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姥姥形象分析(附件)
摘 要曹雪芹在《红楼梦》中塑造了众多人物形象,其中不仅有皇家贵妃,大家千金,也有丫头村妇这样的小人物,刘姥姥就是众多小人物中的一个代表。文章首先分析了刘姥姥的本色特征,她淳朴善良、知恩图报、重情重义、精明能干。其次探究了刘姥姥形象在小说中的价值,通过刘姥姥一进荣国府,二游大观园,三进贾府探病送行等不同侧面表现了贾府的兴衰变化,对塑造大观园中其他人物形象起到了对比和烘托的效果。另外,刘姥姥的存在有其深刻的象征性意义。目 录
引言 1
1 刘姥姥之本色 2
1.1 乐观进取、朴实憨拙的勇者 2
1.2 滑稽幽默、善于逗乐的智者 3
1.3 机敏能言、察言观色的能者 4
1.4 知恩图报、侠肝义胆的义者 5
2 刘姥姥形象的价值 7
2.1 见证贾府兴衰 7
2.1.1 一进荣国府——忍耻求助 7
2.1.2 二游大观园——谢恩还礼 8
2.1.3 三进贾府——仗义救难 9
2.2 烘托映衬作用 10
2.3 象征作用 11
结语 13
参考文献 14
致谢 15
引言
《红楼梦》是中国文学史上经典的长篇章回体小说,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在人物塑造方面,从皇家贵妃到丫头村妇都是个性鲜明、姿态万千、神采各异。作者将小说中每一个富有社会内涵的人物都刻画得栩栩如生、惟妙惟肖。刘姥姥作为《红楼梦》中不可或缺的小人物,虽出现的次数不是特别多,但为我们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在《红楼梦》中,刘姥姥单单只是个次要人物,既不是大观园中之人,更不是金陵十二钗,整部著作中她主要出场过三次,虽着墨不多却很生动,她与小说中的主要人物相同,是不朽的艺术典型。这其中究竟有什么原因呢?本文拟就此作一探讨。
1 刘姥姥之本色
刘姥姥是《红楼梦》中的次要人物,是一个跟着女儿女婿过日子的积年老寡妇,从书中第六回对刘姥姥的身世描述可以看出:刘姥姥一家是本地人,祖辈们有人做过一任小官,并和凤姐祖父、王夫人父亲相识,和荣国府略微有一点关系。这家人的祖父已经去世,唯独有一个孩子叫王成。由于家里经济萧条、不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_5_1_9_1_6_0_7_2
主要人物相同,是不朽的艺术典型。这其中究竟有什么原因呢?本文拟就此作一探讨。
1 刘姥姥之本色
刘姥姥是《红楼梦》中的次要人物,是一个跟着女儿女婿过日子的积年老寡妇,从书中第六回对刘姥姥的身世描述可以看出:刘姥姥一家是本地人,祖辈们有人做过一任小官,并和凤姐祖父、王夫人父亲相识,和荣国府略微有一点关系。这家人的祖父已经去世,唯独有一个孩子叫王成。由于家里经济萧条、不景气,搬到农村去居住。王成最近也因生病而死去,仅留下一个孩子叫作王狗儿,他有两个孩子,一个叫板儿,另一个叫青儿。这就是刘姥姥家的主要情况。刘姥姥在《红楼梦》里,看似是简单的配角性人物,却可以称为一个艺术典型。那么,她在《红楼梦》中究竟具有怎样的个性特征呢?
1.1 乐观进取、朴实憨拙的勇者
曹雪芹在第六回中描述刘姥姥是个生活在农村又久经世故的老寡妇,全心全意帮衬女儿、女婿。姑爷因为家境贫寒在家生闷气,她看不下去说道:“姑爷,你别嗔着我多嘴。咱们村庄人那一个不是老老诚诚的,守着多大碗儿吃多大碗的饭。”[1]P62刘姥姥用自己的朴实和对农村庄户人家生活的执着,告诉女儿夫妇要安分守己生活,这种口吻和语气特别符合刘姥姥的身份。婉言相劝时,道出了生活的艰辛,既不会使女婿失去脸面,又不会触怒女婿。狗儿在面对困境时只知道唉声叹气,刘姥姥宽慰他,告诉他要勇敢面对生活,并且提出一条谋生之计,原文如下:
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咱们谋到了,靠菩萨的保佑,有些机会,也未可知。我倒替你们想出一个机会来。当日你们原是和金陵王家连过宗的,二十年前,他们看承你们还好;如今自然是你们拉硬屎,不肯去亲近他,故疏远起来。[1]P63
刘姥姥深知狗儿夫妇的能耐,并且“侯门深似海”,无人敢闯,但是为了生活不得不低三下四求人,一个年过古稀的老人为解决女儿一家大小的温饱问题,果断而勇敢地带着外孙板儿前往富丽堂皇、高门大院的贾府,去找曾与狗儿他爹王成共过事的周瑞、王夫人的陪房周瑞家的作引荐。农村人进城都难,进贾府那就是难上加难。舒芜在《红楼说梦》中将荣国府大门单篇开讲,他在篇头开始时就说道:“《红楼梦》的故事主要发生在荣国府(及其别院大观园)。荣国府的大门,书中用了三个镜头来写”。[2]P106书中描写荣国府和宁国府占了大半条街,门禁森严,刘姥姥一路上经路人指点,由嬉皮打闹的顽童引路,忐忑不安地蹭到角门前询问。众仆人看到她一副乡下人的穷酸样儿都不大理会,甚至还要戏弄欺骗,还好有位老仆人给她指路,最后终于如愿以偿见到周大娘。
在第三十九回至四十二回,集中描写了一个农村妇女走进令人眼花缭乱的大观园,很多东西都是听都没有听过,更谈不上见过。只是到处感觉新鲜、好奇,于是在贾府里闹出不少笑话。但是,她对豪华奢侈的贾府生活并没有表现出极度地艳羡,而是一再感慨贾家消费奢靡,并将那些过度花销转化成庄户人家的开销。如第三十九回:
这样螃蟹,今年就值五分一斤,十斤五钱。五五二两五,三五一十五,再搭上酒菜,一共倒有二十多两银子。阿弥陀佛!这一顿的钱,够我们庄家人过一年的了。[1]P414
刘姥姥说贾府吃一次螃蟹花掉的钱,足够农村人生活一年。又如第四十回:“这叉爬子比俺那里铁锨还沉,那里强的过他。”[1]P425“去了金的,又是银的,到底不及俺们那个伏手。”[1]P426刘姥姥将一双象牙镶金筷子说成是叉爬子,还说比铁锨都重,拿不动且换成了乌木镶银的。她非常困难地掬起个鸽子蛋,刚准备探脖子吃,却滑落在地上。大家一时只想看刘姥姥出丑闹笑话,对吃饭没有了兴趣。
可见,刘姥姥在生活中乐观向上、积极进取。她虽然出身贫寒,但心里并没有丝毫羡慕这个贵族之家养尊处优、挥金如土的奢侈生活,相反却是精打细算谋生计。作者也通过一个穷的连日子都过不下去的淳朴乡野村妇的一双真实的眼睛,折射出贾家“朱门酒肉臭”,寒门“路有冻死骨”的现实景象。
1.2 滑稽幽默、善于逗乐的智者
清末涂瀛说过:“刘姥姥深观世务,历练人情,一切揣摩求合,思之至深。出其余技作游戏法,如登傀儡场。”[3]P136如果说刘姥姥一进荣国府是为了“打抽丰”,那么在行为言语中难免有些拘束,但是当这个憨态可拘的老妪二进大观园时,给这些男女老少增加了许多乐趣,博得了贾府中份量最重的贾母的喜爱。不仅好酒好菜招呼,而且送给她一笔丰厚的钱财。
第四十回中,贾母在梳洗打扮戴菊花时,也让刘姥姥“过来带花儿”,接着,凤姐“让我打扮你”,于是把满满一盘菊花横七竖八都插在她头上,逗得大家哈哈大笑。刘姥姥却还笑着说:“我虽老了,年轻时也风流,爱个花儿粉儿的,今儿老风流才好。”[1]P421这个有趣的农妇明知大家取笑她,却一点也不恼,也不生气,称自己是“老风流”也只不过是逢场作戏罢了。“曹雪芹刻画人物形象向来是多角度、多层次交叉进行,对于刘姥姥这个《红楼梦》中的
引言 1
1 刘姥姥之本色 2
1.1 乐观进取、朴实憨拙的勇者 2
1.2 滑稽幽默、善于逗乐的智者 3
1.3 机敏能言、察言观色的能者 4
1.4 知恩图报、侠肝义胆的义者 5
2 刘姥姥形象的价值 7
2.1 见证贾府兴衰 7
2.1.1 一进荣国府——忍耻求助 7
2.1.2 二游大观园——谢恩还礼 8
2.1.3 三进贾府——仗义救难 9
2.2 烘托映衬作用 10
2.3 象征作用 11
结语 13
参考文献 14
致谢 15
引言
《红楼梦》是中国文学史上经典的长篇章回体小说,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在人物塑造方面,从皇家贵妃到丫头村妇都是个性鲜明、姿态万千、神采各异。作者将小说中每一个富有社会内涵的人物都刻画得栩栩如生、惟妙惟肖。刘姥姥作为《红楼梦》中不可或缺的小人物,虽出现的次数不是特别多,但为我们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在《红楼梦》中,刘姥姥单单只是个次要人物,既不是大观园中之人,更不是金陵十二钗,整部著作中她主要出场过三次,虽着墨不多却很生动,她与小说中的主要人物相同,是不朽的艺术典型。这其中究竟有什么原因呢?本文拟就此作一探讨。
1 刘姥姥之本色
刘姥姥是《红楼梦》中的次要人物,是一个跟着女儿女婿过日子的积年老寡妇,从书中第六回对刘姥姥的身世描述可以看出:刘姥姥一家是本地人,祖辈们有人做过一任小官,并和凤姐祖父、王夫人父亲相识,和荣国府略微有一点关系。这家人的祖父已经去世,唯独有一个孩子叫王成。由于家里经济萧条、不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_5_1_9_1_6_0_7_2
主要人物相同,是不朽的艺术典型。这其中究竟有什么原因呢?本文拟就此作一探讨。
1 刘姥姥之本色
刘姥姥是《红楼梦》中的次要人物,是一个跟着女儿女婿过日子的积年老寡妇,从书中第六回对刘姥姥的身世描述可以看出:刘姥姥一家是本地人,祖辈们有人做过一任小官,并和凤姐祖父、王夫人父亲相识,和荣国府略微有一点关系。这家人的祖父已经去世,唯独有一个孩子叫王成。由于家里经济萧条、不景气,搬到农村去居住。王成最近也因生病而死去,仅留下一个孩子叫作王狗儿,他有两个孩子,一个叫板儿,另一个叫青儿。这就是刘姥姥家的主要情况。刘姥姥在《红楼梦》里,看似是简单的配角性人物,却可以称为一个艺术典型。那么,她在《红楼梦》中究竟具有怎样的个性特征呢?
1.1 乐观进取、朴实憨拙的勇者
曹雪芹在第六回中描述刘姥姥是个生活在农村又久经世故的老寡妇,全心全意帮衬女儿、女婿。姑爷因为家境贫寒在家生闷气,她看不下去说道:“姑爷,你别嗔着我多嘴。咱们村庄人那一个不是老老诚诚的,守着多大碗儿吃多大碗的饭。”[1]P62刘姥姥用自己的朴实和对农村庄户人家生活的执着,告诉女儿夫妇要安分守己生活,这种口吻和语气特别符合刘姥姥的身份。婉言相劝时,道出了生活的艰辛,既不会使女婿失去脸面,又不会触怒女婿。狗儿在面对困境时只知道唉声叹气,刘姥姥宽慰他,告诉他要勇敢面对生活,并且提出一条谋生之计,原文如下:
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咱们谋到了,靠菩萨的保佑,有些机会,也未可知。我倒替你们想出一个机会来。当日你们原是和金陵王家连过宗的,二十年前,他们看承你们还好;如今自然是你们拉硬屎,不肯去亲近他,故疏远起来。[1]P63
刘姥姥深知狗儿夫妇的能耐,并且“侯门深似海”,无人敢闯,但是为了生活不得不低三下四求人,一个年过古稀的老人为解决女儿一家大小的温饱问题,果断而勇敢地带着外孙板儿前往富丽堂皇、高门大院的贾府,去找曾与狗儿他爹王成共过事的周瑞、王夫人的陪房周瑞家的作引荐。农村人进城都难,进贾府那就是难上加难。舒芜在《红楼说梦》中将荣国府大门单篇开讲,他在篇头开始时就说道:“《红楼梦》的故事主要发生在荣国府(及其别院大观园)。荣国府的大门,书中用了三个镜头来写”。[2]P106书中描写荣国府和宁国府占了大半条街,门禁森严,刘姥姥一路上经路人指点,由嬉皮打闹的顽童引路,忐忑不安地蹭到角门前询问。众仆人看到她一副乡下人的穷酸样儿都不大理会,甚至还要戏弄欺骗,还好有位老仆人给她指路,最后终于如愿以偿见到周大娘。
在第三十九回至四十二回,集中描写了一个农村妇女走进令人眼花缭乱的大观园,很多东西都是听都没有听过,更谈不上见过。只是到处感觉新鲜、好奇,于是在贾府里闹出不少笑话。但是,她对豪华奢侈的贾府生活并没有表现出极度地艳羡,而是一再感慨贾家消费奢靡,并将那些过度花销转化成庄户人家的开销。如第三十九回:
这样螃蟹,今年就值五分一斤,十斤五钱。五五二两五,三五一十五,再搭上酒菜,一共倒有二十多两银子。阿弥陀佛!这一顿的钱,够我们庄家人过一年的了。[1]P414
刘姥姥说贾府吃一次螃蟹花掉的钱,足够农村人生活一年。又如第四十回:“这叉爬子比俺那里铁锨还沉,那里强的过他。”[1]P425“去了金的,又是银的,到底不及俺们那个伏手。”[1]P426刘姥姥将一双象牙镶金筷子说成是叉爬子,还说比铁锨都重,拿不动且换成了乌木镶银的。她非常困难地掬起个鸽子蛋,刚准备探脖子吃,却滑落在地上。大家一时只想看刘姥姥出丑闹笑话,对吃饭没有了兴趣。
可见,刘姥姥在生活中乐观向上、积极进取。她虽然出身贫寒,但心里并没有丝毫羡慕这个贵族之家养尊处优、挥金如土的奢侈生活,相反却是精打细算谋生计。作者也通过一个穷的连日子都过不下去的淳朴乡野村妇的一双真实的眼睛,折射出贾家“朱门酒肉臭”,寒门“路有冻死骨”的现实景象。
1.2 滑稽幽默、善于逗乐的智者
清末涂瀛说过:“刘姥姥深观世务,历练人情,一切揣摩求合,思之至深。出其余技作游戏法,如登傀儡场。”[3]P136如果说刘姥姥一进荣国府是为了“打抽丰”,那么在行为言语中难免有些拘束,但是当这个憨态可拘的老妪二进大观园时,给这些男女老少增加了许多乐趣,博得了贾府中份量最重的贾母的喜爱。不仅好酒好菜招呼,而且送给她一笔丰厚的钱财。
第四十回中,贾母在梳洗打扮戴菊花时,也让刘姥姥“过来带花儿”,接着,凤姐“让我打扮你”,于是把满满一盘菊花横七竖八都插在她头上,逗得大家哈哈大笑。刘姥姥却还笑着说:“我虽老了,年轻时也风流,爱个花儿粉儿的,今儿老风流才好。”[1]P421这个有趣的农妇明知大家取笑她,却一点也不恼,也不生气,称自己是“老风流”也只不过是逢场作戏罢了。“曹雪芹刻画人物形象向来是多角度、多层次交叉进行,对于刘姥姥这个《红楼梦》中的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rwxy/hyywx/11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