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曹文轩纯美小说的散文化特征
内容曹文轩拥有作家和学者的双重身份,坚持在小说创作的道路上不断地进行探索和变革,自觉选择了小说散文化这一边缘化的创作方式。文章主要以曹文轩的“纯美小说系列”为分析对象,探讨其小说中呈现出的散文化倾向。一方面柔美平静的水乡文化赐予了他的小说“美”的品格,另一方面苦难温情的童年生活赋予了他的小说“真”的品性。他的“散文化”小说主要以纯美诗意的语言为载体,运用聚焦中心的散点透视结构表现出外在结构的散化,并且通过对水乡田园的遥想凝思体现出内在情感的浓重。散文化创作体现出曹文轩对单向度追求思想深刻的审美标准的质疑,他坚持艺术至上的原则,认为“美”是通过文学世界的另一条“深刻之道”,其创作是对文学主潮的疏离与反叛,体现出独特的美学坚守。
目 录
一、引言 1
二、小说散文化的文学选择 1
(一)因水而生:柔美平静的水乡文化 2
(二)经验依托:苦难温情的童年生活 3
三、小说散文化的具象表现 3
(一)抒情的浓重:水乡田园的遥想凝思 3
(二)结构的散化:聚焦中心的散点透视 4
(三)语言的纯美:古典情怀的诗意流淌 5
四、小说散文化的独特意义 7
(一)艺术至上:文学主潮的疏离与反叛 7
(二)“美”的力量:通往文学世界的深刻之道 8
五、结语 9
参考文献 11
致 谢 12
论曹文轩纯美小说的散文化特征
引言
2005年,曹文轩先生与江苏凤凰少年儿童出版社合作出版了“曹文轩纯美小说系列”,囊括了《草房子》、《青铜葵花》、《根鸟》、《山羊不吃天堂草》、《天瓢》等经典的作品,目前该系列图书已经出版13册。江苏凤凰少年儿童出版社的编辑祁智认为,之所以把曹文轩的小说界定为“纯美”,是因为他用纯美的语言描绘优美的风景,在苦难的书写中表现人性大美,渗透着悲悯情怀,浸润着古典风格,体现出鲜明可辨的曹氏风格,故称之为“纯美小说”。
纯美小说特色的形成绝大部分是由于散文化小说这一创作形式的选择。从散文化创作中,我们能够看出曹文轩执著于创造一个纯美的文学世界,坚守自我,以巧妙的构思和丰富的内涵投入写作,发出独特的声音,这与当代文学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过多关注现实、放逐心底的梦想是大相径庭的。我们可以把曹文轩的文字比作一泓清泉,它能够把人们从黑暗的现实和心灵的苦闷中引领出来,回归那片充满爱、诗意和美的天空。
根据曹文轩对散文化小说的追求,可以洞悉出当代文学中一种美学精神的弱化、边缘化的倾向,甚至是失落。作为一位学者,也是作为一位当代文学境遇里的作家,曹文轩目睹了“美”与“真”的失衡,不能漠视当下现代形态小说离古典美渐行渐远的问题。于是,曹文轩自觉地追随始于鲁迅、废名,大成于沈从文,后继于汪曾祺的乡土散文化寻美小说的步伐,避免让小说散文化这条清澈的溪流在中国当代小说中流失。“曹文轩在当代文坛的写作姿态是孤傲的,他眼前的大河奔涌着滚滚的时尚潮流,但他却视而不见,充耳不闻,执拗地坚守着自己的文学家园。这不仅决定了他的文学意义,也决定了他的文学价值。”于物欲横流的时代坚守住宁静温馨的安息之地,体现出了曹文轩的那份直面孤独的勇气。
二、小说散文化的文学选择
小说的散文化是以散文的形式来承载小说的基本功能,是散文和小说这两种题材的有机结合。曹文轩的小说体现出边缘化创作的风格和独特的美学追求,一方面得益于柔美平静的水乡文化,水的流动性、弹性、纯净柔美、为而不争的品性影响了小说“美”品格的形成;另一方面有赖于苦难温情的童年经验依托,以此满足了散文化小说抒发真情实感的需要,影响了小说“真”的品性的生成。
因水而生:柔美平静的水乡文化
“我的空间里到处流淌着水,我的作品皆因水而生。水养育着我的灵魂,也养育着我的文字。”这句话不仅带着宿命成分和感恩意味,还缠绕着曹文轩对水的隐秘情感。水是自然界的原始产物,也是最富有生态性的代表。正如管子在《管子水地》篇中论述道:“水者,何也?万物之本原也,诸生之宗室也。”水浸润了曹文轩的笔,影响了他的文学观念和美学趣味,促成了小说散文化的文学选择。
首先,水具有流动性和弹性,能够让人感受到一种生命力和神气。因此,曹文轩选择了灵活的写作方式,他并没有将小说和散文的界限完全划清,而是按照小说文体的规范,借鉴了散文的外在结构散化、内在情感浓化,以及运用纯美诗意的语言等特色,力求扩大文学的表现方法,延伸小说的审美空间,体现了小说文体的创新性追求。
其次,水具有纯净、柔美的本质,可以洁净万物,使世间万物荡涤澄清。水的纯净和灵动,自觉地融入到作品的美学情调和风格之中,让曹文轩的小说褪去现代生活的浮华与萎靡,回归宁静、优雅和质朴。曹文轩认为:“当你面对水时再肮脏,你就会感到不安,甚至会感到羞耻。”(第2页)因此他的纯美小说的词藻是优美净洁的,意象是充满诗意的,境界是宁静悠远的,这完全是一种写作的“洁癖”。于是他的小说通过淡化情节,浓化情绪,诗化意境的方式来追求纯美的境界,都是受到了柔美、平静的水乡文化的影响。水洗去了肮脏与混乱,使得油麻地在清水的微波中闪烁着人性的光芒。因此,他的儿童作品组合成了“纯美小说系列”。
最后,水具有为而不争的品性。正如老子在《道德经》第八章中说的那样:“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万物之所恶,故几于道。”曹文轩正是一个沿“水”边逆流而上的人。20世纪80年代,“伤痕文学”、“寻根文学”、“反思文学”、“先锋文学”、“改革文学”、“新写实文学”兴盛发展,而曹文轩自觉选择了根植于废名、沈从文、汪曾祺所探索的中国古典主义文学流派,没有以思想的深刻性为文学的唯一审美标准,而是开辟了一条独属于自己的“深刻之道”,表现出自己独特的美学坚守。他没有采用现实主义典型论的创作方法,也没有沿用现代主义人物塑造原则,而是利用散文化这一边缘化创作方式,游离于主流文学之外,构建其独特的美学世界。
目 录
一、引言 1
二、小说散文化的文学选择 1
(一)因水而生:柔美平静的水乡文化 2
(二)经验依托:苦难温情的童年生活 3
三、小说散文化的具象表现 3
(一)抒情的浓重:水乡田园的遥想凝思 3
(二)结构的散化:聚焦中心的散点透视 4
(三)语言的纯美:古典情怀的诗意流淌 5
四、小说散文化的独特意义 7
(一)艺术至上:文学主潮的疏离与反叛 7
(二)“美”的力量:通往文学世界的深刻之道 8
五、结语 9
参考文献 11
致 谢 12
论曹文轩纯美小说的散文化特征
引言
2005年,曹文轩先生与江苏凤凰少年儿童出版社合作出版了“曹文轩纯美小说系列”,囊括了《草房子》、《青铜葵花》、《根鸟》、《山羊不吃天堂草》、《天瓢》等经典的作品,目前该系列图书已经出版13册。江苏凤凰少年儿童出版社的编辑祁智认为,之所以把曹文轩的小说界定为“纯美”,是因为他用纯美的语言描绘优美的风景,在苦难的书写中表现人性大美,渗透着悲悯情怀,浸润着古典风格,体现出鲜明可辨的曹氏风格,故称之为“纯美小说”。
纯美小说特色的形成绝大部分是由于散文化小说这一创作形式的选择。从散文化创作中,我们能够看出曹文轩执著于创造一个纯美的文学世界,坚守自我,以巧妙的构思和丰富的内涵投入写作,发出独特的声音,这与当代文学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过多关注现实、放逐心底的梦想是大相径庭的。我们可以把曹文轩的文字比作一泓清泉,它能够把人们从黑暗的现实和心灵的苦闷中引领出来,回归那片充满爱、诗意和美的天空。
根据曹文轩对散文化小说的追求,可以洞悉出当代文学中一种美学精神的弱化、边缘化的倾向,甚至是失落。作为一位学者,也是作为一位当代文学境遇里的作家,曹文轩目睹了“美”与“真”的失衡,不能漠视当下现代形态小说离古典美渐行渐远的问题。于是,曹文轩自觉地追随始于鲁迅、废名,大成于沈从文,后继于汪曾祺的乡土散文化寻美小说的步伐,避免让小说散文化这条清澈的溪流在中国当代小说中流失。“曹文轩在当代文坛的写作姿态是孤傲的,他眼前的大河奔涌着滚滚的时尚潮流,但他却视而不见,充耳不闻,执拗地坚守着自己的文学家园。这不仅决定了他的文学意义,也决定了他的文学价值。”于物欲横流的时代坚守住宁静温馨的安息之地,体现出了曹文轩的那份直面孤独的勇气。
二、小说散文化的文学选择
小说的散文化是以散文的形式来承载小说的基本功能,是散文和小说这两种题材的有机结合。曹文轩的小说体现出边缘化创作的风格和独特的美学追求,一方面得益于柔美平静的水乡文化,水的流动性、弹性、纯净柔美、为而不争的品性影响了小说“美”品格的形成;另一方面有赖于苦难温情的童年经验依托,以此满足了散文化小说抒发真情实感的需要,影响了小说“真”的品性的生成。
因水而生:柔美平静的水乡文化
“我的空间里到处流淌着水,我的作品皆因水而生。水养育着我的灵魂,也养育着我的文字。”这句话不仅带着宿命成分和感恩意味,还缠绕着曹文轩对水的隐秘情感。水是自然界的原始产物,也是最富有生态性的代表。正如管子在《管子水地》篇中论述道:“水者,何也?万物之本原也,诸生之宗室也。”水浸润了曹文轩的笔,影响了他的文学观念和美学趣味,促成了小说散文化的文学选择。
首先,水具有流动性和弹性,能够让人感受到一种生命力和神气。因此,曹文轩选择了灵活的写作方式,他并没有将小说和散文的界限完全划清,而是按照小说文体的规范,借鉴了散文的外在结构散化、内在情感浓化,以及运用纯美诗意的语言等特色,力求扩大文学的表现方法,延伸小说的审美空间,体现了小说文体的创新性追求。
其次,水具有纯净、柔美的本质,可以洁净万物,使世间万物荡涤澄清。水的纯净和灵动,自觉地融入到作品的美学情调和风格之中,让曹文轩的小说褪去现代生活的浮华与萎靡,回归宁静、优雅和质朴。曹文轩认为:“当你面对水时再肮脏,你就会感到不安,甚至会感到羞耻。”(第2页)因此他的纯美小说的词藻是优美净洁的,意象是充满诗意的,境界是宁静悠远的,这完全是一种写作的“洁癖”。于是他的小说通过淡化情节,浓化情绪,诗化意境的方式来追求纯美的境界,都是受到了柔美、平静的水乡文化的影响。水洗去了肮脏与混乱,使得油麻地在清水的微波中闪烁着人性的光芒。因此,他的儿童作品组合成了“纯美小说系列”。
最后,水具有为而不争的品性。正如老子在《道德经》第八章中说的那样:“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万物之所恶,故几于道。”曹文轩正是一个沿“水”边逆流而上的人。20世纪80年代,“伤痕文学”、“寻根文学”、“反思文学”、“先锋文学”、“改革文学”、“新写实文学”兴盛发展,而曹文轩自觉选择了根植于废名、沈从文、汪曾祺所探索的中国古典主义文学流派,没有以思想的深刻性为文学的唯一审美标准,而是开辟了一条独属于自己的“深刻之道”,表现出自己独特的美学坚守。他没有采用现实主义典型论的创作方法,也没有沿用现代主义人物塑造原则,而是利用散文化这一边缘化创作方式,游离于主流文学之外,构建其独特的美学世界。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rwxy/hyywx/1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