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玉梨魂到第一次亲密接触看网络言情小说对传统言情小说的继承与发展(附件)
摘 要网络言情小说的才子佳人模式与传统言情小说的才子佳人模式在本质上有很大的区别。相对于传统的才子佳人模式,网络言情小说中的才子佳人模式带有一种灰姑娘性质,通常是一方优秀,而另一方略逊,这种模式的转变,是对传统言情小说的创新发展,同时也继承了传统言情小说的优秀方面。本论文将从两部具有代表性的言情小说入手,以它们的创作时间为主要对象,分别从创作主体、题材内容、语言叙事三方面入手,结合题材内容、写作风格、语言特色,来考察网络言情小说对传统言情小说的继承创新。
目 录
1 绪论 1
2 创作主体 2
2.1老学究——专业兵团 2
2.2随意者——草根写手 3
3 题材内容 6
3.1情、礼的融合与张扬 6
3.2才子佳人的悲情延续 6
3.3自叙方式的继承 8
3.4审美的单一化回到多样化 9
4 语言叙事 10
4.1返朴归真的符号文字 10
4.2骈散文语言到通俗化语言 11
4.3言语间的哀情共生 12
结 语 15
参考文献 16
致 谢 17
绪论
言情小说一直以来就是广大文学创作者的挚爱主题。简言之,言情小说指的是内容浪漫、情节曲折的男女爱情故事。随着文学发展变化,划分为不同的类型,比如网络文学和传统文学。其中网络文学指用网络写作发表的文学作品。传统文学也并非指向传统文化,它是指和网络时代利用平台写作、发表、宣传、结识写作族群相对的,坚持传统文学线下创作这种形式的作家。
言情小说发展至今,在对原有基础上,既继承又创新写作模式,写作方式也从纸上一跃到网络上,更新了写作方法,素材在不断创新。本论文从创作主体、题材内容、语言叙事三方面来谈网络文学与传统文学之间的关系,目的在于让人们对这二者的关系有一个正确的认识,不忽视其中一种文学形态。
2 创作主体
在传统文学写作时期,写作被认为是很神圣的东西,而且文人写诗,对于平民来说,是一种“贵族化”的生活,身份的象征。但随着社会的发展,文学创作对创作者的要求也在发生变化,只要你能写出作品,你就是作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家,没有身份的严格要求。例如诗歌、散文、戏剧等文学体裁也都不能缺少创作者。创作者可以利用文字,写出动人心弦的故事;写出时代意义、情、意的文学作品。在网络文学出现之前,中国的文学领域基本是由文学杂志期刊为代表的精英文学圈+纸质书籍为代表的图书文学市场构成,而两者占据了绝对的份额,在一定程度上“统领天下”,但随着网络的普及化,文学的大门在虚拟世界里敞开,对学历、身份没有限制和要求,催生了大批网络写手产生,广大文学爱好者们做起了“人人都可以成为文学家的美梦”。相对于传统文学的“独领风骚一家独大”的局面,网络文学的创作打破职业作家群体的“垄断”与“特权”,催生大批的“草根写手”,影响了传统文学创作队伍的组织形态。但是二者都是在为文学服务,为文学而写作。
专业兵团、草根写手代表两个时期创作者不同形态。二者的共同点在于借助文学这一载体来抒发情感,记录生活的点点滴滴。二者的区别可用两个词语来形容:“老学究”和“随意者”。下面我就这两个代表词语进行分析,来探讨在创作主体方面传统文学与网络文学的创作者在创作作品时的异同。
2.1老学究——专业兵团
传统文学从发展开始一直有专门的传统作家团体“主导”,比如说有的文学流派以写才子佳人成双成对的小说为主。徐枕亚、张恨水、李涵秋等是这一派的代表作家,他们在当时是备受争议的一群作家,但作品却受到读者的喜欢,例如张恨水的《啼笑因缘》,是读者的喜爱作品之一。这足以说明这个流派的作品质量高,契合读者的阅读感。在中国文学史上,文学流派众多,各有各的写作风格,有的是对前一个流派的借鉴和继承,而有的则是创新,这些流派就是一个专业的兵团,他们有自己思想、写作风格、写作素材、写作方向,是一个有组织、有纪律的团体。从古至今,出现过很多文学流派,对后世产生较大影响。比如说海派小说的作品写的是上海商业化大都市的半殖民地生活,重要的代表作家是施蛰存和穆时英;京派小说的代表作家沈从文,他的作品描述的是湘西苗族风情,地方色彩浓郁,民风淳朴。还有以赵树理为代表的“山药蛋派”,作品多写的晋东南一带的乡土特色和风土人情气息。由此看来,一个专业的创作团体对创作者是有较大影响的,它可以督促作者在写作作品时对语言、素材的选择,有效的管理好广大创作者的写作问题。
从上面的分析来看,传统的文学作品个人化的思维模式,是完全化的个体行为,颇具有一种老学究的韵味。即便是在集体创作中,也难以脱离个人化,范围十分有限。创作心态也为社会功利所牵制,为重要的责任感而压抑,就如同“带脚镣的舞蹈者”行动受到束缚,不断为内容而寻找形式,内容空洞乏味。读者和作者交流甚少,写作方式的互动方式欠缺,但是也不能一概而论。
2.2随意者——草根写手
这里所说的草根写手是相对网络写手来说的,有部分人认为网络写手占领文学创作领地,让传统作家丢失饭碗;有人认为网络作品也有精彩部分,如“雨后春笋”冲击着现代人的生活。鱼龙混杂的网络文学作品不断出现,一方面的原因是网络文学的写作门槛低,又喜欢凑热闹,一些网络写手甚至没有写作经验就开始写作,其作品的逻辑、思想、情节、语言、历史背景达不到写作的要求。另一方面,现代人的需求太快,不少网络写手不爱自我创作,就去“抄袭”,什么题材火就去拼凑出类似的作品,往往千篇一律,毫无创新可言。就比如说“重生”和“穿越”,这两种文体一直在被大量写作,也是模仿最多的文体。比如说穿越文《梦回大清》发表出版后,就迅速火起来,很快引来大批作者跟风写作,内容要素大同小异,几乎都是主人公在现在这个时代很不受欢迎,做事一直失败,然后因为某些原因从自己所生活的年代穿越到过去的某个年代,在这个年代里,受到欢迎,呼风唤雨,并经历一些挫折,但最后都能化解,还遇到一场至死不渝且曲折的爱情。因此,一些草根写手跟随大众的胃口,竞相模仿,导致网络小说良莠不齐。因为在人们的传统认知里,作家群体是以探寻人类心灵和精神领域为职业的特殊劳动者,他们对社会历史、人类文明和人格尊严应当有所承担,既肩负着提供审美愉悦的责任,也为读者带来理想的憧憬、诗兴的冲动和生活的感动,作家应当帮助人们看清世界风景和自己的内心,带领大家找到作为人的最基本的良知和道义。因为网络写手如同一个随意者,写作带有随意性,自身缺失责任这种觉悟,也不是为之而写作,他们更多的是为满足读者的生理需求,而较少一部分读者是为他们的人性发展写作,迎合读者恶的宣泄,压抑自身的情感,对生活是消极态度,对人文精神的散播漫不经心。也正因如此,网络文学作品对肉体赤裸裸的描写在不断放大,出现一些粗俗黄色文化,作品呈现一种精神匮乏、内涵缺失、任性扭曲,对社会和公众良好人文价值体系的建立有消极作用。影响青少年的成长,戕害文学读者群体。
任何事情有好必有坏的一面,两者之间是对立的,网络写手中有才华的人不少。例如蔡智恒、安妮宝贝、唐家三少、郭敬明、辛夷坞、饶雪漫、桐华、丁墨等等,有些较好的作品也被拍成电视剧和电影。例如:桐华的《步步惊心》、流潋紫的《后宫.甄嬛传》、天下霸唱《鬼吹灯》、郭敬明《小时代》三部曲等等,这些成功的作品,也足以说明网络写手中也有优秀的写手,无论是专业兵团的写手还是草根写手,他们都是为创作而创作,都是在为大众服务,抒发一种情感。
目 录
1 绪论 1
2 创作主体 2
2.1老学究——专业兵团 2
2.2随意者——草根写手 3
3 题材内容 6
3.1情、礼的融合与张扬 6
3.2才子佳人的悲情延续 6
3.3自叙方式的继承 8
3.4审美的单一化回到多样化 9
4 语言叙事 10
4.1返朴归真的符号文字 10
4.2骈散文语言到通俗化语言 11
4.3言语间的哀情共生 12
结 语 15
参考文献 16
致 谢 17
绪论
言情小说一直以来就是广大文学创作者的挚爱主题。简言之,言情小说指的是内容浪漫、情节曲折的男女爱情故事。随着文学发展变化,划分为不同的类型,比如网络文学和传统文学。其中网络文学指用网络写作发表的文学作品。传统文学也并非指向传统文化,它是指和网络时代利用平台写作、发表、宣传、结识写作族群相对的,坚持传统文学线下创作这种形式的作家。
言情小说发展至今,在对原有基础上,既继承又创新写作模式,写作方式也从纸上一跃到网络上,更新了写作方法,素材在不断创新。本论文从创作主体、题材内容、语言叙事三方面来谈网络文学与传统文学之间的关系,目的在于让人们对这二者的关系有一个正确的认识,不忽视其中一种文学形态。
2 创作主体
在传统文学写作时期,写作被认为是很神圣的东西,而且文人写诗,对于平民来说,是一种“贵族化”的生活,身份的象征。但随着社会的发展,文学创作对创作者的要求也在发生变化,只要你能写出作品,你就是作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家,没有身份的严格要求。例如诗歌、散文、戏剧等文学体裁也都不能缺少创作者。创作者可以利用文字,写出动人心弦的故事;写出时代意义、情、意的文学作品。在网络文学出现之前,中国的文学领域基本是由文学杂志期刊为代表的精英文学圈+纸质书籍为代表的图书文学市场构成,而两者占据了绝对的份额,在一定程度上“统领天下”,但随着网络的普及化,文学的大门在虚拟世界里敞开,对学历、身份没有限制和要求,催生了大批网络写手产生,广大文学爱好者们做起了“人人都可以成为文学家的美梦”。相对于传统文学的“独领风骚一家独大”的局面,网络文学的创作打破职业作家群体的“垄断”与“特权”,催生大批的“草根写手”,影响了传统文学创作队伍的组织形态。但是二者都是在为文学服务,为文学而写作。
专业兵团、草根写手代表两个时期创作者不同形态。二者的共同点在于借助文学这一载体来抒发情感,记录生活的点点滴滴。二者的区别可用两个词语来形容:“老学究”和“随意者”。下面我就这两个代表词语进行分析,来探讨在创作主体方面传统文学与网络文学的创作者在创作作品时的异同。
2.1老学究——专业兵团
传统文学从发展开始一直有专门的传统作家团体“主导”,比如说有的文学流派以写才子佳人成双成对的小说为主。徐枕亚、张恨水、李涵秋等是这一派的代表作家,他们在当时是备受争议的一群作家,但作品却受到读者的喜欢,例如张恨水的《啼笑因缘》,是读者的喜爱作品之一。这足以说明这个流派的作品质量高,契合读者的阅读感。在中国文学史上,文学流派众多,各有各的写作风格,有的是对前一个流派的借鉴和继承,而有的则是创新,这些流派就是一个专业的兵团,他们有自己思想、写作风格、写作素材、写作方向,是一个有组织、有纪律的团体。从古至今,出现过很多文学流派,对后世产生较大影响。比如说海派小说的作品写的是上海商业化大都市的半殖民地生活,重要的代表作家是施蛰存和穆时英;京派小说的代表作家沈从文,他的作品描述的是湘西苗族风情,地方色彩浓郁,民风淳朴。还有以赵树理为代表的“山药蛋派”,作品多写的晋东南一带的乡土特色和风土人情气息。由此看来,一个专业的创作团体对创作者是有较大影响的,它可以督促作者在写作作品时对语言、素材的选择,有效的管理好广大创作者的写作问题。
从上面的分析来看,传统的文学作品个人化的思维模式,是完全化的个体行为,颇具有一种老学究的韵味。即便是在集体创作中,也难以脱离个人化,范围十分有限。创作心态也为社会功利所牵制,为重要的责任感而压抑,就如同“带脚镣的舞蹈者”行动受到束缚,不断为内容而寻找形式,内容空洞乏味。读者和作者交流甚少,写作方式的互动方式欠缺,但是也不能一概而论。
2.2随意者——草根写手
这里所说的草根写手是相对网络写手来说的,有部分人认为网络写手占领文学创作领地,让传统作家丢失饭碗;有人认为网络作品也有精彩部分,如“雨后春笋”冲击着现代人的生活。鱼龙混杂的网络文学作品不断出现,一方面的原因是网络文学的写作门槛低,又喜欢凑热闹,一些网络写手甚至没有写作经验就开始写作,其作品的逻辑、思想、情节、语言、历史背景达不到写作的要求。另一方面,现代人的需求太快,不少网络写手不爱自我创作,就去“抄袭”,什么题材火就去拼凑出类似的作品,往往千篇一律,毫无创新可言。就比如说“重生”和“穿越”,这两种文体一直在被大量写作,也是模仿最多的文体。比如说穿越文《梦回大清》发表出版后,就迅速火起来,很快引来大批作者跟风写作,内容要素大同小异,几乎都是主人公在现在这个时代很不受欢迎,做事一直失败,然后因为某些原因从自己所生活的年代穿越到过去的某个年代,在这个年代里,受到欢迎,呼风唤雨,并经历一些挫折,但最后都能化解,还遇到一场至死不渝且曲折的爱情。因此,一些草根写手跟随大众的胃口,竞相模仿,导致网络小说良莠不齐。因为在人们的传统认知里,作家群体是以探寻人类心灵和精神领域为职业的特殊劳动者,他们对社会历史、人类文明和人格尊严应当有所承担,既肩负着提供审美愉悦的责任,也为读者带来理想的憧憬、诗兴的冲动和生活的感动,作家应当帮助人们看清世界风景和自己的内心,带领大家找到作为人的最基本的良知和道义。因为网络写手如同一个随意者,写作带有随意性,自身缺失责任这种觉悟,也不是为之而写作,他们更多的是为满足读者的生理需求,而较少一部分读者是为他们的人性发展写作,迎合读者恶的宣泄,压抑自身的情感,对生活是消极态度,对人文精神的散播漫不经心。也正因如此,网络文学作品对肉体赤裸裸的描写在不断放大,出现一些粗俗黄色文化,作品呈现一种精神匮乏、内涵缺失、任性扭曲,对社会和公众良好人文价值体系的建立有消极作用。影响青少年的成长,戕害文学读者群体。
任何事情有好必有坏的一面,两者之间是对立的,网络写手中有才华的人不少。例如蔡智恒、安妮宝贝、唐家三少、郭敬明、辛夷坞、饶雪漫、桐华、丁墨等等,有些较好的作品也被拍成电视剧和电影。例如:桐华的《步步惊心》、流潋紫的《后宫.甄嬛传》、天下霸唱《鬼吹灯》、郭敬明《小时代》三部曲等等,这些成功的作品,也足以说明网络写手中也有优秀的写手,无论是专业兵团的写手还是草根写手,他们都是为创作而创作,都是在为大众服务,抒发一种情感。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rwxy/hyywx/5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