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赵姨娘畸形的母爱(附件)

摘 要《红楼梦》中的赵姨娘是受人鄙弃的“万人嫌”。她言语俗恶,爱搬弄是非,且吝啬贪婪、呆庸狠毒。扭曲的性格致使她对子女施予了畸形母爱,她怨恨探春,对儿子贾环则助纣为虐。赵姨娘畸形母爱产生的主要原因是旧社会封建宗法制度与妻妾制度对她的压迫。她是一个“异化”的典型。赵姨娘作为《红楼梦》中的一个次要人物,不仅烘托了其他人物形象,而且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 目 录
引言 1
1 赵姨娘畸形母爱的体现 2
1.1 怨而恨之——对探春 2
1.2 听之任之——对贾环 3
2 畸形母爱产生的原因 5
2.1 社会原因 5
2.2 性格原因 6
2.2.1 言语俗恶 搬弄是非 6
2.2.2 吝啬爱财 愚贱贪婪 7
2.2.3 妒心深重 呆庸狠毒 8
3 赵姨娘在《红楼梦》中的作用 10
3.1 烘托其他人物形象 10
3.2 推动故事情节发展 11
结语 13
参考文献 14
致谢 15
引言
《红楼梦》是中国古典小说中最伟大的杰作,是中国审美文化的精粹结晶,它不仅融会了传统文学的精华,而且汲取了中国古典艺术的神韵和意境,创造了一个独特而丰富的世界。《红楼梦》创造了众多的人物,他们“每个人都是一个世界”,都是生机勃勃的性格整体。在这形象各异的人物中,有一部分小人物如温柔耐心的平儿,淳朴老实的香菱,屈辱自尽的尤二姐,还有人见人嫌的赵姨娘等。赵姨娘是曹雪芹笔下很特殊的一个人物,贾府中几乎无人待见也无人同情她,女儿探春说她尽是些“阴微鄙贱”的见识,儿子贾环甚至在其临终时都不愿陪伴她,在富丽堂皇的贾府里赵姨娘受尽歧视与侮辱,最后悲惨的死去。赵姨娘本质上是一个深受封建等级制度迫害的女性,在她糊涂愚昧的言行举止中包含着身为妾的无奈与辛酸。甚至作为母亲,她没有教导养育权利,与探春之间本应温情脉脉的母女关系在一次次的试探之后终于分崩离析,这样畸形的母爱最终使她被亲生子女厌弃。尽管赵姨娘狠毒恶俗,偏激的性格又导致她的母爱畸形,我们还是可以从一些只言片语里发现曹雪芹本人是怀着憎恶和些许悲悯的复杂情绪去描绘这样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姨娘受尽歧视与侮辱,最后悲惨的死去。赵姨娘本质上是一个深受封建等级制度迫害的女性,在她糊涂愚昧的言行举止中包含着身为妾的无奈与辛酸。甚至作为母亲,她没有教导养育权利,与探春之间本应温情脉脉的母女关系在一次次的试探之后终于分崩离析,这样畸形的母爱最终使她被亲生子女厌弃。尽管赵姨娘狠毒恶俗,偏激的性格又导致她的母爱畸形,我们还是可以从一些只言片语里发现曹雪芹本人是怀着憎恶和些许悲悯的复杂情绪去描绘这样一个深受压迫与歧视的妇女形象。
1 赵姨娘畸形母爱的体现
赵姨娘先后生下探春与贾环这一双儿女,探春与贾环虽为亲姐弟,人品性格却是天壤之别。探春天性聪敏,虽是姨娘所生庶女,行事气度却让人敬佩。王熙凤曾这样说探春:“好个三姑娘!可怜不是太太生的”,而贾环愚顽自私敏感,王熙凤也说“要是换做我早把他撵了”。探春明辨是非,不与赵姨娘同流合污,贾环却是对亲娘言听计从,在行恶事方面有过之无不及。赵姨娘挑唆儿子做恶事,却对聪慧敏感的女儿胡搅蛮缠甚至怨恨,母性愚昧且自私。
1.1 怨而恨之——对探春
凤姐小产之后“在家一月,不能理事”[1]P748,探春奉命理家。此事对探春而言非常重要,因为既显示出王夫人等主子对她的器重,又可施展自己的才能,这期间正好赶上赵姨娘的弟弟赵国基死了,探春按照旧账赏了二十两银子的丧葬费。一般来说,通情达理的母亲应帮衬女儿,至少不会阻碍女儿做事,可赵姨娘嫌丧葬费太少,亲自登门让探春下不来台,“这屋里的人都踩下我的头去还罢了。姑娘你也想一想,该替我出气才是。”[1]P751母女关系就这样被赵姨娘毫不留情的撕碎:
姑娘放心,这也使不着你的银子。明儿等出了阁,我还想你额外照看赵家呢。如今没有长羽毛,就忘了根本,只拣高枝儿飞去了![1]P753
贾府里很多冷眼旁观者都拿这对母女说事。“绣春囊”事件过后,迎春正为乳母聚众赌博获罪而烦恼,邢夫人讽刺迎春:“只有你娘比如今赵姨娘强十倍的。你总该比探丫头强才是,怎么反不及他一半。”[1]P1012如此,赵姨娘母性的愚蠢处可见一斑。母性扭曲的赵姨娘见指使不成女儿,便对其恨之怨之。第一百回,写探春即将远嫁:
却说赵姨娘听见探春这事,反欢喜起来,心里说道:“我这个丫头在家忒瞧不起我,我何从还是个娘,比他的丫头还不济只愿意他像迎丫头似的,我也称称愿。”[1]P1374
“误嫁中山狼”的迎春婚后过得甚是凄惨,夫君孙绍祖“一味好色,好赌酗酒,将家中所有的媳妇儿丫头将及淫遍”[1]P1136,迎春的遭遇可想而知。“紧张的母女关系更加扭曲了赵姨娘的心态”[2]P80,憎恨女儿的扭曲心理到了令人发指的地步,让人更加鄙视厌恶。
究其原因,主要有两点:首先赵姨娘作为妾是没有教养子女资格的,探春自小被王夫人养大,母女之间几乎无任何沟通。其次,对于探春来说,这个母亲实在是上不得台面。第二十七回写探春给宝玉做鞋,赵姨娘埋怨“正经兄弟,鞋搭拉袜搭拉的没人看见”[1]P370,之后探春认为做鞋给谁穿完全凭她自己的心,宝玉笑道:“你不知道,他心里自然又有个想头了”[1]P370,却使探春更为恼火:
连你也糊涂了!他那想头自然是有的,不过是那阴微鄙贱的见识。他只管这么想,我只管认得老爷、太太两个人,别人我一概不管什么偏的庶的,我也不知道。论理我不该说他,但忒昏愦的不像了![1]P370
从兄妹二人的谈话中,我们可以发现不同的态度取向,宝玉虽然不喜欢赵姨娘,但是他一贯反感封建等级制度的不公平原则,所以看得出他不赞成探春这种冷漠做法,但是探春马上就反驳了宝玉的观点,说他也“糊涂了”。探春也知道“论理我不该说他”,只是因为母亲的地位太下贱,连带着自己也跟着矮人一截,她必须与人见人嫌的亲娘和亲弟划清界限,这样贾府的主子们才不会轻视她,她才能够有尊严的活着。从此处可以看出封建等级制度对探春的压迫之深,使得探春的心理也跟着有点畸形,为了改变自己的身份与命运,狠心不认生身之母只认王夫人做亲娘,足见这是一个心灵被扭曲的大家闺秀,她的心理与生母一样可怜。正如李希凡所说:“她(赵姨娘)念念不忘以生母的身份‘敲打’探春,要求她的照顾和亲情,无论她怎样费尽心机坚持不懈的闹腾,都事与愿违。”[3]P33
探春有句名言,就是“我但凡是个男人,可以出得去,我必早走了。”[1]P752探春的确是见识不凡,但是在封建社会制度下,她的聪明才智与庶出身份之间充满了矛盾,并且无法缓解,这是探春最沉痛最没有办法摆脱的悲哀。
1.2 听之任之——对贾环
探春自小养在别人名下,所以赵姨娘把心思全放在贾环身上,即使贾环“烂泥扶不上墙”,在她心里也是极好的。可惜,护子之心,身微言轻。第二十回,赵姨娘训斥贾环被王熙凤听到后,王熙凤毫不留情的斥责她:“凭他怎么去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rwxy/hyywx/1169.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