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张爱玲中的女性形象

摘 要中国现代著名女作家张爱玲(1920年9月30日-1995年9月8日),四十年代在上海孤岛成名。她的小说擅长描写女性的细腻,同时善于刻画人物的内心,她的小说更多的专注刻画女性的悲凉。张爱玲独树一帜的生活态度惊诧了一代人。家世显赫是她的标志,外曾祖父李鸿章,是洋务运动的重要人物。祖父张佩纶以弹劾大臣而被人们所熟知。张爱玲的一生是苍凉的,她的一生是传奇的,她的一生也是美的。1995年9月8日,张爱玲猝死于洛杉矶一公寓内,享年七十五岁。
目 录
引 言 1
第一章 张爱玲小说中典型女性形象 2
1.1《金锁记》里的曹七巧 2
1.2《倾城之恋》里的白流苏 3
1.3《半生缘》里的顾曼桢、顾曼璐 4
1.4《沉香屑第一炉香》里的葛薇龙 5
第二章 张爱玲小说中女性悲剧产生的原因 6
2.1特殊的时代背景 6
2.2女主人公的个性特征 7
2.3封建制度下的男权社会 8
第三章 张爱玲小说中女性的价值意义 9
3.1情欲禁忌与贞操 9
3.2“无父文本”与女性主体 9
3.3对人性深度的探索 10
结束语 11
致 谢 12
参考文献 13
引 言
现代文学史上的一位奇女子张爱玲。神奇的人生经历,细腻尖锐的笔触、引人入胜的小说。在现代社会里掀起一股研究张爱玲热潮也不足为奇。著名教授夏志清先生的《中国现代小说史》,南京大学余斌先生的《张爱玲传》,算是比较好的一种著作,近年来张爱玲的一部分遗作被出版,比如《小团圆》等等。对张爱玲的爱好者来说是一件值得高兴的事。查看互联网以及书籍资料大体可以总结出前辈们的研究主要分为三个部分:其一、对张爱玲小说总体的研究。其二、对张爱玲小说中女性形象的研究。其三、对张爱玲小说中某个人物的单独研究。而我想在前辈们研究的基础上看看才女笔下的女性人物,试着回到那个年代,试着去融入她们的生活,试着感受她们的心态。我想这样我就可以慢慢了解张爱玲,并且勉励自己做好新时代的女性。
第一章 张爱玲小说中典型女性形象
1.1《金锁记》里的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曹七巧
曹七巧是张爱玲的《金锁记》中一个让世人既憎恨又心疼的人。纵观她的一生大致可以归纳如下:一、少女时代的直率泼辣而又不失可爱。二、出生市民阶层,没有受过“礼理传家”的教育。三、对爱情的渴望,深爱姜季泽,但是却不能愿望成真。四、嫁给姜家有“骨痨”病的少爷,正常人的性欲得不到满足。五、干涉儿子女儿的婚姻问题,变成了一个彻彻底底的疯子。
首先,她出生市民阶层,没有受过“礼理传家”的教育。曹七巧出生在一个简单普通的麻油店里,幼年丧失了父母,自此没有父母的她一直跟着哥哥嫂子生活。像其他的小孩子一样,七巧的童年也是快乐的,虽然她不是出生贵族,也没有接受系统的礼教熏陶。但是她有一个健康的身体,偶尔任性,但是为人心地却不坏。
其次她嫁给姜家有“骨痨”病的少爷,正常人的性欲得不到满足。渐渐地七巧长大了,也到了嫁人的年纪。她被迫嫁入没有爱情只有金钱的姜家。然而天生患病的少爷是没有办法和健康的七巧过正常的夫妻生活的。这也是导致七巧慢慢变化的一个直接而又重要的因素。
最后七巧干涉儿子女儿的婚姻问题,变成了一个彻彻底底的疯子。住在自己娘家的七巧本来就是如同寄人篱下,为了钱嫁到自己的夫家再一次是寄人篱下,婆家人看轻她,就连丫鬟也是对她不屑一顾,靠娘家没有用,靠婆家没有用,靠自己的丈夫更没有用,那只有靠自己,此时的七巧如同野兽一样,不停地叫嚣着,见人就咬。“直觉地感到那是个疯人”[]她开始毁坏自己的儿子婚姻,她对自己的儿子 具有强烈的占有欲,看不惯自己的儿媳妇,百般地折磨莫,促使自己的儿子两次离婚。不仅插手儿子的婚姻,同样毁坏女儿的婚姻,又开始的冷漠对待,到去破坏自己的女儿的恋爱,到污蔑女儿的交往对象,然后又故意带着“疯子的审慎与机智”[],向世舫透露女儿吸食鸦片的过去,让一对相爱的年轻人相隔越来越远,直到分开。
至此在畸形的婚姻以及令人喘不过气的姜家生活的曹七巧早就已经变得面目全非,由刚开始因为钱的缘故被人残害,到后来她因对生活的不满残害别人,这个别人就包括她自己的孩子,所以说七巧的一生是悲剧的一生。究其缘由,女性对于男性的依赖被社会所剥夺,是七巧改变的主要原因。七巧在作品中是一个悲剧人物,从头到尾是一个彻彻底底的受害者以及施虐者。
1.2《倾城之恋》里的白流苏
白流苏是张爱玲短篇小说《倾城之恋》里的女主人公。出生在腐朽没落家庭的女子,离婚后寄住在自己的娘家,在那个封建的年代里,这样的女子无非就是孤老终死。张爱玲笔下的女性多为悲剧人物,然而也有另类的人物出现,她要强,同命运相互抵抗,做到了我命由我不由天。
白流苏终究是传统意义上的女性,她遵循父母之命嫁给唐一飞,婚后的她并不幸福,由开始的默默忍受到最后的离婚。离婚后寄居于娘家,在自己的娘家她的内心同样是痛苦的。一面是家中的哥嫂,自私自利,唯利是图,就算是把妹妹给卖了也值得。另一面是自己的母亲白太太,她至始至终往白流苏的脑子里面强加她认为对的思想:作为女人,需要“三从四德”。当自己的母亲都不能有所期望的同时,她只有接受现实,自己的事情自己抉择。
当徐太太来替前夫奔丧时,几个哥嫂就七嘴八舌地要逼着她回去。白流苏的哥哥无心白流苏,希望有人收留她以减轻家庭负担。再看白流苏的态度:这时她便淡淡地道:“离过婚了,又去做他的寡妇,让人家笑掉了牙齿!”[]白流苏自己知道目前的自己是自由之身,她好不容易脱离苦海,不会傻到再回去。白流苏表面表现出一副怕别人笑话的姿态,其实则不然,离婚都不怕,替前夫奔丧也是情理之中。她不想自己这次又被哥嫂卖掉,那样她这辈子还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熬出头。
柔弱的白流苏知道:一、她必须自己面对目前的境况,这是她逃避不了的现实。二、她必须自己做出选择,没有人能换位思考替她做选择。三、她必须小心谨慎的对待自己的下一段感情,不敢轻易地开始,也不敢轻易地结束。徐太太给她介绍对象的时候,她的首要条件是家,而不是贫富。这样看似简单的要求在受过伤害的白流苏那里都是高的要求。都说爱情可遇而不可求,当白流苏遇到那个让自己动心的范柳原时候,她并没有爱的一发不可收拾,并没有因为爱情冲昏头脑,她需要弄清楚对方想要的是否是自己想要的,然而结果是残酷的,范柳原要的是爱情而不是婚姻,白流苏毅然离开。我们都以为他们之间是不可能了,毕竟我们早就知道范柳原的脾性。出人意料的事情发生了,范柳原给白流苏一个堵的平台,她虽然不擅长赌博,但是也是满心喜欢的。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rwxy/hyywx/1043.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