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小山词的叙事性
浅论小山词的叙事性[20191210161709]
内容摘要:词是抒情文学的代表,而晏几道为婉约派词人的著名代表之一,其《小山词》的抒情性更是突出,前人多着眼于此而有论述。然而《小山词》所蕴含的叙事性却因掩盖在抒情性之下而被人们所忽视,世人只知《小山词》有抒情而不知其有叙事。为解决这个问题,将从《小山词》的叙事内容来印证其叙事性的存在,并说明其主要的叙事内容有三种:男女爱情、远游思归、酒宴冶游。其叙事特色将从叙事现象的存在方式、叙事视角和叙事手法来阐述,其叙事现象多呈现片段式、跳跃式,从而产生了细节化的描写和留白的艺术感。其叙事视角除感怀自身的自叙外亦有代言以抒怀的他叙,而其叙事手法除了一般的顺叙、倒叙更多次运用对比表现出多样性。小山词中诗意的叙事效果也是我探讨的重点。而通过对词的起源的研究和对作者本身境遇与性格的探讨,将简要叙述《小山词》独特叙事性产生的原因,最后我会简要分析叙事性作为《小山词》抒情工具的作用,还有叙事对于表现《小山词》的艺术特色产生的作用以及小山词通过叙事在女性词写作上表现出的创新。
查看完整论文请+Q: 351916072
关键字:晏几道小山词叙事性北宋
目 录
一、引言 1
二、 小山词的叙事内容 1
(一)男女情爱 1
(二)远游思归 3
(三)酒宴冶游 4
三、小山词的叙事特色 5
(一)紧凑的叙事方式 5
1.片段与细节叙事 6
2.跳跃与留白叙事 7
(二)多变的叙事视角 8
1.自叙 8
2.他叙 9
(三)丰富的叙事手法 9
(四)诗意的叙事效果 10
1.意象 10
2.意境 10
3.诗意的语言 11
四、小山词的叙事成因及作用 11
(一)小山词独特叙事的成因 11
1.影响叙事内容选择的原因 11
2.影响叙事特点形成的原因 12
(二)小山词叙事手法的作用 13
五、结语 14
参考文献 15
致 谢 16
浅论小山词的叙事性
一、引言
晏几道,字叔原,号小山,是北宋著名的婉约派词人,撰有词集《小山词》,世人对其词的评价多依循“清壮顿挫,能动摇人心”(黄庭坚《小山词序》)的说法。当然这是对于其抒情艺术特色而论,但很少有人对其叙事性进行讨论。为解决这个问题,本文在此将由其叙事方面入手,探究其存在的叙事现象及其特性。既然要讨论叙事性,首先要确定的就是叙事的概念。“叙,就是叙述,叙述是人类的言说行为,它超越任何具体作品的体裁形式。词本来是抒情的,然而词作为一种体裁,它也有叙事的成分。特别是宋词,但历来学者缺少对词的叙事性的关注。”《小山词》当然也不可能够脱离事而只有景与情。目前对于词的叙事性的研究,多集中于铺叙手法。铺叙来源于诗经的赋,赋指直接叙述或描写。陈祖美在《李清照诗词文选评》中注释“铺叙”即:“详细叙述铺陈。《小山词》多小令,少长调,故称其无铺叙。”目前专门研究小山词叙事性的论著也仅有南京大学祁宁峰的一篇硕士论文《晏几道词“苦无铺叙”说新论——从李清照<词论>谈起》。其旨在证明铺叙作品在小山词中亦有存在,但对小山词的叙事内容、叙事特点、叙事的成因与作用未有深论。笔者在本论文中则重点探讨了《小山词》以上几点,希望通过此文能够引起人们对于《小山词》抒情掩盖下的叙事性的关注,填补这方面的空白。同时也希望能够进一步引起大家对于柳永、周邦彦、苏轼等大家以外的词人叙事性的探讨,以期对词的叙事性方面的研究进行一定的丰富与完善。
二、小山词的叙事内容
谈到词的叙事性,前者多以铺叙为着眼点,而小山词于小令见长,篇幅相比慢词要更加短些,少有铺叙,李清照也于《词论》中评价“又晏苦无铺叙”。但缺少铺叙就代表缺少叙事吗?通过论证文本,笔者发现小山词中的叙事内容大致分为三种,即:男女情爱;远游思归;酒宴冶游。
(一)男女情爱
所有的文学作品都离不了人的参与,有了人自然也就会有情,而男女之情是各种情爱中极为重要的一类。对于痴情的小山,男女情爱更是其词叙事内容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小山词中所叙男女情爱,主要分为两种:小山自身的爱情故事;代言他人的爱情故事。
小山一生与许多女子都有过感情的纠葛。而好友家中的云、莲、萍、鸿四歌女是他最为喜爱,也是最为思念的对象。小山是个多情公子,但其感情真挚,之前四位歌女的名字就常常被嵌在小山词句之中以示其情。如:
“有期无定是无期,说于小云新恨、也低眉。”(《虞美人》)
“小莲未解论心素,狂似钩筝弦底柱,脸边霞散酒初醒,眉上月缺人欲去。”(《木兰花》)
“小萍若解愁春暮,一笑留春春也住。”(《木兰花》)
“年年衣袖年年泪,总为今朝泪,问谁同是忆花人?赚的小鸿眉黛,也低颦。”(《虞美人》)
词人用真挚的情感,通过她们的一举一动,一颦一笑,描绘出了这一个个活泼纯真的少女形象,她们的音容笑貌如在眼前。面对这样美好的女子,钦慕之情油然而生,且举《少年游》:
离多最是,东西流水,终解两相逢。浅情终似,行云无定,尤到梦魂中。 可怜人意,薄于云水,佳会更难逢。细想从来,断肠多处,不与者番同。
词从分别写起,但分别之前必有从相遇再到钦慕的过程,虽未明写,但却是隐含的故事情节。他钟情女子,付出了真心与真情,但离别日久,情随时日渐淡,对方“浅情终似,行云无定”,但自己痴心不改,纵使自己因为对方的薄情“断肠多处”,也不会同她们那样人意“薄于云水”辜负对方。通过这一个个片段小山讲述了自己“人百负之而不恨”的痴情故事。
在小山的代言他人的爱情故事中,尤以歌妓词居多。不同于当时社会对于歌妓的看法,小山从不认为歌妓是低贱的,他词中表现出的歌妓形象多是清纯、美好、自尊自重的。正因为小山能够体谅歌妓的辛酸苦楚,也能了解歌妓期盼脱离风尘,得配良偶的心愿。如《浣溪沙》:
日日双眉斗画长,行云飞絮共轻狂。不将心嫁冶游郎。 溅酒滴残歌扇字,弄花熏得舞衣香。一春弹泪说凄凉。
通过歌妓视角小山描述了歌妓日常描眉上妆、酒色轻狂的生活状况,这样放荡的日子并不能阻止女主人公对真挚爱情的追求,哪怕自己只是个歌妓也不会将自己的真心随便托付于人,道出了“不将心嫁冶游郎”的信念。内心之中对爱情的执着却不能改变自己倚楼卖笑的生活,每日依旧沦陷在酒宴歌舞中,表面无论多么的繁华,但内心的刚毅和自尊自爱的本意还是令得她感到了难于言喻的痛苦,只能“一春弹泪说凄凉。”当然,除了歌妓词,小山也写了许多的思妇词、闺怨词、少女怀春词来叙述他人的情感故事。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在小山词中男女情爱多受着离别之苦,吐露多是相思之情。这一方面与小山仕途坎坷,长期远离故居与好友的经历有关。另一方面,他钦慕爱恋的对象多为歌妓或别家的侍女,本身就没有自由,所以别离便成为理所当然的事。如《秋蕊香》:
池苑清阴欲就,还傍送春时候。眼中人去难欢偶,谁共一杯芳酒? 朱栏碧砌皆如旧,记携手、有情不管别离久。情在相逢终有。
先写了暮春时节,主人公伤春怀人的情境。上阕中写了因意中人离去不能相聚,无人能陪主人公共饮?一人独饮,思绪不回想起了往日的情节,看着周围景物如旧,难忘旧时携手共游。过去的日子必定是快乐的,想到了“有情”的日子,对未来就充满了信心,那么现在,分离再久又有什么关系呢,只要能够相逢便足够了。
(二)远游思归
小山词中除男女间的爱恨情长,出现较多的另一类叙事内容就是远游思归。这种词在小山词中其实并不算多,且多为代言词。如《诉衷情》:
都人离恨满歌筵,清唱倚危弦。星屏别后千里,更见是何年。 骢骑稳,绣衣鲜,欲朝天。北人欢笑,南国悲凉,迎送金鞭。
这首词中写的是一位宦游在外的人的思乡愁绪。主人公官宦在外,身在都城,家在千里之外。满心离恨无处说,只能前往酒宴,希望通过聆听歌宴之上的清歌来抒解内心的愁苦。但单靠酒又怎么能消除内心的愁苦呢。离家千里,要多少年才能再回家乡呢。再想到自己每日里迎送的都是鲜衣驽马,满心欢喜的北方人。又有谁能够理解自己这个南国之人满心的悲凉呢?这首词写了主人公企图通过歌宴的喧嚣来排解离乡的愁苦。同样写了远游思归内容的还有如《泛青波摘编》(催花雨小)中的“楚天渺,思归正如乱云,短梦未成芳草。”和《生查子》(落梅庭榭香)中的“醉后莫思家,留取师师宿。”
羁旅在外,有人思乡,有人却是思人。且举《醉落魄》:
满街斜月,垂鞭自唱阳关徹。断尽柔肠思归切,都为人人,不许多时别。 南桥昨夜风吹雪,短长亭下征尘歇。归时定有梅堪折,欲把离愁,细捻花枝说。
这是一首游子思归词,但思归的原因全为了一个“人人”。半夜里,主人公独自停马唱歌,思归情切,难以排遣的离愁。在自己阳关彻的歌声里,不由得想到那个心上的人,亲昵的喊她“人人”,柔肠断尽,思念的情感一时一刻都忍受不得。想起昨晚在南桥因风雪暂歇了征途,由雪便联想到过几日回去的时候定有梅花可以采摘,又想象与意中人会面时能够“细捻花枝说”倾诉离别愁苦的激动情景,到时定能把那离愁全部抛却吧。全词情景结合、虚实结合,写了游子的归乡过程,也写了他复杂的内心活动,言浅而情深,而尾句与李商隐的“何当共剪西窗烛,共话巴山夜雨时”有着异曲同工之妙。这与先前的男女情爱稍有重叠,此处我之所以将它列于远游思归之中,是因为词作的写作角度不同。男女情爱中的相思离别,是以守归人的角度来写,意在相思中突出男女自相守到离别的伤感,而本首词,是以远游人的角度来写的,意在突出征程的艰苦和对团聚的期盼,而不是男女之间的情意绵绵。
远游之人多有送别之人。只是,除却男女情爱的送别词在小山词中着笔不多,在此仅举《鹧鸪天》:
清颍尊前酒满衣。十年风月旧相知。凭谁细话当时事,肠断山长水远时。 金凤阙,玉龙墀。看君来换锦袍时,姮娥已有殷勤约,留着蟾宫第一枝。
就是一首送别友人赴试的词。上阕写到清颍河畔,酒痕布满了衣衫,这是小山在与好友饮践行酒。饮酒送别时想起,两人吟风弄月竟已是相识了十多年,情谊颇深,只是相聚不久却又要别离,还能想起当初,分别时刻的愁苦。下阕以“金凤阙”、“玉龙墀”代指帝都,点明此次分别是因好友要进京赴试,虽然离别是痛苦的,但好友即将赴试,小山还是表达了自己的祝福。等待好友金榜题名,衣锦还乡的时刻。尾句用到“姮娥”、“蟾宫”,化用了蟾宫折桂的美好寓意。意思是指,状元的名号是留给好友你的。这句也可以看出小山对好友才学的肯定。
(三)酒宴冶游
小山词中除男女情爱、远游送别外,还有一类应景之作,无关情爱、也无关离别,只是通过对眼前事件的叙述,表达个人当下的情怀。由于此类词作大多是有关游赏园林、饮酒听歌之类的生活场景,这里我且将它归纳为酒宴冶游。先从酒宴说起,在小山词中不乏酒宴的场面,但酒宴不代表欢愉,尤其是在小山晚年的词作中,酒宴的所表现出来的情感是十分复杂的。试举《阮郎归》:
天边金掌露成霜,云随雁子长。绿杯红袖称重阳,人情似故乡。 兰佩紫,菊簪黄,殷勤理旧狂。欲将沉醉换悲凉,清歌莫断肠。
这首词是小山晚年在汴京生活期间所作,表达的是他应邀参加重阳节宴会时的感受。上阕以景开篇,“金掌”指汴京,点明了词人所在,“绿杯”“红袖”则是指重阳宴饮的歌舞酒筵。“趁”字婉转,有莫负佳节之意,旨在提醒自己莫负时光,畅饮尽欢。但晚年的小山已是潦倒落拓,开怀畅饮的心境不可复得,只是此时恰逢重阳佳节,又有人邀饮共乐,于是随俗应景,强自欢笑。饮酒之时,眼前的酒宴歌舞、风俗人情皆“似故乡”,在感受了世事变幻的沧桑和人情的冷漠之后,这种相似,带给小山以一丝温暖,一丝慰藉。下阕小山看着酒宴之上的人都为了节日,佩着兰花,簪着菊花,尽情欢笑,重温起旧时之狂态,然而今不如昔。世事沧桑,眼前的喧嚣还是掩盖不了心底的“悲凉”,只想一醉来驱散内心的苦痛,不想因听闻酒宴上的清歌而徒呼奈何,妄自伤悲。
再说冶游之词,早年小山所作冶游之词所述多为春日冶游之事,但所抒感情也各不相同,欢乐有如《清平乐》(波纹碧皱)中的“折得疏梅香满袖,暗喜春红依旧”因折梅熏得自己衣袖飘香惊喜,又因满目春色和当年一样而感到亲切。但也有哀愁如《清平乐》:
春云绿处,又见归鸿去。侧帽风前花满路,冶叶倡条情绪。 红楼桂酒新开,曾携翠袖同来。醉弄影娥池水,短萧吹落残梅。
上片先写了小山与好友一同前往娼家。同游之人都是风流倜傥的美少年,且踏着满地落花前行,本应该感到欢愉的,但归鸿已让人感到了暮春的凄凉。下片写了在娼家打开了新酿的桂酒,在饮酒时回忆起当年曾经带着名为“翠袖”的女子同来的情景。回忆的同时,眼前却见歌妓在池畔轻舞,残梅之下还有人吹着短萧。明明是同样的地方,但“残梅”已落,春光将逝,即使歌舞再美,也让人忍不住感到了哀伤。
至此,我关于小山词中主要的叙事内容的讨论就结束了。
三、小山词的叙事特色
确定了小山词中叙事现象的存在后,我将继续探讨小山词中在叙事方面所体现出的一些特点。首先因小令的篇幅限制,小山词的叙事是十分紧凑的,呈现出的是片段式和跳跃式的叙事,注重的是细节描写,产生了如同绘画留白一样美好的艺术感受。而多变的叙事视角和灵活的叙事手法,使得事件的叙述更具艺术性而不死板。并且小山的叙事常常依托于意象、意境以及诗意的语言,使其叙事更具表现出更多的诗意。
内容摘要:词是抒情文学的代表,而晏几道为婉约派词人的著名代表之一,其《小山词》的抒情性更是突出,前人多着眼于此而有论述。然而《小山词》所蕴含的叙事性却因掩盖在抒情性之下而被人们所忽视,世人只知《小山词》有抒情而不知其有叙事。为解决这个问题,将从《小山词》的叙事内容来印证其叙事性的存在,并说明其主要的叙事内容有三种:男女爱情、远游思归、酒宴冶游。其叙事特色将从叙事现象的存在方式、叙事视角和叙事手法来阐述,其叙事现象多呈现片段式、跳跃式,从而产生了细节化的描写和留白的艺术感。其叙事视角除感怀自身的自叙外亦有代言以抒怀的他叙,而其叙事手法除了一般的顺叙、倒叙更多次运用对比表现出多样性。小山词中诗意的叙事效果也是我探讨的重点。而通过对词的起源的研究和对作者本身境遇与性格的探讨,将简要叙述《小山词》独特叙事性产生的原因,最后我会简要分析叙事性作为《小山词》抒情工具的作用,还有叙事对于表现《小山词》的艺术特色产生的作用以及小山词通过叙事在女性词写作上表现出的创新。
查看完整论文请+Q: 351916072
关键字:晏几道小山词叙事性北宋
目 录
一、引言 1
二、 小山词的叙事内容 1
(一)男女情爱 1
(二)远游思归 3
(三)酒宴冶游 4
三、小山词的叙事特色 5
(一)紧凑的叙事方式 5
1.片段与细节叙事 6
2.跳跃与留白叙事 7
(二)多变的叙事视角 8
1.自叙 8
2.他叙 9
(三)丰富的叙事手法 9
(四)诗意的叙事效果 10
1.意象 10
2.意境 10
3.诗意的语言 11
四、小山词的叙事成因及作用 11
(一)小山词独特叙事的成因 11
1.影响叙事内容选择的原因 11
2.影响叙事特点形成的原因 12
(二)小山词叙事手法的作用 13
五、结语 14
参考文献 15
致 谢 16
浅论小山词的叙事性
一、引言
晏几道,字叔原,号小山,是北宋著名的婉约派词人,撰有词集《小山词》,世人对其词的评价多依循“清壮顿挫,能动摇人心”(黄庭坚《小山词序》)的说法。当然这是对于其抒情艺术特色而论,但很少有人对其叙事性进行讨论。为解决这个问题,本文在此将由其叙事方面入手,探究其存在的叙事现象及其特性。既然要讨论叙事性,首先要确定的就是叙事的概念。“叙,就是叙述,叙述是人类的言说行为,它超越任何具体作品的体裁形式。词本来是抒情的,然而词作为一种体裁,它也有叙事的成分。特别是宋词,但历来学者缺少对词的叙事性的关注。”《小山词》当然也不可能够脱离事而只有景与情。目前对于词的叙事性的研究,多集中于铺叙手法。铺叙来源于诗经的赋,赋指直接叙述或描写。陈祖美在《李清照诗词文选评》中注释“铺叙”即:“详细叙述铺陈。《小山词》多小令,少长调,故称其无铺叙。”目前专门研究小山词叙事性的论著也仅有南京大学祁宁峰的一篇硕士论文《晏几道词“苦无铺叙”说新论——从李清照<词论>谈起》。其旨在证明铺叙作品在小山词中亦有存在,但对小山词的叙事内容、叙事特点、叙事的成因与作用未有深论。笔者在本论文中则重点探讨了《小山词》以上几点,希望通过此文能够引起人们对于《小山词》抒情掩盖下的叙事性的关注,填补这方面的空白。同时也希望能够进一步引起大家对于柳永、周邦彦、苏轼等大家以外的词人叙事性的探讨,以期对词的叙事性方面的研究进行一定的丰富与完善。
二、小山词的叙事内容
谈到词的叙事性,前者多以铺叙为着眼点,而小山词于小令见长,篇幅相比慢词要更加短些,少有铺叙,李清照也于《词论》中评价“又晏苦无铺叙”。但缺少铺叙就代表缺少叙事吗?通过论证文本,笔者发现小山词中的叙事内容大致分为三种,即:男女情爱;远游思归;酒宴冶游。
(一)男女情爱
所有的文学作品都离不了人的参与,有了人自然也就会有情,而男女之情是各种情爱中极为重要的一类。对于痴情的小山,男女情爱更是其词叙事内容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小山词中所叙男女情爱,主要分为两种:小山自身的爱情故事;代言他人的爱情故事。
小山一生与许多女子都有过感情的纠葛。而好友家中的云、莲、萍、鸿四歌女是他最为喜爱,也是最为思念的对象。小山是个多情公子,但其感情真挚,之前四位歌女的名字就常常被嵌在小山词句之中以示其情。如:
“有期无定是无期,说于小云新恨、也低眉。”(《虞美人》)
“小莲未解论心素,狂似钩筝弦底柱,脸边霞散酒初醒,眉上月缺人欲去。”(《木兰花》)
“小萍若解愁春暮,一笑留春春也住。”(《木兰花》)
“年年衣袖年年泪,总为今朝泪,问谁同是忆花人?赚的小鸿眉黛,也低颦。”(《虞美人》)
词人用真挚的情感,通过她们的一举一动,一颦一笑,描绘出了这一个个活泼纯真的少女形象,她们的音容笑貌如在眼前。面对这样美好的女子,钦慕之情油然而生,且举《少年游》:
离多最是,东西流水,终解两相逢。浅情终似,行云无定,尤到梦魂中。 可怜人意,薄于云水,佳会更难逢。细想从来,断肠多处,不与者番同。
词从分别写起,但分别之前必有从相遇再到钦慕的过程,虽未明写,但却是隐含的故事情节。他钟情女子,付出了真心与真情,但离别日久,情随时日渐淡,对方“浅情终似,行云无定”,但自己痴心不改,纵使自己因为对方的薄情“断肠多处”,也不会同她们那样人意“薄于云水”辜负对方。通过这一个个片段小山讲述了自己“人百负之而不恨”的痴情故事。
在小山的代言他人的爱情故事中,尤以歌妓词居多。不同于当时社会对于歌妓的看法,小山从不认为歌妓是低贱的,他词中表现出的歌妓形象多是清纯、美好、自尊自重的。正因为小山能够体谅歌妓的辛酸苦楚,也能了解歌妓期盼脱离风尘,得配良偶的心愿。如《浣溪沙》:
日日双眉斗画长,行云飞絮共轻狂。不将心嫁冶游郎。 溅酒滴残歌扇字,弄花熏得舞衣香。一春弹泪说凄凉。
通过歌妓视角小山描述了歌妓日常描眉上妆、酒色轻狂的生活状况,这样放荡的日子并不能阻止女主人公对真挚爱情的追求,哪怕自己只是个歌妓也不会将自己的真心随便托付于人,道出了“不将心嫁冶游郎”的信念。内心之中对爱情的执着却不能改变自己倚楼卖笑的生活,每日依旧沦陷在酒宴歌舞中,表面无论多么的繁华,但内心的刚毅和自尊自爱的本意还是令得她感到了难于言喻的痛苦,只能“一春弹泪说凄凉。”当然,除了歌妓词,小山也写了许多的思妇词、闺怨词、少女怀春词来叙述他人的情感故事。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在小山词中男女情爱多受着离别之苦,吐露多是相思之情。这一方面与小山仕途坎坷,长期远离故居与好友的经历有关。另一方面,他钦慕爱恋的对象多为歌妓或别家的侍女,本身就没有自由,所以别离便成为理所当然的事。如《秋蕊香》:
池苑清阴欲就,还傍送春时候。眼中人去难欢偶,谁共一杯芳酒? 朱栏碧砌皆如旧,记携手、有情不管别离久。情在相逢终有。
先写了暮春时节,主人公伤春怀人的情境。上阕中写了因意中人离去不能相聚,无人能陪主人公共饮?一人独饮,思绪不回想起了往日的情节,看着周围景物如旧,难忘旧时携手共游。过去的日子必定是快乐的,想到了“有情”的日子,对未来就充满了信心,那么现在,分离再久又有什么关系呢,只要能够相逢便足够了。
(二)远游思归
小山词中除男女间的爱恨情长,出现较多的另一类叙事内容就是远游思归。这种词在小山词中其实并不算多,且多为代言词。如《诉衷情》:
都人离恨满歌筵,清唱倚危弦。星屏别后千里,更见是何年。 骢骑稳,绣衣鲜,欲朝天。北人欢笑,南国悲凉,迎送金鞭。
这首词中写的是一位宦游在外的人的思乡愁绪。主人公官宦在外,身在都城,家在千里之外。满心离恨无处说,只能前往酒宴,希望通过聆听歌宴之上的清歌来抒解内心的愁苦。但单靠酒又怎么能消除内心的愁苦呢。离家千里,要多少年才能再回家乡呢。再想到自己每日里迎送的都是鲜衣驽马,满心欢喜的北方人。又有谁能够理解自己这个南国之人满心的悲凉呢?这首词写了主人公企图通过歌宴的喧嚣来排解离乡的愁苦。同样写了远游思归内容的还有如《泛青波摘编》(催花雨小)中的“楚天渺,思归正如乱云,短梦未成芳草。”和《生查子》(落梅庭榭香)中的“醉后莫思家,留取师师宿。”
羁旅在外,有人思乡,有人却是思人。且举《醉落魄》:
满街斜月,垂鞭自唱阳关徹。断尽柔肠思归切,都为人人,不许多时别。 南桥昨夜风吹雪,短长亭下征尘歇。归时定有梅堪折,欲把离愁,细捻花枝说。
这是一首游子思归词,但思归的原因全为了一个“人人”。半夜里,主人公独自停马唱歌,思归情切,难以排遣的离愁。在自己阳关彻的歌声里,不由得想到那个心上的人,亲昵的喊她“人人”,柔肠断尽,思念的情感一时一刻都忍受不得。想起昨晚在南桥因风雪暂歇了征途,由雪便联想到过几日回去的时候定有梅花可以采摘,又想象与意中人会面时能够“细捻花枝说”倾诉离别愁苦的激动情景,到时定能把那离愁全部抛却吧。全词情景结合、虚实结合,写了游子的归乡过程,也写了他复杂的内心活动,言浅而情深,而尾句与李商隐的“何当共剪西窗烛,共话巴山夜雨时”有着异曲同工之妙。这与先前的男女情爱稍有重叠,此处我之所以将它列于远游思归之中,是因为词作的写作角度不同。男女情爱中的相思离别,是以守归人的角度来写,意在相思中突出男女自相守到离别的伤感,而本首词,是以远游人的角度来写的,意在突出征程的艰苦和对团聚的期盼,而不是男女之间的情意绵绵。
远游之人多有送别之人。只是,除却男女情爱的送别词在小山词中着笔不多,在此仅举《鹧鸪天》:
清颍尊前酒满衣。十年风月旧相知。凭谁细话当时事,肠断山长水远时。 金凤阙,玉龙墀。看君来换锦袍时,姮娥已有殷勤约,留着蟾宫第一枝。
就是一首送别友人赴试的词。上阕写到清颍河畔,酒痕布满了衣衫,这是小山在与好友饮践行酒。饮酒送别时想起,两人吟风弄月竟已是相识了十多年,情谊颇深,只是相聚不久却又要别离,还能想起当初,分别时刻的愁苦。下阕以“金凤阙”、“玉龙墀”代指帝都,点明此次分别是因好友要进京赴试,虽然离别是痛苦的,但好友即将赴试,小山还是表达了自己的祝福。等待好友金榜题名,衣锦还乡的时刻。尾句用到“姮娥”、“蟾宫”,化用了蟾宫折桂的美好寓意。意思是指,状元的名号是留给好友你的。这句也可以看出小山对好友才学的肯定。
(三)酒宴冶游
小山词中除男女情爱、远游送别外,还有一类应景之作,无关情爱、也无关离别,只是通过对眼前事件的叙述,表达个人当下的情怀。由于此类词作大多是有关游赏园林、饮酒听歌之类的生活场景,这里我且将它归纳为酒宴冶游。先从酒宴说起,在小山词中不乏酒宴的场面,但酒宴不代表欢愉,尤其是在小山晚年的词作中,酒宴的所表现出来的情感是十分复杂的。试举《阮郎归》:
天边金掌露成霜,云随雁子长。绿杯红袖称重阳,人情似故乡。 兰佩紫,菊簪黄,殷勤理旧狂。欲将沉醉换悲凉,清歌莫断肠。
这首词是小山晚年在汴京生活期间所作,表达的是他应邀参加重阳节宴会时的感受。上阕以景开篇,“金掌”指汴京,点明了词人所在,“绿杯”“红袖”则是指重阳宴饮的歌舞酒筵。“趁”字婉转,有莫负佳节之意,旨在提醒自己莫负时光,畅饮尽欢。但晚年的小山已是潦倒落拓,开怀畅饮的心境不可复得,只是此时恰逢重阳佳节,又有人邀饮共乐,于是随俗应景,强自欢笑。饮酒之时,眼前的酒宴歌舞、风俗人情皆“似故乡”,在感受了世事变幻的沧桑和人情的冷漠之后,这种相似,带给小山以一丝温暖,一丝慰藉。下阕小山看着酒宴之上的人都为了节日,佩着兰花,簪着菊花,尽情欢笑,重温起旧时之狂态,然而今不如昔。世事沧桑,眼前的喧嚣还是掩盖不了心底的“悲凉”,只想一醉来驱散内心的苦痛,不想因听闻酒宴上的清歌而徒呼奈何,妄自伤悲。
再说冶游之词,早年小山所作冶游之词所述多为春日冶游之事,但所抒感情也各不相同,欢乐有如《清平乐》(波纹碧皱)中的“折得疏梅香满袖,暗喜春红依旧”因折梅熏得自己衣袖飘香惊喜,又因满目春色和当年一样而感到亲切。但也有哀愁如《清平乐》:
春云绿处,又见归鸿去。侧帽风前花满路,冶叶倡条情绪。 红楼桂酒新开,曾携翠袖同来。醉弄影娥池水,短萧吹落残梅。
上片先写了小山与好友一同前往娼家。同游之人都是风流倜傥的美少年,且踏着满地落花前行,本应该感到欢愉的,但归鸿已让人感到了暮春的凄凉。下片写了在娼家打开了新酿的桂酒,在饮酒时回忆起当年曾经带着名为“翠袖”的女子同来的情景。回忆的同时,眼前却见歌妓在池畔轻舞,残梅之下还有人吹着短萧。明明是同样的地方,但“残梅”已落,春光将逝,即使歌舞再美,也让人忍不住感到了哀伤。
至此,我关于小山词中主要的叙事内容的讨论就结束了。
三、小山词的叙事特色
确定了小山词中叙事现象的存在后,我将继续探讨小山词中在叙事方面所体现出的一些特点。首先因小令的篇幅限制,小山词的叙事是十分紧凑的,呈现出的是片段式和跳跃式的叙事,注重的是细节描写,产生了如同绘画留白一样美好的艺术感受。而多变的叙事视角和灵活的叙事手法,使得事件的叙述更具艺术性而不死板。并且小山的叙事常常依托于意象、意境以及诗意的语言,使其叙事更具表现出更多的诗意。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rwxy/hyywx/1489.html