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组织参与社区治理的困境与路径研究以清河区为例(附件)

社会组织作为参与社区治理的一个重要力量,其发展越来越受到重视。社会组织在参与社区治理的过程中既锻炼了自身,又服务了居民,扩大了社会影响,但同时也遇到了一系列的困境。通过对淮安市清河区6家社会组织负责人的走访调查结果表明,社会组织参与社区治理过程中主要存在自身条件短板、参与机制不健全、治理成效不显著的困境。由此,必须从决策、管理、监督等环节入手,完善参与的机制,同时社会组织要从自身出发,拓宽资金渠道,扩大人才队伍,增强服务能力,最终提高治理的成效。关键词 社会组织,社区治理,困境,路径目 录
1 引言1
2 社会组织参与社区治理的现状1
2.1 社会组织发展概况1
2.2 社会组织参与社区治理的主要实践3
3 社会组织参与社区治理的困境4
3.1 自身条件的短板4
3.2 参与机制不健全5
3.3 治理成效不显著6
4 完善社会组织参与社区治理的路径7
4.1 改善自身的条件7
4.2 完善参与的机制8
4.3 提高治理的成效9
结论 10
致谢 11
注释 12
参考文献13
附录 访谈提纲 14
1 引言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城市基层社会管理体制从单位管理模式逐步转变为社区治理模式,社区取代单位成为社会治理和社会生活的基本单元,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要从社区做起。社区治理即指整合社区内的各种力量,尤其是政治、经济、社会和宗教的力量,通过协调各种资源向社区居民提供公共服务,优化社区的秩序,从而解决居民的问题,满足社区居民的多样化需求[1]。在社区治理过程中,由于政府和市场的双重失灵,社会组织因其公益性、社会性等优势逐渐成为承接政府职能转移的有效载体和参与社区治理的重要主体。
20世纪90年代以来,大量的社会组织开始应运而生并逐渐发展壮大。随着社区建设的深入推进,社会组织在推动居民和政府交流、整合社区内外资源、调节居民间的纠纷、满足居民多层次需求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2]。现阶段,学界对社会组织的概念仍没有清晰的界定。社会组织被很多学者称为非政府组织、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灵,社会组织因其公益性、社会性等优势逐渐成为承接政府职能转移的有效载体和参与社区治理的重要主体。
20世纪90年代以来,大量的社会组织开始应运而生并逐渐发展壮大。随着社区建设的深入推进,社会组织在推动居民和政府交流、整合社区内外资源、调节居民间的纠纷、满足居民多层次需求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2]。现阶段,学界对社会组织的概念仍没有清晰的界定。社会组织被很多学者称为非政府组织、非营利组织、第三部门、民间组织或志愿组织。社会组织一般包括民办非企业单位、社会团体、基金会、社会中介组织以及城乡社区社会组织。对社会组织如何定义取决于具体的政策目的。如果目的是推进社区自治,那么社会组织的定义较为狭隘,社会组织是一种提供居民多样化服务和满足社区治理需求的非营利机构。如果目的是推进社区建设,那么社会组织的定义较为广泛,社会组织是包括专业社工机构在内的,任何促进社区发展的非营利机构。
加快社会组织参与社区治理的进程,提升社区治理的能力,有利于政治的稳定以及和谐社会的构建。然而,由于当前我国社区治理体制还不健全,社会组织参与社区治理过程中存在着诸多困境。在这一过程中,社会组织如何整合多方资源,完善参与机制,提高参与成效,实现社区治理体制的创新,将成为当前社区治理理论研究和实践的重点[3]。
2 社会组织参与社区治理的现状
2.1 社会组织发展概况
从发展速度上看,社会组织发展快速。国家民政部统计资料显示,2015年第一季度,社会组织约以58%的增长率增长,总量大约从38万增长至61 万。以淮安市为例,至2013年年底,有1328家社会组织在社区备案,社区备案的社会组织发展势头迅猛。2014年,淮安各类社会组织蓬勃发展,在政府向社会组织购买服务、政府扶持公益创投项目的引导下,当年新增各类社会组织270个,全市社会组织总数达到2580家。截止2015年年底,淮安市注册登记的社会组织有3000多家,平均每万人拥有的社会组织量是6.7个,其中获得评估等级社会组织1108家。这一系列数据表明社会组织在数量上呈现出循序渐进的上升态势。
从结构上来看,社会组织发展不平衡。社会组织按照类型分为登记的社会组织和备案类的社会组织。登记的社会组织主要以教育类、服务类的民办非企业单位为主,备案类的社会组织主要以体育类和文艺类为主,从整体上看,社会公益类和志愿服务类的社会组织较少[4]。以淮安市为例,社会服务类、教育培训类,各300余家;农业及农村发展类200余家;体育类、科技类、文化类、工商服务类、卫生类各100余家;而职业及从业者组织类、环境类、宗教类、法律类则不足百家。可以看出社会组织主要偏重于社会服务类和教育类两大领域。其中,社会服务类占比最大。究其原因,一方面,由于现有的政策大力扶持社会服务类社会组织的发展。另一方面,地方政府统一提供的公共服务难以满足居民多方位、多层次的需求,且这些需求的利润空间很小,而市场又是追求利润最大化的,不愿提供这些公共服务,所以这些社会服务只能由社会组织来承担。教育培训类的社会组织所占比重也较大,一方面说明社会重视对人才的培养,对教育培训的需求大[5]。另一方面,因为教育培训类的社会组织可以带来盈利性收入,所以教育培训类的社会组织数量较多。虽然教育类和社会服务类的的社会组织对社区治理具有重要的作用,但是社会公益类、志愿服务类的社会组织对于促进居民参与具有更重要的意义[6]。目前,这两类社会组织在数量上还很少。
从发展效益上看,社会组织对社区治理的贡献在不断提升。各社会组织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在自己的业务范围内为人们提供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服务,解决居民各种与自身利益相关的问题,满足人们多方位、多层次的需求。心理服务类、社会工作类组织为困境人群开展心理辅导,促进社会融合,在社区治理以及和谐社会的构建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以开发区于洋心理服务中心为例,在颐康养老院为三无老人、五保老人开展心理辅导,为社区老人提供书法绘画、手工制作等服务,通过这些形式的服务即可以体现了老人的价值感,又丰富了老人晚年的精神文化生活。公益慈善类社会组织积极开展大病救助、灾害救助、孤儿救助、助学助老助残等项目;行业协会类社会组织通过发挥人才、信息、技术等优势,促进行业健康发展;学术类社会组织的专家学者通过开展社会调查,学术研讨,为政府科学决策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2.2 社会组织参与社区治理的主要实践
社会组织参与社区治理旨在发挥社会组织在社区治理中的作用。传统社区治理模式强调政府的主导作用,政府要承揽一切社区事务。而现代社区治理理论认为政府与社会组织在社区治理中是一种协作和伙伴关系,即强调社会组织参与性。按照参与能动性进行区分,社会组织可分为主动协作参与和被动辅助式参与[7]。
社会组织对于社区公共事务的主动参与即组织注重以社区居民的需求为导向,主动参与意味着组织不被传统参与中注重被动辅助的思维所束缚,社会组织主动发现社区问题,了解居民的需求,然后采取行动来解决社区居民的问题,满足社区居民的需求。社会组织主动参与社区治理的形式多种多样,但常以开展主题活动这样的形式主动参与社区治理。以淮安市清河区为例,比如安然心理咨询中心在长西社区举办了一场“观桃花、品野炊春意盎然有你最美”活动,通过举办这样的主题活动,希望让更多的残疾人走出心门融入社会,展现个人魅力,体现自我价值。广大残疾人朋友除了可以自己享受到志愿服务,同时又可以积极主动投入到互助的志愿者行动中,帮助那些更需要帮助的残疾人。上海路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积极筹划了第一届“老年趣味运动会”,其活动的目的是丰富社区党员、居民(职工),特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rwxy/hyywx/1215.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