从作者玛格丽特·米切尔的思想意识以及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美国女性主义思潮中可以看出与郝思嘉女性意识的共通处,这也是郝思嘉女性意识的研究价值所在。
 查看完整论文请+Q: 351916072 
关键字:郝思嘉女性意识玛格丽特·米切尔
目 录
一、引言 1
(一)研究现状 1
(二)《飘》与女性意识 2
二、不同类型的女性人物形象的特征 2
(一)普通白人女性人物形象特征 2
(二)黑人女性的人物形象特征 3
(三)郝思嘉的人物形象特征 4
三、不同类型女性人物的女性意识 5
(一)普通白人女性的女性意识 6
(二)黑人女性的女性意识 6
(三)郝思嘉的女性意识 7
四、从郝思嘉看美国女性主义思潮 8
(一)美国女性主义思潮的特征 8
(二)玛格丽特·米切尔的女性意识 9
(三)郝思嘉的女性意识与美国女性主义思潮 10
五、结语 10
参考文献 12
浅论《飘》中郝思嘉的女性意识
一、引言
玛格丽特·米切尔的小说《飘》,讲述了在南北战争时期,以郝思嘉为首的南方女性的不同命运。女主人公郝思嘉叛逆、坚强,敢于追求幸福,勇于对传统社会带给女性的束缚提出质疑。作者通过赞扬郝思嘉对自我价值的追求,抨击了南方旧社会对女性的压迫。同时,作者又将自己的女性意识和美国20世纪初女权主义者提出妇女应走向社会的要求相结合,并将这种思想带入到人物形象的塑造中,使得郝思嘉这个人物形象具有某种典型的女性意识,赢得了广泛的赞誉。
女性主义,又称之为女权运动、女权主义。女性主义这一概念主要着眼于社会层面,是指为结束性别主义、性别剥削和压迫 的社会理论与政治运动。女性主义作为一种社会理论或社会政治运动,与个人的女性主义意思也还存在着某些差异。
女性意识这一概念主要着眼于个人观念的层面,是指在男尊女卑的社会中,女性不再以男性为尊而是走出家庭,独立、坚强,要求在社会上拥有平等地位和权利的思想意识。郝思嘉勇于冲破家庭传统观念,主动追求爱情,追求人格独立和经济独立的勇敢行为充分证明了郝思嘉具有典型的女性意识。
(一)研究现状
目前对《飘》的研究大体可分为几个方面,主要有关于从《飘》研究美国的南北战争、研究博东华的译本《飘》及郝思嘉的女性意识分析等方面的研究。
第一方面是从《飘》研究美国的南北战争。大多数学者认为“它把这场革命战争描绘成一场灾难、浩劫,把站在正义立场的北军描绘成一伙烧杀抢掠无恶不作的强盗,把反动的南方军队描绘成慷慨赴义、维护正义的军队。”
第二方面是研究博东华的译本《飘》。有学者认为“傅东华所译的《飘》是归化翻译的典型。”还有学者认为“傅译的《飘》不只采用了归化译法, 也有异化译法, 它是当时社会语境下归化与异化完美结合的译本。”
第三方面是研究郝思嘉的女性人物形象。“斯嘉丽在觉醒的过程中,完成了由贵族小姐向资产阶级女人的转变,女性的价值观念冲破了传统家庭模式的束缚,在充分肯定自我的同时,生活空间从最初狭小的家庭生活开始面向广阔的社会空间。”“作者在刻画这一女性形象时, 把她投放到美国南北战争和战后重建时期的广阔社会背景上, 多方面地展现了她在爱情生活、战争生活、经济生活和家庭生活中的性情仪态, 展示出她那曲折多变的心路历程和精神世界, 给人们塑造了一个直面人生、不甘平庸、执著追求自我存在价值的女性形象。”
(二)《飘》与女性意识
《飘》这部小说在某种程度上向读者宣扬了女性意识。小说塑造了许多生活在男权社会压迫下的女性人物形象,烘托出郝思嘉叛逆、独立和坚强。她争取人格和经济上的独立,主动追求幸福,实现人生自我价值从而体现了女性意识。这部小说作者的自身经历和思想意识也通过小说人物郝思嘉的言行举止表现出来,使郝思嘉这个人物形象更加丰满。郝思嘉这个人物形象更加突出地展现了玛格丽特的女性意识以及她对于女性争取自身权利的支持和对南方压抑女性的传统道德观的抨击,而且也体现出了20世纪初美国女权运动时期女权主义者的号召。这是一部值得思考的小说,让人们了解到女性并不是男性的附属品,是独立的且生动的。而且,目前对这部小说在女性意识研究这一方向并不是很充足,仍然有一定的研究空间。
二、不同类型的女性人物形象的特征
小说主要塑造了三类不同的女性人物形象——普通白人女性的人物形象、黑人女性的人物形象和郝思嘉的人物形象。普通白人女性人物形象以媚兰为代表,黑人女性人物形象以黑人嬷嬷为代表,她们三人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从战争前、战争时期和战争之后三个阶段,这三个女性的处境和身份地位同样都发生了很大变化,可是思想及性格方面,媚兰和黑人嬷嬷两人与郝思嘉还是存在差别的。
(一)普通白人女性人物形象特征
“男人手上扎了一根刺便大喊大叫,像只公牛一样,而女人连生孩子的时候也得拼命忍住呻吟,生怕会搅扰男人。男人说话粗鲁、肆无忌惮,还经常喝得烂醉如泥。女人只能对他的言语不慎毫不在意,还得把醉鬼弄到床上去,同时不能有半句怨言。男人粗暴无礼,说话没遮没拦;女人却总是宽厚善良、通情达理,还老要原谅别人。”这类女性人物的典型便是韩媚兰。
战争爆发前,媚兰是一个平凡的白人女性,家庭富裕,生活无忧无虑。喜欢阅读文学作品。待人和善,生性娇弱、羞涩,给人感觉像是没长大的孩子,但言行举止又显得很老成。“尽管她相貌平平,身材瘦小,但她的举止有种稳重端庄的样子,一般比她年长得多的人才会有这种神情,而它在年仅十七岁的她身上出现则是极为奇怪的。”而且塔尔顿太太也说媚兰自己一点见解都没有。
战争期间,媚兰将孩子当作是自己活着的所有动力,所以卫希礼参战后,她迫切地希望能为他生个孩子传宗接代,可是怀孕之后却对自己的状况感到窘迫不堪。她去参加义卖会并且积极地筹办,为了战争能够取得胜利甚至捐出了珍爱的结婚戒指。此外她去医院帮忙,为了照顾伤员,即使怀着身孕面对令人恶心的手术场面也毫不退缩并且温柔地安慰受伤的士兵。当战火波及到亚特兰大时,媚兰即将面临分娩,为了拖累郝思嘉,她不声不响的,她甚至劝郝思嘉自己逃回塔拉不用管自己。生下孩子后,又不顾自己虚弱的身体跟着郝思嘉逃命。“媚兰真正做到了‘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媚兰只看得到别人的优点,不与别人争执,以别人的利益为出发点。
战争结束后,她不再是千金小姐,忍受着饥寒,却还是习惯一切以别人为主,甚至从自己仅有的粮食中分出一部分给路过的士兵。郝思嘉看着媚兰想着:“你是没被战争改变的人之一,还是像什么事都没发生过一样思考,一样行事。”医生警告她她的身体太虚弱不能再生小孩,可是她还是坚持再生一个最终因难产而死。
“她有着本阶级和本时代深深的烙印,因循守旧,目光狭窄,不能看到本阶级没落的根源。”战前到战后,身份、处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她的个性却毫无改变。她活着都是为了别人,从来没有自我,媚兰作为一个南方社会上层的普通白人女性人物形象是一直属于男权社会下的传统女性的典型代表。
(二)黑人女性的人物形象特征
黑人女性人物在小说中虽然不是主要角色,但是也是不可缺少的。作者塑造的黑人女性形象与普通白人女性人物相比拥有同样的甚至更强烈的传统观念。作者在《飘》这部小说中,以详略不等的笔墨,塑造了几位黑人女性形象,如迪尔西、普里西、黑人嬷嬷等。其中花费笔墨最多,塑造得最为成功的是黑人嬷嬷的形象。郝思嘉的黑人嬷嬷是其中最主要的代表人物。她是一个黑皮肤、身材高大的非洲人。
战争之前,她是大户人家的管事嬷嬷,严格教导女孩子们标准的礼仪。“老是愁眉苦脸、拉长着下巴,而且总是说‘我偏要’、‘我偏不’的年轻小姐经常是找不到老公的,”嬷嬷闷闷不乐地预言,“年轻小姐应该垂下眼睛,说‘噢,先生,我知道啦’或是‘先生,听你的吩咐好了。’”她将一个大家闺秀应该学会的彬彬有礼的举止都教给了郝思嘉。在准备去十二棵橡树聚会前逼着郝思嘉在家先吃饱,为了在聚会上少吃食物表现得更加淑女。作为奴隶,她的职责就是忠诚于自己的主人,她会为了女主人埃伦不顾自己休息而去给黑人奴隶看病而生气,也会心疼地劝说女主人多注意身体。“黑人忠诚、永不疲倦、很有爱心,这些品德是任何压力都压不跨、任何金钱都买不来的。”嬷嬷不管发生什么,主人在她心中永远是第一位的。小说中的黑奴却丝毫没有要为自己争取自由解放的意识,而是始终把伺候主子当作唯一的大事,奴隶意识根深蒂固
战争期间,嬷嬷留在塔拉与郝思嘉一起重建家园。郝思嘉刚从亚特兰大回到塔拉的时候,因为满是血泡的手和晒黑的脸被嬷嬷训斥。她说人们通常会通过外貌来评价一位小姐太太是不是名门淑女。因为生活艰难,所以每个人都得干活。当郝思嘉吩咐嬷嬷去田里干活时,嬷嬷言辞激烈的宣称自己是出生在罗比亚尔的深宅大院里的,从没做过农活。
战争结束后,郝思嘉要去亚特兰大找白瑞德借钱,嬷嬷坚持寸步不离地跟着她防止她为了钱做错事情;郝思嘉要用胭脂打扮自己,嬷嬷严厉地反对,认为那不是好女孩用的;郝思嘉要嫁给白瑞德,她坚决反对她嫁给这个上等家庭的下流胚。
“他们恭顺,忠诚,干练,主动地维护白人的道德观。”从始至终,不管环境如何变化,传统的等级观念和道德准则在嬷嬷心中根深蒂固,不会轻易摒除。
(三)郝思嘉的人物形象特征
郝思嘉在《飘》全书的女性人物形象中特立独行,独树一帜。她出生名门,她的母亲和嬷嬷致力于将她培养成淑女风范的大家闺秀,但是她从小就行事乖张,爬树、扔石头等这些男孩儿玩的游戏她一点也不落下。即使长大了她也仅仅是学会表面彬彬有礼的举止。
郝思嘉性格冲动,行事激烈。战争开始前,郝思嘉作为名门闺秀,一言一行都要时刻注意,她厌烦这些繁琐的礼节,可是她也总会想起埃伦对她的教导,然后对自己犯的错感到歉疚。她喜欢与人调情显示自己的魅力。她为了爱情主动地向卫希礼表白,遭拒之后为了面子立马嫁给了媚兰的哥哥查理。此事充分体现了她性格乖张,行事冲动的特点。“斯嘉丽的出现,似乎是应那个时代而生。她除了长相漂亮,还有着独立的人格,坚强的个性,充满了反叛精神。”
郝思嘉的性格中除了大胆冲动的特质外,也有着吃苦耐劳的因素。战争开始后,在亚特兰大郝思嘉也跟随大家一同参加义卖会,可是作为寡妇的她不能穿漂亮衣服,不能尽情地跳舞让她闷闷不乐。去医院做护理工作,她也不耐烦这些无聊的工作而不能与受伤的士兵调情。“生活和道德上的束缚是斯佳丽所不能忍受的。”她在守寡期间大胆地不顾众人阻止与白瑞德跳舞,甚至可以为了一件漂亮裙子与白瑞德调情。回到塔拉之后,为了重建这片令她骄傲的土地,她不顾嬷嬷的阻止做着淑女小姐不可能做的农活:摘棉花、犁田。粗鲁地对着仆人下命令,一点也不像个上层贵族小姐的做派。甚至不再考虑以前一直在乎的脸是不是晒黑了、手是不是变粗了或者吃太多会不淑女等问题。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rwxy/hyywx/1354.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