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儿童视角下城南旧事的精神家园

摘 要 童年、故乡是每一个欲还乡而不得的游子的情感寄托和精神慰藉。林海音的《城南旧事》作为台湾"乡愁文学"的经典代表,选取儿童视角作为叙事方式,通过主人公英子的眼光和口吻对她所体验的世界和情感进行描绘,其中融入了作者对过往人生更深刻的领悟。小说表层是一个历经沧桑的成年人的怀旧情感,实则作者通过儿童视角在对童年这一生命的原始形态、故乡这一生命的安栖之地的朦胧回忆来弥补现实的缺失,寻求心灵的安慰。其创作目的在于寻找自己的精神家园,并在这一过程中完成对生命本质的思考和自我的重新审视。
Key words: My Memories of Old Beijing; Childrens perspective; Spiritual home 目 录
引 言 1
1 回归人性,抛开束缚 2
1.1儿童视角下的儿童世界 2
1.2儿童视角下的成人世界 3
2 缅怀旧日,寻找慰藉 6
2.1永驻心灵的童年 6
2.2摆脱现实的束缚 7
3 追寻真谛,求证自我 9
3.1生命本质的思考 9
3.2自我的重新的审视 10
结 语 12
参考文献 13
致 谢 14
引 言
所谓儿童视角,其实就是以儿童的眼光去看世界,通过孩子的别一种眼光的观察与透视,揭示为成人世界难以体察或忽略的生存景观。[1]中国现代小说中儿童视角的出现和之后的长足发展,是以五四时期人的发现和儿童的发现作为理论依托的。随着"儿童本位"的现代儿童观的提出,儿童作为本来的人的萌芽获得了独立人格的尊重,具有了与成人同等的地位,自然也就获得了与成人同等的话语权,开始拥有了表达对世界的感受的权利。[2]《城南旧事》就选取了儿童视角作为叙述方式,通过主人公小英子单纯稚嫩的叙述口吻和感受,展示复杂的成人世界。林海音是海峡两岸共同培养出来的女性作家,也是台湾文学史上第一位本土女性家,《城南旧事》是她于1960年出版的以其七岁到十三岁的北平生活为背景的一部自传体短篇小说集。因此,大多学者对《城南旧事》的研究集中在“乡愁”和“女性命运”方面。本文旨在通过对《城南旧事》中儿童视角的作用,探究其不愿为现实所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放逐的精神家园,在这一过程中感受人性最初的美好,寻找心灵的慰藉,重新审视自我并寻找自己的精神家园。
1 回归人性,抛开束缚
1.1儿童视角下的儿童世界
《城南旧事》采用了儿童视角作为叙述方式,通过主人公小英子的所见所想为我们呈现了复杂的成人世界。儿童处于成长的初阶段,他们的感受还未曾受到世俗的污染,因此他们的世界往往单纯且美好,对于成人世界评价是非善恶的标准他们有着自己的不同感受,而这种不同的感受恰恰能让我们看到被成人世界所遮蔽的人性的美好,为我们显示出一个具有人性美和人情美的世界,无论是被人们叫做“疯子”的秀贞、藏在草堆里的小偷、斜着嘴笑的兰姨娘、骑着小驴回家的宋妈,这些生活中随处可见的平凡人,在英子幼小的世界里展现出成人世界难以看到的人性的美好。透过小英子的视角再现发生在这些人物身上的故事,通过英子的体验进一步挖掘出人性美与人间真情。[3]
儿童眼中的社会要远比成人眼中的社会纯净和简单。因为他们年龄小,对于事物的知觉和感知都不丰富,他们的认知方式往往是以自己为中心,不能兼顾到别人的想法。[4]因此,儿童的世界就愈发纯净和美好。在《冬阳童年骆驼队》中,小英子问爸爸骆驼为什么要系一个铃铛,爸爸告诉她,骆驼很怕狼,因为狼会咬它们,所以人类给它们戴上了铃铛,狼听见铃铛的声音,知道那是有人保护着就不敢侵犯了。可小英子的心中却有着不同的想法,她对爸爸说:“不是的,一定是拉骆驼的人类,耐不住那长途寂寞的旅程,才给骆驼戴上了铃铛,增加一些行路的情趣”。[5]成人世界与儿童世界对事情的看法往往不同,成人在经历过生活的种种磨难和打压下,总是不可避免的对事情带有一定偏见,总是习惯性的用理性思维去看待事物,从而看不到事物表层底下被覆盖着的那一份美好。而儿童的心灵单纯又善良,他们受到社会传统习俗和观念的影响很少,因此他们看待事情的眼光清澈,能够脱离世俗的眼光来看待事情,用他们那颗未受到污染的心灵消融着成人世界的理性认知与偏见;在《惠安馆》中,被成人世界避恐不及且被大家叫做“疯子”的秀贞,但在小英子看来和普通人家的姑娘没有什么不同。在小英子的眼中秀贞是既善良又可怜,她不顾世俗礼教的束缚坚持和穷书生思康在一起,被抛弃后仍然坚守着爱的誓言并怀揣着美好的幻想。这样的秀贞让小英子觉得很让人怜爱,于是,小英子开始走进被成人叫做“疯子”的秀贞的世界。她不仅与秀贞成为了好朋友,还听她讲述她与司康之间的事情,替她试穿小桂子的衣服,不幸的生活在有了英子的陪伴下有了一些色彩。在帮助妞儿和秀贞母女相认后,她偷偷拿出了妈妈的金手镯当做母女两去找思康的盘缠,然后带着妞儿去找她的亲生母亲。这些看起来很小的事情却折射出了儿童身上纯真善良的人性的光芒,在儿童的世界里,没有所谓的“疯子”,只有秀贞那善意的微笑,儿童对弱小者有着本能的同情,英子用她单纯明媚的心灵温暖了秀贞的心,打破了成人世界对秀贞的偏见;在《我们看海去》中,小英子认识了一个藏在草丛中的大朋友,虽然她心中隐隐感觉到他可能是一个小偷,但是这种想法没有阻碍英子与他的交谈,因为他的厚嘴唇让小英子想起了会看相的李伯伯说过的话:“嘴唇墩墩的,是个老实人相。”[5]英子对这位“大朋友”的怀疑,竟因为他厚厚的嘴唇从而消除英子了对他的隔阂,儿童身上独有的纯真让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更近了一步。后来在与这位大朋友交谈中她知道他是为了养活老娘和供弟弟读书才偷东西的,因此小英子对这位大朋友产生了怜悯和同情,她们还约定一起去看海。儿童对于是非善恶的划分与成人世界的标准是不同的,他们有着自己的一套标准,就像英子说的:“他说的话,我不太懂,但是我觉得这样一个大朋友,可以交一交,我不知道他是好人,还是坏人,我分不清这些,就像我分不清海跟天一样,但是他的嘴唇是厚厚墩墩的。”[5]当警察抓住这位“大朋友”时,英子心里很内疚,妈妈让她把这个小偷的事情写成一本书,讲一讲这个坏人怎么做了贼,又怎么落的了这样的下场,但英子却坚决的反对妈妈这么教她,她说:“我将来长大了,是要写一本书的,但绝不是像妈妈说的这么写。我要写的是:‘我们看海去’。”[5]儿童的世界不像成人世界那么的是非分明,但却往往能够用生命的原初感受和稚嫩的声音道出事情的真相,而成人的理性的声音却只能被表象所迷惑,[6]作者借用小英子没有世俗偏见的视角,为我们呈现出被成人世界所遮蔽着的人性美好。
1.2儿童视角下的成人世界
儿童世界与成人世界之间有着密切联系,如果说英子的那么所思所想是儿童世界,那么她的所见所闻就是成人世界,而所谓的成人并不只是年龄的成熟,而且思维上的成熟,因为成熟也就不可避免的世俗了。[7]《城南旧事》用英子懵懂稚嫩的双眼和思维打量着成人世界,在与成人世界的不同思考中看到了被遮盖的人性的美好,也揭开了成人世界的世俗偏见和虚伪。无论是被人们叫做“疯子”的秀贞,还是供弟弟读书的小偷,她们在成人世界是非善恶的标准下被当做远离和厌恶的对象,但是小英子的视角下我们又能看到他们美好和真实的一面,而那些被成人世界所厌恶和摒弃的事物却是我们一直以来追求的温暖和美好。与此同时我们发现,在成人世界的理性思维下事情的真相往往被遮盖,而儿童稚嫩声音却能发现事情真相。成人世界根深蒂固的世俗偏见和规则往往束缚着人与人之间最纯真的温暖。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rwxy/hyywx/256.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